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细胞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细胞恶性肿瘤由于瘤细胞为单一的小细胞,或以小细胞成分为主合并有其他肿瘤细胞成分,如小细胞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小细胞未分化性癌、燕麦表细胞癌、小短梭形细胞肉瘤等。诊断时小细胞恶性黑色素瘤难以鉴别,现将我们确诊的小细胞恶性黑色素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并以同期98例肾细胞癌患者(其中肾透明细胞癌68例,肾乳头状细胞癌17例,肾嫌色细胞癌13例)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作为对照,比较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MSCT多期扫描影像学特点,并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强化呈"快进慢出"型,肾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型(P0.05);嗜酸细胞腺瘤在各期的强化程度均大于肾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P0.05);肾乳头状细胞癌强化程度又明显低于嫌色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囊变坏死几率最高,嗜酸细胞腺瘤星芒状瘢痕的发生率高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嫌色细胞癌钙化的发生率高于肾嗜酸细胞腺瘤、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结论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有一定特异性,结合瘢痕、钙化、坏死囊变等特点有助于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纯化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纯化培养并鉴定大鼠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方法 根据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生长时间差异、细胞生长方式及细胞对培养层粘附等特性的不同,改进McCarthy方法纯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用免疫组化法对其鉴定。结果 (1)混合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生长分化状况均优于纯化后的生长,以少突胶质细胞表现更为明显;(2)星形胶质细胞呈向心性生长,细胞相邻的接触面有较多的  相似文献   

4.
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临床上相对传统疗法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T细胞作为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细胞治疗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者对辅助型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3类亚群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进行综合评述,并对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γδ T细胞、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4种T细胞亚群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比较。随着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及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细胞免疫治疗将发挥其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和大强度疲劳训练对大鼠窦房结(Sinoatrialnode,SAN)P细胞、T细胞超微结构及其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电镜技术观察SANP细胞、T细胞的Bcl-2、Bax蛋白表达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有氧训练组SANP细胞、T细胞线粒体丰富,细胞连接结构正常;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疲劳训练组。疲劳训练组SANP细胞、T细胞胞浆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断裂并有空泡化表现,细胞连接有扩张表现;Bax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有氧训练组和安静对照组。结论: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影响大鼠SANP细胞、T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疲劳训练可造成SANP细胞、T细胞结构性微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顾晶  李平  张部昌  刘萱  曹诚 《军事医学》2013,37(7):509-513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条件下中间纤维蛋白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敲低细胞内细胞角蛋白18(CK18)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A549细胞建立细胞角蛋白敲低稳定细胞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细胞角蛋白对细胞骨架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角蛋白对细胞内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水平及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筛选获得3个干扰效果较好的RNAi序列,成功利用A549细胞建立细胞角蛋白敲低的稳定细胞系(A549-KD)。CK18表达敲低导致细胞内多种细胞角蛋白表达广泛下调,并破坏细胞微丝及微管骨架结构。氧化应激条件下A549-KD细胞抗凋亡活性显著降低。结论细胞角蛋白参与维持细胞骨架结构,对抗ROS诱导的细胞凋亡,提示其在细胞的氧化应激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对瘤细胞杀伤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细胞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诱导下TDLN细胞体外杀伤K562细胞1~48h的形态变化。效靶细胞共育后,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见TDLN细胞包围瘤细胞,以伪足与瘤细胞紧密接触、粘附,二者形成花环状;有的TDLN细胞嵌入瘤细胞胞体,而后瘤细胞退变、崩解。透射电镜下,见瘤细胞胞质肿胀,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空化或结构消失;核染色质凝集、边移、核膜破裂致细胞溶解。结果表明,rIL—2诱导下TDLN细胞有较强的杀伤瘤细胞作用,杀瘤过程主要为对癌细胞的直接攻击和促使瘤细胞发生退变、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热对人肝癌细胞-7721生长规律的影响.方法应用人肝癌细胞株-7721(以下简称7721细胞),常规法培养;采用水浴加温法(42.5℃)热疗和热化疗处理细胞后,继续常规法培养;计数1-7d的细胞数,绘制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观察细胞的电镜下表现.