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相应"的理论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之时,运用中医理论对一些冬季寒冷时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中的"火"是个意象概念,取象于自然界中的火,自然界灭火方法对研究归纳中医治火原则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研究发现中医治火原则有3种:正治原则、反治原则和不治而治待机原则.历代医家关于治火原则方法的论述皆不出此原则范畴.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夏天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气候干燥,根据中医理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因此,夏季养生的一大关键就是养"心",夏季养心有许多方法。笔  相似文献   

4.
正炎炎盛夏,阳气最盛,暑热当令。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人要健康长寿就应该"顺天应时",遵循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一年四季都应养心,夏天尤其要注意养心,老年人更应如此。因为在  相似文献   

5.
陶汉华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2):795-796,800
阴阳和谐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正常运动规律。古代哲学家把"和"作为自然界之最高理想境界。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达到"和谐",方能保证身体健康。临床治疗疾病,以"和"为治疗目标,尤其在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中,补泻结合,寒热并用,调和脾胃是重要治疗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6.
白钰 《养生月刊》2010,31(6):484-488
夏季,天气炎热而多雨,是所谓天暑下迫、地湿蒸腾的暑湿主令季节.初夏特别在我国南方地区黄梅季节,细雨纷纷,气候潮湿;盛夏骄阳似火,酷暑炙人.夏季是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大地一片葱绿,所以<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我们人体也适应于自然界,产生了功能变化.夏季人体的新陈代谢格外旺盛,人体阳气外发.阴伏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活跃于机体表面.  相似文献   

7.
<正>一年四季,寒来暑往,转眼炎炎夏季就要来临。今天我们来谈谈夏季养生。四季养生各有不同天地万物都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人们想健康长寿就应该很自然地"应天顺时",遵循这个规律,不能和大自然对着干,因为人不管有多大本事,都无法改变人体的自然属性。人体和万物一样也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夏季阳盛养心为重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  相似文献   

8.
正总编寄语:四月处于春季中期,气温明显升高。中医理论认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有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因此,越临近夏季,越需要注意保养心脏。精神上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喜怒伤及心阳,老年人更应注意预防气血瘀滞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把桑拿天这一阶段称为"长夏"。《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意思是在夏天的这三个月中,阳气亢盛,阴气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充分交合,是自然界万物生长最茂盛、最华美的季节。呈现出万物华实的特点。然而夏季也是心血管病的高发季节,中医学认为:"夏属火,其性  相似文献   

10.
正总编寄语:四月处于春季中期,气温明显升高。中医理论认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有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因此,越临近夏季,越需要注意保养心脏。精神上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喜怒伤及心阳,老年人更应注意预防气血瘀滞引起的心脏病的发作;饮食上要低脂、低盐、清淡饮食,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以保持  相似文献   

11.
正总编寄语:春四月处于春季中期,气温明显升高。中医理论认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有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因此,越临近夏季,越需要注意保养心脏。精神上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喜怒伤及心阳,老年人更应注意预防气血瘀滞引起的心脏病的发作;饮食上要低脂、低盐、清淡饮食,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  相似文献   

12.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结肠炎、冻疮、老年畏寒证等,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择时施治,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取顺应自然的中医药方法进行调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即冬天好发的病,调治在夏季,这是中医重要的择时施治法则之一,属于"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这种疗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防病于未然"的疾病预防观.  相似文献   

13.
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灵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人体自身具有与自然界变化规律基本相适应的能力,掌握和主动地采取符种护理措施以适应其变化规律,达到"天人合一",就能避邪防病,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种"顺时摄养"的护理原则,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四时起居与饮食调养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这句话,表面上看去,似乎是有些神秘,不合逻辑."天"和"人"怎么能配合在一起呢?要明白这个含义,首先要了解到古人对"天"字的意义.内经中"天人合一"的"天"字是代表着自然规律的.换句话说,是指人体外在环境."天人合一"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生在自然界中,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影响,并且必须要和自然界相适应.也就是说人和自然界是个整体,所以称做"天人合一".为什么说人和自然界是个整体呢?现在从三方面来讨论:  相似文献   

15.
戴明  贾春华 《中医杂志》2022,(6):530-533
通过分析古代鼻鼽相关文献,认为鼻鼽生于风的这一认识可能与风的形成原理密切相关.古人认为"风"的形成原理为"冷热交通",而风的特点与鼻鼽的临床表现具有相似之处.因此,立足于风形成的原理与特征,从隐喻认知的角度,通过分析自然界中"风"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探求鼻鼽的病因病机与辨治.提出"寒热对立"是鼻鼽发病之根本病机...  相似文献   

16.
肖小惠  卢丽婷 《光明中医》2012,27(7):1451-1452
五行学说中,夏季属火,火日炎上,即火有炎热、向上的特点.夏季气温高,人体汗液大量耗失.正因为夏季的这样种种特点,所以该季节的疾病有自身的特点,而与其他季节不尽相同.例如,中暑、热伤风、夏季皮炎等,是夏季的常见病.在预防方面有其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17.
<正>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看法.人是在地球的生物圈中进化形成的,人类古往今来,生活在大自然里.人们在从事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对自然界的看法.我国的中医学不仅认为自然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且认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并且,还认识了自然界的变化是有其自身的规律.这是中医学自发的唯物主义、素朴辩证法自然观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冻疮患者身体多为阳虚,故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脉络,久之肌肤失养,阴寒久伏于脉络,导致冻疮反复发生,而阳虚者,可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使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节律变化的高峰,体内凝寒之气在夏季有易除易解可能,加之夏季皮肤毛孔容易扩张,如配合活血化瘀药物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佳效.  相似文献   

19.
正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则新陈代谢旺盛,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天地万物都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人想健康长寿,就要应天顺时。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炎炎夏季中,让我们来谈谈该如何养生。孟夏防病仲夏防雨季夏防暑夏季分三个阶段,即:孟夏、仲夏、季夏。如果按公历,孟夏大概是5月,仲夏是6月,季夏是7月。  相似文献   

20.
夏季气候炎热又潮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消耗与排泄增加,水分大量流失,消化能力减弱,食欲下降,同时病原菌滋生、蔓延快,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容易多发.为了呵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夏季除了要自觉把好"病从口入关"外,还应讲究饮食的科学性.根据夏季的特点,在选择食物方面应掌握"三宜三不宜". 一宜凉性蔬菜 凉性蔬菜有西红柿、芹菜、油菜、茄子、生菜等.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影响人体的重要因素是暑湿之毒.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心烦口渴、汗出不畅、神疲倦怠、关节酸痛等.因此,适当多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