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叫化鸡     
从前,有个古怪的叫化子,一不讨金银财宝,二不讨衣衫布裤,专门偷有钱人家的鸡吃。说起偷鸡,他的手段倒是蛮高明的。他把点清油灯用的灯草择成米粒大小,含在口中,往鸡群一吐,鸡一见这些白白的灯草粒,还以为是白米呢!便“笃笃笃”地一个劲吃起来。当鸡吃得起劲时,他便轻轻用手从鸡背后往鸡屁股后插进去,将鸡立起。鸡吃了灯草粒,喉咙被噎住了,要叫也叫不响,他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鸡偷走了。李庄有个财主,百姓都痛恨,叫化子便老偷李庄财主家的鸡吃。这日他又摸到李庄,准备到财主家偷鸡。他在财主家房前屋后转了个圈,没看见一只鸡。他又转到后院围…  相似文献   

2.
<正>转眼间又到了吃白果的时节。说起吃白果的果仁,被称作"优秀的语言艺术家"的叶圣陶先生的描述真是引人馋虫。他有—篇文章《卖白果》,记述了自己儿时唱的儿歌,就是追着模仿叫卖白果的货郎学来的。"我们试看看他的担子。后头有一个木桶,盖着盖子,看不见盛的是什么东西。前头却很有趣,装着个小小的炉子,同我们烹茶用的差不多,上面盛着一只小镬子;  相似文献   

3.
祝步文 《养生月刊》2016,(8):733-734
正人人都有一张嘴巴。用嘴巴吃东,小孩子都会,用嘴巴养生,有些老年人不一定懂。嘴巴有"吃、喝、说、唱、笑、哭"多种功能,谁会好好利用它来养生,谁就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长寿的人。怎样运用嘴巴的养生功能?请听我说:一吃。嘴巴会吃东西。怎样才算是会吃东西?很早法国有个养生学家倡导了一种吃的养生观点:"要想长寿吗?请你慢点  相似文献   

4.
丁兆平 《家庭中医药》2019,26(12):68-69
<正>有一位患哮喘病的老年人,一到冷天就发作,试过了许多简便的办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后来他接受别人的验方,于每晚睡前剥两个核桃仁,不去掉仁上薄皮,再切一小片姜,同放嘴里慢慢嚼,等到像稀糊一样时,再徐徐咽下。坚持吃了一两个月,果然很有效。有人问这是个什么办法呢?回答说这是"嚼食胡桃生姜方",是古代一位皇帝所传的。真的假的呀?"嚼食胡桃生姜方"用  相似文献   

5.
1 吃豆芽 1.1 节俗溯源春节的家宴上,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可有一样菜是必备的,那就是豆芽.原来,古时把豆芽称为"如意菜",因为它形似如意,吃起来又令人愜意之故.如意这玩意儿,原是抓痒用的"假手",后来成了各种讲究的工艺品,用于馈赠或作为信物之用.人身上用双手触摸不到的部位发起痒来无法解决,有人发明了这种"假手",抓痒的问题就解决了,感觉上舒服了,确实如愿以偿,如意也.吃豆芽菜不仅目见如意形,而且意感如意滋味,此比喻甚妙.这一比喻不要紧,喜欢吉祥语的中国人又有了新发现.  相似文献   

6.
明代崇祯年间,戏曲家李渔得了温病,发热口渴,心烦出汗,便让夫人出去买些杨梅来吃。夫人怕他吃得不对付,反而加重病情,出了门,就找到附近的大夫打听,李渔这个病能不能吃杨梅。大夫一听,连连摇头:"千万不能吃,吃多了可损伤动血甚至丧命。"李夫人心想,多亏我预先打听啦,要不然他吃了会是什么样子呢。她知道李渔是有学问的人,除戏曲外,从小就学医,让他知道吃的后果,他一定不干,遂编个瞎话,说杨梅没有上市也就算了。  相似文献   

7.
<正>一天,在南方工作二十几年的朋友回来了,中午吃饭时,他非要吃"土豆磨磨"。他说,现在净吃精米精粉的,营养不良了,我现在注重养生了,多吃些粗粮对身体有好处。于是,我领他来到了饺子馆,问有"土豆磨磨"没有。服务员回答很干脆,谁吃那玩意啊!后来,我们终于在一家农家乐炖菜馆找到了"土豆磨磨"。一会儿功夫,热气腾腾的"土豆磨磨"端来了。老朋友刚吃一口,就连说是当年的味道,好吃。"土豆磨磨",是我们北方人的叫法,也有叫菜篓子的。"土豆磨磨"和包子在形状上大体相同,但内容上不同。它  相似文献   

8.
正《红楼梦》里有一个章节描述贾宝玉被父亲贾政毒打致伤,养伤期间母亲问他想吃什么,宝玉笑道:"也倒不想吃……倒是那一回做的小荷叶儿小莲蓬汤还好些。"凤姐一旁笑道:"听听,口味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巴巴的想这个吃了。"贾母便一叠声地叫人做去。这"莲叶羹""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便是  相似文献   

9.
营养学家指出,现代人都吃得细吃得精,但这并不意味着吃得健康.研究发现,"细"、"粗"都要吃一点,这样才是最有营养的吃法.因为它们的营养特点和保健功效.各有侧重.分别适合不同人群.  相似文献   

