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探讨肾移植组织病理机制。方法 78只正常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5只,模型组(B组)15只,非急性排斥组(C组)16只(以SD大鼠为供体),急性排斥组(D组)16只(以Wistar大鼠为供体),观察术后第7天各组SD大鼠肾功能变化,术后第7天切取移植肾,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参照Banff 97诊断标准,进行急性排斥反应严重程度的半定量评分。结果 C,D组尿素氮、肌酐水平及急性排斥反应半定量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D组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 Wistar-SD大鼠移植模型可作为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肾移植受者3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1例和对照组1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00mL/次,2次/d,静脉滴注,连续7d。比较2组术后第1~7天24h尿量、血肌酐水平,术后第5、10天移植肾段动脉、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及肾功能延迟恢复与术后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5.63%)低于对照组(11.26%)(P〈0.0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49%)与对照组(8.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6天24h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术后第1~5天血肌酐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第5、10天移植肾段动脉、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应用红花黄色素可降低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苏木水提物抗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苏木水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腹腔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受体雄性SD大鼠,供体雄性Wistar大鼠,分为苏木大、中小剂量组,环孢A(CsA)组,苏木加半量CsA组。术前2d给药,术后第3、5天抽血检测IL-2,观察术后移植心脏的存活天数及心脏跳动情况。结果 苏木大剂量及苏木加半量CsA组供心存活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心肌病理学损害较轻,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2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苏木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可明显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天数,减少CsA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UTI)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本院首次行肾移植的受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二组各16例。实验组于血管开放前、血管开放后给予UT120万U,术后一周每日给予UT120万u;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给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肾移植术后60d两组受者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急性排斥反应(AR)、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发生情况。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受者口服环孢素A(CsA)后12h的血药谷值浓度。【结果】对照组受者发生ATN4例,实验组为0例(P〈0.05);对照组受者的AR发生3例,实验组为0例(P〈0.05),二组受者的骨髓抑制各发生1例;对照组受者的肝功能异常发生2例,实验组为3例(P=0.638)。【结论】肾移植血管开放前、开放后及术后一周给予UTI可以显著降低DGF发生率,且不会加重UTI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预致敏肾移植受者的增加已是目前肾移植成功的重大影响因素。观察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配型及新型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对预致敏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应,寻找提高移植物存活率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2003—01/2005—08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396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分组:①预致敏组(n=32):即术前致敏患者。采用诱导治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100mg/d,3~7d)+三联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方案(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激素)。②对照组(n=364):未致敏患者。采用三联免疫抑制剂维持用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及移植肾,患者1年存活率,同时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配型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39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预致敏组患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患者1年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预致敏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果去除患者死亡因素的影响,两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预致敏组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相配率高于对照组(P〈0.05)。预致敏组中氨基酸残基配型3-4错配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0-2错配患者(P〈0.01),高度致敏患者(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抗体〉50%)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度致敏患者(群体反应抗体10%-20%)(P〈0.01)。结论:供受者之间良好的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分型及采用新型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方案,对预防及减轻致敏患者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疗效确切,并可以缩短致敏患者等待移植手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肾侈植术后急性排斥受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CD95定量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集肾移植受者不同时间段的抗凝静脉血与相应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反应,用双色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T淋巴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量,同时分析健康对照组CD95的定量表达。结果健康成人T淋巴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量为(6226.5±2162.3)分子/细咆,无性别及年龄差异(P〉0.05);肾移植术后稳定组受者CD95的表达量为(7323.4±1769.8)分子/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受者在术后出现急性排斥时CD9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3107.4±10517.7)分子/细胞],免疫冲击治疗后呈下降趋势.至治疗2个月后CD95的表达水平与稳定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95参与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过程,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肾移植术后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的辅助诊断指标,且在评估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8^+CD28^+T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的相关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SD大鼠组(T0组)、同种心脏移植组(T1)(Wistar→SD大鼠)术后第1、3、5、7天CD8^+CD28^+T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分析CD8^+CD28^+T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与心脏移植AR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CD8^+CD28^+T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与AR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9,相关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脏移植后CD8^+CD28^+T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AR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相关实验表明调节性T细胞在移植物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变化与肾移植受者移植后免疫变化的相关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7-09/2008-07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及其实验室完成。 参试者:52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治疗。 方法:肾移植后患者均服用三联免疫抑制剂。所有患者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肾排斥反应以及感染均按照相应指南诊断及治疗。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1,2,4,8,12周以及发生排斥反应和感染时抽血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按其免疫力恢复情况分为正常组26例,排斥反应组17例,感染组9例。 主要观察指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排斥反应组CD4^+CD25^highFoxP3/CD4^+的比值降低(P〈0.05),而感染组显著增高(P〈0.01)。与感染组比较:排斥反应组CD4^+CD25^highFoxP3/CD4^+的比值显著降低(P〈0.01)。 结论:肾移植后受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受者免疫状态密切相关。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变化可以反应机体的免疫状态的变化,其升高或降低可以作为预测肾移植受者移植后发生感染或排斥反应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度致敏(下称高敏)肾移植受者的组织配型和抗排斥治疗方案。方法对81例高敏肾移植受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HLA配型和肾移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受者共行肾移植术85次。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6例(7.1%);急性排斥反应(AR)17例(21.0%),其中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HR)9例(11.1%)。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血浆分离(PP)和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等治疗后均逆转。AR组术前峰值群体反应性抗体(PRA)(58.6±12.4)%,抗原错配(2.9±1.3)个;未发生AR组术前峰值PRA(60.5±14.5)%,抗原错配(1.9±0.8)个。两组PR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原错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避开相应抗体的良好HLA配型(HLA错配数小于或等于2个)是高敏受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高敏受者术后AHR的发生率高,采用ATG、PP、IVIG联合治疗能有效逆转AHR。  相似文献   

10.
