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入方 《全科护理》2015,(5):418-420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功能Ⅱ级~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按照所属2个不同病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入院24h内行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EVF)测定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量表(MHL)评分,然后两组均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但干预组每天行2次6min步行运动训练,4周后重复测量上述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的6min步行距离、LEVF及MH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功能Ⅱ级病人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LEVF、MH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心功能Ⅲ级病人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MH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中医健身操训练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指导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心功能Ⅲ级和Ⅳ级患者进行六字诀呼吸操训练,心功能Ⅰ级和Ⅱ级患者进行八段锦训练,并在出院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和指导,鼓励患者坚持六字诀呼吸操和八段锦练习。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所有患者跟踪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T)、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脑钠肽水平的变化,统计1年内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次数及医疗费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经过中医健身操训练1年后,6MWT步行距离增长,心功能分级及脑钠肽水平降低,1年内因为心力衰竭再次住院的次数较少,因为心力衰竭住院的总费用降低。结论中医健身操训练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A组 (n =3 4)运动培训 3周 ,B组 (n =3 6)限制活动 3周 ,然后比较 2组 6min内步行的距离、左室射血分数(超声心动图测定 )、血白介素 6(双抗体夹心法 )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 (荧光法测定 )的变化。结果 运动训练组患者试验后 6min步行距离 ( 3 85± 3 0 .12 )m ,血IL 6( 0 .86± 0 .2 5 ) pmol/L ,NE( 2 .0 5± 0 .48)nmol/L ,LVEF( 43± 5 .2 3 ) % ,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且运动试验组试验前、后各指标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对照组试验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运动训练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及心功能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健身操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一科收治的CHF病人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心内科常规护理并配合健康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辨证施护,两组干预时间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6WMT)、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体力限制、疾病症状、心理情绪、社会关系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健身操训练能有效改善CHF病人心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个体化运动训练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运动训练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优化药物治疗,运动训练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辅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于入选时及12个月后随访时分别采用LVEF、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6MWD)及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对2组患者活动耐量、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同时记录观察期间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12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LVE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训练组6MWD[(409.9±66.9)m]及MLHFQ评分[(37.8±3.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12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LVEF均较入选时无明显改善(均P>0.05);运动训练组6MWD较入选时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运动训练组及对照组MLHFQ评分均较入选时显著改善(均P<0.05)。观察期间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个体化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对患者射血分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最佳运动耐量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6 MWD)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94例CHF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施行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最佳运动耐量训练。对比两组训练依从性、训练前后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WD。结果康复训练期间,研究组训练依从性(91.49%)高于对照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个月后,两组CI、LVEF及6 MWD值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最佳运动耐量训练能显著提高CHF患者训练依从性,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3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为对照组,2022年6月—2022年9月住院的3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缩唇呼吸训练,观察组给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比较干预前、出院时两组病人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及运动耐量(6 min步行距离)。结果:出院时两组病人FEV1、FVC、MVV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高(P<0.05),两组病人6 min步行距离均有增加,观察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对病人的肺功能和运动耐量提升均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到某院接受治疗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运动耐量的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的正常标准差(SDANN)、RR间期的正常均方根(rMSSD)、RR间期的正常差值>50 ms的比例(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均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运动前,实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和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运动后,实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康复运动治疗,对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及运动耐量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耐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78例老年冠心病CHF患者,β-受体阻滞剂组51例,对照组27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在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恶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分级(Ⅲ~Ⅳ)、运动耐量(6MWT<300m)、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自理能力)及精神状态(重度焦虑)的构成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CHF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0.
阿瑞  杨绍青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37-2938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运动耐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78例老年冠心病CHF患,β-受体阻滞剂组51例,对照组27例,患出院后随访1年。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在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恶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分级(Ⅲ-Ⅳ)、运动耐量(6MWT<300m)、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自理能力)及精神状态(重度焦虑)的构成在统计学上差异显(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CHF患的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1.
徒步行走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徒步行走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1例CHF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增加徒步行走训练与指导,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第20周、第24周随访时填写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QOL)调查表及MLHF调查表.[结果]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步行走训练能提高CFH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23-3524
目的观察五行音乐联合耳穴贴压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失眠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CHF失眠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五行音乐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行音乐联合耳穴贴压治疗CHF失眠患者,可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3.
运动训练可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和骨骼肌利用氧的能力[1] ,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本研究旨在观察运动训练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 1997年 8月— 2 0 0 2年 6月本院收治的 10 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 1978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和对照组。运动训练组 5 2例 ,其中男性34例、女性 18例 ,年龄 (5 3.1± 15 .7)岁 ;合并高血压病 2 3例、糖尿病 16例、高血脂症 2 6例。对照组 5 1例 ,其中男性 31例、女性 2 0例 ,年龄 (5 4 .2± 14 .2 )岁 ;合并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4.
苑翠珍  韩菲 《护理研究》2007,21(11):2830-2831
综述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及护理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的空白之处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徒步行走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徒步行走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81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增加徒步行走训练与指导,并于训练后第4w、8w、12w、16w、20w、24w分别测量两组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的距离。结果两组患者于上述6个时间段6MWT的距离分别为.实验组:268.72±57.55m、313.54±51.39m、340.87±52.41m、355.36±47.01m、385.42±45.84m、404.50±38.05m;对照组:264.87±60.31m、298.56±60.28m、324.75±56.29m、338.59±60.80m、349.03±57.25m、378.96±49,41m。训练后20w、24w两组患者6MWT的距离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训练前和训练后4w-16w两组患者6MWT的距离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之以恒、规律性的徒步行走训练能提高CHF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837-838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2月我院诊治的CHF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HF-Q)评分。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较高,LVEDD、LVESD、BNP水平及MLHF-Q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HF患者中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慢性心力衰竭(CHF)时交感神经持续激活,可促进心力衰竭恶化,另心衰时β受体密度下诃,对心衰并不利。β受体阻滞剂可使交感神经必奋性下降,降低心肌耗氧,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快速心律失常,减少猝死,改善预后。近来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观察了CHF患长期应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对患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林惠萍  詹陈菊  罗梨芳 《全科护理》2011,(30):2755-275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住院期间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住院和出院后12周的连续性系统性的护理干预。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优于传统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负性情绪和自理能力,有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心力衰竭患者138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赖诺普利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强心、利尿及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替米沙坦组口服替米沙坦40 mg/d,赖诺普利组口服赖诺普利10 mg/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例(CTR)及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LVEDd、LVESd、LVEF、CTR及6MW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PWT、IVS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指标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显著改善DCM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并逆转心室重构,运动耐量明显改善,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侯云英  范秀珍 《护理研究》2005,19(11):950-952
阐述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即生理功能改变、心理精神因素和社会支持,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为改善其生存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