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病患儿心理行为适应特征的潜在类别,比较不同类别慢性病患儿在人口学特征及家庭复原力上的差异,分析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9月在上海市与浙江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307名慢性病患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家长版)和家庭复原力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对慢性病患儿的心理行为适应特征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识别其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果 慢性病患儿的心理行为适应特征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心理行为健康组(48.9%)、多动-低亲社会行为组(48.2%)、高心理行为问题组(2.9%)。将高心理行为问题组、多动-低亲社会行为组合并为心理行为问题组,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疾病类型和家庭复原力是患儿心理行为适应特征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论 慢性病患儿的心理行为适应特征存在异质性,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年龄较小、患有神经系统疾病、低家庭复原力的患儿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压力管理中提升复原力干预策略对改善恶性肿瘤患儿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12月于重庆市某儿童医院就诊的100例恶性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压力管理中提升复原力干预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社会护理。在干预前、干预第4周和干预第8周均采用简易Connor-Davidson复原力量表、简易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对两组患儿的心理复原力及心理社会适应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第8周时,两组患儿的心理复原力、负性情绪及行为问题各维度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力管理中提升复原力干预方案能有效提升恶性肿瘤患儿的心理复原力,改善其心理社会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复原力处于中等水平,良好的心理复原力对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就冠心病患者心理复原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心理复原力的概念、评估工具等。冠心病患者心理复原力的影响因素包括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健康知识水平,临床上对此可给予电话随访、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干预措施。建议未来开展冠心病患者心理复原力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与患者健康结局关系的研究,以期为构建系统化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慢性病儿童家庭弹性干预进行范围审查,以识别家庭弹性干预的干预要素和结局指标。方法 按照范围综述方法框架,检索了14个国内外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筛选并纳入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干预要素以增加社会和经济资源等家庭组织要素、提高情感分享及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家庭沟通要素为主。结局类型包括对慢性病儿童和家庭成员的效果评价及干预可行性指标。结论 家庭弹性干预以多要素结合的家庭弹性干预方案为主,对慢性病儿童及其家庭成员有积极影响。但存在参与者依从性低以及干预方案不够聚焦和系统全面、家庭弹性特色不足等问题,慢性病儿童家庭弹性干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阶段激励护理方案对淋巴瘤患者希望水平、家庭复原力及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59例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阶段激励护理;比较两组化疗后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家庭复原力、锻炼依从性。结果:观察组HHI评分及等级、家庭复原力评定量表总分及亚量表评分、锻炼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三阶段激励护理方案可提升淋巴瘤患者希望水平、家庭复原力及锻炼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家庭复原力为主导的简短认知行为疗法在腹膜透析首次置管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洛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腹膜透析首次置管病人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肾内科一病区42例病人为对照组,肾内科二病区44例病人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以家庭复原力为主导的简短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采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家庭复原力评定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病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试验组锻炼自我效能得分(58.19±14.39)分,高于对照组得分(41.29±15.23)分(P<0.001);干预后试验组家庭复原力评定量表得分(210.08±23.62)分,较干预前得分(180.20±22.27)分升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得分(181.24±21.18)分(P<0.001)。干预后试验组生理健康维度得分(48.76±4.89)分及心理健康维度(51.28±9.26)分得分高于对照组生理健康维度得分(44.23±4.22)分及心理健康维度得分(26.18±8.63)分(P<0....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住院脑瘫患儿及高危儿家庭复原力的现状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家庭复原力评定量表、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弹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总的功能分量表,调查128例住院脑瘫患儿及高危儿的照顾者的家庭复原力、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和家庭功能。结果:住院脑瘫患儿及高危儿家庭复原力的各维度得分中等偏上,在患儿的治疗时间、脑损伤严重程度、照顾者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形式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家庭复原力与问题解决技能、精神支持、乐观坚韧、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弹性、积极应对、简易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总的家庭功能呈负相关(P0.01)。影响家庭复原力的因素为问题解决技能(β=0.294,P0.01)、积极应对(β=0.237,P0.01)、总的家庭功能(β=-0.178,P=0.030)。结论:住院脑瘫患儿及高危儿家庭复原力水平较好,提高家庭功能及照顾者的问题解决技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其家庭复原力。  相似文献   

8.
刘琳  夏梦青 《中国临床护理》2022,14(11):684-686
目的 探讨家庭正向行为支持在肝豆状核变性患儿情绪及行为问题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肝病科收治的8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7月收治的45例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40例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正向行为支持干预。比较2组患儿情绪、行为和家庭复原力。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儿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同伴交往、情绪症状3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2.309,P=0.023;t=2.363,P=0.020;t=3.120,P=0.002);亲社会行为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3.316,P=0.001)。干预组家庭复原力总分高于对照组(t=11.104,P<0.001)。结论 家庭正向行为支持干预能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儿情绪及行为问题,提高患儿家庭复原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谭思娜  陈文莺 《全科护理》2020,18(17):2153-2155
[目的]探讨家庭复原力对青光眼病人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136例青光眼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复原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病人家庭复原力、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病人的家庭复原力得分为(179.69±19.56)分,其中家庭信念以及家庭力量得分分别为(61.08±9.18)分、(118.61±11.27)分。病人的SAS、SDS以及SF-36得分分别为(45.98±8.29)分、(49.46±8.47)分、(69.18±11.23)分。青光眼病人的家庭复原力、家庭信念和家庭力量得分与SAS和SDS得分呈负相关,与SF-36得分呈正相关。[结论]青光眼病人的家庭复原力偏低,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中等,家庭复原力是影响病人情绪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复原力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情绪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家庭康复效果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26例,采用家庭复原力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elf-rating symptom scale,SCL-90)、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评估患者家庭复原力、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226例患者家庭复原力得分为(183.88±24.46)分,其中家庭信念及家庭力量分量表分别为(63.26±8.73)分、(120.62±16.47)分;家庭复原力总分及家庭信念、家庭力量分量表得分与SCL-90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家庭复原力总分及家庭信念、家庭力量分量表得分与主观幸福度量表总分、正性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与负性因子得分呈负相关(P0.05);家庭复原力总分及家庭信念、家庭力量分量表得分与生活质量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家庭复原力是影响脑梗死患者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