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88例成人皮肌炎皮损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男女发病高峰均在青壮年期。皮损先发在性别间无差异(P>0.05)。但典型的上睑部紫红色水肿斑女性高于男性(P<0.05)。在对其中49例活动期患者进行了血肌酶升高的比较,结果CPK升高程度上女性高于男性(P<0.05)。LDH升高程度无此差异。CPK与LDH升高例数上均无差异(P>0.05)。提示:皮肌炎中女性典型皮损较多见,血肌酶升高变化男女性别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对88例成人皮肌炎皮损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男女发病高峰均在青壮年期。皮损先发生性别间无差异(P〉0.05)。但典型的上睑部紫红色水肿斑女性高于男性(P〈0.05)。在对其中49例活动期患进行了血肌酶升高的比较,结果CPK升高程度上女性高于男性(P〈0.05)。LDH升高程度无此差异。CPK与LDH升高例数上均无差异(P〉0.05)。提示:皮肌炎中女性典型皮损较多见,血肌酶升高变化男女性别间  相似文献   

3.
毒蛇咬伤114例急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毒蛇咬伤的急诊处理方法,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4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神经毒类患者27例,血循毒类患者36例,混合毒类患者51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抗蛇毒血清等方法治疗,痊愈110例(96.49%),死亡4例(3.51%)。结论 毒蛇咬伤应以积极排毒、消肿、应用抗蛇毒血清、抗感染、预防并发症治疗为主,急救当时的伤口处理是否及时得当对病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鼠脑缺血时脑细胞胞浆酶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乳酸脱氢酶(LDH)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的含量。结果 大鼠脑缺血20min,血中CK,CK-BB和LDH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脑缺血60min和120min,血中CK、CK-BB,LDH和AST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5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肌酶学指标,并探讨其监测心肌损伤的价值。结果显示手术结束时所测指标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cTnT值与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有明显正相关(r=0.6014,P<0.05);CKMB虽随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而升高,但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4712,P>0.05)。提示血清cTnT和CKMB可监测心脏手术中再灌注早期心肌细胞损伤并评价心肌保护措施,cTnT优于CKMB。  相似文献   

6.
用10只犬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休克前、休克30min及回输血后30min时,血浆中心肌相关酶—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GOT)、α-羟丁酸脱氢酶(HBD)活性值的变化。结果发现:失血性休克30min时,CK、GOT较休克前显著下降(P<0.05,P<0.01);HBD值也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30min时,CK、GOT、HBD值回升,与休克30min时比显著升高(P<0.05),与休克前比无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失血性休克早期心肌细胞可能存在有一种保护性反应,心肌细胞没有发生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7.
报告78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胃肠炎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结果。30例非胃肠病婴幼儿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较对照组胃泌素含量明显升高(P<0.01).研究组中进一步分析还表明;婴幼儿轮状毒胃肠炎时血清胃泌素升高与病儿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病情轻重直接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慢性肾衰患者体内常见血清酶含量的变化及两者的差异性。方法急性肾衰(ARF)和慢性肾衰(CRF)患者及正常健康人3组各3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CP),淀粉酶(AMY),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α一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1)与正常健康人比较,急慢性肾衰患者血清AMY、LDH、HBDH均显著升高(P<0.01),CK次之(P<0.05);血清ALP在CRF组明显升高(P<0.05),而ARF组无显著差异(P>0.05)。(2)与CRF组比较,ARF组血清LDH、HBDH明显升高(P<0.01),而AMY、ALP明显降低(P<0.01、P<0.05);血清CK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ALP、AMY、LDH和HBDH变化有助于临床上鉴别急、慢性肾衰。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毒蛇咬伤的急诊处理方法,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4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神经毒类患者27例,血循毒类患者36例,混合毒类患者51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抗蛇毒血清等方法治疗,痊愈110例(96.49%),死亡4例(3.51%)。结论毒蛇咬伤应以积极排毒、消肿、应用抗蛇毒血清、抗感染、预防并发症治疗为主,急救当时的伤口处理是否及时得当对病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射频消融术患者心肌酶及 肌钙 蛋白Ⅰ(cTnI)的变化,评价射频消融术对心肌的损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射频消融术组40 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9~73岁,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其中左侧旁道18例,右侧旁道5例 ,房室结双径路(AVNDN)16例,室速1例;对照组12例均进行普通导管检查,男10例,女2例 ,年龄24~62岁。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术24h采血测定心肌酶CK—MB及肌钙蛋 白Ⅰ水平。结果:消融组术后CK—MB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阳性率占37.5%,cTnI阳性率占 3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K—MB升高与消融时间、消 融次数呈正相关(r=0.802632,r=0.738608),(P<0.01)。与平均功率不相关 (r=-0.13808),(P>0.05)。消融左侧旁道引起的心肌损伤明显,占75%。结 论: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同时,对心脏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较轻微,并 可迅速修复,其消融时间、放电次数、放电部位与RFCA所致的心肌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廖汪洋  刘琼 《重庆医学》2011,40(32):3280-3282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毒蛇咬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本科收治的83例毒蛇咬伤致MODS病例,将其分为CRRT治疗组和非CRRT治疗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及预后转归的结果。结果 CRRT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非CRRT治疗组改变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RT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血电解质水平及肝、肾功能较非CRRT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总体治愈率也明显高于非CRRT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毒蛇咬伤致MODS患者及时行CRRT治疗对清除炎症因子,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改善肝肾功能效果明显,对改善MODS患者预后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解毒排毒法内外合治毒蛇咬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救治毒蛇咬伤的临床方法。方法:对毒蛇咬伤患者采用中医药解毒排毒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69例患者治愈37例,显效16例,有效15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8.5%,痊愈显效率76.8%。结论:解毒排毒法内外合治毒蛇咬伤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危重型毒蛇咬伤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危重型毒蛇咬伤的疗效.方法:采用以抗蛇毒血清为主要治疗方法,积极防治并发症等实用技术.结果:本组病人全部治愈.结论:抗蛇毒血清是一种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替代的治疗毒蛇咬伤的特效首选药,抗蛇毒血清使用的技巧取决于医生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4.
Y S Ni  A Z Sun  J Y Bao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1):660-3, 644
In this paper 503 cases of pallas pit viper bite had been treated with the method of TCM-WM. Among the 503 patients 491 were cured (curative rate 97.61%), however, 12 patients were unfruitful (unfruitful rate 2.3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isoning degree of these cases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atient's age, distance of snake teeth prints in wound, duration before admission, local and system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 degree of secondary infection and the number of the organ and system affected.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llas pit viper bite, it was considered that should insisting the excluding poison and detoxifying methods, so as to cut off the absorption of the poison into the body and promote the discharge of the poison from the body,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s, keep the balance of inter-circumstance. Attach importance to prevent and treat secondary infection, and raise the awareness to prevent and treat respiratory failure. All these mentioned above were considered the key points to increase the cura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出血倾向蛇咬伤患者的局部治疗。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切开组(A组)与保守组(B组),两组患者全身治疗方法相同。切开组患者给予局部皮肤切开排毒,以33%硫酸镁溶液湿敷患肢,保守组患者局部给予饱和盐水浸泡及33%硫酸镁溶液湿敷患肢,交替进行。比较两组患者脏器损伤、血肌红蛋白(Mb)水平、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感染发生情况、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器官功能障碍、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情况、血Mb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切开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保守组患者(P<0.05),且住院时间显著长于保守组(P<0.05)。结论:对于脏器损伤水平为轻型且无出血倾向的蛇咬伤无需将伤口切开引流,局部治疗可采用患肢的高渗液体浸泡与湿敷。  相似文献   

