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遗传细胞学的损伤。方法 对 15例病例在累积照射剂量为 0、4、10、2 8、48、68Gy时采取口腔粘膜上皮脱落细胞和外周血 ,分别用微核试验检测方法及染色体畸变方法检测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粘膜上皮脱落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 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 ,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细胞数在累积照射剂量为 4Gy时就表现为明显上升 (P <0 .0 1) ,口腔粘膜上皮脱落细胞微核细胞数在累积照射剂量达到 2 8Gy时才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 (P <0 .0 5 ) ,而未分化淋巴细胞微核数与未照射前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在 10Gy时明显上升 (P <0 .0 1)。结论 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细胞有显著性遗传损伤作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检测法和染色体畸变法是评价鼻咽癌患者遗传学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 ,而口腔粘膜上皮脱落细胞微核试验方法最简单 ,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在放射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和血液病研究方面都有很大意义。自本世纪七十年代Schmid 和Heddle 提出微核测定方法以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被认为是染色体畸变分析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常规培养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标本。结果138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类型以无着丝粒断片为主,其微核阳性检出率、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是评价慢性小剂量受射线照人员远期医学效应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放射人员的辐射效应 ,为卫生防护监督管理部门搞好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温州地区 32 5例放射工作人员 (放射组 )和 5 0例未明显接触放射源的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 ,检测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结果 放射组染色体平均畸变率为 0 .36 % ,细胞平均微核率为 2 .87% ,染色体畸变体和细胞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P <0 .0 5 )。结论 温州地区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损伤和细胞微核率已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微核试验是一项细胞遗传学新方法。微核是指在诱变因子作用下细胞染色体畸变后残留下来的断层,它的出现率和染色体畸变有较大的相关性。70年代初Sahmid等把微核观察用于化学诱变剂活动评价等方面。已有报道女工对苯的毒性较为敏感,而苯使女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高尚未见报道。宁夏医学院李伯灵等人于1988年对  相似文献   

6.
染色体畸变是辐射损伤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操作较繁、观察费时,国外有资料认为淋巴细胞微核测定法简便易行,是染色体畸变的一种快速诊断法。我室自1975年以来相继建立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直接浓缩法和体外培养法。我们在建立100例健康人正常值的基础上,对218例射线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发现大多数射线工种者的微核出现率比正常健康组高,提示有一定射线影响。此方法在国内已成为慢性放射损伤诊断的参考依据之一,并已在抗放药物筛选,核装备安全度鉴定,职业中毒等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衡水市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状况和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水平,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年份的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进行检测,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异常检出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由2011年的0.15~1 420.00μSv/h下降至2015年的0.09~97.00μSv/h。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06%、2.05%和0.84%,2013年和2015年的异常检出率与201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80、41.40,P0.05)。结论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放射剂量率水平与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的异常检出率呈正相关。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改善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防护措施,降低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剂量率,从而降低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以及微核率的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充市放射从业人员身体受到射线损伤的情况,以便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市658名放射人员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发生情况、淋巴细胞微核出现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染色体畸变检出率、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分别为3.34%、4.41%,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性别、不同等级医院放射人员的染色体畸变和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市放射工作人员受到的放射性损伤很轻微,对放射性损伤的防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肿瘤细胞微核在肿瘤放射敏感度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制备4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照射前后的肿瘤细胞微核和离体、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同时求出该个体肿瘤的近期退缩率。结果:40例患者的鼻咽部肿瘤细胞微核和离体、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在接受放射照射后的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473、05731和06649),且上述三者增长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微核、离体和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现在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421、05975和05227。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可以代替肿瘤细胞微核试验,为肿瘤放射敏感度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琦  王伟红 《新疆医学》2002,32(6):62-63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已被列入国家放射操作诊断的参考指标,也是国内外公认的检测“三致”因子的指标之一。近年来,微核检测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我们自1988年以来,用80年苏州会议的甲基纤维素法,对我区的997例职业放射性工作人员做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苯作业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观察李伟,詹晓平,陆凯南,方雪玖,曹吉庆苯对工人健康的损害,可通过细胞遗传学效应表现出来。其检测方法有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及微核试验等 ̄[1]。为观察苯作业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我们对银川市某鞋...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微粒体酶试验,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畸变试验对有机锗(Ge~(32))的遗传毒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对沙门氏菌组氨酸回复突变,小鼠骨髓微核及人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无诱导作用,因此,作者认为有机锗无遗传毒理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微核测定是细胞遗传学方法之一,已经在辐射损伤诊断及辐射防护药物筛选中加以应用。在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及从事射线工作的人员中,我们曾注意到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有所增高,且与染色体畸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从关系。近年来,又有人应用淋巴细胞离体培养来观察辐射在诱发产生淋巴细胞微核中的作用。其他学者的  相似文献   

14.
微波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改变王慧明(锦州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近年来,微核测定法被许多实验室证明是一种快速而敏感的测定染色体损伤的方法[1],除在放射领域的广泛应用外.在化学诱变方面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2],但在微波领域的应用报导尚少,现将本地...  相似文献   

15.
安庆地区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安庆地区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遗传学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染色体畸变分析和淋巴细胞微核检测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较 ,放射组的染色体畸变和淋巴细胞微核率上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中无着丝粒断片是放射组染色体畸变中最主要的改变 (P <0 0 1)。同时 ,无着丝粒断片与淋巴细胞微核之间并未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 ,而淋巴细胞微核率在工龄组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小剂量的慢性照射可造成一定的染色体损伤效应 ,工作在第一线的职业放射性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2例习惯性流产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作了乙醇致畸敏感性研究.以SCE、微核及其染色体畸变为检测指标.结果提示乙醇是一种较强的染色体致畸剂.总体讲,习惯性流产夫妇细胞染色体稳定性较差,并对乙醇的致畸效应较常人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正> 淋巴细胞对辐射敏感性已为放射生物学工作者所熟知。早在1964年Rugh曾试图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卫星核(微核)的出现率,作为辐射损伤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Matter与Schmid认为染色体畸变在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点的断片,在细胞浆中表现一个或多个园形小体,与主核一致,形成“微核”,Heddle高度评价并推荐这一方法,认为可以测定染色体损伤。这种检查方法称“微核检查”(Micronucleus Tes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河支流蟒河污染对沿岸人群微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对污染区和对照区居民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查。结果 :污染区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4 .65‰ )、微核细胞率 ( 4 .18‰ )明显高于对照区 ( 2 .2 1‰、2 .0 3‰ )。结论 :蟒河污染对沿岸居民遗传物质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长期小剂量、低剂量率的照射对从事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学影响.方法 采取外周血,常规淋巴细胞培养,测定微核率,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工龄及不同级别医院的从事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的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放射组平均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显著相关,随着工龄延长,微核率显著增加(P<0.01).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1).对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分析显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及社区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长期受小剂量、低剂量率的照射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增高,工作年限越久微核率增高越显著.女性可能对放射线更为敏感,更应该注意加强放射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20.
培养低渗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标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核检测是反映染色体损伤程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多用于人群监测指标和评价一些理化因子的遗传毒理效应,还可用于放射生物剂量计及肿瘤病人放射敏感性和辅助诊断及预后估计。目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方法较多,其中以甲基纤维(M、C)法较好。甲基纤维素法制备微核标本,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结果淋巴细胞核浆之间游离空隙较小,淋巴细胞体积略有缩小,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