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纯水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贫血、血浆内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应用超纯水透析液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贫血情况、血浆内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每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血浆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超纯水透析液行血液透析治疗能有效降低病人血浆内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能明显纠正透析病人贫血,提高病人血液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高通量透析治疗,对照组行低通量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β2-MG、血清甲状旁腺激素、C反应蛋白水平、血磷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及炎症因子,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尿毒症毒素、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MH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尿毒症毒素[血磷、β_2-微球蛋白(β_2-MG)、同型半胱氨酸(Hcy)]、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磷、β_2-MG、Hcy水平和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低血压、肌肉痉挛、出血/渗血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HDF治疗对MHD患者尿毒症毒素、炎症因子的清除效果优于单纯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卞淑芬  宋丽华  解东  回学军  刘声茂 《护理研究》2008,22(16):1454-1456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及相应护理干预的措施.[方法]将46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观察组)23例,给予常规临床观察护理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心理干预、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低通量血液透析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临床观察护理.[结果]两组第1次(单次)透析前、后血清尿素氮、肌酐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第1次透析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治疗1个月、6个月、12个月透析前与第1次透析前β2-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物质β2-MG,相应护理干预能预防、降低或延缓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背景:如何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毒素,以减少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长期预后,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高通量和低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溶质清除及皮肤瘙痒的作用.方法:选择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8例,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和低通量透析组,每组19例.高通量透析组使用高通量透析器FX60,低通量透析组使用低通量透析器F6,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 h,观察1年;检测血尿素氮、肌酐、磷、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观察透析前后各种溶质含量的变化,计算溶质清除率和尿素清除指数(Kt/V值);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瘙痒程度.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透析后尿素氮、肌酐下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磷和β2微球蛋白的下降率高通量透析组均高于低通量透析组(P < 0.05),两组Kt/V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1年后高通量透析组甲状旁腺素显著低于低通量透析组(P < 0.05),皮肤瘙痒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减轻(P < 0.05),高通量透析组瘙痒程度评分显著低于低通量透析组(P < 0.05).提示采用高通量FX60聚砜膜透析器进行透析,不仅充分清除小分子毒素,而且增加了对于大、中分子毒素的清除,能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将其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皮肤瘙痒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TH、β2-MG、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Ca、P、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可以清除炎症因子以及中大分子毒素,从而改善其皮肤瘙痒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背景:传统低通量透析不能改善微炎症状态和脂质代谢紊乱,新型的高通量透析则可以很好的改善这种微炎症状态和脂质代谢,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因此如何改善微炎症状态和脂质代谢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高通量和低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和低通量透析组,另选22例健康体健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高通量透析组使用高通量透析器FX60,低通量透析组使用低通量透析器F6,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 h;治疗1年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与正常对照组的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前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治疗后高通量透析组患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 < 0.05),而低通量透析组无明显变化(P > 0.05).结果提示采用高通量FX60聚砜膜透析器进行透析能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8.
黄玲莉  胡碧璠  程晶   《护理与康复》2018,17(4):45-47
目的观察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低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治疗,同时两组给予相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炎症因子、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入组干预3个月,观察组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浆白介素-1、白介素-6、C反应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低通量与高通量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炎症因子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以及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影响。方法:100例MHD患者随机被分为低通量组(n=50)与高通量组(n=50),分别予以低通量透析模式和高通量透析模式。两组均每周进行3次透析,每次持续4 h,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 CRP)]、 CAC相关指标[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 score,CACS)、ALP]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高通量组血磷、i PTH均明显低于低通量组(均P<0.05),两组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MHD患者为病例组,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对照组空腹和病例组血液透析前静脉血血清hs-CRP、TNF-α、IL-6及检查病例组颈总动脉内壁厚度(IMT)、粥样斑块,记录病例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病例组37.5%患者hs-CRP升高,hs-CRP、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2)病例组hs-CRP升高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hs-CRP正常者(P<0.05)。(3)病例组颈部动脉有粥样斑块者IMT比无斑块者厚(P<0.05);颈部动脉有粥样斑块者血清hs-CRP、TNF-α明显高于无斑块者(P<0.05)。