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自我防护意识的增强各种意外损伤呈上升趋势,患者受伤后在我院相关科室清创缝合伤口后,都要来我科行破伤风抗毒素注射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破伤风抗毒素(TAT)是将破伤风类毒素给马注射,使马产生特异性抗体,取其血清精制而成,其可以中和破伤风毒素,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杆菌感染。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异体蛋白,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因此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之前常规须行皮肤过敏试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的假阳性率增高,脱敏注射方法既繁琐又耗时,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所以我科对影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及脱敏注射次数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临床预防外伤后感染破伤风的重要手段,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经胃酶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含有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但临床TAT  相似文献   

3.
<正>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免疫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含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临床上用于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预防。血清病是破伤风抗毒素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不良反应,一般在注射后7~14d发病,亦有在注射后2~4d发病者,血清过敏性休克很少见。笔者所在医院诊治了破伤风抗毒素皮内实验过敏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破伤风抗毒素(TAT)始用于1890年。其为直接抗体,能中和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所释放的外毒素。对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繁殖及释放毒素均无任何影响。假设TAT有预防作用,其半衰期为5—7天,最短10—14小时。反复注射消失得更快,最多2—3天就失去作用。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7—8天。一般1—2周。故在潜伏期内TAT已失去有效浓度,所以认为用TAT预防破伤风无作用。而目前做为一项常规更欠妥当。 破伤风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无氧及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才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抵抗力极强的芽孢杆菌转变为无芽孢的繁殖体。此繁殖  相似文献   

5.
抗体是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1888年 Emile Roux及Alexander Yersin 从白喉杆菌的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到可溶性毒素,后者注入动物体内可引起典型的白喉发病症状.Von Behring 及其同事Kitasato(北里)报告,以白喉或破伤风毒素免疫动物后,其血中可产生一种中和毒素的物质,能阻止毒素引发疾病.来自实验动物的抗毒素血清用于感染的患儿,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发病的早期.于是将能中和毒素的物质称为抗毒素(antitoxin),后引入抗体一词.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教学实验中,经常要用小白鼠来验证破伤风外毒素的毒性作用及抗毒素的中和作用,但由于破伤风外毒素毒性作用非常强烈,故菌种制备起来相当麻烦且污染性太大,造成破伤风杆菌菌种采购困难。为探索更简便、安全、易行的方法,经多次实验证明,利用土壤制取破伤风外毒...  相似文献   