结果加热处理的细胞倍增时间较未处理细胞明显延长,加热处理的细胞发生空泡变性,热化疗处理的细胞胞膜破坏严重、胞浆细胞器外溢明显.结论加热处理可以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7721的生长能力,原因是加热引起该细胞的某些细胞器变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中是否存在SP细胞及SP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荧光活化的细胞分选技术(FACS)从胃癌MKN-45细胞株获得SP细胞,进而分析这些SP细胞有无肿瘤干细胞特性;采用实时定量的RT-PCR检测5个干性相关基因OCT-4,SOX-2,NANOG,CD44和ABCG-2的mRNA在SP和MP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使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定性分析发现:5个干性相关基因在SP和MP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亦有差异;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当SP细胞和MP细胞注射非糖尿病联合重度免疫缺陷(NOD/SCID)的小鼠,SP细胞较MP细胞具有更强的成瘤性。结论综合分析本实验相关结果,可以推测SP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由MKN-45分选获得的SP细胞是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胃癌干样细胞。SP细胞较主群细胞(MP)具有较高的克隆形成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确定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细胞组成。 方法 两例玻璃体切除液离心细胞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PVR标本含有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样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结论 在PVR中,增殖细胞来源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炎症细胞的存在表明炎症过程在PVR形成和维持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及鉴定技术. 方法 取新生小鼠后肢肌,采用混合酶消化法获得细胞悬液,经Percoll分离,结合差速贴壁法提纯骨骼肌卫星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状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结蛋白、α-肌动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骨骼肌卫星细胞. 结果 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呈圆形,培养1d后逐渐贴壁生长,细胞分布均匀,多呈圆形,48h后开始增殖,此后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并开始分裂,镜下可见2~3个或多个细胞成串排列,3~4d后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此时圆形细胞占优势,可见多处局部细胞克隆呈簇样生长.培养7~10d细胞生长至单层且成片分布(50%~70%),梭形或纺锤形细胞增多,但仍有部分细胞呈圆形,12~14d后细胞增殖减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分离得到的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表达肌源性标志物结蛋白联合骨骼肌特异性蛋白α-肌动蛋白. 结论 采用混合酶消化、Pereoll分离结合差速贴壁法可培养出高纯度的骨骼肌卫星细胞,结蛋白和骨骼肌肌动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更有效地鉴定骨骼肌卫星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沙棘总黄酮对正常EA.hy926细胞和连二亚硫酸钠缺氧损伤后EA.hy926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EA.hy926细胞及连二亚硫酸钠损伤EA.hy926细胞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沙棘总黄酮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细胞活力,研究沙棘总黄酮对EA.hy926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沙棘总黄酮不影响正常EA.hy926细胞形态,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其细胞活力,但不能改善连二亚硫酸钠缺氧损伤后EA.hy926细胞形态X和细胞活力.结论:沙棘总黄酮对连二亚硫酸钠造成EAhy926细胞缺氧损伤的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诱导并筛选具有放射耐受性的单克隆肝癌细胞亚株,为进一步研究细胞抗放射生物学变化构建实验模型。方法 采用人肝癌HepG2细胞进行放射诱导,分次照射,累积吸收剂量为60 Gy。经细胞克隆筛选、建株。进行形态学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同时测定细胞生长特性以及放射敏感性变化与亲本HepG2细胞进行比较,并观察2 Gy照射后细胞内放射相关抗拒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该细胞亚株进行鉴定,定名为HepG2/R60细胞亚株。结果 通过2 Gy×30次分割照射诱导,成功建立HepG2/R60细胞亚株。细胞鉴定结果显示,与亲本HepG2细胞比较,细胞形态不规则,伪足伸展,折光度清晰,细胞间连接较为松散。透射电镜观察HepG2/R60细胞表面微绒毛明显增多,线粒体丰富,高尔基体发达。细胞生长延缓,倍增时间明显延迟为34.9 h,与HepG2细胞比较,放射敏感性显著降低,放射相关抗拒基因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成功建立具有放射耐受性的人肝癌细胞亚株:HepG2/R60。经鉴定与其亲本的HepG2细胞比较,其放射敏感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不同粒径的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在PC12细胞中的细胞成像效应及细胞毒性。方法 通过动态光散射法(DLS)对GQDs的水合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表征,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GQDs对PC12细胞的毒理效应,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不同粒径的GQDs在PC12细胞中的荧光成像效应。结果 GQDs对PC12细胞的毒性效应是呈尺寸依赖性的,15 nm的GQDs比50 nm GQDs对PC12细胞的细胞毒性低,500 μg/ml的15 nm GQDs孵育48 h后,细胞活力仍保持在80%以上。对15 nm的GQDs更容易被PC12细胞摄取,80%以上的细胞能成功显影,表现优异的细胞成像效应。结论 GQDs细胞毒性低,细胞成像效果好,是一种适合神经系统成像的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用细胞自由电流法浓集LAK细胞,实验结果证实确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浓集LAK细胞的方法.经细胞自由电泳分离浓集后的LAK细胞活性由分离前的1.9Lu/10~6细胞上升到0.2Lu/10~6细胞,浓集指数为4.8.  相似文献   

16.
