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咽痛时可用棉签、牙签或拇指指甲点按双侧少商穴(见图),每天3~5次。少商穴为手太阴肺经井穴;商阳穴位于食指末节外侧,为手阳明大肠经井穴。此二穴均可通经络、活气血、清肺逆、降脏热、利咽喉、消肿痛。  相似文献   

2.
正为养生保健,很多人不断寻找和尝试各种方法。其实,我们的身体上有个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却往往被忽略了。这个触手可及的方法就是转手腕和脚腕。手腕是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共同穿过的部位,主要穴位有太渊、列缺、内关等;脚腕是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共同穿过的部位,分布有昆仑、丘墟、太溪等穴位,刺激手脚腕可以"震荡"全身12条正经,通畅全身气血,起到不同的保健效果。比如,太渊穴可补肺气、治咳嗽;列缺穴能活血利水,治颈椎病;太溪是肾经原穴,补肾功能强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皮内针刺穴位联合循手太阴肺经刮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中山市中医院治疗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皮内针刺穴位联合循手太阴肺经刮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的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半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COPD患者进行皮内针刺穴位联合循手太阴肺经刮痧治疗,同时配合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COPD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和生存质量,提高COP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汪学 《家庭医药》2014,(12):37-37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太,大并达到了极至的意思;渊,深涧的意思.肺经水液在这个地方散化成为凉性水湿,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如同从山的顶峰流进深渊的底部,所以名叫太渊穴.古人称太渊穴为“状如深渊,上通天穹,下达地渊”,是天、地、人三脉之气交汇的地方.太渊是肺经的原穴,也被称为脉会.原穴就好像经脉的总调节器一样,这里的气血是非常旺盛的.肺为相辅之官,调节周身之气,它的原穴必定气血充足,太渊之名用意也在此.  相似文献   

5.
合谷、复溜是临床常用的学位,两穴相配,各采取不同的补泄手法,对汗液会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即先补合谷,后泄复溜可以发汗;先泄合谷、后补复溜可以止汗。合谷,乃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属气为阳(五行属火),与手太阴肺经互为表里。肺主皮毛。  相似文献   

6.
“买项寻列’缺”,这是《针灸大成》中流传很广的一句歌诀,意思简单,就是说有头颈问题,找列缺穴。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能宣肺散邪、通调经脉,因而有迅速缓解突发性疼痛的功效。偏头疼、头疼、颈椎病、落枕等,只要是脖子以上的病痛,按摩列缺穴就都能奏效。  相似文献   

7.
汉竹 《健康管理》2012,(7):101-101
中医认为,曲池穴为大肠经的合穴,即大肠经气注入之处,它是强壮身体的要穴之一,刺激可宣通经气、舒经活络,治疗身体的多种病症。主治:前臂疼痛、肘部疼痛、中暑、月经不调、呕吐、泄泻。功效:曲池穴的功效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互为表  相似文献   

8.
我院采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进行穴位封闭治疗肺结核合并咯血,八年来用此法治疗住院患者。方法:取尺泽、孔最穴或循肺经在两穴间任取穴点,用垂体后叶素或  相似文献   

9.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合穴,传统上除按穴针灸治疗疾病外一般不作它用。50年代起日人中谷义雄与赤羽幸兵卫氏分别创用良导络与天平现象学说①②以探查经穴方法观察经络变化推断病症,经穴的应用始得别开新途,从治疗学跨进诊断学的领域。作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指压阴陵泉穴可以出现一些不同反应,进一步观察这些反应又发现它与某些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轻重、预后的良劣有一定的联系,此处姑名之谓“阴陵泉征”,现将300例初步实践所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文献分析,而总结出该治疗方法主要选取的穴位、常用注射药物和有效性。通过检索数据库,对近10余年来穴位注射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进行综述,总结其选取穴位、注射药物的原则。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多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等所属腧穴。其中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曲池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要穴。注射药物多单用可用于注射的抗组胺药、免疫调节剂、益气补血和有类固醇激素样作用的中药注射制剂和其他药物。穴位注射疗法应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疗效确切,可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应加强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针刺放血加拔火罐治疗乳腺炎9例,效果良好。治疗方法:病人取坐位,两前臂扶桌上。以足太阳膀胱经背部俞穴膏肓为主穴;配穴,病变在乳头上方者,加该经穴魄户,病变在乳头下方者,加该经穴神堂。操作时将穴位皮肤用手抓起,迅速弹出,持续3~5分钟,使局部形成充血状态。穴位处用酒精进行常规消毒,用放血针迅速在穴位点刺1~2cm,刺入2~3mm左  相似文献   