背景:免疫损伤是慢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发病机制,与多种免疫相关基因多态性有关,尤其是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更显重要。目前关于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不同的学者研究结果各异。 目的:分析供、受者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设计:前瞻性病例分析。 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泌尿外科,全军器官移植中心。 对象:选择2000-06/2001-05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首次施行尸肾移植的受者144例和其中114例的供者65例(另30例缺乏供者血液标本)。手术方案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 方法: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在肾移植前对肾移植受者(n=144)和其中114例的供者(n=65)进行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型检测。术后对受者进行5年随访,追踪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受者基因型、供者基因型及供、受者基因型组合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主要观察指标:①转化生长因子β1不同基因型的肾移植供、受者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②肾移植供、受者转化生长因子β1不同基因型组合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①高分泌基因型组受者的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中低分泌基因型组(x^2=10.091,P〈0.01);两组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02,P〉0.05)。②供、受者均为高分泌基因型组合的受者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所有其他基因型组合者(x^2=4.352,P〈0.05);供、受者均为中低分泌基因型的受者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于所有其他基因型组合者(x^2=4.134,P〈0.05)。 结论:肾移植术前同时检测移植供、受者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有助于术前准确预测和评价移植后远期效果,指导术前做出合理的供、受者匹配。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已有多种大鼠肾移植模型建模方式,但在移植时间、移植效果等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行原位肾移植术。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在自制橡胶垫片上分别与受体的肾动脉、肾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移植后每日腹腔内输注1mLD-hanks液;环孢素A组移植后每日皮下注射环孢素A15mg/kg。记录大鼠生存时间并于移植后第3,5,10天测定血肌酐值,移植后第10天,光镜下观察移植肾病理改变。结果与结论: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成功率为85%。移植后第5,10天环孢素A组血清肌酐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环孢素A组大鼠肾移植后存活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移植肾病理可见排斥明显减轻。提示该模型稳定性强、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与环孢素A联合应用对同种大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期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Ono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将Wistar大鼠心脏移植入SD大鼠腹腔内,分为四组.(1)对照组:术后不作处理;(2)环孢素A组:术后每日腹腔注射环孢素A 5mg/(kg·d);(3)氨基胍组:术后每日皮下注射AG 600mg/(kg·d);(4)环孢素A加氨基胍组:术后每日腹腔注射环孢素A 5mg/(kg·d)并皮下注射AG600mg/(kg·d).术后4 d用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并观察移植心肌存活时间.结果:与单独使用环孢素A和氨基胍相比,环孢素A与氨基胍联合应用显著减少急性排斥期移植心肌细胞凋亡数目,凋亡指数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延长了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P<0.05).结论:环孢素A与氨基胍合用可协同移植心肌细胞凋亡,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3.
