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提高对巨大胸膜肿瘤手术治疗方式的认识.方法 分析总结23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为巨大胸膜肿瘤.1例复发性巨大肿瘤因严重侵犯周围器官,为完整彻底切除肿瘤而采用了正中切口+侧胸后外侧切口,术中出血量大,约达8000 mL.其余22例均采取肿瘤所在侧胸腔侧胸后外侧切口.结果 23例胸膜肿瘤均予手术完整切除,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6天.术后随访3个月~3年,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类较罕见的肿瘤,主要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根治性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手段.对巨大胸膜肿瘤手术时需高度关注切口选择、出血量及循环变化,术中及术后需麻醉科、ICU及血库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年轻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年轻女性(< 40岁)乳腺癌患者术前动态增强MRI及钼靶X线资料,观察乳腺癌病灶的检出率、数目、大小、侵犯范围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参照乳腺癌保乳术所需条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动态增强MRI评估保乳术的准确性.结果 动态增强MRI乳腺癌检出率为100.00%(30/30),高于钼靶X线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动态增强MRI测量肿瘤最大径为(3.55±1.50) cm,钼靶X线为(3.38±1.70) cm,术后病理为(3.51±1.20) cm,动态增强MRI测量肿瘤最大径较钼靶X线与术后病理结果更接近.动态增强MRI额外病灶检出8个,高于钼靶X线的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MRI示肿瘤侵犯周围组织22例,钼靶X线示9例,术后病理证实19例,动态增强MRI示肿瘤侵犯周围组织例数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钼靶X线示肿瘤对周围组织侵犯例数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动态增强MRI示腋窝淋巴结转移127枚,钼靶X线示48枚,与术后病理结果91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34).钼靶X线示广泛微钙化情况优于动态增强MRI(7例比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病理证实12例可行保乳术,动态增强MRI示11例可行保乳术,钼靶X线示8例可行保乳术,动态增强MRI符合情况高于钼靶X线,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 动态增强MRI能为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是否适合行保乳术提供较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术前应用动态增强MRI评价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4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B细胞型淋巴瘤23例,恶性T细胞型淋巴瘤7例,小细胞性非B非T细胞型淋巴瘤4例.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14例,侵犯邻近器官者5例.手术切除率91.2%(31/34),根治切除率73.5%(25/34),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7年,全组已死亡8例.结论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胃镜诊断确诊率低,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预后与手术方式、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黏膜下注射塞替派对非肌层侵犯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非肌层侵犯膀胱癌患者66例,随机分为注射组和常规组,各33例.注射组:先在膀胱镜下将塞替派注射到肿瘤基底部和膀胱黏膜下,30 min后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切除术(PKRBt),术后1周起用卡介茁(BCG)27 mg定期行经尿道膀胱灌注;常规组:PKRBt+BCG灌注.结果 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期内注射组肿瘤复发5例,复发率15.2%;常规组复发9例,复发率27.3%,两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黏膜下注射塞替派、PKRBt、BCG灌注联合治疗非肌层侵犯膀胱癌具有简单易行、安全、不良反应少、费用低等优点,为有效降低非肌层侵犯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癌根治术后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治疗(TACE)对微血管侵犯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76例医院收治肝癌根治术后行TACE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病理组织学检查患者有无微血管侵犯分为观察组(有微血管侵犯,31例)与对照组(无微血管侵犯,45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并通过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分析法观察影响肝癌根治术患者术后TACE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发现,性别、肿瘤数量是影响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TACE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数量是影响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TACE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数量是影响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TACE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肿瘤数量多的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进行TACE治疗无法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内分泌治疗等临床指标对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7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资料,比较局部局限肿瘤组和包膜侵犯肿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对病理分期预测有价值的指标,评价指标对前列腺病理分期的预测价值,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该预测价值。结果包膜侵犯肿瘤组患者的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临床分期高于局部局限肿瘤组患者,Gleason评分及内分泌治疗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中年龄、PSA、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有相关性,仅PSA对病理分期预测价值较好;多因素分析中前列腺特异抗原、Gleason评分对术后病理分期判断有意义,优于单独应用PSA。结论单因素分析中PSA是前列腺癌病理分期预测的最佳预测因素,PSA结合Gleason评分能对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预测提供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葛长龙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255-6256
