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70-1871
2011年6月~2012年2月期间17例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病例纳入研究对象,均接受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术处理,术后随访3年,评估不同观察时点的骨吸收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均存在肿胀现象,采取冰敷处理后逐步消退;术后1、2、3年随访发现骨吸收量持续增加,分别为(0.57±0.14)mm、(0.61±0.13)mm、(0.64±0.2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临床治疗方案中,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远期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上颌后牙区种植时往往存在骨量不足的情况,采用骨增量技术时有时候因为手术创伤或者费用等原因,患者不愿意接受。为此有学者提出倾斜种植技术,但该技术尚未得到大家认可,缺乏相关科学依据。目的:观察上颌后牙区种植体连接不同角度基台时种植体周围骨质的应变情况,分析种植体的安全系数,验证上颌后牙区倾斜种植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种植体连接不同角度的角度基台时,在相同的力量加载下,观察种植体的安全系数,观察种植体及周围骨质的应力应变情况。结果与结论:种植体连接不同角度基台时,随着基台角度的增大,种植体周围骨质的最大应变值增加明显,种植体的安全系数逐渐减小。建议上颌后牙区不要采用倾斜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挤压器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骨挤压器进行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随访1年后,观察患者牙种植体红色美学指数PES、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缺牙区牙槽骨高度、种植成功率及咀嚼功能。结果:48例患者共植入48颗种植体,其中脱落1颗、松动1颗,种植成功率为95.83%(46/48);治疗后,患者种植体PES评分、缺牙区牙槽骨高度、咬合力以及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应用骨挤压器进行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牙槽骨剩余高度,改善咀嚼功能,且种植体美学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与即刻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分情况即刻植人Replace,Straumann TE和Osstem GS种植体共45枚,其中拔牙后立即植入种植体共28枚,对于附着龈较窄、牙龈厚度较薄及根尖周有炎症的患者,在微创拔牙后唇腭侧牙龈“8”字缝合,减小拔牙创,2—4周软组织愈合后再作即刻延期种植。修复完成后,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观察种植体周围有无阴影,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情况,同时检查软组织愈合情况。结果45枚种植体经6-60个月观察,全部成功,美学效果好,两者之间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配合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处理在前牙区即刻种植与即刻延期种植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已经证实,上颌窦黏膜具有促进成骨的能力,上颌窦内膜与种植体之间的空间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有新生骨的形成。目的:通过对两种上颌窦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种植牙的研究,明确不植骨对两种上颌窦提升后种植体成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上颌窦外提升和上颌窦内提升两组,分别在不植入骨替代材料的情况下同期进行种植体的植入,共植入种植体60个,外提升组25个植体,内提升组35个植体。结果与结论:在不植骨的情况下,60个种植体经过12个月的观察,59个植体正常行使功能,1例外提升的种植体术后松动,治疗失败。内提升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外提升组(P<0.05)。两组患者的近期稳定性(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外提升组种植体周围的骨量增加显著少于内提升组(P<0.05)。结果说明不植骨在上颌窦的两种提升术中是可行的,而且能简化手术过程,减少治疗费用,但对种植体长期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对患者骨量、植体周围软组织及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的95例上颌前牙单牙缺损患者均在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进行延迟修复,观察组47例进行即刻修复,并比较修复1年后牙槽嵴宽度变化、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探诊深度(P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术治疗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对32例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进行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手术,所有患者随访4年以上,观察和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随访1、2、3、4年骨吸收情况.[结果]术后患者手术部位周围有不同程度肿胀,经冰敷后明显好转,一般5d左右消退.1例术后发生上颌窦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炎症消失.1例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出现修复螺丝松动,经校正和重新稳定后,随访疗效良好.患者术后1、2、3、4年骨吸收量逐渐增加,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手术治疗后牙区牙列缺损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并发症较少,但骨吸收与成骨材料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同样可获得成功的骨结合,但即刻种植是否能够减少或预防拔牙窝牙槽嵴的生理性骨吸收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目的:利用锥束CT测量评估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近期骨组织变化.方法:选取上颌前牙无法保留适合采取即刻种植的患者18例18颗患牙.于种植当天、6个月、1年行锥束CT检查,分别测量距离种植体肩台4,6,8mm处牙槽嵴唇侧骨壁的厚度,以及缺失牙牙槽嵴唇颊侧近、远中骨高度.