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栾靓 《北方药学》2013,(10):43-4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疑难病,是慢性胃炎的一种,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症状持续,病程长,可以发生胃黏膜肠化及胃黏膜腺管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痞证""、嘈杂"等病范畴。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显  相似文献   

2.
颈 股动脉硬化的超声标识与冠心病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黏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慢性萎缩性病变,重度萎缩性胃炎后期常出现肠化生、异型增生,甚至癌变。目前,国内外均公认本病属于癌前病变之一,但临床上始终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轻、中度肠上皮化生者,用中西医结合力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化学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萎缩性胃炎患者按2∶1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照组采用常规化学药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疗效及病理检查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对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的疗效均有显著性。结论: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化学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对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有逆转作用,提示中药有干预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庆其 《家庭用药》2014,(12):27-27
胃癌前兆,一般分为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胃癌前状态是临床概念,指一些发生胃癌可能性较大的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残胃、巨大肥厚性胃炎等:胃癌前病变是一个组织病理学概念,指某些容易转化为胃癌的胃黏膜病变,主要是不典型增生、肠化生,特别是重度异型增生、大肠上皮化生者,发生癌变的概率更高。虽说胃癌前病变易转化为胃癌,但是从胃癌前病变演变至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如果在这个阶段,通过某些干预措施的介入,有希望逆转病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nitis ,CAG)也称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最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发病缓慢,病程迁延,病情反复难愈,又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病理特点为胃固有腺体(幽门腺或泌酸腺)数量减少,黏膜层变薄,胃酸分泌减少,而出现内镜下的胃黏膜血管网显露。但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纤维组织、淋巴滤泡和黏膜肌层增厚等增生变化,重者可伴有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1]。本文运用醒脾扶萎汤治疗CAG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加味四君子汤三联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属脾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及胃黏膜病理改变,对68例脾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者服用甲硝唑与叶酸,其中中西医结合组34例同时服用加味四君子汤。甲硝唑服用1周,其他服用至第24周。治疗前后观察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黏膜病理改变情况。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P〈0.05)和病理改变逆转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四君子汤三联疗法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一定程度逆转胃黏膜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消痞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胃复春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消痞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高于对照组患者(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痞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逆转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染色放大内镜下隆起糜烂性胃炎胃小凹的形态分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OLYMPUSGIF-XQ260型电子放大内镜对16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患者进行检查,局部喷洒0.4%靛胭脂染色后,观察糜烂胃黏膜小凹的形态改变,并与放大观察部位所取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型胃小凹主要见于正常胃黏膜,而C、D、E和F四型分别见于活动性、萎缩性、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主要见D、E和F型。放大内镜对胃黏膜隆起糜烂萎缩性、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镜下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0.1%、80%及64.3%。结论:6种胃小凹形态与病理组织学存在明显相关性,在放大内镜结合黏膜染色下识别胃小凹的形态将有助于对胃黏膜病变性质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刘桂伶  彭正发 《首都医药》2007,14(18):45-4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医脾胃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伴有肠腺化生和胃黏膜异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列为胃癌的癌前损害或癌前病变,而胃癌在我国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仅局限于对症治疗。笔者采用"健脾益气,活血清热"治疗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Oxford 40(OX40)和OX40配体(OX40L)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胃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标本43例,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胃黏膜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或胃癌3组,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种病变中OX40、OX40L的实质细胞表达,并分析其与病变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OX40的实质细胞表达在胃黏膜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中较胃癌、胃黏膜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高(P〈0.05)。OX40L的实质细胞表达在胃黏膜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胃黏膜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或胃癌中较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高(P〈0.05)。结论 OX40、OX40L参与机体抗不典型增生和抗肿瘤免疫反应,其表达的变化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占胃镜检查者的7.5%~13.8%,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以下简称肠化)、糜烂及异型增生。胃镜检查是发现CAG的主要手段,但其确诊依赖于胃黏膜活检病理检查。有研究报道,CAG的比例一般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1])。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胃部疾病.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萎缩而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炎症继续演变,则细胞生长不典型,即间变;甚至细胞增生而致癌变.临床表现仅为上腹饱胀、嗳气、胃纳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及活检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手段.若本病伴有重度异型增生,有癌变趋向时,就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1].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痞"病范围.胃痞,又称痞满,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痞满、堵闷、食后加重,或兼见胀痛等症状为主的病证,其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极为接近.痞满一证,首见于<内经>,如<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病".  相似文献   

13.
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系指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肌层增厚,或伴有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的一种退行性变,约占慢性胃炎的30%.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若在其基础上伴发不完全肠化和(或)中重度异常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期病变.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阻断其向癌变发展,以减少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1998-2006年来用自拟养胃汤治疗CAG 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加味四君子汤联合甲硝唑、叶酸三联治疗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属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黏膜改变及CdX2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将68例脾虚血瘀型胃脘痛,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萎缩性胃炎和(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三联组给予加味四君子汤100ml 2/d,联合甲硝唑200mg 2/d、叶酸10mg 3/d;对照组仅给予甲硝唑200mg 2/d、叶酸10mg 3/d。甲硝唑服用1周,其他药物服用至第24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黏膜病理、CdX2基因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三联组临床症状缓解、病理改变逆转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三联组治疗后CdX2基因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弱(P〈0.01)。结论:脾虚血瘀与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关系密切,加味四君子汤三联疗法能有效地改善症状,一定程度逆转胃黏膜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并能降低CdX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好发于老年人群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是胃黏膜在感染、胃血流不足、胆汁反流等损伤因素作用下出现胃黏膜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慢性胃炎,严重者甚至出现异型增生而发展至胃癌~([1])。研究普遍认为CAG是胃癌的癌前病变,缓解症状、逆转胃黏膜病变是其治疗的主要目标~([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血糖对胃黏膜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2型糖尿病组122例,糖尿病前期组30例,非糖尿病组30例,观察3组患者胃黏膜的镜下及病理表现。结果:内镜下可见胃黏膜异常患者,2型糖尿病组占91.8%(112例),糖尿病前期组占40.0%(12例),非糖尿病组占20.0%(6例),2型糖尿病组与糖尿病前期组及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1.6和110.5,P<0.05),糖尿病前期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P<0.05)。糖尿病病程与非萎缩性胃炎呈负相关(rs=-0.784,P<0.05),糖尿病病程与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呈正相关(rs分别为0.815、0.780和0.745,P<0.05)。接受3种不同降糖治疗方法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未用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及肠化、增生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792,P>0.05)。结论:高血糖状态可损伤胃黏膜,糖尿病病程越长胃黏膜萎缩越明显,降糖治疗方法与胃黏膜损伤程度无明显关系,对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对胃黏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地区胃病的种类和发病率。方法:收集我院3574例胃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74例胃黏膜活检组织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13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55例,慢性活动性胃炎249例,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71例,坏死组织中见异型细胞57例,胃黏膜息肉24例,胃黏膜恶性病变387例。结论:纤维内窥胃镜结合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胃病诊断的正确性,对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伴有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时,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诊断和定期胃镜复查,对监测胃癌的发生非常重要;但常规胃镜与病理诊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黏膜局部性或广泛性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层变薄,黏膜肌层变厚的疾病。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将发生病变在胃体部的称为A型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