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予君 《新中医》2008,40(6):80-80
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CFS)是以持续疲劳、失眠、思维不能集中和自觉发热等全身衰弱疲劳表现为特征的疾病,是现代生活的常见病之一.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运用调补脾胃法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易出现胃肠道和精神方面的双重疾患,阳明热盛证成为失眠常见证型.经方名家许家栋根据药物性味而总结治疗阳明病之辛寒、苦寒、咸寒、酸寒四法,杨志敏教授在辨治失眠过程中灵活运用"阳明四法"而常获佳效.文章通过对"阳明四法"应用指征阐述并加以杨志敏教授临证验案举证,旨在对"阳明四法"治疗失眠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谢青云 《家庭中医药》2021,28(11):48-49
——"立站活人心"导引法原文—— 治腰疼. 立住,鞠躬低头,手与脚尖齐,运气二十四口.一名乌龙摆尾. 简析 本式可治疗腰疼.练习时先两腿并拢直立,然后吸气弯腰,并用两手去抓握脚尖,其间双腿始终保持直立,膝盖不要弯曲.吸气吸满,并尽量弯腰下压上身,动作至极致时,闭气鼓腹运气,片刻后起身呼气,如此反复练习24次.韧带不佳的人士,不能做到大幅度弯腰,两手够不到脚尖的,可尽量弯腰并保持两手向两脚尖方向下垂即可.  相似文献   

4.
"暖丹田"导引法原文 治小肠虚、冷、疼. 端坐搽丹田,行功运气四十九口. 简析 本式治小肠虚寒、冷痛等症状.中医认为,小肠属六腑之一,它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大肠,可分为回肠、空肠和十二指肠三部分.小肠的主要功能是主化物而分清泌浊.它承接胃腐熟的食物再行消化,有"受盛之腑""受盛之官"之称.食物经胃腐熟后变成食糜,在小肠再经消化并分别清浊,精华部分被吸收而营养全身,糟粕部分则下传大肠,水液归于膀胱.所以若小肠受寒,则有腹胀、腹泻、便溏、疼痛等症状.此外,小肠经与心经相表里,心经有热可以移到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等证候.  相似文献   

5.
脑力劳动者长时间伏案工作和学习,易出现腰酸背痛、眼胀、手僵等疲劳症状,有时还会出现头晕耳鸣、四肢短暂麻木等不适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胃下垂、腰肌劳损、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现介绍10种消除伏案疲劳的方法,供您参考:  相似文献   

6.
失眠属中医学"不寐"、不得卧、"目不暝"等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病,表现为经常性的睡眠减少、难以入眠、睡眠不佳、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宜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会引起人的疲倦感、不安、乏力不适、无精打采、头痛、阴郁症、焦虑症等,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此病在大多数人群中较为常见.笔者采用朝医太极针疗法治疗少阴人体质失眠者26例,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周氏调神针刺法"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日间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57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周氏调神针刺组)和对照组(假针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8周后随访,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和疲劳量表评定(FS-14)评定。结果调神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4周后和8周后随访,PSQI和FS-14总分、与基线比较的平均下降分值及积分改善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 "周氏调神针刺法"可较好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间疲劳状况,针刺治疗4周即可见到稳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治头晕"导引法原文 两手抱头端坐,行气运功一十七口. 简析 此导引法功效为治疗头晕,练习时取坐式.身体端坐,放松,两手交叉,掌心向下,置于头顶,保持姿势,但身体处于放松状态.然后慢慢吸气吸满,闭气,运气全身,片刻后放松呼气,如此共练习17次,再两手分开,落于体侧,全身放松收功. 中医认为头晕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情况,外感主要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上扰清窍,造成气血逆乱而致的头晕.内伤是指情志不遂、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等原因,引起的风、火、痰、瘀上扰清窍或精亏血少所致的头晕.  相似文献   

