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5)
目的 探讨手术、化疗及局部治疗等对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预后的影响,并对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其他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01-01-2008-12-31收治的137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及Cox模型分析生存情况,并对治疗方法、转移灶位置及数目以及CEA水平等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7例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81个月,1年生存率为68.61%,3年生存率为19.71%,5年生存率为5.11%.其中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23.81%,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的2.5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8.776,P=0.003)、KPS评分(x2=20.420,P<0.001)、转移灶分布(x2=8.513,P=0.004)、血清CEA水平(x2=22.009,P<0.001)、肝外转移(x2=5.316,P=0.021)、原发灶浸润深度(x2=11.474,P=0.001)、淋巴结转移(x2=15.881,P<0.001)及治疗方式(x2=8.670,P=0.003)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617,95%CI:1.126~2.323,P<0.009)、KPS评分(HR=1.917,95%CI:1.316~2.793,P=0.001)、血清CEA水平(HR=2.185,95%CI:1.495~3.194,P<0.001)、淋巴结转移(HR=1.915,95%CI:1.120~1.853,P=0.004)、肝外转移(HR=0.562,95%CI:0.379~0.833,P=0.004)及治疗方式(HR=1.325,95%CI:1.459~2.300,P<0.001)是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具有手术指征者优先考虑手术联合化疗,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 月~2006年12月的所有Dukes'C期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选择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肠壁浸润程度、血清CEA 水平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170 例Dukes'C期患者36例(21.2%)出现异时性肝转移,其中26例(72.2%)发生于术后2 年内,32例(88.9%)发生于术后3 年内。单因素分析示肠壁浸润层次、组织学类型和血清CEA 是异时性肝转移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与肝转移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程度、血清CEA 水平是异时性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组织学类型是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肿瘤浸润程度、组织学类型和血清CEA 是异时性肝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直肠癌根治术后2~3 年内密切随访,特别是术前CEA 值高于正常,肿瘤浸润达浆膜或浆膜外的Dukes'C期患者,早期发现异时性肝转移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外科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方法 :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158例经病理证实、随诊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生存的12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结果 :根治性切除67例(42.4%)、姑息性切除53例(33.5%)、探查术或最佳支持治疗38例(24.1%);术后化疗82例(51.9%)、术后未化疗76例(48.1%);切缘阴性132例(83.5%)、切缘阳性26例(16.5%);中位生存期41个月,5年生存率27.0%。单因素分析表明,外科治疗方式(P=0.013<0.05)、原发瘤N分期(P=0.003<0.05)、转移灶大小(P=0.037<0.05)及分布(P=0.032<0.05)和切缘(P=0.000<0.001)、辅助性治疗(P=0.041<0.05)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原发瘤N分期(P=0.004<0.05)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的相对危险度为2.086。 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根治性切除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治疗手段: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应恰当选择病例,力求一期根治性切除;不适合一期根治性切除者,应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段,降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以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指导外科治疗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4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231例,分析其预后与临床病理凶素的关系.结果 确诊时合并肝转移患者占同期结直肠癌患者总数的8.46%(231/2732).该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21.9%,和11.4%,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周径(P=0.017)、浆膜侵犯(P=0.000)、肝转移分期(P=0.000)、浸润深度(P=0.010)、肿瘤分化程度(P=0.007)、手术方式(P=0.000)和化疗(P=0.041)影响患者预后.肝转移H1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8.4%、39.7%和21.3%,肝转移H2组分别为64.1%、15.7%和7.8%,肝转移H3组分别为55.0%、9.2%和0.0%(P<0.01).根治性手术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37.9%和19.8%.姑息手术组分别为60.2%、24.0%和0.05%,减状手术或者未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0%、0.09%和0.0%(P<0.01).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肝转移分期(P=0.000)和手术方式(P=0.010)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分期影响预后.应早期发现和诊治.