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学生眼屈光状态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长沙市小学生共1045例(2090眼)进行视力、电脑自动验光、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学生父母的屈光状态、学生的用眼和生活习惯等。【结果】在2090眼中正视眼1254眼(60.0%),远视眼84眼(4.0%),近视眼752眼(36.0%),低度近视602眼(28.8%),中、高度近视150眼(7.2%)。在752例近视眼中,左眼367眼(17.6%),右眼385眼(18.4%),左眼与右眼近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男生1098眼有360眼近视(32.8%),女生992眼392眼近视(39.3%),男生与女生近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着学龄增加,正视眼检出率由1年级72%降至6年级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近视检出率由1年级21.3%升至6年级5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眼距离近、父母均近视、作业时间长、用电子产品时间长、缺少户外锻炼是小学生近视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小学生近视屈光状态随年龄呈显著递增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与遗传、用眼习惯、作业时间长、过多使用电子产品、缺少户外锻炼等密切相关,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将乐县小学生屈光状态调查及近视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将乐县8所小学的1~6年级小学生,总计人数8420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视力检查,记录基础屈光不正状态,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同时记录性别(男性、女性)、年龄、BMI、看电视的距离、教室光线是否充足(偏暗、适宜、光亮)、户外活动时间、是否经常玩电脑(从不、偶尔、经常)、是否眼保健操(从不、偶尔、经常)、父母视力情况、饮食习惯等。以近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行Logistic分析,探讨近视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总计人数8420例,屈光不正的小学生有2578例(30.62%) ,其中近视眼1973例(23.43%),远视眼165例(1.96%),散光眼440例(5.23%),不同年级在近视、散光的发病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近视组小学生和非近视组在平均年龄、看电视的距离、教室光线、户外活动时间、玩电脑、眼保健操、父母视力、饮食习惯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大年龄、看电视的距离近、教室光线暗、玩电脑是小学生近视的高危因素,做眼保健操是保护因素。结论:引起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年龄大、看电视的距离近、教室光线暗、玩电脑是小学生近视的高危因素,做眼保健操是保护因素,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小学生视力不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呼和浩特6~12岁的屈光发育特点,并评估父母的不同屈光状态对儿童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筛查呼和浩特地区659名6~12岁的小学生进行眼球生物学参数测定.通过仪器测量后,记录儿童屈光发育状态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儿童父母屈光状态信息.结果 呼和浩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惠州市区中小学生屈光状态,特别是近视眼的状况。方法:对惠州市第一中学和南坛小学744名进行散瞳视网膜检影、验光,了解中小学生屈光状态。结果:中学一年级和小学五年级屈光状态以近视最多(分别为69.12%和37.23%)。正视眼分别为25%和31.25%。结论:在中小学中普查视力和屈光状态,以期早日发现屈光不正和弱视以及某些眼疾,进行及时防治,对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对保护青少年的视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4~14 岁低视力儿童的屈光状态。方法对228 例4~14 岁低视力患儿(376 眼)行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验光。结果学龄前组中远视72 眼(53%),近视56 眼(41.2%),混合散光8 眼(5.9%);学龄组中远视96 眼(40.0%),近视132(55.0%),混合散光12 眼(5.0%)。学龄前组远视发生率高于学龄组(P<0.05),学龄组近视发生率高于学龄前组(P<0.05)。两组的屈光不正程度均以高度为主。经屈光及低视力助视器辅助下有27.4%的低视力患儿视力得到提高,裸眼视力较好儿童的视力提高人数较多(P<0.01)。结论低视力儿童屈光状态4~6 岁以远视为主,7~14 岁以近视为主。低视力儿童的屈光不正程度以高度为主,部分低视力儿童经屈光矫正后视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57例学龄前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进行统计分析。方法:用1%阿托品眼膏,一日三次,连点三天。点状光视网膜检影镜检影验光。结果:各类弱视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点52.38%。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远视占86.78%。骖眼屈光参差越大,弱视程度越深(P<0.01)。合并共同性内斜视的患儿,调节性内斜视占96.7%。结论:各类弱视中以屈光不正性弱视最高。弱视眼中远视屈光不正发生率最高。双眼屈光参差越大,弱视程度越深。