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引起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供临床参考,以期更好地防范。方法分析90例输液反应的特点,找出产生输液反应的原因。结果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病情因素、体质因素、气候因素、输液操作因素等。结论要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必须加强监控和管理,改进输液和配药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邵丽  房华  刘志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972-297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快速有效的方法,而配药过程中产生的橡胶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如何减少配药过程中橡胶微粒的产生,是临床护理人员应高度注意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同型号(12#)20 m l侧孔注射器和普通斜面注射器,在配药过程中产生可见橡胶微粒情况进行对比,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侧孔注射器配药时无刃口对橡胶塞的切割作用,可大量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减少输液危险,提高治疗疗效。保护患者的同时,也保护了我们护理人员自己。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近期我科26例次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从药物、输液器和配药用注射器、治疗环境、护士操作流程、病人体质等方面查找输液反应的原因,用排除法对可能发生的因素逐项排除。结果:药物、输液器全院使用相同批号的,其他科室未发生,护士操作全院统一规范;不同的是环境和病人。结论:药物、输液器和配药用注射器、护士操作流程三方面原因不太可能,考虑与配药环境和注射环境的空气质量、患者本身的抵抗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配药是临床护士做得较多的一项工作,也是用药治疗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临床护理中护士既是用药的实施者,又是用药的管理者,稍有不慎,容易造成护理质量事故、引发护患矛盾。因此,必须加强配药护理管理,强化配药护理风险和安全隐患的排查,针对性的制定预案和措施,做到超前防范、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对临床输液反应的认识,寻求防范措施,分析115例输液反应的特点及发生原因。结果,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有药物因素、气候因素、患者个体因素等。提示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复杂,要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必须加强防范意识,规范静脉输液的监控和管理,改进输液和配药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注射器及其它污染因素导致输液发热反应的问题,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输液安全. 方法 强化院感管理与无菌操作技术,杜绝注射器染菌,注重配药、输液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分析输液发热反应因素,用微生物学监测结果,教育临床医护人员. 结果提高了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和无菌操作技术水平,注射器染菌率显著降低,配药和输液环境质量符合部颁标准,临床输液发热反应得到控制. 结论提高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强化治疗环境消毒管理,护士练就娴熟的无菌操作配药技术,是保证静脉液体无菌质量,防止输液发热反应和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中护士配制和注射抗肿瘤药物的防护。方法回顾性对11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66次化疗分组观察,对照组配药护士配戴一次性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观察组配药护士穿戴一次性防护衣、帽子、护目镜、两层口罩、两付手套,观察护士的血象及消化道反应。结果对照组配药护士粒细胞降低4例,消化道反应5例,观察组配药护士粒细胞降低1例,消化道反应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现有条件下,恶性肿瘤化疗中配药护士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可以减轻职业损害,应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配置应对策略。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发生输液反应案例进行年龄、药物配置环境、药物剂量、输液速度等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50岁的患者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发生率高于≤50岁组(χ2=16.486,P〈0.01) 医院配置中心(局部100级环境)配药的输液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室配药(χ2=82.850,P〈0.01) 2例超规定用量发生输液反应,1例输液速度过快发生输液反应。结论高龄患者、开放环境下配置药物、超剂量用药和输注速度过快易导致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方法之一,在密闭式输液的过程中由于配药时瓶内注入的药量较多和配药时注入了气体等原因,使输液器插入瓶内后,通气管内不断流出液体(见图1)。这样既造成了药液的浪费,又会使患者的衣物、被褥等被药液污染,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如果输入的药物、输液器具或配药、加药及其环境被致热原、细菌及微粒污染可造成输液反应,不但加重病情,还可以引起休克,甚至死亡,为了有效减少输液发热发应,本文对临床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发生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小兰 《中外医疗》2012,31(2):181+183-181,183
对怎样规范配药操作方法,尽可能减少配制药物时因药液溶解不全、丢失,微粒污染等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药物浪费和安全隐患应引起高度重视。配药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因素,并非全部都是技术性原因或业务水平问题,而大多数是由于配药护士缺乏责任赢和自律性而引起。因此,要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除提高配药护士的配药技术和业务水平,还应强化配药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即慎独修养。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外渗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新生儿更易发生,外渗药物可使局部组织产生炎症反应甚至坏死。我科用酚妥拉明湿敷治愈1例因头皮静脉输注白蛋白外渗造成头皮坏死的患儿,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健  余传信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681-1684
疫苗(vaccine)是控制乃至消灭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传统疫苗有2种: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虽可刺激机体产生CTL、Th反应,并增强体液免疫等多种保护性反应,但减毒不充分可导致临床感染,减毒过强又可使疫苗效价降低。死疫苗虽然比较安全,但亦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抗生素广泛使用且种类繁多,护理人员在配药的过程中应掌握相关药品的药理知识和药物问的相互作用,注意配伍禁忌,选择合适的溶媒,合理安排给药次数和给药时间,注意配药时间、药物浓度和滴注速度,以减少药物降解、降低毒副反应,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5.
重视静脉输液配药时药物的丢失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上广泛应用的给药途径之一,怎样充分利用药物的治疗效能,减少药物的丢失,除将输液瓶内和输液器内的液体减少到最低丢失量外,配药时控制药物的丢失问题也是关键。现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就静脉输液配药时怎样控制药物丢失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在临床广泛应用,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输液过程中,如果输液器、输入药物或配药加药及输注过程被热源、细菌及微粒污染,可引起输液反应。临床上已高度重视,但遇风引起输液反应的现象时有发生,病人出现发冷、发抖、高热,严重者可以发生休克,甚至造成死亡。临床上却未引起高度重视。我从1995年1月~2001年  相似文献   

17.
中心配药室是临床科室所有药品的总出口,是全院各科室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控站。而中心配药室的中心摆药是医院住院调剂常用的工作方式。对加强医院药品供应与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现代化医院药学工作者与临床医护人员直接接触信息交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正> 在静脉输液配药时。有些药物加氧哌嗪青霉素、强力宁、清开灵等易产生泡沫,如处理不当可顺针溢出瓶外造成液体污染,临床工作中用下述方法可避免发生此类现象。用30—50ml注射器连接针头,将药物吸入  相似文献   

19.
姜月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2):1486-1486
丁胺卡那霉素为氨基糖甙类药物。文献报道,用于临床后,其副作用以肾毒性、耳毒性居多。笔者经查找资料,未发现有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报道,只有该药的说明书中发现“失水,可使血药浓度增高,易产生毒性反应”。笔者在临床实践遇到了丁胺卡那霉素致心房纤颤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院以院内电子网络作支撑,建起了从摆药区到细胞毒性药物、抗感染药物、普通药物、全肠外营养药物等四个配药区,及从配药区到送药区全系统传输的脉药物配置中心。本文通过对本单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运作以后的体会,结合我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药学人员现有条件,认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并通过对医嘱的审核,使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也增强了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与联系、加深了了解,对临床药师下临床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临床药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