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西医对失眠的研究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症已逐渐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美国一项调查显示,1/3的美国成年人每周都有睡眠困难的体验。而2008年北京一项关于5 926人的调查显示,有60%的精神障碍患者具有失眠症状,即使这个调查无法完全说明现在我国的失眠情况,但失眠对身心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肿瘤患者早期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对于防止短期失眠障碍转化为慢性失眠障碍非常重要。众所周知,肿瘤本身就是一个身心负担都很重的疾病,很多的患者都会有睡眠障碍。在长期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降低,而患者越担心病情就越容易引起失眠,因此尽快解决肿瘤患者的夜间失眠是肿瘤治疗及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慢性失眠障碍需要规范性治疗。短期失眠障碍往往可以找到相关的诱发因素,去除诱因可使部分患者睡眠恢复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会转为慢性失眠障碍。由于失眠具有慢性化、复发性的特点,所以对于短期失眠障碍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1.消除不良心态,做好心理调节伴随着现代中西医学的进展,恶性肿瘤已不再是绝症。我们可以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给心理减  相似文献   

3.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1]。文献最早见于《灵枢》,称为"目不瞑",并提出了"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具体治疗原则:《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称其为"不得眠"、"不得卧",还有"不寐"、"夜不瞑"等,均泛指失眠[2]。失眠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心悸、头痛、眩晕、健忘等症同时出现,是多种躯体、精神和行为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
正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中医治疗失眠效果较好,综述如下。1内治法调和营卫。《灵枢·邪客篇》提出了顺应自然而息和"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  相似文献   

5.
杨宝辉 《光明中医》2013,(11):2448-2450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其临床表现不一,包括难以入眠,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早醒,睡眠不深,甚至有时彻夜不眠.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逐渐加大,失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0%.西医在治疗上多以巴比妥、苯二氮类、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为主,但这些药物容易引起依赖性以及易引起撤药综合征,因此中医药治疗失眠就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在帮助失眠患者消除不适症状、戒除镇静催眠药依赖和恢复正常的睡眠功能等方面,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疗失眠不是简单地使用安神药,而是帮助患者调整和恢复原有的正常睡眠功能.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方法多样,疗效明显,副作用少,是失眠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方法.本文对近几年中医治疗失眠的各种方法进行系统、全面地总结,以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失眠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生活经历,偶尔的失眠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太大影响,但经常性失眠无疑会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伤害。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过浅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导致失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躯体因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7.
失眠临床较为多见,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信神失养或心神被扰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并在平衡阴阳气血的基础上安神定志,重视预防护理,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不断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病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中医治疗失眠有独特的思路与方法,本文整理分析临床经验,总结归纳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与疗效,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失眠为临床常见之症,中医治疗历来积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不少学者在继承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治法日益增多,疗效不断提高,本文兹将近几年来应用中医治疗失眠症的方法进行综述如下。一、辨证分型论治根据失眠症的临床表现不同,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分型和用药虽不一致,但各有特点。吴氏等分六型:1.心火妄动型,治宜泻火镇心神,佐以滋阴,药用黄连、龙胆草、黄芩、知母、生地、珍珠母、代赭石、琥珀等。2.肝郁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治疗失眠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无论是内服中药还是外用针灸、耳穴等方法都有其独到之处,均能有效地改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刺疗法可以选择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等穴位,以调和阴阳、宁心安神;艾绒或其他药物置于体表腧穴上烧灼、温熨的疗法,能达到温通经络、补益气血、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11.
失眠为神志病范畴,总体病机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失眠,要以"和"为主,首阴阳,再辨虚实。通常失眠以虚实夹杂者居多,临证辨证从气血、营卫、脏腑等整体方面入手。从阴证类、阳证类、不和类三方面论述治疗不眠的临床经验,并根据失眠病机关键,加用酸枣仁、煅龙骨、煅牡蛎、首乌藤等以安神定志。  相似文献   

12.
失眠临床上也称“不寐”,即无特殊病症而不能人眠的一种病患,本病在西医方面属神经衰弱的范畴。祖国医学文献中有“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皆失眠之谓也,究其病因多与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阴亏与内,阳浮于外,阴阳失交,使阳不入阴,心神不安,导致失眠。另外也有素体阳盛,突受惊吓,情绪不稳,导致肝郁痰阻。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  相似文献   

13.
失眠的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失眠的中医治疗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探讨中医在治疗失眠方面的研究近况,以期今后在这一方面的治疗能有所突破。失眠,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病,其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特点是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低,病程较长,治愈困难,且服用西药后易产生耐药性。中医治疗失眠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方法:是将近几年来中医治疗失眠的文献资料按中药、综合、针灸、其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1)穴位按摩可驱寒。大椎穴通络散寒防感冒;足三里穴活血通络、健身防病,是胃经最重要的穴位之一;阳池穴可畅通血液,暖体散寒;涌泉穴可调节气血,补肾壮阳。阴陵泉、关元、肾俞穴可温阳化湿。经常按摩上述穴位可提高耐寒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此外,冬季日常生活中经常搓脸、按摩鼻翼、搓手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鼻炎、感冒。(2)艾灸祛湿温中补气。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可驱寒逐湿、消瘀散结,有助于清除  相似文献   

15.
史同霞  王学华 《世界中医药》2014,9(11):1515-1518
失眠属于中医神志病范畴,主要病位在心脑。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失眠,首先要辨虚实。虚证属于阴血不足,心脑失其所养;实证为实热内结或痰热内扰或瘀血阻滞等。当然,失眠的病机关键在于心神不安,因而安神定志为其基本治法,常用中药为酸枣仁、夜交藤、百合、珍珠母、煅龙骨、煅牡蛎等。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疗失眠注重调理脏腑阴阳平衡,拥有方药、针刺、艾灸、刮痧等多种治疗方法,并重视生活调摄及精神情志等的全方位调理。本文从五脏辨证、中药治疗、针刺等常用疗法及生活调摄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中医药对失眠的概括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于失眠的治疗主要是应用西药等一些治疗方法,其临床效果不能让人满意,根据失眠证的病因学特点,并结合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因人而异选择药疗、食疗、针灸、按摩等单一方法的多重组合形成多种治疗方案,使阳入于阴、阴平阳秘、标本同治,精神乃治。  相似文献   

18.
王志祥  石彧  邢晓娟 《河南中医》2013,33(3):374-375
中医药治疗肿瘤后失眠可宁神定志,交通心肾,调整阴阳平衡,引阳入阴,以达阴平阳秘,气血调畅之效.笔者临证应用黄连阿胶汤内服并配合头皮花针调和阴阳,为治疗肿瘤患者失眠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疗失眠方法多、疗效高、副作用少,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中医综合疗法等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失眠是困扰人们的常见病之一,又被称之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探索中医治疗失眠的现状,文章对中文期刊(CNKI、万方、维普)中中医治疗失眠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从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和综合性疗法入手,分析中医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