9.
正绝经期失眠是妇女常见疾病,是绝经综合征的一类表现~([1])。随着现代工作节奏加快,各种竞争日强,生活压力较大,绝经期失眠人群日益增多。祖国医学绝经期失眠归于"不寐"和"绝经前后诸症"等范畴。临床以失眠为主症,发生于绝经期,多伴有烘热汗出、易激动、易疲劳、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工作质量、生活质量严重下降~([2])。西医采用安眠药物或激素替代治疗,但疗效甚微。  相似文献   

10.
清上补下法治疗失眠症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月芝 《中国针灸》2006,26(5):342-342
失眠又称"不寐",指人睡困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再睡、甚则彻夜难眠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多伴有多梦、健忘、头晕、心悸等症.失眠一症,治疗方法颇多,但疗效多不甚满意.  相似文献   

11.
慢性疲劳综合征之中医治疗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英 《光明中医》2007,22(8):16-18
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白天精神不振,夜间失眠的一组症候群,我们采用分昼夜调阴阳之法,运用白日方和夜晚方两种中药方来治疗此病,经多年的临床实践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5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幸生  张道宗 《中国针灸》2004,24(2):111-111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持续疲劳、失眠、思维不集中以及身痛发热等全身衰弱疲劳表现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正失眠症通常指患者一种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自我感觉影响白天社会功能[1],属于中医"不寐""不得眠""目不瞑"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与疲劳综合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病变有关。失眠表现多样,发病率高,引起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甚至易造成意外事故。安眠药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但易产生依赖性以及不良反应。我们近年来运用通督安神法推拿走罐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35例,取  相似文献   

14.
阴阳气血配穴法治疗顽固性失眠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不得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症.有轻重之分,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西医多采用镇静安神药物治疗,虽可得到暂时缓解,但远期疗效欠佳,经常复发,产生耐药性、治标不治本.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显著.现将近两年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胡献国 《中医杂志》2007,48(10):952
答: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CFS),是以持续疲劳、失眠、思维不能集中以及身痛发热等全身衰弱疲劳表现为特征的疾病。参照1987年3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组织有关专家制定的CFS的诊断标准,主症:较长时间(6个月以上)的疲乏无力和活动后疲劳加重。兼症:(1)头晕头沉、记忆力减退、思维  相似文献   

16.
严余明 《养生月刊》2006,27(1):13-17
慢性疲劳综合征(英文简称CFS),是近20余年来引起人们瞩目,并且不断被加深认识的一个病种.1998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正式命名了此病,同时拟订了相应的诊断标准,即两个主项:①新近发生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卧床休息不能缓解,且持续6个月以上;②根据病史、化验、体征,排除引起疲劳的其它原因.八项或更多的下列症状、体征:①低热(但体温不超过38,5℃);②咽痛(非渗出性咽炎);③颌下或腋下淋巴结肿痛;④肌痛;⑤不能解释的肌力衰弱;⑥运动后24小时疲劳仍不能消失;⑦不伴红肿的游走性关节疼痛;⑧与以前性质不同的头痛;⑨多种神经、精神症状(健忘、过度兴奋、意识模糊、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⑩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  相似文献   

17.
陈熠指出,妇科良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气机不畅、浊瘀成癓、精气不足三大特征.百通消瘤法以调畅气机,重在疏肝;消瘀破疲,软坚散结;充盈精气,调补脾肾三法合一.并举例说明运用该法在治疗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住症等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自拟镇跳汤治颜面润动万良政(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院333000)关键词颜面动,中医药疗法颜面动,即是颜面部皮肤跳动;此症在临床上偶可见之,究其原因不外颜面部肌肉过分疲劳,或受到某种刺激所致,如吸烟、饮洒过多或失眠、兴奋过度等。中医认为此病的产生是由于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针刺疗法以其安全简便经济及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通任顺气"针刺法是长期丰富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的能治疗诸多疾病的创新针法,该针刺方法与常规针刺法相比具有一些优势,临床疗效显著。以中风后抑郁、中风后失眠和心脏神经官能症为例,介绍"通任顺气针刺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长期疲劳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肌肉关节痛、失眠和多种精神症状的症候群,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1]。其主症是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反复出现的疲劳,且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