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发生热性惊厥的发病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发生的小儿热性惊厥10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未做处理惊厥自行缓解者36例(占36%),分别给予吸氧、按压人中穴等刺激缓解者4例(占4%),用止惊药物缓解者60例(占60%);本组病例中复发者31例;其中体温37.6~38.5℃20例(占65%),体温38.6~39.4℃10例(占32%),体温39.5~40.8℃1例(占3%);3~15个月23例,15个月至3岁5例,3~6岁3例;复发2次22例,一级或二级亲属中热性惊厥家族史4例,家族成员中有癫痫患者1例。结论小儿热性惊厥是可以防治的。  相似文献   

2.
<正>祖国医学认为昏迷是以神志不清为特征的病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严重证候之一。我院2008年3月—2010年10月对30例小儿昏迷患者采用安宫牛黄丸灌肠治疗,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昏迷患儿,男18例,女12例;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复杂性热性惊厥26例患儿与单纯性热性惊厥34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脑电图异常、头颅CT、体温、血清钠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缺铁性贫血、脑脊液改变、血清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小儿出现复杂性热性惊厥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避免出现误诊甚至漏诊的现象,以有效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枢性高热是由下丘脑、脑干、上颈髓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损伤,使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导致的高热。临床急诊常用的退热药物效果不佳。笔者采用安宫牛黄丸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确诊为中枢性高热患者(共计65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中男性20例,  相似文献   

5.
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治最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由Faerber于1929年首先命名。对FC的定义至今尚未统一。我国左启华所著《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一书中提出:初发年龄1个月~6岁,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当体温38℃以上突然出现惊厥,排除颅内感染或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后就可诊断为热性惊厥,多表现良性,一般留后造症,且不影响生长发育,但热性惊厥频繁发生或惊厥呈持续状态,且治疗不及时也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引起癫痫。因此惊厥为小儿时期常见急症,多为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临床上以热性惊厥多见,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最多,确切原因尚未清楚,现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儿童期发病率3%~4%,多见于婴幼儿。多发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其次是肠道感染和肺部感染。反复发作可致脑损伤,进而导致智力低下,发展为癫痫,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做好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护理非常重要。对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期间救治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选取热性惊厥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然后比较两组退热时间、意识恢复正常时间及转为复杂热性惊厥例数。结果:治疗组发热时间、意识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转为复杂热性惊厥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明显缩短小儿热性惊厥发热时间和意识恢复正常时间,可以减少转为复杂热性惊厥例数。  相似文献   

9.
热性惊厥 (FC)是儿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是一种常见的年龄依赖性疾病。 3个月~ 5岁婴幼儿患病率在2 %~ 5 %。近 8%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惊厥 ,其中约 5 0 %为 FC。 1998~ 2 0 0 0年 ,我科共收治热性惊厥患儿 2 8例 ,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 ,男 12例 ,女 16例 ;年龄 6个月~ 3岁 19例 ,~ 6岁 8例 ,6岁以上 1例。来院前惊厥已发作 2例 ,正在发作 2例 ,来院后查体突然发作 7例。首次发作 17例 ,复发 11例。1.2 临床表现 :2 8例均有高热 ,体温在 38.5℃以上 ,最高 4 0 .5℃。 …  相似文献   

10.
11.
张东兰  王新云 《中成药》2001,23(1):73-74
自1995年5月~1999年5月,笔者对36例脑出血引起的中枢性发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较好。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68例,均为1995年5月~1999年5月期间住院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言语不清,肢体活动不灵,持续高热,体温在39℃-41℃,经颅脑CT证实,符合脑出血引起的中枢性发热诊断,并排除其他致热病因:包括感染,变态反应,代谢障碍等。入院后随机分组观察,中西组36例,原发病为高血压病,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40岁~70岁,平均57岁,病程1日~4日,西药组32例,原发病高血压病,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43岁~65岁,平均55岁,病程1日~3日,2组…  相似文献   

12.
叶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155-156
目的:总结小儿热性惊厥临床护理经验,提高小儿热性惊厥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2年0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5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结果:5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经我科精心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无1例复发及并发症。结论:入院前的快速救治,住院中的控制感染、控制体温、预防用药及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定期随访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有效防止了惊厥性脑损伤,减少了并发症,对提高小儿热性惊厥的治愈率、降低病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宫牛黄丸联合中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宋明  郑晶晶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423-2425
安宫牛黄丸作为治疗高热惊厥和瘟热病昏迷等急救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但作为常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尚未见报道。为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用安宫牛黄丸联合中药清营凉血汤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进行了分组对照初步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疗效显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选择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21例,所有患者TB il≥171μmol·L-1,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小儿热性惊厥患者进行中医施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中医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抽搐至停止间隔时间、抽搐至意识清醒间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热性惊厥患儿在日常护理基础上辅以针刺穴位、喂食中药等中医护理,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苯巴比妥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5月以来 ,笔者采用退热剂加苯巴比妥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再发 2 4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0年 5月— 2 0 0 4年 5月典型热性惊厥患儿 5 0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1~ 12岁 ,平均 3.5岁。其中单纯性 31例 ,复杂性 19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份该院收治的热性惊厥的患儿40例为该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中医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抽搐停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同时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加速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杨柏灿  蒋小贝 《新中医》2003,35(6):72-72
1 肝炎后肝功能异常 张某,女,42岁,2001年8月12日初诊。患者2001年2月患肝炎,谷丙转氨酶(ALT)等多项肝功能均异常。住院治疗2月后,肝炎急性症状消除,但ALT始终在1667nmol·s~(-1)/L上下,并伴有其他肝功能指标异常。先后服用多种中西药物,疗效不显。诊见:面色无华,神情焦虑,饮食无味,食欲不  相似文献   

19.
崔虹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01-101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脑电图临床监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热性惊厥病例资料90例的脑电图检查结果。结果:90例患者中,脑电图检查异常的75例,表现为全脑低电压,全脑局灶性或多灶性棘/尖波发放,全脑局灶性或多灶性棘/尖慢波阵发性出现,全脑局灶性或多灶性6或0波发放等。经过治疗后,90例患儿显效57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0%。结论:小儿热性惊厥的脑电图临床监测多表现为反复性痫性放电或节律性棘慢波发放,诊断价值意义大。  相似文献   

20.
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convulsion,FC)属儿科常见急症,是指小儿由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排除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可由任何突发的高热引起,临床多由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病率3%~4%,复发率为30%~50%。次发作年龄多于生后6个月~3岁间,平均18~22个月。绝大多数6岁后不再发作,男孩多于女孩,患儿常有热性惊厥家族史,表现先有发热,随后突然发作发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多伴有意识障碍,多发生在病初体温初骤然升高阶段,应及时进行抢救,现将我科收治小儿热性惊厥患者25例的急救与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