10.
3岁的儿子明明太不会吃了!这是我的一种感觉。妻说,嗨,你这话说得有些离奇。吃,是人的一种本能。你看,不说咱明明,哪个孩子不是从娘胎里滚出来就有吃的本能,从婴儿时的吸吮母乳到之后的咀嚼食物,哪一样是你教的?对此,我还真无言以对。话虽说到此,但儿子“太不会吃”的那种感觉,依然虑存胸中,久久不散。可不是,他高兴时,就多吃,不高兴时,就少吃;他认为好吃的,就吃个不停,直吃到呃逆连作肚疼拉稀,他认为不好吃的,用筷如蜻蜒点水,小嘴儿吧嗒吧嗒吃上好一阵子,肚儿还是瘪瘪的;倘若他在外边玩够疯够.或是受了委屈之类,哪怕满桌尽为所喜,也只面桌愁颜,毫无动筷之意。你说,这孩子称得上“会吃”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明代话本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里,曾讲到一个故事:有位老翁信奉道教,后来遇到一位道长,送给他一块"白糕",吃后令人顿时精神抖擞,道长告诉他,这糕便是用"千岁茯苓"做的,此翁后来活到一百岁,无疾而终。在晋人葛洪的《抱朴子》里,也讲了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故事:有个叫王子季的人,"服茯苓十八年,玉女从之,能隐能彰,不食灵谷,瘕天面,体玉泽,超化出世。"成为长生不老的仙人。  相似文献   

12.
车奴症状:汽车这个东西,吃人呢!养车就是养了个爷。都说进入了汽车时代,都巴望着成为有车一族,可是买车后的个中滋味只有买了车,养了车,用了车以后才能体味到。王鹏是个活跃分子,刚提个"车"字,他就滔滔不绝了。"没有车时,心里是酸的。酸酸的,痒痒的,吃啥胃药也治不好。看见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个一个成了有车族,心里羡慕;看见同事们风吹不着  相似文献   

13.
桃和桃叶     
<正> 古时有个小伙子,祖上以采药为生.一次他的父亲在山中不幸跌伤了腿,他便过早地担起了生活的重担. 有一年夏天,小伙子到山里去采药.这山怪石嶙峋,山势险峻.他忽然发现山岩的石缝中,长着一棵枝叶茂盛的小树,枝上挂满了黄中透红的果实.他便使出了平时爬山攀石的本领,登上了那棵树,伸手摘了颗果实一尝,只觉得香甜爽口,味美异常,不觉吃了个饱.然后又拣好的摘了百十颗,又采了药,才下得山来. 在进入集镇的大路旁,有个小私塾,小伙子每次路过,总要停下来听听. 这时,先生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正好传了出来:“犬者,狗也,为人看门守户,若遭杖击则夹尾狂吠,逃之天天.”他正听得入神,市场上的喧嚣声传来,为了早日卖掉药材,他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他找了个合适地方,将药材摆开,顺手又摸出个果实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相似文献   

14.
现在许多小孩成了家庭的核心人物,一日三餐围着他转.什么有营养就让他吃什么,什么补品昂贵就买什么,盲目进补加大了儿童患"成人病"、"富贵病"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孙老师有个便秘的老毛病,几十年来时好时坏,给他的生活带来许多烦恼。为了让大便通畅起来,他试了许多办法,如吃香蕉、蜂蜜,西药用果导片、开塞露,中药用麻仁丸等,但收效都不大。一天,孙老师的一位老同事来访,告  相似文献   

16.
漫画与幽默     
1、兽医的保证 有个人养了条狗,夜里经常狂叫,吵得他睡不着。他想是狗有什么病,便带着它去找兽医。兽医看了看说:“它耳朵痛,你让它把这片药吃下去就好了。”说着,递给他一片药。这个人让狗把药吃了,可是,夜里狗还是照样狂叫。  相似文献   

17.
胡元骏 《东方养生》2011,(9):109-119,108
中秋月圆品蟹香.中国人历来有在金秋吃蟹、饮酒、赏菊的习俗.这里说的蟹,自然要首推大闸蟹.关于吃大闸蟹,记得小时候就听过一个故事,讲最懂得吃蟹且最会吃蟹的非上海人莫属.他们可以将大闸蟹吃到极致,最有意思的说法是在火车还未提速前,一个上海人坐火车到北京,列车启动时开始吃一只蟹,车到达北京站时他那只蟹才吃到了一半.  相似文献   

18.
汉穆希密特,美国明尼索达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一次,汉穆希密特为一位美籍华人看病。当他从患者身上抽取血液后发现,检查结果与以往大不相同。该男子的血液不像平常那样容易成为"血凝块"。这种"不平常"现象,引起了博士的兴趣,于是问病人:"你的血黏度明显下降,是不是服了什么药?"该患者回答说:"这几天没有多吃药。"这就奇怪了,博士又问:"那你最近吃过什么吗?"患者想了想说:"我只是吃了一些四川味的菜肴,包括炒木须肉、酸辣汤等,它们都是用黑木耳烹制的。"  相似文献   

19.
正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而降糖药的降糖效果,除了与药物本身的作用有关外,还与服药的剂量和服药的时间有关系。生活中,有些患者存在"不按时吃药"的习惯,比如该在饭前30分钟服用的降糖药,一时疏忽大意,早吃或者晚吃了几分钟。相信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会认为,"早吃晚吃个三五分钟应该问题不大"。其实不然,口服降糖药,差五分钟都不行!这是因为每种降糖药都有严格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从炎热的暑夏走进清爽的凉秋之际,朋友提醒我:“别忘了吃萝卜!”其实这是用不着他来说的,那一阕“天交九月九,大夫犯了愁,家家吃萝卜,病从何处有”的竹枝词,他还是从我这里抄去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