结果与结论:种植后6个月,牙槽嵴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高度分别为(1.83±0.05) mm和(1.50±0.04) mm,距离种植体肩台4,6,8 mm处牙槽嵴唇侧骨板吸收分别为(1.72±0.30) mm,(1.65±0.26) mm,(1.55±.25) mm;1年后牙槽嵴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高度分别为(0.85±0.04) mm和(0.78±0.05) mm,距离种植体肩台4,6,8 mm处牙槽嵴唇侧水平吸收(0.52±0.20) mm,(0.45±0.16) mm,(0.32±0.15) mm.结果表明即刻种植后唇侧骨壁会发生水平向吸收,但是不影响种植体的骨结合,1年后骨组织吸收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评价轻度骨量不足上颌后牙区应用短种植体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的患者8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种植位点骨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轻度骨量不足(8 mm≤剩余牙槽骨高度10 mm)患者46例,短种植体56颗,种植体长度为8 mm;对照组骨量充足剩余牙槽骨高度≥10 mm患者34例,常规种植体43颗,种植体长度为10~13 mm。随访5年,分别观察短种植体和常规种植体的成功率和存留率、颈部边缘骨吸收量和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短种植体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种植体成功率(98. 2%)和存留率(100%)与对照组(100%,1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5);两组患者修复后3个月、6个月,1年、3年及5年复查颈部边缘骨吸收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修复基台及中央螺丝松动、折断;修复牙冠崩瓷、松动、脱落;种植体颈部黏膜红肿、种植体周围骨破坏等情况。结论轻度骨量不足上颌后牙区应用短种植体与骨量充足患者应用常规种植体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短种植体更有利于降低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的难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上颌窦内提升术治疗上颌窦内垂直骨量不足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8例上颌窦内垂直骨量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水压法组(n=30)和冲顶法组(n=28)。水压法组采用水压法治疗,冲顶法组采用冲顶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上颌窦底提升高度、骨吸收高度、种植体存留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上颌窦底提升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水压法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冲顶法组(P <0. 01)。术后6、12、24个月,两组骨吸收高度逐渐增高(P <0. 01);术后6、12、24个月,水压法组骨吸收高度明显低于冲顶法组(P <0. 01)。两组种植体存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中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水压法和冲顶法治疗上颌窦内垂直骨量不足患者均能够有效提升上颌窦底高度,种植体留存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水压法较冲顶法近远期吸收少,患者术后疼痛感低。  相似文献   

11.
背景:应用短种植体在上颌窦区种植后生物力学指标会有哪些变化?目的:建立包含上颌窦的Ⅱ类骨质真实上颌骨模型,观察Ⅱ类骨质下上颌窦区垂直骨高度为9mm时应用短种植体的最佳的长度和直径范围。方法:建立包含短种植体的上颌窦区Ⅱ类骨质的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短种植体直径为4~6mm和长度为6~8mm,分析直径和长度对颌骨的等效应力峰值。结果与结论:垂直(颊舌)加载时,随着直径增加,皮、松质骨的等效应力分别下降26%(40%)和31%(45%),随着长度增加,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等效应力峰值分别下降8%(5%)和0(7%)。两种方式加载时下,当直径〉4.8mm且长度〉7.5mm时,颌骨的等效应力峰值对直径和长度的响应曲线曲率位于-1和0之间,变量直径比长度对颌骨的等效应力峰值的影响更明显。结果证实,短种植体的长度和直径的增加可以降低颌骨应力,尤其是直径的增加更有利于改善力学分布,当窦嵴距为9mm应用短种植体时,直径应〉4.8mm,长度应〉7.5mm,可保证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应用短种植体在上颌窦区种植后生物力学指标会有哪些变化?目的:建立包含上颌窦的Ⅱ类骨质真实上颌骨模型,观察Ⅱ类骨质下上颌窦区垂直骨高度为9mm时应用短种植体的最佳的长度和直径范围。方法:建立包含短种植体的上颌窦区Ⅱ类骨质的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短种植体直径为4~6mm和长度为6~8mm,分析直径和长度对颌骨的等效应力峰值。结果与结论:垂直(颊舌)加载时,随着直径增加,皮、松质骨的等效应力分别下降26%(40%)和31%(45%),随着长度增加,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等效应力峰值分别下降8%(5%)和0(7%)。两种方式加载时下,当直径>4.8mm且长度>7.5mm时,颌骨的等效应力峰值对直径和长度的响应曲线曲率位于-1和0之间,变量直径比长度对颌骨的等效应力峰值的影响更明显。结果证实,短种植体的长度和直径的增加可以降低颌骨应力,尤其是直径的增加更有利于改善力学分布,当窦嵴距为9mm应用短种植体时,直径应>4.8mm,长度应>7.5mm,可保证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修复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及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接诊的行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修复治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翻瓣即刻种植修复治疗,试验组行不翻瓣即刻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牙槽骨吸收情况、种植体成活率、手术时间、美观度及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结果:试验组种植体成活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牙槽骨吸收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为(11.26±0.41)分,高于对照组的(8.46±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为(0.48±0.03)mm,低于对照组的(0.58±0.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修复治疗种植体成功率较高,手术时间较短,可减少牙槽骨吸收,减少术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提高美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