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以便在诊治过程中采取综合措施。方法选择住院支气管肺炎患儿110例,其中轻症支气管肺炎80例(轻症肺炎组),重症支气管肺炎30例(重症肺炎组)。另选2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Olympus 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等多项心肌酶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症及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AST、LDH、α—HBDH、CK、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重症肺炎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P〈0.01)。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这些心肌酶指标均趋向正常水平。结论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与心电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情况。方法 对36例MP肺炎患儿的心肌酶谱及心电图(ECG)的变化进行动态检测,并予以分析。结果 心肌酶谱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入院时均高于入院后1周及恢复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ECG改变入院时异常明显。MP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程度与心肌酶谱改变及ECG异常相一致。结论 检测心肌酶谱及ECG的变化对MP肺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变化随MP肺炎病情的好转而渐趋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心肌酶谱、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心电图的变化规律,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诊断及干预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MPP患儿68例(观察组)和同期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两组幼儿心肌酶谱、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及复查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_HBDH)、谷草转氨酶(AST)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增高(P〈0.01);观察组患儿Mb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cTn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恢复期血清心肌酶谱、Mb、CTnI明显下降,但CK-MB、LDH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MPP患儿早期(急性期)进行心肌酶谱、Mb、CTnI的检测,对于MP感染合并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方法对63例腹泻患儿及47例正常体检儿童进行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α-HBD及CK—MB测定。结果腹泻患儿血清AST、LDH、CK—MB、α-HB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CK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性腹泻与腹泻合并脱水酸中毒患儿比较心肌酶活性存在差异性,尤以CK—MB、LDH为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常伴有心肌损害;心肌酶谱检测可早期发现心肌受损的情况;对于腹泻小儿应常规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同时应早期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5.
刘国军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400-1401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以便在诊治过程中采取综合措施。方法选择HFMD患儿110例,其中轻症80例,重症30例。另选2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OlympusAU 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等多项心肌酶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症及重症HFMD组患儿血清AST、LDH、α—HBDH、CK、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重症HFMD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轻症HFMD组(P〈0.01)。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心肌酶指标均趋向正常水平。结论婴幼儿HFMD血清心肌酶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婴幼儿肺炎心肌酶变化的规律。方法89例婴幼儿肺炎根据年龄分为3组,小龄婴儿组29例(<6个月)、大龄婴儿组32例(6~12个月)、幼儿组28例(>1~3岁);按病情轻重分为轻症肺炎组56例和重症肺炎组33例。检测89例患儿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不同年龄肺炎患儿血清CK-MB、LDH、CK、HB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的血清CK-MB 、CK水平高于轻症肺炎组(P<0.05);两组间LDH、HB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肺炎患儿不同年龄组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不同年龄组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对婴幼儿肺炎患儿心肌酶影响不大,但婴幼儿肺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改变,心肌酶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性肠炎与心肌酶谱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RV性肠炎的患儿253例(观察组)与同期143例非RV性肠炎的患儿(对照组)进行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a一羟丁酸脱氢酶(rHBDH)、ALT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和ALT测定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肌酶谱结果异常者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婴幼儿RV感染常合并心肌及肝脏损害,心肌酶谱和ALT测定对婴幼儿RV的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血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cTnI)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HIE新生儿作为HIE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另选80例同期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心肌酶谱和cTnI。结果HIE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及cTnI均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HIE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轻度和中度HIE组(P〈0.05),中度HIE组的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均高于轻度HIE组(P〈0.05),两组仅.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无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LDH、AST、CK.MB、cTnI水平与HIE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α—HBDH、CK水平与病情分度无相关性。结论不同程度HIE患儿容易合并心肌损伤,心肌酶谱及cTnI的检测可作为判断HIE是否伴发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以及损害程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热性惊厥患儿心肌酶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单纯型热性惊厥(simple febrile seizures,SFS)和复杂型热性惊厥(complex febrile seizures,CFS)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根据病情分为两组,SFS组182例,CFS组87例,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儿热性惊厥(FS)后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变化,CFS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ereatine