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在手部烧伤患儿瘢痕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烧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儿童焦虑自评量表(SCARE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烧伤健康量表(BSHS-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可提升患儿对疾病的认知,改善烧伤患儿负性心理情绪,提高综合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指导小组方案对四肢烧伤病人瘢痕整形术后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救治的118例四肢烧伤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病人在瘢痕整形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及功能锻炼,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指导小组方案。干预前及干预后半年比较两组病人关节总活动度及四肢功能。[结果]两组病人干预6个月后关节总活动度均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干预6个月后四肢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干预6个月后ADL评分中穿衣、洗脸、梳头、刷牙、如厕及爬楼梯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指导小组方案能提高四肢烧伤病人瘢痕整形术后四肢的活动度、促进四肢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烧伤后手部瘢痕畸形的防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防治护理。方法以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382例全手部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针对不同烧伤程度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并指导其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382例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以及各期的功能锻炼,效果良好。结论由于手部烧伤后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瘢痕畸形,因此首先应从心理上疏导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战胜自我的勇气,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及锻炼,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烧伤整形患者心理弹性、自尊水平、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心理弹性在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我科接受治疗的80例烧伤整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患者应对方式,采用心理弹性问卷(CD-RISC)评估患者心理弹性,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评估患者自尊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烧伤整形患者SCSQ评分、CD-RISC评分及RSES评分之间的关系,构建结构方程,分析烧伤整形患者心理弹性在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共发放RSES量表、SCSQ问卷,CD-RISC问卷各80份,共24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80例患者积极应对得分为(12.86±0.96)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5.75±2.01),CD-RISC得分为(43.55±3.29),RSES得分为(21.51±2.29)分。患者CD-RISC评分、RSES评分与积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r>0,P<0.05),CD-RISC评分、RSES评分与消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r...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训练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乳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弹性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病耻感[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和疾病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量表(MCMQ)]。结果:护理后,观察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病耻感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应对方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行心理弹性训练,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患者病耻感,增强患者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知识-信念-行为(KAP)理论对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预构皮瓣治疗患者治疗认知度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预构皮瓣治疗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档顺序不同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展开KAP理论干预.比较2组...  相似文献   

8.
栾婷  栾运慧  王颜芳  闫丽萍 《全科护理》2021,19(15):2106-2108
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尿毒症病人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尿毒症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心理弹性评分、面对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回避、屈服等应对方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尿毒症病人心理弹性,使病人能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从而促进病人康复及预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手部烧伤患者烧伤结局与伤残接受度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苏州市某三甲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56例手部烧伤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伤残接受度量表、中文版手部烧伤结局评估工具对其进行评分。结果 (1)3种应对方式与伤残接受度的相关性:面对(r=0.661)呈正相关,回避(r=-0.442)呈负相关,屈服(r=-0.621)呈负相关(均P<0.01)。(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3种应对方式对伤残接受度的预测:面对为直接正向预测(β=0.072)、回避与屈服为直接负向预测(β=-0.081、β=-0.115)(均P<0.01);手部烧伤结局通过应对方式对伤残接受度发挥间接效应(总中介效应=0.046,直接效应=0.160,总效应=0.206,中介效应占比22.33%,P<0.05)。结论 手部烧伤结局可通过应对方式影响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其中面对起正向作用,屈服、回避均起负向作用;建议采用多种干预措施减少患者有关屈服及回避的负向应对,提高其对手部伤残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0.
<正>手部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易形成瘢痕增生、挛缩,导致关节屈曲或过伸畸形,轻者手部功能受限,重者丧失劳动及自理能力。既往采用的康复治疗方式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创面会因弹力套佩戴不适而破溃,使康复效果难以保证。我科于2009年至今不断创新,改进所使用的瘢痕膏成分及弹力套材质,并对住院治疗的手部深Ⅱ度烧伤患者设有专职护士,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烧伤患者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的概况,并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100例烧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烧伤患者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总体均数与常模比较差异显著.其中内控和机遇分值低于常模;有势力他人分值高于常模;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高于常模.面对应对方式低于常模.在两者关系中:内控性和面对相关,机遇与屈服相关;内控性能轻度预测面对,机遇能轻度预测屈服.结论 临床烧伤科的护士应通过改变烧伤者的认知,增加其内控性,助其有效应对,最大限度地缓解伤者的负性情绪,减少身心残障的发生,让其尽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会适应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社会适应训练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变化。结果: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对首发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的影响,分析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对伤残接受度影响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及伤残接受度量表对213例首发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心理弹性水平、应对方式对伤残接受度的影响路径。结果首发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方式均可对其伤残接受度产生正向预测作用(P0.01或P0.05);同时,应对方式在患者心理弹性和伤残接受度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结论首发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中等,应充分借助积极应对策略的中介效应,提高首发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医学应对量表(MCMQ)对临床确诊的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治疗方式患者间心理弹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住院次数患者间心理弹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次数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193,P<0.05);患者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应对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363,P<0.01),屈服应对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64,P<0.01).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弹性因不同治疗方式及住院次数而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对方式对患者的心理弹性有显著影响,其中回避应对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屈服应对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口腔癌术后病人心理弹性水平,并探讨其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115例口腔癌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口腔癌术后病人心理弹性总分为(59.15±14.42)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积极应对量表得分与心理弹性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消极应对量表得分与心理弹性量表得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消极应对是口腔癌术后病人心理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43.0%。[结论]口腔癌术后病人的心理弹性有待提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应重视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引导病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进而促进病人心理弹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大肠癌病人照顾者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大肠癌病人照顾者84人,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其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状况。[结果]照顾者心理弹性得分为54.02分±16.51分,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459,P0.0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351,P0.05)。[结论]大肠癌病人照顾者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临床工作中应关注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积极心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积极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及...  相似文献   

20.
张雪 《天津护理》2016,24(6):479-48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应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问卷,医学应对问卷和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估两组心理弹性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较差,干预组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弹性明显提高,且干预组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的重视,探索合适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接受现实,增强心理弹性水平,达到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