目的:分析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规律的临床特征,旨在早期诊断及预防复发。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63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通过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形态、临床分期、术后治疗等,探求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规律。对患者进行术后行膀胱镜随访,记录复发情况及时间,统计术后复发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中有154例患者得到随访,其随访率为94.2%,随访时间为3-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随访期间,有70例患者发生复发,其复发率为45.5%。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平均时间为13.2个月,复发高峰时间为术后2年内。按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肿瘤数目、病理分级、肿瘤分期及肿瘤形态影响复发。按 Cox多因素分析,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有肿瘤病理分级(x1)、肿瘤数目(x2)和临床分期(x3),膀胱癌复发指数(RI)=O.729Xl+O.537x2+O.531X3。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级是唯一影响肿瘤进展的因素。结论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有肿瘤病理分级(x1)、肿瘤数目(x2)和临床分期(x3)。肿瘤病理分级是唯一影响肿瘤进展的因素。以Rj=1.70作为判断肿瘤术后2年内复发的预测指标可以达到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不同病理学特征导致不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弥漫浸润型胃癌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漫浸润型胃癌的生物行为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90例行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分为弥漫浸润型胃癌和非弥漫浸润型胃癌两组,比较两组的肿瘤组织病理分级、腹腔游离癌细胞、术后病理分期(PTNM分期)以及术后癌残留情况.结果弥漫浸润型胃癌肿瘤组织病理分级多为恶性度级别较高的病理类型(P<0.05),肿瘤易侵犯邻近脏器并发生远处转移(P<0.05),早期诊断困难,确诊时PTNM分期多为Ⅲ期、Ⅳ期(P<0.05),手术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术后癌残留比例较高(P<0.05).结论弥漫浸润型胃癌具有与其他类型胃癌不同的生物行为学特点,临床上应注重多种影像学方法结合应用提高确诊,并且更应注重术前和术后的腹腔化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改善弥漫浸润型胃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38例CT影像表现,统计直肠癌局部影像特点、邻近组织侵润情况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38例患者中癌灶为腔内肿块15例,腔内肿块伴有肠壁增厚12例,肿瘤突破浆膜层并周围组织侵犯7例;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伴有远处转移4例。所有病例术后病理对照符合率为81.5%(31/38)。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分期和术后病理的对照一致性较高,术前螺旋CT增强扫描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肿瘤剜除术治疗肾细胞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治疗肾细胞癌患者30例,经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26例,肾乳头状腺癌4例。[结果]30例手术均成功。肿瘤直径1.6~4.0cm,平均3.2cm。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115min。术中出血25~150ml,平均103ml。肾蒂血流阻断时间26~51min,平均32min。术后住院4~7d,平均5.7d。术后切缘病理均为阴性。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4.3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治疗早期肾细胞癌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患者预后的因素. 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行根治术治疗的58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重新复核并对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细胞类型、肿瘤有无坏死、肿瘤细胞密集程度、黏膜是否受侵犯、周围脏器组织有无侵犯及核分裂相数目对患者5年生存率等的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周围脏器组织侵犯、肿瘤坏死及核分裂相数目是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周围脏器组织侵犯、肿瘤坏死及核分裂相数目是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但准确判断GIST患者预后仍有赖于综合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微探头(UMP)在大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UMP(Olympus UM-2R,12MHz)术前检测61例大肠癌患者,根据UMP下胃肠壁结构层次和邻近器官浸润情况判断肿瘤侵犯的深度进行T分期.所有病例术后均行病理检查,并与UMP分期进行比较.结果 UMP对大肠癌侵犯管壁深度(T分期)诊断的总准确率为86.9%(53/61),早期癌诊断准确率高达100.0%(3/3).UMP分期与TNM分期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0.790,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UMP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大肠癌浸润深度,对大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大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MSCT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的影像特点,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探讨其对胃癌浆膜侵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54例胃癌浆膜层侵犯的患者CT资料,分析MSCT三期扫描的影像特点,结合MPR判断胃癌浆膜侵犯,与临床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结果:横轴位图像显示胃癌浆膜面侵犯检出率为64.8%(35/54).横轴位结合MPR显示胃癌浆膜面侵犯的检出率为85.2%(46/54);比较两者对胃癌分期的检出率可以发现横轴位结合MPR对T分期检出率明显高于横轴位T分期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期扫描结合MPR图像能提高胃癌浆膜侵犯的诊断的检出率,提高患者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Pax8、Pax2、Caretinin在正常女性生殖系统的表达特点:Pax8及Pax2特异表达在苗勒氏系统中且Pax8特异性高,Calretinin特异表达在间皮细胞中。