(4)病例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7.5%;MHD患者心血管事件阳性者IMT较阴性者厚(P<0.05);心血管事件阳性者hs-CRP、TNF-α、IL-6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MHD患者中37.5%有微炎症,微炎症与动脉硬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求超纯透析与常规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某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按照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超纯透析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血生化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Alb)水平较对照组低,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透析,超纯透析可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生化指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48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通量透析器+左卡尼汀进行透析,观察组采用高通量透析器+左卡尼汀进行透析。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透析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12周时的营养状况MQSGA评分低于对照组,Hb及RB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联合左卡尼汀能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342-3344
目的 分析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经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磷、β2-微球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尿素氮、肌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更有利于清除大中分子毒素,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玉郑璇  陈少秀 《现代护理》2005,11(10):751-752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HPD)组与常规血液透析(CHD)组,HPD组使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CHD组使用低通量F6透析器治疗,观察透析前、后两组患者血K 、、Na 、Cl-、Ca2 、P3-、BUN、Cr、PTH、Hb、HCT。治疗1年后,复测血P3-、BUN、Cr、PTH、Hb、HCT,及两组存在的并发症。结果HPD组与CHD组相比,BUN、Cr清除率无显著差异;HPD组与CHD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PD组与CHD组相比,Hb、HCT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PD可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其机制与HPD能清除一些不易被CHD清除的大、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HPD)组与常规血液透析(CHD)组,HPD组使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CHD组使用低通量F6透析器治疗,观察透析前、后两组患者血K+、Na+、Cl+、Ca2+、P3-、BUN、Cr、PTH、Hb、HCT.治疗1年后,复测血P3-、BUN、Cr、PTH、Hb、HCT,及两组存在的并发症.结果HPD组与CHD组相比,BUN、Cr清除率无显著差异;HPD组与CHD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PD组与CHD组相比,Hb、HCT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PD可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其机制与HPD能清除一些不易被CHD清除的大、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毕会  张敏  尹彩兰  龙刚 《中国临床康复》2011,(29):5493-5496
背景:如何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毒素,以减少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长期预后,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高通量和低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溶质清除及皮肤瘙痒的作用。方法:选择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8例,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和低通量透析组,每组19例。高通量透析组使用高通量透析器FX60,低通量透析组使用低通量透析器F6,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h,观察1年;检测血尿素氮、肌酐、磷、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观察透析前后各种溶质含量的变化,计算溶质清除率和尿素清除指数(Kt/V值);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瘙痒程度。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透析后尿素氮、肌酐下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磷和β2微球蛋白的下降率高通量透析组均高于低通量透析组(P〈0.05),两组Kt/V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年后高通量透析组甲状旁腺素显著低于低通量透析组(P〈0.05),皮肤瘙痒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减轻(P〈0.05),高通量透析组瘙痒程度评分显著低于低通量透析组(P〈0.05)。提示采用高通量FX60聚砜膜透析器进行透析,不仅充分清除小分子毒素,而且增加了对于大、中分子毒素的清除,能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低通量透析,研究组行高通量透析。比较两组炎症介质和甲状旁腺激素、血钾、血磷水平。结果:透析3个月后,研究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前后的血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可有效降低尿毒症患者的炎症介质水平,清除中、大分子毒素的效果较好,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长期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低通量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持续16周。观察患者血清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单次透析后,高通量组患者血清磷和iPTH下降率高于低通量组(P<0.05和P<0.01)。16周后,低通量组患者血清钙、磷及iPTH水平较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高通量组患者血钙水平稳定(P>0.05),血磷及iPTH水平较前下降(P<0.05)且低于低通量组(P<0.01)。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增加磷的清除、稳定血钙、降低血清PTH水平,改善钙磷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透析方案的相关并发症。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瘙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及相关血清学等相关并发病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VAS评分为(3.22±1.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2±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法能够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机体内的微炎症状态,提高患者预后质量,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治疗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等分为高通量组和低通量组,高通量组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低通量组应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钾(K+)、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红蛋白(Hb)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低血压、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前后Scr,BUN,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组在透析治疗后β2-MG,IPTH水平低于低通量组(P<0.05),Hb高于低通量组(P<0.05)。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后低血压、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耐受性好。结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如β2-MG、IPTH等,减少透析的慢性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