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总结68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8例婴幼儿先心病的外科治疗、体外循环、围术期处理。结果:手术死亡3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病死率8.80%,术后肾功能不全行腹膜透析3例,误诊2例,漏诊PDA3例,发生各种并发症17例。结论:对婴幼儿先心病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时机,重视体外循环(CPP)、围术期处理,手术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体温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术后为高危儿,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麻醉、体外循环和重症监护的发展,使先心病婴幼儿心脏外科手术死亡率大大降低,手术成功率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先心病婴幼儿患者特殊的生理特征,使70%的患儿CPB术后易发生体温失衡,影响心脏功能和机体代谢,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适应症选择、体外循环管理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对3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缺损行缝合、修补、成形、疏通等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残余分流2例,发生III0房室传导阻滞2例。除1例F4患儿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畸形应在婴幼儿时期予以矫治,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灌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有效的营养疗法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体外循环手术后均给予营养支持疗法。结果:15例心脏病患儿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婴幼儿先心病手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提高抗感染能力,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术后治疗及促进患儿旱日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谭程  邓明彬  于风旭 《四川医学》2007,28(8):911-912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手术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和术后处理。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实施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手术39例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全组39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一期根治性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7.69%。结论婴幼儿先心病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手术操作熟练,重视体外循环管理、围手术期处理,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术期处理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6例实施心内直视手术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年龄 20 d~3岁,体质量3~18(9.60±2.75)kg;非紫绀型心脏病149例,紫绀型先心病57例;206例中2例行姑息性手术,204例行根治手术。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死亡10例,死亡率4.85%;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发生率为13.6%。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应把握好手术时机尽早治疗;提高手术及体外循环技术,加强术后呼吸和循环系统管理,注意重要器官的保护和营养支持是婴幼儿心脏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杨桦  童亚西 《重庆医学》2003,32(5):589-590
目的 总结278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1989年11月一2001年12月,3岁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278例,男196例;女82例,年龄6d一3岁;体重3—12kg;体外循环时间32—340min;阻断主动脉时间16—200min。左向右分流病例224例,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部分性或完全性房室通道、完全性异位肺静脉引流;右向左分流42例,有法乐氏四联症、三尖瓣闭锁、单心室、三尖瓣狭窄合并右室发育不良、大动脉转位。其他有肺动脉狭窄等。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6例,死亡与体外循环技术无关。结论 婴幼儿的体外循环应注意选择优质膜肺、减轻血液创伤、减少预充量、提高胶体用量、针对不同的先心病采用不同的灌注方案,做好术中监测,加强心肌保护液灌注的管理,是做好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低体重婴幼儿心脏手术的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低体重婴幼儿易合并多种疾病,影响生长发育,术后恢复慢,死亡率高。我院于2003—05/2007—04月对143例先天性低体重婴幼儿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治疗,现将手术配合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儿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的病例选择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度24-26℃)标准体外循环下心内矫治术及室温(20℃)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矫治术治疗婴儿期先心病194例。结果:手术总治愈率92.3%(179/194),手术病死率7.7%(15/194),其中体外循环下心内矫治手术病死率7.1%(12/168),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矫治手术病死率11.5%(3/26);一期根治性手术191例,姑息手术3例。结论:新生儿期及婴儿期的危重先心病病死率高,应及早手术,手术效果良好,治愈率高,手术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0.
6岁以下小儿先心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岁以下小儿先心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张鸿兰苏金林随着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手术治疗向着低体重及婴幼儿发展。由于小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代偿功能低下,在经受手术及体外循环(CDB)后各器官功能紊乱明显。因此做好围术期的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一组10公斤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19例病儿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了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根治手术.其中,术后12例出现了肺部并发症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强心利尿和白蛋白脱水等综合治疗.结果:全部治愈.术后随访心肺功能和生长发育正常.结论:10公斤以下婴幼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要控制手术风险和术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92例术后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婴幼儿生理特点认识的深入,手术和体外循环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年龄已不是影响婴幼儿心脏手术的主要因素[1].但由于婴幼儿耐受性较差,完善的术后监护和治疗措施是减少并发症,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现将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92例的术后处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68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8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策略。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为法洛四联症(TOF)术后,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部严重感染。各种并发症14例,治疗后均愈出院。结论: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重视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20例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婴幼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16例,术后死亡2例,14例康复出院,术后随访8-24个月,患儿生长发育明显改善,未再发生严重肺部感染。4例拒绝手术的患儿,3例早期死亡。表明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婴幼儿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时,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特点及其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416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16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肺部并发症75例,低心排2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消化道出血8例,脑部并发症:昏迷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死亡21例,死亡率5.0%;以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的婴幼儿比例最高(57.1%),其次是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与体外循环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提高婴幼儿各种先,心病矫治技术的同时应加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心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5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问题.方法 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外科治疗5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88例,体质量1.05~5 kg,年龄19小时至9个月,其中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和(或)反复肺部感染史6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7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68例,非体外循环手术18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保护下手术2例;根治手术86例,姑息性手术2例.结果 住院死亡11例(12.5%),存活77例,随访2个月至1年,根治手术的75例中,室间隔缺损少量残余分流1例,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均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Ⅰ级;姑息手术的2例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随着围术期管理、麻醉、体外循环和外科技术的提高, 5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是安全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右胸电导纳容积图9RCEAP)检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前后小循环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RCEAP观察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小循环心功能指标。结果 体外循环手术前后表明,术后早期Q-j与j-z期间均缩短,以j-z间期缩短为主,致Q-j/j-z比值升高,而术后7-10d,j-z间期稍回升,Q-j稍有下降,致Q-j/j-z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式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手术指征和疗效。方法 41例先心病患者,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1例、室间隔缺损(VSD)22例,均在非体外循环全麻下,在食管或经胸超声引导下经胸由输送器置入封堵器以闭合缺损。结果 41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60.3±15.2)min,术中失血量(20.0±9.3)ml,术后(4.8±2.5)d痊愈出院。随访1~8个月,封堵器无移位,无残余分流。1例ASD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经治疗后好转,心功能改善。结论经胸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心病是一种微创、简便及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危重先心病急诊手术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的必要性及提高手术疗效的措施。方法:收集婴幼儿危重先心病32例的急诊手术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患儿术前有反复肺炎心衰史或持续缺氧发作。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肺动脉高压4例,室间隔缺损(VSD)7例,VSD伴肺动脉高压6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VSD合并PDA3例,严重肺动脉狭窄合并PDA、房间隔缺损1例,PDA并肺高压术后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法洛四联症6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并发气胸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拔管后再插管7例,乳糜胸并导管再通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全组病例均痊愈。结论:婴幼儿危重先心病急诊手术效果较好。合理的围术期管理、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及手术方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共手术治疗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40例,其中13例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矫正畸形.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5%;术后呼吸道感染6例,气道出血1例,腹泻1例,低心排2例,灌注肺并二次气管插管1例,拔管后呼吸功能不全二次气管插管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全组除术后室缺残余漏1例、死亡2例外,均痊愈出院.结论: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正确处理,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