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已有2.480多万人死于这一疾病。目前,艾滋病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第一死因。在全球范围内,它是第4位杀手。至2001年底,全球有6.0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其中约有1/3的人年龄在15~24岁之间。大多数人不知道他们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数百万人对此一无所知或对于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感染知之甚少。尤其可怕的是,尽管艾滋病令人闻风丧胆,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感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胁了呢?这种侥幸心理和与己无关的盲目乐观已令全球遭受了打击,无知和无辜的人群还在快速蔓延,落后地区国家正承受着严重的经济压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艾滋病的脚步,看看它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相似文献   

2.
WHO对艾滋病和艾滋病毒的评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徐柔 《药学进展》1995,19(3):155-157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离中老年并不遥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当人体免疫系统被HIV病毒破坏后,由于抵抗能力过低,导致感染,最终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4.
韩培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6):1242-1242
艾滋病病毒导致的免疫抑制让艾滋病患者非常容易感染结核病,而且让结核病的诊断变得更困难。在过去的15年中,结核病已经成为全世界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主要死因。艾滋病-结核病合并感染比单独感染结核病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提高,前者是14%,而后者只有0.5%。艾滋病.结核病合并感染常常被描述为“致死结合”。合并感染率的增加也让一般人群感染结核病的风险上升,这对于公共卫生有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6.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乡村医药》1999,6(3):35-37
1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松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7.
<正>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艾滋病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其流行严重影响了社会人群健康和社会发展,其预防控制是社会各部门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近年来随着吸毒和性乱等艾滋病高危行为人数的不断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HIV/AIDS生命质量,为规范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大于200人的高发村,用SF-36健康调查量袁分别对HIV/AIDS与普通村民进行生命质量的评价。结果HIV/AIDS7个领域得分较普通村民均有明显下降,PR、GH和RE3个领域与普通村民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SF)与普通村民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加大了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措施、帮扶救助政策的落实及反歧视等工作的开展。项目县HIV/AIDS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国际艾滋病学会艾滋病发病机理和治疗大会上发布的信息显示,全世界现有400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天新增感染者达1.4万名,其中95%的机关报增患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到2005年6月,约有650万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患者需要治疗,但真正能得到治疗的仅有100万人。  相似文献   

10.
Leu.  JDM  范德龙 《西藏医药杂志》1995,16(3):63-64
艾滋病毒存在于各种体液或含淋巴细胞的物质中,这些物质包括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阴道分泌物、尿液和粪便.迄今发现与艾滋病毒传染有关的体波为血液、精液、阴道与宫颈分泌物及乳汁.艾滋病毒通过以下方式传播:性接触(性交和肛交);血与血直接接触传播;针刺或粘膜传播;输血;静脉给药共用针头;人工授精.传染中已明确的高危活动为: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性交或肛交(未使用阴茎套)、非保护性口淫、静脉给药共用针头.与多个性伙伴从事高危活动者,其危险性更大.推荐防止艾滋病毒传染的基本措施是:避免非保护住性行为,利用乳胶隔障防止血和体液污染,静脉给药避免共用针头,在护理单位中工作时履行一般注意事项,并对高危范畴内的育龄妇女采取保护措施.由于本病引起多方面免疫系统紊乱,病人呈恶性  相似文献   

11.
充分发挥临床医生在艾滋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在艾滋病预防、控制、治疗与研究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尤其在预防医学领域、在宣传教育、流行病学监测、现场防治等方面,成效斐然。而临床医学领域,总的看来,基本处于应付诊治的被动局面。虽然也有几位知名专家呼吁加强临床诊治工作,但似尚未引起高度重视。我国自艾滋病侵入20年来,已有65万人感染艾滋病毒,约20万人发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率每年递增30%以上,正在由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扩散。早年的HIV感染者已陆续发病,中国某些地区已出现发病和死亡的高峰。在如此严峻的流行态势下,仅靠大约16万预防专业人员(其中专门从事艾滋病防控工作的人员仅占约10%),是远远不能满足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需要的。在这种形势下,笔者紧迫地感到,应当强烈呼吁充分发挥临床医生在艾滋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市杏花岭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做为艾滋病预防与关怀工作的关键切入点,已经得到广泛认识。VCT广泛、有效地开展,有利于及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艾滋病(AIDS)自1981年美国报道首例AIDS患者后,至今全球已有199个国家和地区有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报道。估计全球累讣已有6000万人以上感染了HIV,已有约2000万人死于AIDS。至2004年4月底,联合国公布全球存活的感染者及患者总数约4260万,男女比例已接近1:1。我国大陆自1985年6月发现首例外籍艾滋病患者以来,已有22个省、自治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提高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PHA)综合依从性的有效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PHA),参考随机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常规管理)和实验组(综合教育模式管理),对比参照组和实验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HAART治疗覆盖率92.00%,参照组为68.00%;实验组死亡率0.00%和随访率96.00%,参照组为8.00%、88.00%。两组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教育模式管理方法可显著提升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由于艾滋病被人们认定是一种性病,是一种不光彩的病,被大多数人所歧视、排斥。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通常恐惧、悲观、不知所措、玩世不恭、愤恨、厌世等。近年来,我科收治的艾滋病病人也逐渐增多,也由粗浅认识艾滋病到熟练掌握艾滋病患者的发病过程及护理要点:经过多方面的学习及长时间的亲身体验,我们对艾滋病的护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广安市境内已发现30余例艾滋病感染者 ,根据《四川省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9~2010)》和广安市关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计划 ,我中心于2004年2月18日~10月26日 ,对市城区公共场所女性从业  相似文献   

17.
18.
267名高中学生家长艾滋病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长彦  吉双红 《河北医药》2006,28(9):876-877
学校开展艾滋病(HIV)知识及相关的行为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但预防艾滋病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家长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水平及态度将影响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结果.因此,笔者对邢台某中学的高一、高二年级的267名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晓慧 《首都医药》2010,(11):18-19
1985年,随着第一例外国艾滋病患者在协和医院死亡,中国开始了艾滋病的流行噩梦。从1994年到2004年,将近10年的时间,感染者的数量一直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在增长。据当时的粗略估算,艾滋病感染者累计人数为100万,而真正处于隐蔽状态的传染源仍然无法完全估算。自1999年开始,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患者多有心理障碍,护理人员不但掌握系统的医药卫生知识,而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是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最有权威的人员,患者、家属及社会人群对医务人员的教育深信不疑,易取得明显效果[1].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对稳定病情,促使病情好转,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对艾滋病住院患者进行分期,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多种形式相结合地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