背景:青藤碱具有镇静、镇痛、镇咳、抗心律失常、抗炎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对其抗排斥作用的研究逐步深入.白细胞介素6是参与细胞介导移植物损伤的重要细胞因子,在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及评价抗排斥反应的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检测青藤碱对肾移植受体鼠静脉血中自细胞介素6质量浓度的影响,分析青藤碱对大鼠肾移植后急性捧斥反应的抑制作用以及与环孢素A是否存在协同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2009-03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选择近交系F344大鼠60只和近交系Wistar大鼠80只.方法:建立近交系大鼠F344→Wistar肾移植动物模型48对,受体大鼠按照同期随机的原则分为4组,每组12只.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次/d;青藤碱组给予青藤碱腹腔注射,1次/d:环孢素A组给予环孢素A腹腔注射,1次/d;青藤碱+环孢素A组给予青藤碱+环孢素A腹腔注射,1次/d.以未做处理的Wistar大鼠12只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肾移植后第7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体大鼠静脉血白细胞介素6的质量浓度:完整留取移植肾行病理切片,观察病理改变,依据Banff标准对急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进行分级评分.结果:青藤碱组、环孢素A组、青藤碱+环孢素A组受体鼠的血自细胞介素6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96);青藤碱组与环孢素A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青藤碱+环孢素A组显著低于青藤碱组、环孢素A组(P<0.05).病理切片按移植肾排斥反应组织学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生理盐水组3或4级;青藤碱组1或2级;环孢素A组1或2级;青藤碱+环孢素A组0或1级.结论:青藤碱对间种异体大鼠肾移植急性捧斥反应起到了较为确切的免疫抑制作用,能明显下调白细胞介素6的质量浓度,并与环孢素A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大鼠原位肝脏移植病理损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评价原位肝移植(OLT)后大鼠肝脏病理损害.方法 32只SD大鼠,40只Wistar大鼠,按不同处理方法分组.建立SD-Wistar OLT模型,分为4组:对照组:8只未予药物干预;CsA组:8只给予环孢素A 30 mg/(kg·d);SIN组:8只给予青藤碱40 mg/(kg·d);CsA+SIN组:8只给予青藤碱40 mg/(kg·d)+环孢素15 mg/(kg·d).正常组:8只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术后4天、10天测量肝脏的IBS值[峰-峰强度(PPI),平均强度(AII),强度标准差(SDI)],术后10天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术后4天AII对照组和SIN组较正常组、CsA组、SIN+CsA组增高(P<0.05);CsA组、SIN+CsA组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10天组间AII对比:CsA组、SIN+CsA组、SIN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PI、SDI术后4天、10天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移植后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与IBS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 测定移植肝脏的IBS有助于判断移植肝脏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背景:核因子κB在转录水平调控着许多细胞因子、黏附因子的表达,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可能起着中心调控作用.目的:观察核因子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角膜植片中的动态表达规律以及环孢霉素A的干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1/07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眼科完成.材料:选用健康清洁级SD大鼠40只及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3组:同基因移植组Wistar大鼠10只为供者,Wistar大鼠20只为受者;同种异体移植组Wistar大鼠10只为供者,SD大鼠20只为受者:同种异体移植+环孢霉素A治疗组Wistar大鼠10只为供者,SD大鼠20只为受者.方法:建立大鼠角膜移植模型,移植后所有受者术眼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隔日1次,每次2000U,共用3次;2.5 g/L氯霉素眼液滴眼,2次/d,每次2滴,连续用18d.50/L托品酰胺眼液滴眼,1次/d,每次2滴,连用1周.环孢霉素A治疗组移植后第1天开始用10g/L环孢霉素A眼液滴眼,3次/d,每次2滴,连续用18 d.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移植后3,7,12,18d测定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指数评分,并于各时间点观察角膜植片病理学变化,检测核因子κB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在观察期18 d内,同基因组未出现排斥反应,同种异体移植组在各时间点的排斥反应指数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5),而同种异体移植+环孢霉素A治疗组排斥反应指数低于同种异体移植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核因子κB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布角膜上皮层、基质层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各时间点,同种异体移植组角膜中核因子κB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5),而低于同种异体移植+环孢霉素A治疗组(P<0.05).结论:环孢霉素A通过减弱核因子κB核转位和发挥活性,抑制受其调控的多种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移植排斥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Cyclosporine A (CsA) is the first choice immunosuppressant universally used for the prevention of allograft rejection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immune-mediated diseases.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use, evidence has accumulated that CsA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side effects, the most important being nephrotoxicity. W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role of DL-alpha lipoic acid (LA), a universal antioxidant in combating the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CsA. METHODS: Adult male albino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4 treatment groups. Two groups received CsA (25 mg/kg body weight, orally for 21 days) to induce nephrotoxicity. One of these groups received LA treatment (20 mg/kg body weight, orally) for 21 days concurrently during CsA administration. A vehicle treated control group and a LA drug control were also included. RESULTS: CsA-induced nephrotoxicity was assessed in terms of increased activities of serum marker enzymes; alkaline phosphatase, acid phosphatase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An apparent rise in the activities of 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 beta-glucuronidase and cathepsin D were seen in the renal tissue of CsA given rats, which were reversed upon treatment with LA. CsA administration induced significant elevation in lipid peroxidation along with abnormal levels of enzymic (superoxide dismutase, catal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lutathione reductase,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and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and non-enzymic antioxidants (glutathione, vitamins C and E) in the rat kidney. LA administration improved renal function, by bringing about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eroxidative levels and increase in antioxidant status.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A has a protective action against CsA nephrotoxicity and suggest that the LA may find clinical application against a variety of toxins where cellular damage is a consequence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相似文献   

17.