12.
一、针刺对精神兴奋躁动治疗的回顾精神运动性兴奋躁动、毁物伤人,中医称为“狂症”或称“武痴”,扰乱社会治安、影响病房管理,古今中外医家除采用药物控制、电休克治疗外便是针刺疗法。针刺治疗“狂症”我国医籍有不少宝贵经验记载可以遵循,例如《灵枢·癫狂篇》“狂始生…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狂而新发…灸骨骶二十壮。”可见最原始的治疗是采取“放血”和“着尾骶肤灸。”唐代孙思邈总结以往针灸治狂经验,创所谓“十三鬼穴”即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官、上星、会阴、曲池、海泉,后人又加间使、后谿共十五穴(其中双穴有9个、单穴有6个、实际便是24个穴位)。在此基础上,我们重温  相似文献   

13.
总理人体的手太明肺经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下行沿着上臂内侧,走在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大拇指方向),进入寸口(手腕部桡动脉搏动处,即中医把脉处),上向大鱼际部(手掌大拇指方向较丰厚的肌肉,因为像鱼肚而得名),沿边际,出大指的末端。  相似文献   

14.
正在肾经中有一个原穴,这个原穴就是太溪穴。那么这个穴位有什么作用呢?既然是肾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地方,那肯定对肾脏、肾气有很大的好处,所以中医认为太溪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也就是说,生殖系统、肾阴不足诸证、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此穴都能治。它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  相似文献   

15.
肠蠕动过快性腹泻、糖尿病性腹泻等是老年人常见的腹泻原因,本文采用推拿的方法对68例老年腹泻患者进行了治疗,效果满意。穴位选择①主穴:背部白环俞穴至胆俞穴之间的足太阳膀脱经各俞穴,双下肢承山穴。②备用穴:恶心呕吐者加内关、三阴交、足三里,腹胀者加足三里、盲俞等,腹痛者加中院、天枢、气海等。推拿方法①病人取俯卧位在白环俞穴至胆俞穴之间寻找阿是穴压病点,然后在痛点上顺时针按揉50余次。②手掌心向下纵向平放,食指与无名指分别放于两侧白环俞穴,中指放于骶推处,在白环俞穴顺时针按探10次左右;而后纵行向前推,每次…  相似文献   

1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伯尔格氏病,是中小动静脉一种可导致血管闭塞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采用常用的穴位,如足阳明胃经,优免、阴市、足三里,足太阳脾经,阴交、阴陵泉,足少阳胆经,阳陵泉等,并在得气后加685电疗仪刺激和穴位注射,诸穴交替使用,根据患者的身体强弱以确定推药速度。要点是左手揣穴、右手辅助,以揣摩穴位处肌肉厚薄孔隙大小,确定进针方向和深浅、并创新了旋转滚摇,压按升降等方法。此外就是控制针下气向前、后、左、右的传导。针前必须细心进行四诊八網,对疾病得以正确的诊断,亦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一微条信关朋于友心圈绞广痛泛急传救播的信息,里面写到:如果突然感到心绞痛、胸闷疼痛和心悸,可以用手指按压内关穴和鱼际穴,这两个穴位是心脏病患者的保命穴,也是身体自带的"速效救心丸"。实际上,按压这两个穴位只能起到缓解心绞痛的效果,平时进行保健还是可以的,但不要把它当作救命绝招。那么,在日常生活当  相似文献   

18.
电穴疗法全称为“穴位模拟生物电脉冲刺激疗法”。它用“电穴仪”所产生的类似生物电的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的穴位或神经干、肌肉运动点、痛点,以疏通经络,调整机体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个疗法是针灸学和新医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按摩(又名推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流传至今不灭。它的流派众多,却都基于中医理论,特别是经络学说;它对经穴按摩就更加重要了。经穴按摩就是用手按摩经穴。经穴受到刺激时,可以出现循经感传现象①、②、③、④、⑤。另外还会出现一些其它的反应,如经穴发光的变化⑥,穴位肌电的变化,(3)(8)(9)至于郑怀贤伤科经穴按摩引起的肌电反应尚无研究。这是使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伤科经验穴的努力;本文拟探讨这种肌电反应。  相似文献   

20.
正剧烈运动时常有这样的遭遇:胸前下部左侧或右侧的下腹部处突然剧痛,岔气了!甚至有时候没有剧烈运动,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会引起岔气。岔气虽然是个小毛病,但当时人们不能大声说笑,不能咳嗽,体位活动受限。该咋办呢?按压中脘穴和间使穴两个穴位中医认为这属于一时局部气血不通所致,指压中脘穴就能很快缓解不适。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的肚脐上4寸。岔气后,患者平躺,闭双眼,精神放松,两腿伸直。男性用左手中指,女性用右手中指紧压中脘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