分析了Pax8、Pax2、Caretinin对鉴别卵巢癌起源的的重要意义:Pax8-/Calretinin+细胞被判断为卵巢上皮来源细胞;而Pax8+/Calretinin-细胞则被判断为输卵管上皮来源;黏液性肿瘤细胞中Pax8-/Caretinin-则多判断为转移性肿瘤来源(消化系统肿瘤来源)。明确卵巢癌细胞的起源及病理诊断为卵巢癌术后个体化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临床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对2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等.结果 2例均以"盆腔包块、阴道流血"主诉入院,人胎盘催乳素(HPL)阳性(++),人细胞角蛋白(CK)阳性(++),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局灶阳性.病理诊断: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肿瘤浸及子宫壁.结论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来源于中间滋养细胞,瘤细胞在肌壁间广泛浸润穿插于肌纤维间,肿瘤组织中广泛纤维素物质沉积和肿瘤细胞浸润血管壁是其特征性表现.诊断要结合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凸面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并发症和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20例凸面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运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报告有105例(87.5%)良性脑膜瘤,12例(10.0%)非典型脑膜瘤和3例(2.5%)间变性脑膜瘤.有8例患者病理为良性脑膜瘤但肿瘤边缘有非典型细胞.2例良性肿瘤复发者均为病理切片中发现肿瘤边缘有非典型细胞.全组30 d病死率为0.结论 对凸面脑膜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无论肿瘤的良恶性均应尽量做到Simpson Ⅰ级切除,术后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考虑是否进一步行辅助治疗.虽然脑膜瘤复发的因素较多,但手术切除范围和肿瘤本身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仍是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检测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对尿路移行细胞癌诊断、病情监测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2001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泌尿系疾病患者525例(尿路移行细胞癌262例,非移行细胞肿瘤198例,泌尿系良性病65例),进行尿中NMP22水平检测.结果 术前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NMP22中位值为27.33 U/ml,非移行细胞肿瘤患者为7.84U/ml,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为2.64 U/ml,三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17 P<0.001).NMP22以10 U/ml为界值,对尿路移行细胞癌检出敏感度为71.37%,特异度为87.69%.将病理确诊的Ⅰ-Ⅱ、Ⅱ和Ⅱ-Ⅲ级患者的NMP22水平中位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06 P<0.01).术后健康生存6个月至3年及3年以上患者NMP2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06,P<0.001).结论 尿中NMP22可作为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前诊断、病情监测、判断预后的一种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生存分析,了解影响该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的诊治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710例食管癌病例的基本信息、危险因素、家族史、手术记录、术后病理报告、随访资料等相关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食管癌术后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4%、56.9%、27.0%,中位生存期为900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病理形态、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犯层次、切缘、淋巴结是否转移、转移数量、手术方式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侵犯层次、手术方式、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与食管癌预后有关。[结论]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仍较低,临床分期是食管癌术后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分期较早的病例术后预后较好,生存率较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是降低食管癌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胸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表现,研究CT对胸腺瘤的分类、分期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并进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胸腺瘤病理分为良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Ⅰ型、恶性胸腺瘤Ⅱ型。CT表现:纵隔肿块;纵隔胸膜侵犯;胸膜种植;肺侵犯;心血管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本组病例CT对纵隔肿块、肺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显示较好,但CT对纵隔胸膜侵犯显示较差。肿瘤的大小对判断病变恶性程度有一定价值,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而瘤内钙化对判断恶性程度可能无价值,肿瘤内出现钙化不排除侵袭性胸腺瘤的可能。结论CT能准确显示恶性胸腺瘤周围侵犯范围、胸膜种植及远隔转移,可进行分期和决定治疗方案,并对分类及预后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为主题词查阅中国知网(CNKI)及PubMed等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继发于足月妊娠女婴后,持续阴道排液8月,接受了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伴血管浸润,遂接受了7次化疗(2次联合化疗,5次EMA-CO方案化疗).随访14个月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的征象.结论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常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其首选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有高危因素者术后宜选择EMA-CO或EMA-EP方案进行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