背景:前期实验表明,作者自制的中药复方安胎养血合剂能够抑制肾移植大鼠急性排斥反应,延长受体存活时间.目的:观察安胎养血合剂对异基因肾移植大鼠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与同基因肾移植大鼠进行对比.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7/2006-06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雄性SD大鼠24只,雄性Wistar大鼠48只.方法:按体质量相近配对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对.对照组大鼠同基因肾移植(Wistar→Wistar大鼠),生理盐水灌胃;生理盐水组大鼠异种基因肾移植(SD→Wistar大鼠),肾移植后不用任何免疫抑制剂,生理盐水灌胃;安胎养血合剂组大鼠异种基因肾移植(SD→Wistar大鼠),肾移植后给安胎养血合剂灌胃,灌胃剂量均为10 mL/(kg·d),移植后1次/d.主要观察指标:于移植后第5天处死动物取肾脏组织,通过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指数,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as/FasL mRNA表达.结果:生理盐水组移植肾组织凋亡细胞最多,对照组凋亡细胞极少见.生理盐水组和安胎养血合剂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安胎养血合剂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各组中均有Fas mRNA的表达,FasL mRNA的表达水平在安胎养血合剂组中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安胎养血合剂可以通过下调大鼠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Fas L的mRNA表达,从而减少移植肾的细胞凋亡,起到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环孢素A与他克莫司是肾移植后临床广泛应用的免疫抑制剂。目的:观察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对肾移植后炎性细胞因子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环孢素A组和他克莫司组,移植后分别给予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三联疗法与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三联疗法。结果与结论:他克莫司组的1年人/肾存活率、治疗逆转率高于环孢素A组(P<0.0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于环孢素A组(P<0.05);移植后1个月及1年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6,8和血糖水平高于移植前(P<0.05),低于环孢素A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4,10低于移植前(P<0.05),高于环孢素A组(P<0.05);移植后1个月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移植前(P<0.05),但低于环孢素A组(P<0.05);移植后1年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环孢素A组(P<0.05)。说明他克莫司可通过抑制肾移植后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改善糖脂代谢等途径降低患者的排斥反应,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背景: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机体免疫状态以免发生排斥反应,但免疫抑制治疗使受者的感染发生率增高,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法.在啮齿类动物,已能诱导出长期免疫耐受,其中供者骨髓细胞输注在诱导免疫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环孢素A联合供者骨髓细胞输注对同种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材料:实验于2002-03/2004-12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SPF级近交系雄性Lewis大鼠40只和雄性BN大鼠60只,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方法:①制作Lewis→BN大鼠的异位(腹部)心脏移植模型(n=40),将40组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不进行特别处理;环孢素A组术后连续7 d给予环孢素A:联合处理组分别于术中及术后第6天输注供者骨髓细胞,术后连续7 d给予环孢素A;供者骨髓细胞组分别于术中及术后第6天输注供者骨髓细胞.另以BN大鼠间的异位(腹部)心脏移植作为BN对照组(n=10).②观察各组受体大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检测术后第6天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以及移植心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mRNA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后第6,12,18天时受体外周血有核细胞中的供体来源细胞、CD3 CD25 细胞、CD4 CD25 细胞的百分比以及共刺激分子CD86表达水平、CD4 CD45RC /CD4 CD45RC-比率等.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受体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及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水平、排斥反应分级、外周血有核细胞中的供者来源细胞、CD3 CD25 细胞、CD4 CD25 细胞的百分比及共刺激分子CD86表达、CD4 CD45RC /CD4 CD45RC-比率等.结果:Lewis大鼠40只及雄性BN大鼠6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联合处理组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和供者骨髓细胞组(P<0.05).②联合处理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及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供者骨髓细胞组(P<0.05).③联合处理组大鼠排斥反应程度轻于其他3个移植组.④联合处理组大鼠外周血有核细胞上CD86表达受到明显抑制:术后6.12d联合处理组的CD4 CD45RC /C134 CD45RC比率及D3 cD25 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和供者骨髓细胞组:接受供者骨髓细胞输注大鼠外周血中供者来源的有核细胞多于未输注大鼠.结论:短疗程环孢素A治疗联合供者骨髓细胞输注能减轻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程度,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