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预防性HPV疫苗是一种预防宫颈癌的新方法 ,其效果得到了多项临床试验的肯定。现综述HPV感染情况及其致癌机制,HPV疫苗的作用机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且对疫苗的应用和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0,(1):101-101
癌症专家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尤其在贫困国家需要尽可能扩大HPV疫苗接种规模。目前已上市的疫苗有英国葛兰素史克(GSK)研发的可防治2种类型HPV病毒的2价疫苗Cervarix和默克公司研发的9价疫苗Gardasil。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世界范围内新确诊宫颈癌570000例,成为女性第4位最常见的癌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认知与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体检中心300例15岁~59岁女性体检人群进行 HPV 疫苗认知与需求情况调查。[结果]85.3%的被调查者了解宫颈癌,但仅有41.0%的人知道宫颈癌与 HPV 感染的关系,仅约26.0%的人听说过 HPV 疫苗;HPV 疫苗认知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相关。[结论]15岁~59岁女性体检人群对HPV 认知较高,对 HPV 疫苗认知较低,HPV 疫苗认知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相关。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无包膜、双链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属乳头瘤病毒科。HPV基因被主要衣壳蛋白(L1)和次要衣壳蛋白(L2)这两种结构蛋白包被。已知的HPV基因型有100多种,70%的侵袭性宫颈癌由HPV16型(HPV16)和HPV 18型(HPV18)引起,其中HPV16诱发癌变的潜力最大。在国内HPV感染导致5.4%女性和0.5%男性罹患肿瘤,其中宫颈癌占女性肿瘤82.7%[1]。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合肥某医院妇产科门诊患者的HPV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2018年妇产科门诊6 912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提取DNA,检测HPV基因型,分析患者感染率及亚型。结果 6 912例的女性患者标本,检出2 627例HPV阳性患者,总阳性率为38.0%。高危型HPV52感染率8.0%为最高,≥56岁组的总阳性率和高危型感染率最高,为53.02%和50.48%,26~35岁组总阳性率和高危型感染率最低,为33.09%和29.96%。随着感染型别的个数增加各分组的感染率减少,最高的单一感染总计1 782例(25.78%),最低的多重感染236例(3.41%)。结论 研究该院门诊患者HPV分布有年龄和型别的差异,患者感染以高危型、单一感染为主,针对该地区HPV疫苗接种的选择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已经证实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病毒,HPV疫苗自2006年上市以来,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证实。尽管很多国家实施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但最终的效果却不尽相同。 H PV疫苗要实现其有效性,必须保证较高水平的接种率,公众接受度是实现高接种率的前提。因此了解全球范围内公众的疫苗接受度、接种率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疫苗的全面推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女性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感染现状。方法 回顾2016年武警总医院11 845例女性HPV的PCR检测结果,根据就诊来源分为体检组、产科组和妇科组,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 845例标本中检出阳性2 069例,总感染率17.47%,其中妇科组799例标本阳性181例,感染率22.65%; 产科组9 996例标本阳性1 740例,感染率17.41%; 体检组1 050例标本阳性148例,感染率14.09%,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13,P<0.05)。妇科组感染率高于产科组(χ2=13.921,P<0.05)和体检组(χ2=22.719,P<0.05),产科组感染率高于体检组(χ2=7.354,P<0.05)。HPV亚型感染率前三的是52,58,16型。结论HPV的感染和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文化程度以及性健康教育等密切相关; HPV疫苗并不能有效预防所有HPV亚型感染和宫颈癌,定期体检和常规宫颈癌筛查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导致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本文对宫颈癌的病因、HPV的分子结构、特性和分型、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关系、HPV发病机制、HPV整合状态的检测及意义、HPV的检测方法和意义、HPV的感染率和型别分布以及HPV疫苗的现状和前景进行总结,并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部分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了解贵州省部分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布情况及高危因素,为该地区宫颈癌防治及疫苗的投入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2339例有性生活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21种HPV基因型检测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对其中部分HPV阳性携带者和(或)宫颈液基细胞检查阳性结果 者在阴道镜下取组织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分析HPV感染高危因素及各型宫颈病变中HPV亚型感染分布特点.