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对不同年龄儿童护理配合度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口腔检查的儿童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儿童年龄分为三组,2~4岁为A组(n=38),5~7岁为B组(n=33),8~10岁为C组(n=29)。A组采取固定法护理,B组采取四手护理配合法,C组采取巡回口腔护理模式,比较三组儿童护理配合度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C组(8~10岁)儿童护理配合度最高为89.7%;B组(5~7岁)儿童护理配合度较低为69.7%,相对比较配合护理人员操作;A组(2~4岁)儿童护理配合度最低为23.7%,基本不愿意配合护理工作;C组儿童家属护理满意度最高为86.2%;B组儿童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为81.8%;A组儿童家属护理满意度较低为76.3%。结论在儿童口腔护理中,应针对不同年龄儿童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儿童护理配合度,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年龄越大的儿童护理配合度越高,家属护理满意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2.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笔者所在科自2006年4月~2009年5月,通过对辖区1502例预防接种的儿童进行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旨在探讨一种最有效的预防接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系统的护理干预在预防接种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系统设计在小儿预防接种中各个环节护理方法,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结果:小儿预防接种中确保其顺利进行,安全有效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结论:儿童预防接种前、中、后所进行的护理干预,极大地提高了免疫接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张凤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475-4476
[目的]了解系统的护理干预在预防接种中的方法和作用。[方法]系统设计在预防接种中各个环节护理方法,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结果]确保预防接种顺利进行,安全有效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结论]在预防接种前、中、后所进行护理干预,极大地提高了免疫接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3年9月我院接收的预防接种658名儿童,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329名儿童进行护理,对乙组329名儿童不实施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接种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结果:甲组成功接种率高于乙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效果较好,对保证成功接种率、减少不良反应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应用价值,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上海市闵行区浦锦社区医院接受预防接种的500例儿童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差异,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4 6,P<0.05)。研究组接种总依从率为98.40%,高于对照组的8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26 1,P<0.05)。研究组预防接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预防接种时间短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率及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可获得理想效果,儿童家长知识知晓率也明显提升,能够指导儿童配合医生,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安抚与控制,有利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充分说明安全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仪征市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儿童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仪征市15所幼儿园内2006年出生儿童3~6岁时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体重、身高达标率,超重、肥胖检出率,龋患率均逐渐升高,且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营养不良患病率波动在1.23%~1.62%之间;贫血患病率逐渐下降,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年龄组男童体重达标率、身高达标率、龋患率均低于女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均高于女童,且部分年龄组男女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年龄组超重检出率、肥胖检出率、贫血患病率男女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仪征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良好,今后保健重点为防治肥胖与龋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结石围术期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健康及护理满意程度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胆结石手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以围手术期所用护理方案分组:48例行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48例行全程优质护理者作为观察组,评估两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①观察组出院前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围术期对胆结石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可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2+3预防接种护理模式”实施,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预防接种安全、有效.“2+3预防接种护理模式”,即对儿童家长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接种健康教育,为儿童营造温馨和谐的接种环境和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严格的规范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儿童预防接种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来本中心预防保健科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的儿童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儿童在预防接种时常规预防护理,试验组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还给予心...  相似文献   

11.
韶关市学龄前期儿童佝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可靠的学龄前期儿童佝偻病的患病情况,采用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骨碱性磷酸酶试盒试验方法,抽样调查了韶关市2916例儿童。结果显示:学龄前期小儿佝偻病患病率为11.18%,其中城区为9.01%,郊区为14.8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X~2=23.44 P<0.01),但未发现其年龄别和性别的差异。这提示,在学龄前期,佝偻病仍是小儿常见病之一,佝偻病的防治不宜忽视。  相似文献   

12.
学龄前期儿童早期性心理教育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调查学龄前期儿童早期性心理教育现状,了解家长及教师早期性教育观念,作为进一步确定早期性教育时间、内容和形式的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3所幼儿园学龄前期儿童家长514人,幼师102人,应用问卷法进行调查.结果 认为应从3~5岁开始性教育的家长占43%,教师占27.65%;认为早期性教育很有必要的家长占80.35%,教师占60.25%;有早期性教育经历的家长占40.55%,教师仅占3.92%;问过有关性问题的儿童占95.91%,有过相关性行为的儿童占61.09%;认为学龄前儿童性教育主要内容是"帮助孩子确认自己性别"的家长(80.54%)和教师(60.64%)人数均占首位.结论 建议性教育应从幼儿园阶段开始,教育内容主要围绕生命形成和性别异同,编制适宜教材、摸索健康教育方法、培训家长和教师、加强早期性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是实施儿童早期性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改善儿童弱视治疗效果及训练配合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部接受诊疗的弱视儿童98例(142眼),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78眼)与观察组(49例,64眼)。对照组接受基础综合治疗,观察组接受基础综合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弱视儿童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视力及屈光度变化,并比较其训练配合度。结果:观察组儿童干预6个月后训练配合度评分为(2.67±0.47)分,相较于干预3个月后的(3.22±0.54)分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儿童配合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1±0.69)分及(1.98±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干预6个月后的视力为(0.68±0.23),较干预前的(0.55±0.18)有所改善,且高于对照组的(0.59±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7%。结论: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提高儿童训练的配合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佛山市桂城街道的预防接种影响因素及寻求适当的宣传方式,更好地指导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方法对2013年10月第一次到桂城街道防保中心接种疫苗的儿童进行6个月的短信干预,干预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1录入数据,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构成比、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分析。使用Excel2010建立并分析接种数据库。结果儿童流动性大;疫苗突发事件对预防接种率影响较大;短信干预后预防接种知晓率、合格知晓率提高。结论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修正态度,减少疫苗不良反应或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能促进预防接种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5.
陶陵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509-2510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方法及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40例需预防接种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接种配合率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小儿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接种的安全性以及接种满意度,并可减少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在儿童群体性预防接种中的作用。方法对4~14岁无接种禁忌的4 538例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在校学生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的各个环节进行护理干预,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减轻了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对注射的恐惧心理,合作程度明显提高,有效预防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在儿童群体性预防接种中实行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袁芝兰 《现代养生》2014,(14):212-212
预防接种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相关的疾病,达到有效控制疾病发病率的疾病防控措施。我国的预防接种工作已落实到社区基层,现就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干预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疫苗接种的种类增多,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受到预防接种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预防接种副反应指的是,接种生物制品后对机体可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的同时,伴随发生的对机体无益的,甚至有害的免疫反应,而伴随的免疫反应过程中表现的临床症状即为免疫副反应[1],也叫预防接种反应。预防接种反应是计划免疫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尽管其发生率极低,但处理不当会影响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如果我们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可以减少预防接种反应。而且预防接种工作者有必要把儿童预防接种前的注意事项和接种后的反应与处理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宣教。为搞好预防接种工作,对接种反应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常州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度,为提高预防接种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常州市新北区和金坛市儿童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常州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总体满意率较高,与地区经济强弱无统计学差异。家长对工作人员接种技术认可度最高,但对预防接种提醒方式满意率较低。满意度与文化程度和户籍地有关联,与性别、监护关系、交通工具、路途花费时间无关。结论 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和流动儿童的管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行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按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可以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在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中,免疫接种实施是计划免疫工作的中心问题[1]。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儿童在进行预防接种时经常会表现出各种各样不配合接种的行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地解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对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中的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中的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对象与方法1.对象:崇文门街道辖区的4个社区,总人口是13719人,1~6岁散居儿童共计295人。对其中238名儿童进行调查。2.问卷设计和调查: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