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D-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 D-TGA )患儿经口喂养不良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调查 2012 年 12 月至 2015 年 1 月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科医院的 142 例患儿,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以及新生儿口腔运动评定量表测量其影响因素。 结果 57.04% 的患儿处于经口喂养不良,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 OR=0.800 , 95.0%CI :0.711~0.901 )、机械通气时间( OR=1.976 , 95%CI : 1.299~3.007 )、下颌正常型态( OR=11.343 , 95%CI : 1.975~65.138 ),舌障碍型态( OR=1939.246 , 95%CI : 2.769~1344913.27 )。 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对低日龄、机械通气时间长、口腔及舌部运动障碍的患儿提高警惕,避免因喂养不当而导致临床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3例超过1个月龄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患儿行Switch手术后的护理体会及经验.方法 对于Switch术后患儿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针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温、尿量、喂养及延迟关胸等各方面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3例患儿全部治愈,护理效果良好.结论 Switch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3例患儿超过最佳手术时间,术后护理难度更大,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大动脉调转带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at efies,TGA)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8%,该病预后凶险,出生后第一年的生存率仅有10%。1975年Jatene首先采用大动脉调转术(简称Switch术)获得成功,目前已成为治疗TGA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2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SWITCH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指主动脉与肺动脉干位置互换,主动脉接受体循环的静脉血,而肺动脉干接受肺静脉的动脉血即氧合血[1]。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法洛四联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9%,本病占出生后2个月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首位,约80%~90%的病例死于1岁以内,如不及时手术很难长期生存。我院于2006年7~8月为2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实施了大动脉转位调转术(SWITCH)手术,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女,11d,主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要求手术治疗于2006年7月20日收入院。患儿入院时查体:T36.4℃,…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正手术(Switch)的开展,患儿死亡率下降,但由于患儿接受手术年龄小,手术复杂,除体外循环管理、手术技术外,围术期的严密监护和及时有效的处理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之一。2005年12月~2006年10月,我科共施行Switch术2例,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例患儿均为男性,1例年龄3日,体重3 kg,心超示:TGA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经皮测饱和度为72%;另一例年龄30日,体重4 kg,心超示:TGA并室间隔缺损(VSD)、PDA,经皮测饱和度为65%。两患儿X线胸片均示肺血增多,心影扩大。2手术方法2例患儿均在深…  相似文献   

6.
儿童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Rastelli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行气管插管治疗7例;行大动脉调转术21例,Nikaidoh术3例,Rastelli术1例,手术时间210~500min;术后1d死亡1例,因严重并发症放弃治疗1例。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术前维持有效氧饱和度、术后加强心功能维护、积极处理并发症有利于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8.
对1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行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并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手术均在全麻、低温(18~22 ℃)、低流量50 ml/(kg·min)体外循环下行大动脉调转术,术后气管插管时间56~208 h,平均(98±7)h.术后因低心排抢救无效导致死亡1例.认为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果断正确处理,将直接关系到术后患儿恢复的良好程度.  相似文献   

9.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术后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佳  何国平  于杨 《现代护理》2007,13(1):56-57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新生儿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大动脉转位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 ASO)是D—TGA新生儿存活的唯一根治方法,但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以及新生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的生理特点,术后存活率不高,因此术后监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ASO术后护理经验,在小儿心外科ICU监护常规的基础上,着重就ASO术后应该重点监护但临床上落实不够的如术后镇静镇痛、心包填塞监测、左房压监测,以及ASO术后低心排的处理等难点问题和呼吸机模式与参数的设定等方面探讨新生儿行ASO的术后监护方法,藉以提高TGA新生儿ASO的监护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改良Nikaidoh手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1年3月1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狭窄行改良Nikaidoh手术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积极纠正酸中毒,预防缺氧发作;术后加强心肺功能的维护,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积极防治低心排综合征及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做好呼吸道护理,严格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结果1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994年 6月~ 2 0 0 1年 12月 ,我院对 1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缺和肺动脉狭窄的患儿施行了Rastelli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总结儿童Rastelli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 ,探讨儿童Rastelli术的围术期监护方法 ,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 ,以期提高该类手术围术期监护质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994年 6月~ 2 0 0 1年 12月完全大动脉转位合并室缺和肺动脉狭窄的患者 11例 ,男 3例 ,女 8例 ,年龄 6~ 14岁。患儿生后均有明显紫绀 ,活动后心慌气短 ,1例有咯血史。入院体检示胸骨左缘或右缘第二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  相似文献   