对于结直肠癌仅有肝转移的患者应尽可能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病灶.化疗可以改善姑息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肝转移作为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尚缺乏有效的预测、评估指标,本文即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比较术后2年发生肝转移107例Dukes B或C期结直肠癌患者与术后2年无肝转移100例患者的血清CEA水平、分析病理切片分化级别、转移淋巴结、淋巴管侵袭以及静脉侵袭的情况。结果:发生肝转移患者远距离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袭及镜下静脉侵袭发生率升高,术后CEA持续升高,与无肝转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中未发现肝转移但有远距离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袭或镜下静脉侵袭以及术后CEA持续升高,预示发生肝转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7.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每年以2%的速度上升。肝脏是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最常见部位,约有25%的结直肠癌患者首次就诊已出现肝转移,术后5年内50%会出现肝转移,其中80%~90%发生在术后3年内。有研究发现与其他肿瘤不同,20%~35%的结肠癌患者肝脏是其唯一转移脏器。目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文献报道显示,原发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血清CEA、肝转移出现时间、肝转灶情况、有无肝外转移、肝转移灶治疗方法以及患者一般状况与肝转移预后相关。作者就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临床及病理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156例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收集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以及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56例患者中直肠癌108例(69.2%),结肠癌48例(30.8%);同时性骨转移61例(39.1%),异时性骨转移95例(60.9%)。确诊肠癌至出现骨转移的中位时间365天,其中异时性骨转移患者发生骨转移中位时间为784天。多发骨转移113例(72.4%),单发骨转移43例(27.6%)。仅30例(19.2%)以骨转移为唯一远处癌转移灶,其余126例(80.8%)患者均存在骨以外的其他转移病灶,其中合并肺转移92例(59.0%),合并肝转移77例(49.4%)。95例异时性骨转移患者中60例骨转移都不是初发,其中46例继发于肺转移。与同时性骨转移相比,癌胚抗原升高、骨痛、肺转移、淋巴结阴性、病理类型中-高分化的患者在异时性骨转移中更常见。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伴同时肝转移(synchronous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sCRLM)患者接受原发肿瘤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术后的预后风险因素,并建立sCRLM术后的预后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在我院接受原发肿瘤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的sCRL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方法确定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肝无复发生存时间(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Cox模型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对独立因素赋值,从而建立OS和肝RFS的新预后风险模型。根据新模型将患者分为低、中和高风险组,各组间生存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ROC曲线下面积用于比较新风险模型和Fong临床风险评分的预后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期23.4个月,多因素Cox分析确定下列4个因素为OS较差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根据HR值对各危险因素赋值: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4个(P=0.047,1分),CEA≥200 ng/ml(P=0.023,2分),TBS 3~8分(P=0.048,1分)和TBS≥9分(P=0.021,2分)。根据下列标准建立OS的预后风险模型:低风险组(0~1分)、中风险组(2~3分)和高风险组(≥4分)。新风险模型OS的预后预测能力优于Fong临床风险评分(AUC:0.726 vs 0.564)。多因素Cox分析确定下列2个因素为肝RFS较差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HR值赋值如下:肝转移灶双叶分布(P=0.020,1分)和TBS≥9分(P=0.016,2分)。结论:本研究纳入接受同期手术切除的sCRLM患者创建了预后风险模型,用于评估sCRLM患者术后的OS和肝RFS。低风险组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OS和肝RFS)优于高风险组,其预测能力尚需前瞻性临床模型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无法治愈的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姑息性治疗预后的相互关系,探讨姑息性治疗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2例无法治愈的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 Kaplan -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及生存曲线,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 Log -rank 进行统计学检验。经单因素分析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带入 COX 多因素回归模型,计算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9.09个月,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2%、28%、13%;对经过严格筛选,评估原发病灶与肝内转移灶可以完整切除而肝外不可切除的转移灶未予以手术处理但生长局限,术中发现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仍可局部切除,且具备强烈手术意愿的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实施姑息性手术切除,术后中位生存期、1年、2年累计生存率均显著优于非手术治疗者:27.00个月 vs 16.36个月,85% vs 79%,57% vs 0(P <0.001)。