应用异基因树突状细胞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白血病细胞裂解物致敏的异基因树突状细胞(DC)治疗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效果及毒副作用,采集同胞健康供者HLA完全相合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树突状细胞,以白血病细胞裂解物致敏后进行静脉输注,比较输注前后的变化。结果细胞形态、表型鉴定及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均表明健康供者外周血来源的核细胞被成功诱导、分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输注后受者骨髓及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下降,脾脏及淋巴结肿大减轻,未发现毒副作用表现,提示白血病细胞裂解物致敏的异基因树突状细胞输注治疗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有一定疗效,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慢性髓性白血病原代细胞经低温冻存后诱生的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的生物特性.方法 取急、慢性髓性白血病原代细胞,一部分细胞立即培养,一部分细胞用5%二甲基亚砜-6%羟乙基淀粉为保护剂,-80℃冰箱降温,液氮保存一定时间后复温培养.培养时细胞内加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培养12 d,为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杀伤自身白血病细胞活性.结果 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新鲜或冻存的原代细胞,经组合细胞因子培养,细胞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典型的树突状形态,细胞表面CD80、CD54、人白细胞表面抗原DR、CD1a、CD83、CD86表达上调,CD14下调;冻存原代细胞经培养生成的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还表现为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T淋巴细胞杀伤自体白血病细胞活性明显.结论 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新鲜或经低温冻存的原代细胞可诱生为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这种细胞可诱导T淋巴细胞杀伤自身白血病细胞,为用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微小残留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60Coγ射线对hOGG1低表达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60 Co γ射线对DNA碱基切除修复基因hOGG1低表达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A549细胞和通过稳定转染hOGG1核酶而获得的hOGG1低表达的A549-R细胞为研究对象,用MTT法测定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60 Coγ射线处理后两种细胞DNA损伤与修复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后两种细胞的周期分布、凋亡率和细胞增殖指数.结果照射后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但A549-R细胞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相同剂量组的A549细胞(P<0.05);所设剂量均可诱导细胞DNA损伤,但DNA迁移长度和彗星细胞率在两种细胞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的修复在两种细胞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549-R细胞的修复能力远远低于A549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照射后两种细胞都表现为G0/G1期细胞阻滞,细胞凋亡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细胞增殖指数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这些变化均以A549-R细胞更为明显.结论hOGG1低表达使得细胞DNA修复能力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细胞增殖减慢、凋亡增加、存活率下降,从而使细胞对^60Coγ射线的放射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抑制化疗药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与Jurka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NR诱导Jurkat 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共培养后骨髓基质细胞抑制DNR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而白血病骨髓基质保护效应强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后Jurkat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结论:G0/G1期阻滞是骨髓基质细胞保护白血病细胞的机制之一,但可能存在较细胞周期阻滞更复杂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分化抑制因子1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d1)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构建p21启动子介导的报告基因p21-Luc,分别转染Eahy926细胞、Id1抑制(siId1细胞)或诱导表达(pcDNAId1)细胞、E2A抑制或诱导表达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提取Eahy926细胞总蛋白,分别加入Id1抗体、E12抗体和E47抗体,免疫共沉淀,以Eahy926细胞作为对照,Western blotting检测Id1、E12和E47的表达情况。分别转染siId1、pcDNAId1载体于Eahy926细胞,与正常Eahy926细胞同步化培养48h后,行细胞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G1期的DNA含量。结果与Eahy926细胞比较,siId1细胞、pcDNAE2A细胞p21基因启动子介导的荧光素酶活性增强,p21蛋白表达增高(P<0.05,P<0.01);pcDNAId1细胞、siE2A细胞p2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21蛋白表达减弱(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Id1免疫共沉淀细胞裂解物中同时检测到E47/E12蛋白,E47/E12沉淀物中也能检测到Id1。与正常Eahy926细胞比较,转染siId1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