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调查了解医联体护士及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为更好地推动医联体内“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及6家医联体医院工作的648名护士及143名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护士及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1份,有效回收率98.88%,其中医联体护士648份,患者143份。571名(88.12%)护士和143名(100%)患者支持“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447名(68.98%)护士表示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但仅有4.32%的护士曾参加过“互联网+护理服务”,且5.59%的患者对该项服务非常了解。92.9%的护士和80.42%的患者希望由工作5年及以上的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并且希望护士进行专科培训,且具有专科资质。79.63%的护士担心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安全问题,78.40%的护士希望能从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中获得绩效奖励;在服务价格方面,护士和患者差异较大,64.97%的护士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价格应该为200-300元/次,而82.52%的患者希望价格低于200元/次。结论 医联体护士和患者都支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但其对该项服务内涵了解程度较差,部分护士担心上门服务的安全问题,双方在服务价格、医院等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为更好地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一定要加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宣传力度,平衡护士及患者的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非试点省份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非试点省份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了解程度、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2019年6月—7月采用自制问卷对全国非试点省份不同等级医院执业护士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问卷调查。 结果 来自华南、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西南地区127所医院的3 242名护士中,641名(19.8%)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1 541名(47.5%)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390名(60.8%)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社交网络。护士认为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益处依次是,2 690名(82.9%)护士选择体现护理服务价值、2 557名(78.8%)护士选择提高收入、2 442名(75.3%)护士选择拓宽执业发展路径和促进护理学科发展,2 706名(83.4%)护士认为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增大了医疗风险及纠纷的弊端,担忧执业安全无保障;3 045名(93.9%)护士希望能从国家层面明确立法,以保障执业安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已婚、学历高、职称高、有房贷压力、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P<0.05)。 结论 非试点省份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了解程度较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了解程度影响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普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及宣讲,提升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上海市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现况,旨在为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于2019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上海市二、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39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编制的上海市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描述性分析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90份,回收有效问卷362份,有效回收率为92.82%。结果362名护士中,34.25%(124/362)的护士愿意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52.21%(189/362)的护士持中立态度。40.33%(146/362)的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方案了解程度一般,46.96%(170/362)的护士对其不了解;护士较倾向于以派单方式、在工作时间、距离医院较近的家庭从业。结论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有待提高,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了解程度有待加强,政府及医院部门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同时应注重“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宣传工作。同时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模式及规章制度,保障执业人员安全及切身利益,吸引更多优秀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注册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为我国互联网移动护理平台的完善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10月—11月在湖南省8所医院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注册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 521份,其中1 134(74.6%)名护士知晓该政策,愿意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为889(58.4%)名。护士最愿意提供的前三项项目是:生命体征监测(79.3%,1 206/1 521)、心理护理(69.1%,1 051/1 521)、留置/更换导尿管护理(59.8%,909/1 521);最不愿意提供的三项项目是失禁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64.8%,985/1 521)、造口护理(64.6%,982/1 521)、压疮伤口换药(48.9%,744/1 52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学历越高、职称越高、工作年限越长的护士,其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越强(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政策知晓情况、对“互联网+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广东省试点医院符合“互联网+护理服务”出诊资质要求的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使用意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0月广东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疗机构符合出诊资质要求的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满意度调查问卷和使用意愿量表进行调查,分析试点医院符合出诊资质要求的护士使用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实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医疗机构146家,符合出诊资质要求的护士1 854名。护士使用意愿得分为(116.64±15.24)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医院级别、所属科室、“互联网+护理服务”了解程度和上门服务次数是影响护士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满意度和使用意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651,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满意度、“互联网+护理服务”了解程度和医院级别是护士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P<0.001),解释度为45.1%。