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层次的CCU与心内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其应对方式,以提高护士的应对能力和工作效率以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26名心内科和CCU临床护士参与本研究。结果:调查对象工作压力处于较高状态,主要源于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低;心内科护士较CCU护士工作压力更大,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上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压力比大专护士高(P<0.05);护师职称的护理人员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病人护理方面较护士压力大(P<0.05)。结论:建议从管理角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不同科室护士给予相应的干预以减少其工作压力,改进在职教育方式,加强沟通。  相似文献   

2.
员工援助计划对护士职业压力与压力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员工援助计划(EAP)对护士职业压力、抱怨、压力感和反应的影响.方法 通过评估-宣传-培训-团体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评价-反馈等程序对104名护理人员提供EAP服务,并采用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职业压力感与压力反应量表进行事前与事后评定.结果 接受EAP服务后,护士对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等4个方面的均分比接受EAP服务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压力感知、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得分均比接受EAP服务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工作压力源与压力感知程度、压力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是导致护士产生职业压力感的主要因素.结论 对护士提供EAP服务,可以降低其职业压力,增加个体承受职业压力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弹性,有效堆护护士的心身健康;护士EAP服务的重点内容应放在病人护理方面和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山西省某三甲医院低年资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探讨ABC时间管理法对低年资护士职业压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实施ABC时间管理法对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12周的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及压力反应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接受ABC时间管理培训后,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均分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等4个方面比培训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压力的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得分比培训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工作压力源与压力反应呈正相关(P0.01),且调查对象前后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ABC时间管理法的培训,降低其职业压力,增加个体承受压力的心理弹性反应,可以有效地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进而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深圳市社区护士职业倦怠、职业认同及工作压力现状,并分析职业认同及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深圳市50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298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深圳市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常模(P<0.01);179名(60.07%)社区护士职业认同偏低;职业认同、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均有显著预测效果(P<0.01或P<0.05)。结论深圳市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现象不容忽视,提高社区护士职业认同等内在动力是预防职业倦怠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Maslach倦怠量表对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85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职业压力总平均分为2.50分±0.58分,各维度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量及工作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病人护理、工作环境及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职业倦怠总平均分为2.64分±0.87分,其中情绪耗竭维度为3.08分±0.94分,去人格化维度为2.62分±0.83分,低成就感维度为2.20分±0.64分;职业倦怠程度:轻度占29.41%,中度占54.12%,重度占16.4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职业压力各方面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职业压力中的病人护理、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职业倦怠的主要预测因素(P0.01)。[结论]手术室护士职业压力处于较高水平,职业倦怠程度严重,职业压力越大可导致职业倦怠进一步加重,并且对其有预测作用,这为临床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压力源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青岛市两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93名在职临床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工作压力与护士的年龄、年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状况及运动情况等存在相关性(P<0.05,P<0.01);护士的应对方式与工作压力源的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相关性(P<0.05,P<0.01)。结论:临床护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以工作5~15年、高学历的中年护士压力为最大,运动及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减轻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对ICU护士血清抗氧化物酶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省三级甲等医院239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职业紧张量表(OSI-R)评分结果作为分组标准,采用三分位数法将职业任务量表(ORQ)、个体紧张反应量表(PSQ)、个体应对资源量表(PRQ)分别按评分由低到高分为低、中、高三组,将各组所对应的血清抗氧化物酶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职业紧张对ICU护士血清抗氧化物酶的影响。结果:本组ORQ量表评分与PSQ量表评分均低于常模(P<0.01),PRQ量表评分高于常模(P<0.01);采用LSD进行两两比较,表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紧张对ICU护士血清抗氧化物酶具有一定的影响,提示管理者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护士职业紧张的心理,提高其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护士职业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医院不同科室护士的职业压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290名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感到任务过重占18.0%,任务模糊占14.8%,角色界限不清占14.8%,职业压力过大占17.7%,个人应变能力不足占13.1%;此外,夜班和文化程度是职业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职业压力最大的科室是急诊,其次是ICU、外科、内科、手术室,最小的是门诊等科室。建议通过合理配备护理人力,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科学合理地安排夜班来减轻护士的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级甲等医院层级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选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护理工作压力源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613名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工作压力源总分为(54.64±11.04)分,N3层级护理人员在压力源总分、工作需求维度、工作家庭冲突维度、组织议题维度、职场暴力与霸凌维度、无力感维度中得分最高(P<0.05);N2层级护理人员在未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维度得分最高(P<0.05);回归分析显示科室、层级、健康状况、离职意愿、自我效能、工作投入是护理工作压力源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不同层级压力源特点采取个性化干预方式,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职业压力与工作疲劳相关性,为缓解护士的疲劳现状采取相应措施。