kinase—MB,CK—MB)、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minotransferase,AST)的阳性率均增高,但与SFS组相比,只有CK—MB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FS组CK—MB、CK、LDH、AST的检测值均升高,但与SFS组相比,只有CK—MB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S患儿抽搐时会引起心肌受损,CFS引起心肌受损更严重:CK—MB可作为FS心肌受损早期诊断及心肌受损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FS患儿要尽快止惊,减轻心肌损伤,尽早发现心肌受损,及时给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小儿支原体肺炎测定心肌酶谱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支原体肺炎时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5例作为A组(观察组)、和非支原体感染的普通肺炎患儿60例作为B组(对照组),进行血清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对照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病例达17例(26.15%),其中AST异常7例(10.77%),LDH异常10例(15.39%),CK异常9例(13.85%),CK—MB异常13例(20.00%);B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病例达3例(5%),AST异常1例(1.67%),LDH异常2例(3.33%),CK异常I例(1.67%),CK—MB异常1例(1.67%);A组血清心肌酶谱异常率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更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引起血清心肌酶谱异常,临床应注意并可常规检查血清心肌酶谱,及时给与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果糖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强心、利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及参麦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2、5、7天心肌酶谱(CK、AST、CK-MB、LDH、HBDH)及血流动力学指标(ESR、HCT、Fb、np、nbl、nbh)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32例(94.12%),死亡2例(5.88%);对照组抢救成功率27例(79.41%),死亡7例(20.5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2天心肌酶谱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第5天心肌酶谱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果糖能有效提高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对心肌的损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呼吸衰竭患儿心肌损害相关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儿心肌损害相关指标心肌酶与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因肺炎引起呼吸衰竭患儿126例,其中Ⅰ型呼吸衰竭77例,2型呼吸衰竭49例。另选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儿心肌酶指标和心电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Ⅰ型呼吸衰竭组及Ⅱ型呼吸衰竭组患儿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Ⅱ型呼吸衰竭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Ⅰ型呼吸衰竭组(P<0.01)。126例呼吸衰竭患儿中心电图异常改变者109例,对照组、Ⅰ型呼吸衰竭组及Ⅱ型呼吸衰竭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衰竭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和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升高,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心电图异常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检测指标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并心肌损害病情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并心肌损害患儿69例,采用ROSS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中度心衰组、重度心衰组.分别检查4组患儿的N-末端脑纳素原(NT-ProBNP)、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心肌运动速度比值(E/E).结果 轻度心衰组LVEF、E/E'、NT-ProBNP较无心衰组升高(P<0.05).中度心衰组患儿CK-MB、NT-ProBNP、E/E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衰组患儿cTnI、CK-MB、E/E'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较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NT-ProBNP水平可有效反映心功能变化,对于判断心衰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9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血清CK、CK-MB、AST、LDH水平分别为(325.19±35.74)、(34.33±6.03)、(38.61±10.26)、(285.48±36.83)U·L-1,cTnI水平为(0.19±0.13)μg·L-1;治疗后血清CK、CK-MB、AST、LDH水平分别为(90.38±36.96)、(18.38±4.65)、(36.38±6.50)、(196.38±40.24)U·L-1,cTnI水平为(0.09±0.06)μg·L-1。对照组血清CK、CKMB、AST、LDH水平分别为(66.34±19.18)、(14.51±5.20)、(24.64±6.71)、(146.27±30.80)U·L-1,cTnI水平为(0.10±0.04)μg·L-1。治疗前观察组患儿血清CK、CK-MB、AST、LDH、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K、CK-MB、AST、LDH、cTnI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肌酶谱测定可为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血气指标、心肌酶学的变化。方法:分析58例重症肺炎患儿的心电图、血气指标及心肌酶学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心肌酶学异常组的血气分析水平均较心肌酶学正常组有显著改变(P0.01)。心肌酶学异常组32例中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与血气分析结果的-BE值呈正相关关系(P0.01)。58例重症肺炎患儿中心电图显著改变者51例,其中心肌酶学异常组患儿32例(62.75%),合并心力衰竭11例(18.97%)。结论: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参与了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发生、发展,早期改善低氧血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有利于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血气分析、心肌酶学检测及心电图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和判断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是否会加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心肌损伤从而影响患儿血液中心肌酶的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90例,经检查后分组,将其中13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观察组,余51例生理性黄疸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根据G6PD是否正常再分为观察Ⅰ组79例(G6PD正常)和观察Ⅱ组60例(G6PD缺乏),抽血检测所有患儿总胆红素(TBIL)、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139例患儿的平均血清TBIL含量[(269.7±31.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86.5±19.8)μmol/L],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中AST、LDH、CK、CK-MB等心肌酶的平均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患儿与观察Ⅰ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Ⅱ组患)LAST、CK、CK-MB、LDH等心肌酶的平均含量均明显高于观察Ⅰ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引起心肌酶水平的变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心肌酶升高程度与其黄疸水平呈正相关;G6PD缺乏可增强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细胞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及血清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除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外,还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患者于入组时及治疗14d后分别进行心电图窦性心率震荡(HR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并比较治疗14d后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震荡初始(TO)值均显著降低(P<0.05),震荡斜率(TS)值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O、TS值变化更加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CK-MB水平均显著降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s-CRP、CK-MB水平治疗后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治疗14d后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变、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窦性心率震荡,降低血清hs-CRP、CK-MB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