斜视眼与远视屈光不正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的屈光状态,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共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该院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患者的120例(120眼)白内障患者,对患者术后屈光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中,术后屈光状态最多的类型为散光,52例,占比46.84%,其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农牧团场学龄儿童龋患情况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按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对1 529名6~13岁学生进行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乳牙患龋率46.89%,龋均1.72;恒牙患龋率9.09%,龋均1.48.改水团场(123团、128团)学生氟斑牙率16.98%,龋患率53.70%;未改水团场学生氟斑牙率73.60%,龋患率26.17%.结论 农七师农牧团场学龄儿童龋病患病率处较高水平,应加强防治工作.饮用水氟含量高的地区,学生龋患率低,氟斑牙率高,反之相反.提示应进一步探讨水氟含量与龋患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59-2460
调查分析新乡地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流行病学情况。以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新乡地区6所幼儿园的1562例学龄前儿童(3124眼),以Sure 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对其屈光状态进行检查,分析不同年龄儿童视力低下情况,屈光不正与儿童性别关系及不同年龄组屈光状态。3124眼中,屈光不正率为98.21%,3岁~组视力低下检出率>4岁~组>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与女童屈光不正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不正以轻度远视最为常见,占82.59%,其次为单纯性散光,占12.80%。轻度远视和单纯性散光是新乡地区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屈光状态,轻度远视构成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单纯性散光构成比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LASIK术后屈光回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发生屈光回退的206例高度近视患者的400眼,按照屈光度深浅分为两组进行随访观察及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度近视(-6.00~-9.00D)回退率为8.4%,超高近视(-9.25~-14.00D)的回退率为35.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LASIK术后回退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术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术后时间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屈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1~2004年在我院眼科验光配镜中心就诊的6~18岁年龄段的中小学生患2 182例(4 362眼),男1 038例,女1 144例.各年龄段男女球、柱镜均值经χ2检验,无显性差异,可以避免性别差异对统计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屈光不正患者不同视光条件下立体视锐度和视差的分析,了解立体视觉的影响因素.方法 测量85例门诊屈光不正志愿者立体视指标,对年龄、屈光参差、远近视力、调节性辐辏与调节比(AC/A)等因素与远近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远立体视锐度与四种因素均不相关;近立体视与屈光参差及近视力呈正相关;交叉视差与屈光参差及近视力呈负相关;非交叉视差与近视力呈负相关.结论 立体视功能各项指标有各自独立或共同的影响因素.立体视是受多因素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实验性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离焦眼视力,探讨其对立体视锐度的影响。 方法:于2003—04/08选择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学生及职工32人,年龄26~32岁。在眼前放置正负透镜诱导单纯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范围+1.00D~+3.00D、-1.00D~-3.00D。运用双屏视力及随机点立体视检查系统,检测实验性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离焦眼视力,观察屈光参差大小和屈光参差离焦眼视力对立体视锐度的影响。 结果:测试对象32人,均纳入结果分析,无缺失。①在1.00D、1.50D、2.00D和2.50D屈光参差度情况下,近视性屈光参差眼的视力比远视性屈光参差眼视力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屈光参差绝对值在1.50~3.00D时,近视性屈光参差对立体视的影响大于远视性屈光参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诱导单纯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后在右眼视力相同的情况下,对立体视锐度进行比较,视力低于4.8时,立体视锐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相同屈光参差度的近视性屈光参差对视力的影响大于远视性屈光参差;相同视力的实验性近视性屈光参差对立体视的影响大于远视。