7.
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皮肤或黏膜伤口,于缺氧状态下生长并繁殖,进而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该病是一种创伤后诱发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能防但难治,在临床上病死率很高。因此,为创伤患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常规治疗措施。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10%,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0.5~2/10万。2014年我院收治1例创伤患者在肌注破伤风抗毒素后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在我院尚属首例,经我科医务人员积极抢救后转重症监护病房(ICU)继续治疗,现将其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液体破伤风抗毒素在不同温度保存条件下抗体效价的变化.方法 对2~8℃条件下保存5年的液体破伤风抗毒素制品进行全面检测,检测保存前和保存后的抗体效价、蛋白质含量、pH、热原、NaCl含量、抗体F(ab')2片段含量、无菌检查、外观、异常毒性等质量指标;将保存5年后的液体破伤风抗毒素制品分别在25℃和37℃条件下进行加速破坏试验,于不同时间进行小鼠中和效力试验.结果 破伤风抗毒素液体制品在2~8℃条件下保存5年各项质量指标均保持稳定;保存5年后的液体破伤风抗毒素再在25℃条件下保存24周抗体效价损失4.37%,37℃条件下保存8周和24周抗体效价分别损失7.86%和13.97%.结论 在2~8℃条件下保存5年的液体破伤风抗毒素制品的抗体效价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但是随着保存温度的提高,抗体效价下降有加速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TAT脱敏注射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T系用破伤风毒素免役马后采集,含有抗体的血浆或血清经精制而成的抗毒素,它可中和破伤风毒素,临床应用于治疗和预防破伤风感染[1].我科2006年11月8日收治1例左胫腓骨开放性粉粹性骨折患者,TAT皮试阳性,予脱敏注射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经吸氧、抗过敏及抗休克等对症治疗后,患者转危为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外伤、烧伤、动物咬伤患者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常用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肌注.破伤风是因感染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所致的急性疾病,病死率较高,平均病死率为20%-30%,重型可达70%以上.[1]TAT系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用盐析法制得的液体或冻干抗毒素,球蛋白制剂.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可导致人体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所以此药用前需做皮试.在临床工作中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出现假阳性的机率较大,因此我们如何正确判断其结果为假阳性,本人就出现假阳性的原因作了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破伤风是一种常和创伤相关联的特异性感染,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导致伤者感染破伤风杆菌,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含铁锈的伤口、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火器伤等。当发生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创伤之后,为了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通常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但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时均需要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而对于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时发生急性过敏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本研究以本院发生的1例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致急性过敏的患者为例,探讨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产生外毒索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性改变,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严重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衰竭,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在低氧条件下,就能在局部迅速繁殖而产生毒素。我科于2007年4月收治了1例静脉注射海洛因致破伤风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含有特异性抗体,能中和患者体液中的破伤风病毒,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偶尔可见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凡外伤病人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需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因此,在用药前须做过敏试验.我科从2008年6~11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患者50例中,出现1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全量后出现过敏反应,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破伤风是一种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现对我院2003年4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36例破伤风患者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炭吸附法清除破伤风毒素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昌义  彭克军  杜一平  王树人 《海南医学》2006,17(3):102-103,101
目的探讨炭肾血液灌洗对破伤风毒素的清除能力,建立破伤风毒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厌氧培养破伤风梭菌,制取破伤风毒素;将破伤风毒素静脉注入兔子体内以制备破伤风动物模型,发病后以炭肾行血液灌洗.采用本研究建立的SABC-ELISA法检测炭肾灌洗前后血液中破伤风毒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建立起了间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破伤风毒素的实验室方法,检测下限可达破伤风梭菌培养上清的最大稀释度1:50000左右,灵敏度极高.使用炭肾灌洗血液后,实验兔血清中破伤风毒素的含量下降80%以上.结论炭肾灌洗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破伤风毒素.并建立起了检测破伤风毒素的实验室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破伤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抽搐所致的窒息及肺部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因此本组病人在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及消除破伤风毒素来源的基础上,控制破伤风患者抽搐,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本科自1985年以来对44例破伤风患者给予破伤风患者青霉素、抗毒素治疗基础上使用冬眠Ⅰ号,水合氯醛、安定交替治疗抽搐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亦称肉毒梭菌,革兰阳性、粗短杆状、严格厌氧,可产生一种剧毒的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该毒素可抑制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严重影响人神经电生理功能,中毒者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1]。急性肉毒杆菌中毒病例在西藏地区鲜有报道,其病情复杂、恶化快,早期明确诊断,尽早应用肉毒抗毒素(Botulinum antitoxins)和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进入脐部,在缺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痉挛毒素,痉挛毒素与神经细胞结合而导致肌肉紧张、痉挛。早期患儿张口困难,不能吸吮,重者喉肌、呼吸肌均痉挛引起窒息、发绀。最后,可导致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并发感染或全身衰竭而死亡,我们试用了早期鼻饲辅助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我院自1985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64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镇静止痉剂加强支持,局部清创。观察组除用上述治疗方案外,早期加用胃管鼻词。结…  相似文献   

19.
<正> 1.破伤风预防接种(人工自动免疫) 注射的是()A 强毒破伤风杆菌死菌苗B 无毒破伤风杆菌活菌苗C 破伤风抗毒素D 破伤风类毒素2.淋巴细胞再循环()A T、B细胞组成大约各占一半B T细胞再循环速率大于B细胞C 能维持外周淋巴器官中淋巴细胞分布数量的平衡D 是抗原物质在体内扩散的必经途径3.小鼠新生期切除胸腺的后果()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正常B 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疫正常C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缺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椎管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重症破伤风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经病史、症状、体格检查,确诊为重症破伤风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0例,单独静脉注射组20例及单独椎管注射组20例。三组在常规应用甲硝唑、青霉素,营养支持治疗和彻底清创的基础上,联合治疗组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和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联用,单独静脉注射组采用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单独椎管注射组采用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结果:经椎管内注射及联合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后,患者抽搐强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抽搐缓解的时间4.5天,完全控制时间9天,均全部治愈。结论:联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同单独用应进性对比联合组明显优于单独静脉注射组及单独椎管注射组比(P〈0.05)经椎管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可快速的清除游离毒素,减轻患者抽搐和痉挛的症状,避免窒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