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庄子·天地》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心理学这一学科,因而许多涉及到人的心理的话题,都说得神神秘秘的。西方也一样。心理学只是在一百多年前才脱胎  相似文献   

2.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定失意时。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中国传统养生格言@金缨!清 @李钦芳~~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闲则眼未阖而心先阖,心已开而眼未开,已睡较未睡为乐,已醒较未醒更乐。此闲人之宜睡也。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部·行乐第一·睡》喜欢养生的人大多记得几句养生格言。《睡诀》中"先睡心,后睡眼",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格言之一。然而什么是"先睡心,后睡眼",如何才能做到"先睡心"?李渔要讲睡眠养生,又不想人云亦云,于是别开生面地讲起了"忙闲"之分。大而言之,就是忙人不宜睡而闲人宜睡。先说"忙人不宜睡"。首先是"忙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当乐境而不能享受者,毕竟薄福之人;当苦境而反觉甘者,才是真修之士。明·郑瑄《昨非庵日纂》老人家常说现在的年轻人"生在福中不知福"。其实这很正常,因为年轻人毕竟生活在当下,没有经历过老年人过去的贫苦日子。即便你唠唠叨叨地给他讲早年的艰辛,他一句话就打发了你:"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说它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是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第二》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对于生命和健康长寿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养生著述中,有关饮食与健康长寿的言论比比皆是。若计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褥底铺毯,可藉收湿,卧时热气下注,必有微湿,得毯以收之。有用油布单铺褥底,晨起揭褥,单上湿气可证,油布不能收湿也。《南华经》曰:"民湿寝则腰疾偏死。"此非湿寝,然每夜如是,受湿亦甚,必致疾。清·曹庭栋《老老恒言(卷四)》许多人认为养生是件很神秘、很高大上的事情,因而孜孜不倦地寻求长寿秘诀,如药饵、功法等等。却不知养生其实就在身边微不足道的一件件小事之中。所以,养生没有特别的秘诀,只有从身边的小事一件件的做起来。例如常晒被褥。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摩掌令热以摩面,从上向下二七过,去皯气,令人面有光,又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百病皆除。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养生和美容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推敲,却有着必然的内在关联。比如说体形,长寿者虽然不一定都是身体匀称挺拔如帅哥美女,但绝不会有"将军肚""水桶腰""佝偻背"之类的瑕疵。体形如此,面色更是与健康长寿息息相关。长寿者虽然不会如少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战国·秦《吕氏春秋·贵生》有一老友,日常生活中很注意养生,饮食调控、运动锻炼都坚持得不错,冬洋参、夏薏仁、秋百合,药饵不断。唯一的嗜好是打牌,上午健身锻炼不得暇,午睡后就招三五牌友斗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泰,小来大往,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周易本义·卷之一》正月新春,人们多用三阳开泰来称颂岁首,寓意吉祥。所谓"三阳"者,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养生方面讲究的原则是动静结合,那么对于动静养生我们有什么样的理解呢,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生命在于静止呢?其实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下面就很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养生讲究的原则。中医之所以比西医好是因为西医是以治疗为主而中医则以养生为主要的,更多的人现在开始注重养生这一块。运动和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生命在于运动"是人所共知的保健格言,它说明运动能锻炼人体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养气者,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直,声欲低而和。种种施为,须端详闲泰,当于动中习存,应中习定,使此身常在太和元气中明·袁黄《摄生三要·养气》"元旦书红"究竟出自何典,我没有注意查过,印象中应该出自宋代。但《东京梦华录》所记宋代节日习俗,却没有此款。也许,这只是古代读书人新年求吉利的一种愿望,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中的这段话常常被养生家们引用。不过,比较深入人心的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后面"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几个字,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不能不说是遗憾。饮食历来是传统养生的重要部类,传统养生格言中关于饮食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宋·陈直《寿亲养老新书》虽然说人的各个脏器系统有病,都可能会危及生命,但有两个脏器最为关键,在人的疾病转归上起着"多米诺骨牌"的作用。一是脾胃,你看那久病之人,一旦饮食明显减少,吃不下饭,必是病情转重的先兆;二是肺部,到了病情危重之时,一旦合并肺部感染或出现呼吸衰竭,往往是难以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泻,若所爱在外。《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看到这个题目,许多人都感到不理解。拉肚子是一种病,怎么还说有钱难买呢?上网去搜一搜,也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说这句民谚无道理。当然,也有少数人说这句民谚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是提倡人们在五黄六月要保持大便通畅。其实这些人都是望文生义,把这个"泻"当成了拉肚子。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大汗能易衣佳,不易者,急洗之。不尔,令小便不利。唐·孙思邈《千金妙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盛夏酷暑,不少热衷于养生的老年人秉持"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仍然不辞劳苦,坚持晨起或傍晚运动锻炼。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勿有心觅睡,觅睡得睡,其为睡也不甜。必先处于有事,事未毕而忽倦,睡乡之民自来招我。桃源、天台诸妙境,原非有意造之,皆莫知其然而然者。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部·行乐第一·睡》上次谈到李渔"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的观点。当然,李渔在提出这个观点的同时,也对有关睡眠的问题发表了一番议论。其中颇为契合现代科学的"闪光点"不少,"勿有心觅睡"即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心为形役,有耗无益,是以易老。若能一切忘之,则身且忘矣,何况年乎?故曰:"天若有情天亦老。"天之苍苍者不变,则人之形容须发亦可以不变也。明·王文禄《医先》在中国文人和养生家的眼中,有情和无情一直是热门话题。文人诗词中"多情反被无情恼""无情未必真丈夫"之类的诗句比比皆是。其中盛唐诗人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更是被人广泛传咏。毛泽东主席也唱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食以养生,以畅为福。相彼阴阳,时其凉燠。以适我情,以果我腹。清·张英《文端集·卷44饭有十二合说》按照耗散结构理论,每个动物个体都是一个耗散结构,需要不断地摄入负熵来保持生命结构的相对稳定。对动物而言,负熵就是食物、空气、水等等。人类源起于动物,同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是心不外受,名曰虚心。是心不逐外,是名心安。心安而虚,道自来居。南宋·白玉蟾《修道真言》心安,即内心安适坦然的意思。是我国儒、释、道三家都非常重视的一个概念。宋代理学家、易学家邵雍有《心安吟》曰:"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儒家心不  相似文献   

20.
正健康长寿是每一个时代人类共同的追求。在古代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很重视运动养生。运动养生的出现与发展历程、古人的养生方法,以及运动养生发展过程中受哪些因素影响,对我们今天运动养生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先秦时期《庄子·刻意》中提到:"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从文中可以看出,庄子将"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看作是导引。从而看出运动养生在先秦时期已经有了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