结论 广东省符合出诊资质要求的护士对“互联网+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编制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行为意愿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采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法形成量表的条目池;通过专家咨询、项目分析对量表条目进行筛选,初步形成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行为意愿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10—12月选取江苏省6所医院(2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2所一级医院)的825名护士进行正式调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行为意愿量表包括3个分量表(参与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感知行为控制)、8个维度、17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7、重测信度系数为0.805。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行为意愿与参与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743(P<0.01)。因子分析提取出8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2.33%。结论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行为意愿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行为意愿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开发护士群体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量表。方法 基于价值接受模型的理论框架开发量表,在广东省采用方便抽样法调查 5个城市8家医院,共发放问卷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 497份,有效回收率82.8%。结果 量表及各潜变量 Cronbach系数均>0.800,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2.517,AIC=17316.803,BIC=17742.738,CFI=0.929,TLI=0.918,RMSEA=0.071,SRMR=0.041,模型拟合指数良好。量表各条目因子负荷量0.719~0.945,信度系数0.516~0.893,组合信度系数0.847~0.953,表明量表的信效度较为理想。结论 该问卷可用于测量护士群体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护士视角下“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障碍的原因,为顺利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以目的抽样的方式选取2021年6-11月北京市某三级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障碍的13名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 本研究共提炼出3个主题: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互联网+护理服务”障碍因素,“互联网+护理服务”期望因素。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实施时存在诸多障碍,临床可通过对护士普及“互联网+护理服务”知识、平衡多重关系、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积极防范执业风险、增加护士培训力度、积极应对状态焦虑,以及进一步加大“互联网+护理服务”宣传力度等措施,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影响“互联网+护理服务”患者采纳意愿的因素,以期为可持续发展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方法2021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患者234例为调查对象,以自行设计问卷对其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采纳意愿调查,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患者行为意愿、态度、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风险、感知成本等维度均分分别为(3.69±0.53)分、(4.07±0.54)分、(4.41±0.53)分、(2.91±0.69)分、(4.10±0.56)分、(3.91±0.57)分、(3.80±0.63)分。感知有用性以及感知成本是患者采纳态度的影响因素(均P<0.001),路径系数分别为0.36和0.32,态度影响患者采纳行为意愿(路径系数为0.43,P<0.001)。结论服务提供方可增加护理服务项目供给,保障服务质量以提高患者感知有用性;政府部门可将相关费用合理纳入医保,降低患者的感知成本;平台、医疗机构以及社区应加大宣传,共同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依托医院现有专科护理门诊资源,引入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成立以专科护理门诊为基础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开展伤口护理、造口护理、PICC维护、糖尿病足护理、胃管置管、尿管置管等17个护理服务项目,采取“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对出院患者及孕产妇、新生儿、失能患者、高龄老人、癌症晚期等居家人群实施延续护理服务。2019年12月-2021年8月共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509人次,服务对象满意度为88.80%,且有81.54%的服务对象表示愿意继续使用该平台进行网约护士服务。以专科护理门诊为基础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满足了居家服务对象个体化、多元化护理需求,提高了网约护士的综合能力与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旨在推进和完善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 方法 通过系统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及优序图法确立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指标。 结果 2020年9月—11月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8和0.262。最终确立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6项(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响应性、移情性、易用性)、二级指标l8项和三级指标66项。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内容全面,可为我国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及服务指南的制订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合同制护士离职倾向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长春市三级甲等医院合同制护士的离职倾向.方法 用离职倾向量表对长春市三级甲等医院的424名合同制护士实施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合同制护士的离职倾向处于中等水平.其中,<25岁年龄组的离职倾向得分最高;未婚护士的总体离职倾向及离开护理职业倾向得分均高于已婚护士;工作时间在1~5年组的护士的总体离职倾向及离开单位倾向得分均高于其他组.结论 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护士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制订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降低护士的离职倾向,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护理服务”可以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等出行不便的人群提供便捷、优质的护理服务。积极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对于加快推动健康老龄化、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剖析了国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相关法律法规缺失,配套制度亟待完善;护士时间精力有限,且对人身安全与执业安全存在较多担忧;患者实际服务利用率有待提高;服务模式较为零星、单一;存在信息孤岛,且有数据泄露的风险等。本文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开发"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期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提供借鉴。方法以"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为指导,设计开发的平台具有用户端、护士端、平台管理系统3个端口,可提供基础护理、母婴护理、专科护理3个方面共22项服务内容及30项检验服务,选择1所市级医院、5所乡镇卫生院作为合作单位试运行平台,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截止至2020年3月,该平台共有注册护士247名、用户7 411名,完成服务1 941单,排名前3位的服务项目分别是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更换胃管及鼻饲、普通换药。系统评价好评率及电话随访满意度均为100%,护士认为平台满足了居家患者的专业照护需求,促进了居家患者健康,提升了护士的专业价值感,但平台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的运行为保障患者居家健康及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提供创新渠道,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平台运行机制及服务人员配置,以保障平台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