对于总体生存期而言,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治疗方式、肝转移瘤生长位置、肝内转移灶数目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 <0.05);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手术治疗方式、肝内转移灶多发是对无法治愈的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姑息性治疗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经过严格筛选,评估原发病灶与肝内转移灶可以完整切除而肝外不可切除的转移灶未予以手术处理但生长局限,术中发现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仍可局部切除且具备强烈手术意愿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其生存优于非手术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影响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年3月-2004年2月收治的26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多因素对乳腺癌肝转移患者TTP影响的差异。结果: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化疗的有效率为53.84%。肝内单一转移灶7人,中位TTP为9.86个月,多个转移灶19人,中位 TTP为6.10个月,P>0.05;不伴有其它远处转移灶10人,中位TTP为5.00个月,伴有其它远处转移灶16人,中位 TTP为9.86个月,P>0.05;肝转移后化疗17人,中位TTP为9.65个月,不化疗9人,中位TTP为2.33个月,P< 0.05。结论:化疗对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影响,肝内转移灶数目和是否伴有其它转移灶对预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年3月~2004年2月收治的26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多因素对乳腺癌肝转移患者TTP影响的差异.结果: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化疗的有效率为53.84%.肝内单一转移灶7人,中位TTP为9.86个月,多个转移灶19人,中位7TP为6.10个月,P>0.05;不伴有其它远处转移灶10人,中位TTP为5.00个月,伴有其它远处转移灶16人,中位TTP为9.86个月,P>0.05;肝转移后化疗17人,中位TTP为9.65个月,不化疗9人,中位TTP为2.33个月,P<0.05.结论:化疗对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影响,肝内转移灶数目和是否伴有其它转移灶对预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随访,计算患者的1、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8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6.3%、13.4%,MST为10.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肝转移灶数目、化疗、介入治疗、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与胃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HR=0.470,95%CI:0.256~0.861,P=0.015)、肝转移灶数目(HR=0.413,95%CI:0.233~0.732,P=0.002)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HR=2.193,95%CI:1.354~3.551,P=0.001)是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尤其是病理恶性程度较高及肝转移数目较多的患者,化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肺癌是最常出现骨转移的实体肿瘤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影响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 方法 :本研究随访1997年10月至2007年1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127例。其中男84例,女43例;平均年龄61.2岁(29~88岁)。应用X线平片、CT、MRI和全身骨扫描确定骨转移灶的部位及数目。根据病理分(16.5%)。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生存相关模型分析各相关危险因素,找到影响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类将肺癌骨转移分为腺癌转移80例(63.0%),鳞癌转移17例(13.4%),大细胞癌转移9例(7.1%),小细胞癌转移21例各个相关因素。 结果 :本组患者肺癌骨转移后6个月、1年和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4%、25.8%和8.0%。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6个月,诊断骨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肺癌骨转移后影响生存的有效预后因素包括患者的一般生存状态、肿瘤的病理类型、转移灶数目(单发或多发)、以骨破坏为首诊症状、有无其它脏器转移、转移时长(从诊断肺癌到出现骨转移的时间间隔)、是否存在骨科并发症(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肺癌骨转移后影响生存的有效预后因素包括患者的一般生存状态、肿瘤的病理类型、转移灶数目、有无其它脏器转移、转移时长。 结论 :明确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有助于确定手术的适应证,进一步提高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17.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当前外科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对肝叶切除术后再复发癌的手术效果,经肝区域性化疗和间质疗法等方法,为临床上更合理地选择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评价FOLFIRI方案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FOLFIRI方案化疗,即伊立替康180mg/m2,静脉滴注90min,dl;CF200mg/m2,静脉滴注2h,dl;5.Fu400mg/m2,静脉推注,dl;5-Fu2400mg/m2,持续静注(CIV),46h,14d为1周期,2周期为1疗程。治疗2疗程以上评价每例患者的疗效与毒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CR0例,PR13例,SD11例,PD8例,有效率40.6%。中位生存期16mo,TTP9mo。主要毒副反应为乙酰胆碱综合征、迟发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口腔黏膜炎。结论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令人鼓舞,毒副作用可耐受,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较为理想的化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