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经门诊筛查的有内斜视的婴幼儿104例共208眼的屈光类型、屈光程度、散光程度分析结果,同时报告了对患儿进行健康指导的全过程。发现婴幼儿内斜视屈光以中、高度远视为主,除了应及早行屈光检查、配戴矫正眼镜外,适时给予患儿健康指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巩膜环扎加压术是治疗简单视网膜脱离的最常用术式 ,也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常用联合术式。巩膜环扎加压可造成眼轴长度和眼内容物位置的改变 ,引起眼球屈光状态的改变。我们对资料完整的 36例巩膜环扎加压术后引起的眼球屈光状态改变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组视网膜脱离患者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12~ 6 6岁 ,平均 37岁 ,就诊时间 5 d~ 0 .5 a。视网膜变性造成者 2 4例 ,玻璃体牵拉造成 9例 ,其他原因造成者 3例。本组均行巩膜坏扎加压术 ,巩膜环扎压带宽度约 2 .5 mm,长度为 6 0~ 6 5 mm,固定于赤道部及近赤道部 ,…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双胞胎儿童的屈光状态及随年龄增加的屈光改变情况,探讨每对双胞胎屈光状态的相近性及近视加深、远视减轻和散光的改变规律,我们对双胞胎儿童的屈光状态进行了逐年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眼科45例患者,在患者眼前放置正球镜诱导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观察屈光参差大小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结果:水平隐斜视的均值在屈光参差大于1.50D时增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大于1.50D时,同时视、融合、立体视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显著,当近视性屈光参差大于或等于1.50D时,可导致双眼视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近视国人Kappa角的分布特征.探讨国人Kappa角大小对近视屈光手术切削偏心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行近视激光手术术前检查的连续病例200名,根据近视屈光度分为低、中、高度3组.用OrbscanⅡ测量其角膜地形图得到Kappa角及其在角膜的水平和垂直偏移量,进行分组统计.取这些受试者中行近视屈光手术患者135例,测量其术后1个月随访时的角膜地形图,分析激光切削偏心量和Kappa角之间的关系.结果:低、中、高度近视患者的Kappa角水平偏移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为0.000),其中,低度近视组的水平偏移量最大,而高度近视组的水平偏移量最小.Kappa角的水平和垂直偏移量与术后激光切削偏心的水平和垂直偏移量高度相关(水平P=0.000;垂直P=0.000),Kappa角的角膜偏移量在术前术后并无明显变化(水平P=0.964,垂直P=0.861).结论:总体而言,Kappa角在国人中随近视屈光度数增加而减小.近视屈光手术的效果受Kappa角影响,尤其是低度近视患者的大Kappa角会造成较大的切削偏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实验性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离焦眼视力,探讨其对立体视锐度的影响。方法:于2003-04/08选择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学生及职工32人,年龄26~32岁。在眼前放置正负透镜诱导单纯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范围 1.00D~ 3.00D、-1.00D~-3.00D。运用双屏视力及随机点立体视检查系统,检测实验性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离焦眼视力,观察屈光参差大小和屈光参差离焦眼视力对立体视锐度的影响。结果:测试对象32人,均纳入结果分析,无缺失。①在1.00D、1.50D、2.00D和2.50D屈光参差度情况下,近视性屈光参差眼的视力比远视性屈光参差眼视力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屈光参差绝对值在1.50~3.00D时,近视性屈光参差对立体视的影响大于远视性屈光参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诱导单纯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后在右眼视力相同的情况下,对立体视锐度进行比较,视力低于4.8时,立体视锐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相同屈光参差度的近视性屈光参差对视力的影响大于远视性屈光参差;相同视力的实验性近视性屈光参差对立体视的影响大于远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频繁瞬眼病因并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1年8月-2002年8月频繁瞬眼的3~14岁儿童184例,依据其发病过程、治疗经过、视力、眼位、结膜、角膜检查、屈光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方面寻找病因,进而进行治疗及纠正。结果:184例频繁瞬眼儿童中各类屈光不正142例,其中67例视力基本正常,108例主诉有长时间频幕注视史,仔细检查后发现14例患儿异常瞬眼症状逐步消失,4例有减轻表现,有效率达95.1%。有眼表疾病的35例,其中包括砂眼、慢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结膜结石等结膜疾病共20例,内翻倒睫、睑痉挛、麦粒肿、霰粒肿、睑缘炎等眼睑疾病12例,浅层点状角膜炎3例,经治疗后异常瞬眼症消失达100%。另外发现5例与神经系统疾患有关,其他原因2眼。结论:多种眼疾可导致瞬眼增多,其中屈光异常和眼表疾病是小儿异常瞬目征的主要原因。平时不健康用眼是常见的诱因,细致认真的检查是做出正确诊断的关键。异常瞬眼伴有“鬼脸”或运动增多应请神经内科协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