16.
毒蛇咬伤的综合救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提高毒蛇咬伤抢救成功率的综合救治经验。方法  1993年 1月~ 2 0 0 2年12月共收治 5 4 7例毒蛇咬伤患者 ,以应用精制抗蛇毒血清为主的综合治疗 ;治疗中注意肺、脑、肾、血液、循环功能的监护 ,早期发现、处理脏器受损 ;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山莨菪碱对抢救蛇伤患者提高临床疗效。结果 治愈 5 0 1例 (91 6 % ) ;好转 2 8例 (5 1% ) ;功能障碍 8例 (1 5 % ) ,其中植皮2例 ,截肢 2例 ,截指 (趾 ) 3例 ,肢体偏瘫 1例 ;死亡 10例 (1 8% )。结论 毒蛇咬伤致多器官衰竭是致死的高危因素 ,运用综合对症治疗可降低毒蛇咬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铊中毒五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Huang J  Wei J  Li S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8):610-611
目的总结铊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复习5例铊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铊定量结果及治疗方法、效果和预后。结果5例患者急性中毒3例,慢性中毒2例,4例有铊接触史。临床表现以周围神经、颅神经、中枢神经损害等神经系统表现多见,其次为脱发、指甲白色横纹等皮肤损害和腹痛、呕吐等消化系表现,尚可有呼吸、循环、肝肾损害等。5例均经正规驱铊治疗,除1例合并感染死亡外,余4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血、尿铊正常,其中1例病程长、病情重者遗留部分后遗症。结论铊中毒的诊断依靠明确的接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尿铊定量结果并不困难。由于误服含铊物质所致的铊中毒接触史常不明确,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困难,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8.
132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肌电图结果判定分为正常肌电图组(n=33)、感觉神经异常组(n=51)、感觉及运动神经异常组(n=48)3组,检测并比较3组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肌酐(Scr)、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并分析周围神经病变程度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感觉神经异常组及运动神经异常组年龄、病程大于正常肌电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觉及运动神经异常组及感觉神经异常组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及运动神经异常组FIB水平高于感觉神经异常组及正常肌电图组(P<0.05),而在感觉神经异常组及正常肌电图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其它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病程的增加,FIB水平的增加、血糖控制不良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及发展相关,积极控制以上因素可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血清心肌酶及胱抑素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1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分析患者血清中心肌酶、胱抑素C及脑钠肽浓度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以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为对照组。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心肌酶乳酸脱氢酶(ST段抬高型:247.2±28.7;非ST段抬高型:354.0±27.4)、磷酸肌酸激酶(ST段抬高型:149.0±13.7;非ST段抬高型:188.2±18.6)、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ST段抬高型:26.7±5.31;非ST段抬高型:37.7±6.22)和脑钠素(ST段抬高型:1.82±0.19;非ST段抬高型:2.44±0.31)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胱抑素C(ST段抬高型:1.05±0.34;非ST段抬高型:0.84±0.13)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非ST段抬高型和抬高型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肌酶及脑钠肽水平异常,且可作为心肌梗死类型的判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毒蛇咬伤的处理与母婴预后。[方法]6例妊娠期毒蛇咬伤患者均采用抗蛇毒血清和抗生素治疗。[结果]6例毒蛇咬伤孕妇均无临床并发症并治愈出院,其中5例妊娠晚期毒蛇咬伤剖宫产患者,母婴预后良好,1例中孕患者因担忧蛇毒及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而终止妊娠。[结论]妊娠期毒蛇咬伤母婴预后与患者孕期、就诊时间及医务人员处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