结果 在被调查的2339例妇女中HPV感染总阳性率为30.31%(709/2339),共有20种HPV亚型被检测出来.HPV感染阳性排在前5位的亚型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6、52、18、58、和11,感染率从高到低分别为9.87%(231/2339)、5.64%(132/2339)、4.95%(116/2339)、4.19%(98/2339)和2.99%(70/2339).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31~35岁,初次性生活越早,HPV感染率越高(经趋势X2检验,X2=15.933,P<0.05).病理学检查确诊了36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及181例宫颈浸润癌患者,CIN患者HPV感染率依次为CIN Ⅰ 34.26%(74/216)、CIN Ⅱ77.78%(56/72)、CIN Ⅲ82.05%(64/78).181例宫颈浸润癌患者中,宫颈鳞癌的HPV感染率为84.52%(131/155),宫颈腺癌的HPV感染率为38.46%(10/26).HPV阳性宫颈鳞癌中16型占61.83%(81/131)、腺癌18型占60%(6/10),HPV16与宫颈鳞癌关系密切(X2=11.948,P<0.001,OR鳞癌/腺癌=5.946),HPV18亚型在宫颈鳞癌和腺癌中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贵州省HPV亚型感染分布以16、52、18、58型为主.宫颈病变程度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感染高发于中青年妇女,初次性生活年龄较早是HPV感染的高危因素,长期持续高危型HPV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感染所致.HPV16亚型与宫颈鳞癌关系密切,HPV18亚型在宫颈鳞癌与腺癌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本地区可考虑应用HPV16/18二价疫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临床3 426例宫颈分泌物标本采用多通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仪检测8种高危型HPV DNA亚型(HPV16、18、45、31、33、52、58、67),分析不同年龄段受检者HPV感染状况。结果 3 426例标本中共检出HPV阳性583例,阳性率为17.02%。HPV感染人群分布以19~40岁组为主,以19~30岁人群中感染率最高,达到20.37%,明显高于其余的年龄组(P0.05)。在检出类型中有单一亚型感染,也有多亚型的多重感染,其中比例最高的亚型是HPV33/52/58/67(59.01%),明显高于其它HPV亚型(P0.05);居第2位和第3位的分别为HPV16(14.92%)、HPV18/45(9.43%)。结论 19~30岁是女性感染HPV的高峰期,HPV感染有年轻化趋势,但中老年女性群体中HPV感染率依然居高不下。常见的HPV感染基因型为33/52/58/67、16和18/45,提示有一定人群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昆明市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探讨宫颈病变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及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52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宫颈脱落细胞,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基因分型,同时对310例患者进行宫颈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5268例患者中,HPV阳性1157例(21.96%)。高危亚型感染1045例(19.84%);低危亚型感染112例(2.12%)。1045例高危型患者中单一亚型感染841例(80.5%),混合亚型感染204例(19.5%),感染率最高的4种亚型为HPV52、16、18、58型。在低等级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亚型主要为52型,高等级的宫颈病变中主要为16型。影响HPV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和有无吸烟史,且均为HPV感染的独立因素。结论昆明市女性HPV感染以52型为主,其次为16、18、58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密切,不良的生活和性生活习惯可致HPV感染。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对我国社区护理的功能、组织管理、供需状况、社区护士的就职场所、护士数及护理专业水平、社区护理教育体系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行综述,提出系统构建社区护理服务框架,在现有条件下政府、护理学术组织、社区护理教育、实践机构间的相互协作和积极实践是发展我国社区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外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3类方法和我国目前开展的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我国寻求科学合理、简单可行的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提供依据,以便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广西地区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混合检测13种高危型HPV-DNA,对26 796份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西地区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7.94%,其中桂北地区HPV感染率最高,且各区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的高峰年龄段在小于20岁、50~60岁、≥60岁,各年龄段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高病毒载量患者的比例为40.93%,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在广西地区存在地域和年龄差异,对高发地区、年龄段应重点监测,必要时对高病毒载量患者完善宫颈细胞学及组织学的检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