方法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和疲劳量表-14对194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得分为(2.77±0.59)分,主要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患者护理、工作环境及资源等的问题;临床护士总体疲劳水平较高,得分为(8.47±2.02)分,其中年龄在31~40岁的护士、已婚、本科学历及主管护师职称的护士疲劳程度较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临床护士的工作疲劳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应从管理角度减少或消除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并对临床护士进行减轻工作压力的训练,从而减轻其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陕西省公立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22所公立医院2217名护士,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调查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结果在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方面,不同医院等级、年龄、性别、工作年限、最高学历、科室护士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20年以上、副主任护师职称及以上、急诊科及ICU护士更易出现情绪衰竭。在去人格化维度得分方面,不同医院等级、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最高学历、职称、职务、科室护士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方面,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护士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职称、高职务护士在工作中更易获得个人成就感。结论陕西省公立医院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其不仅危害护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医院应针对主要的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措施,减轻护士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和手术科室女性护士群体职业应激表现及疲溃感、疲劳水平。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42例重症监护和手术科室女性护士为调查对象(观察组),37例门诊各科室相同年龄和相同性别护士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接受了职业紧张调查表(OSI-R)及Maslach的工作疲溃感量表(MBI)、疲劳量表-14(FS-14)评估。结果 OSI-R调查表测试中,观察组各因子分及ORQ、PRQ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疲溃感状态评估中,观察组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个人工作成就感维度分明显低于后者(P<0.01,P<0.05);疲劳水平测试中,观察组的躯体疲劳维度分、脑力疲劳维度分和FS-14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3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和手术科室女性护士群体职业应激程度重,存在着明确的疲溃感、疲劳水平增加倾向。  相似文献   

13.
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职业紧张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熙瑶  汪健 《护理研究》2007,21(1):25-28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紧张度水平,探讨临床护士紧张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职业紧张度量表(OSI—R)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24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科室、婚姻及子女情况的临床护士之间OSI-R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神经衰弱的护士与未患护士得分差异显著(P〈0.01);护士个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环境、角色界限不清、休闲、社会支持、任务模糊、任务过重。[结论]盘床护士的职业紧张度水平处于中等。在不同年龄、层次、家庭情况的护士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患有神经衰弱的护士职业紧张度水平高于未患护士;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明确护士职责及护士角色。鼓励适当的休闲。增强社会支持是缓解护士职业紧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乌鲁木齐市三级甲等医院外科护士职业紧张与工作倦怠状况.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职业紧张量表(OSI-R)、工作倦怠问卷(MBI)对239名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职业紧张各维度,外科护士均高于常模(P<0.01);在工作倦怠方面,外科护士情绪耗竭和消极怠慢得分高于常模(P<0.01),而工作成就感得分低于常模(P<0.01).结论 外科护士承受着较高的职业紧张和工作倦怠,护理管理者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减少不适应工作的因素,以减轻护士职业紧张和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ICU护士职业紧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职业紧张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某省1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46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OSI-R总分为(404.66±27.78)分,高于国内常模的职业紧张水平;ICU护士个体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为任务模糊、任务冲突和工作环境,以任务冲突对紧张反应的影响最大.结论 ICU护士处于较高的职业紧张水平,管理者和个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影响社区护理工作人员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方法对浙江省内13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334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主成分提取。结果提取出6项影响社区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的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为63.025%。根据贡献率高低,影响社区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的因素依次为:社会认同、工作内容与强度、薪资福利、工作环境、护患关系、同事关系。结论社区卫生机构应当重视目前社区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护士职业压力应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压力的应对方式厦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市4所综合性医院的404名护士.应用护士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应对职业压力主要采用问题解决和正面认识的方式,很少以回避与自责的方式应对压力;护士的应对存在科室、职称、职务和护龄上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但学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主要以问题解决和正面认识的方式应对压力,很少采用回避与自责。建议护理管理者在引导护士以有效方式应对压力的同时,更多关注急诊科和低年资护士,给予必要社会支持。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金轶  何海艳 《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1):767-769
目的调查中医医院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30名中医医院临床护士,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职业紧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中医医院临床护士职业任务总分为(173.27±19.88)分,个体紧张反应总分为(100.64±18.98)分,均高于西南地区职业人群常模(P0.01);个体应对资源总分为(122.61±18.02)分,低于常模(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学历、任职方式、护龄、工作科室是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中医医院临床护士面临着较严重的职业紧张,为缓解临床护士的职业紧张,应适当减轻职业任务,重视个人减压,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心理资本和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二者与留职意愿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资本量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中文版留职意愿量表对河南省6所医院的382名在职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护士心理资本总均分为(3.94±1.28)分;ERI付出、回报、内在投入得分分别为(17.72±4.28)分、(26.47±9.35)分、(16.30±4.31)分;留职意愿的总均分为(3.37±0.30)分.心理资本与留职意愿呈现正相关(P<0.05),职业紧张与留职意愿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 儿科护士处于高度职业紧张状态,留职意愿呈中等水平.提高儿科护士心理资本是预防其职业紧张、稳定儿科护士队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某县基层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某县医院护士507人,采用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横断面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采用多元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