12.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新生儿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大动脉转位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 ASO)是D-TGA新生儿存活的唯一根治方法,但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以及新生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的生理特点,术后存活率不高,因此术后监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4例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产前超声表现, 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胎儿中, 3例四腔心切面正常, 1例可见室间隔缺损。左室及右室流出道切面4例胎儿可见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关系异常, 2例可见室间隔膜部缺损。三血管气管切面4例均仅可见2条血管。  结论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 重点观察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有助于产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李莲叶  曲斌 《护理学报》2010,17(11):48-50
总结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Switch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护理。认为术后给予患儿充分的镇静镇痛;在持续微量泵入吗啡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吸痰对患儿的刺激,吸痰前遵医嘱再辅以吗啡、咪达唑仑等静脉注射镇静,同时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声光等外界刺激;加强心肺功能监测,术后持续严密监测心电图变化,并与手术前心电图对照,及时发现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同时密切观察电解质平衡情况,尤其是血钾水平,以便预防心律失常;术后48h内严格控制进出液量,保持一定的负平衡状态,以减轻组织水肿和心脏负担,为关胸做好准备;由于手术操作过程中胸膜打开,因此延迟关胸的患儿在胸腔敞开期间要持续机械通气,未行关胸术前禁忌进行胸部物理治疗。术后持续动脉血压监测,根据动脉血压调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以防收缩压过高,吻合口破裂导致出血。本组6例患儿恢复,2例死亡。  相似文献   

15.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超声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照手术或心导管/心血管造影结果探讨超声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价值。方法:对照手术或心导管/心血管造影结果,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73例结果。结果:超声诊断73例患中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大动脉右转位(SDD)型61例占83.5%,心房反位,心室左袢大动脉左转位(ILL)型8例占11%,心房反位,心室右袢大动脉左转位(IDL)型4例占5.5%,经手术证实的36例,其中SDD型30例占83.3%;ILL型2例占5.6%,IDL型1例占3.0%,右室双出口3例占8%,经心导管及造影证实的37例,其中SDD型26例占70%,ILL型3例占8%,IDL4例占11%,右室双出口4例占11%,结论:综合手术及心导管及造影得出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0.2%,误诊率9.8%。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我科对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入院14d后行TGA根治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经28d的治疗和护理,患儿基本情况良好,出院。现将有关监测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新生儿单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例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新生儿出生后左、右心室肌肉厚度几乎一致,近于5mm.由于肺动脉压力的迅速下降以及体循环负荷的增加,使左心室肌肉较右心室发育快。因此,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患儿实施早期解剖矫正,既可以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又有利于患儿以后的心脏发育。新生儿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肾功能等发育不成熟,因此,对术后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ms,TGA)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发绀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0.02%~0.03%,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9%.由于严重缺氧,80%~9O%的患者死于1岁以内,外科手术是治疗TGA的惟一方法.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是心脏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科学而有预见性的呼吸道护理是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关键,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我科在2008年6月14日成功为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行改良Nikaidoh术,即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移位、冠状动脉移植和重建左、右心室流出道[1],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顺利康复出院.在患儿住院期间,我们制定了严密的呼吸道护理计划并准确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例大动脉调转术患儿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大动脉解剖关系颠倒的先天性心脏缺损,与正常位置不同,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前,由右心室发出,而肺动脉起源于左心室,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7%[1].此病由于严重缺氧,如不及时治疗50%的病婴在生后1个月内自然死亡,因而临床上此种病例较少.我科于2007年12月27日收治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患儿,该患儿生后5天行大动脉调转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