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临床资料同时、同侧、异叶双原发肺癌临床少见,我们于2014年8月收治1例患者,男性,72岁,因"胸痛15 d,发现右肺占位2 d"入院。患者因右侧胸痛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占位。既往吸烟史30余年,40支/d左右,已戒烟15年,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无畸形,呼吸动度双侧一致,双肺叩音清,右上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胸部CT显示:两肺门及纵隔内多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81岁,主因气短、右下肢水肿一周而于2006年2月21日门诊以“(1)冠心病、左心衰;(2)肺感染”而收入院,该患于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气短,活动后加重,阵发性咳嗽,咳白色粘痰,痰少,易咳出。但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咳白色泡沫样痰,无咯血,无明显胸痛,无晕厥,有右下肢水肿。在当地个体诊所求治,给予输抗菌素、地塞米松、氨茶碱一周,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0岁,有接尘史12年,有矽肺病史。1年前因咳喘加重伴左侧胸痛入院。胸痛在左侧、呈钝痛,服药后症状可缓解。入院查体、精神可,发育正常,锁骨上未触及淋巴结,左下颌可触及如蚕豆大小淋巴结,无压痛,口唇无紫绀,咽部充血,未见颈静脉怒张、气管右偏,甲状腺不大,胸廓饱满,双侧对称未见异常隆起,左肺语颤稍弱于右肺,左、右胸前2~4肋间内中叩诊为浊音。余为清音,两肺呼吸音清晰。入院摄前弓位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4岁,2001年8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 疼痛,伴全身出冷汗,呈阵发性,休息数分钟或用麝香保心丸 可缓解,反复发作。于2001年9月行冠脉造影示:冠脉左前 降支及右冠狭窄,随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术后无明显胸痛 发作。于2002年2月再次出现胸骨后疼痛,呈压榨性并向 右胸放射,伴全身出冷汗,呈阵发性,休息或服用耐绞宁疼痛 于数分钟内缓解,此后胸痛频繁发作,冠脉造影示支架内再 狭窄。于2002年3月行冠脉搭桥术。手术顺利,恢复出院。 5月20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前区疼痛,休息及服用硝酸甘  相似文献   

5.
右房粘液瘤为极少见的心脏良性肿瘤。本院经彩色B超确诊1例,已手术摘除。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55岁,因胸闷、心悸、气促伴双下肢浮肿1周,于1991年6月28日入院。既往健康,无风湿热史,无胸痛、咯血及晕厥史。查体:血压13.3/10.7kPa,脉搏70次/分,体质消瘦,颈静脉怒张。两肺正常。心前区稍隆  相似文献   

6.
肺囊肿的分类,按病理组织学一般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类,家族性肺囊肿是先天性肺囊肿的一种类型。我们收治二例,系父子二人,除肺囊肿外,还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现报告如下:例1:男,15岁,住院号15439。1978年6月开始自觉右侧胸痛,轻度咳嗽,8月份开始咳嗽痰中带暗红色血丝,并有低热,曾在外院服中药治疗,后咳嗽减轻,但右侧胸痛无缓解。胸部正位拍片诊断右上肺良性肿瘤,合并右上肺炎,继行抗炎治疗症状好转,1979年1月上述症状复发于2月1日来诊。既往史无特殊。家族史:父患“肺疾病”。体检:发育正常,自动体位,血压100/60毫米汞柱,脉搏80次/分,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2例因职业接触纳米磷酸铁锂粉尘所致肺内小结节样改变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接触纳米磷酸铁锂粉尘2年余,双肺出现弥漫性以q影为主的小结节样致密影,上中肺野分布显著,无胸腔积液,无明显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小气道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8岁。该患近一个月来,胸闷、右胸痛,咳泡沫样脓痰,痰液未闻臭味,加重一周,门诊就医。X线诊断右下肺腑肿。收入院观察治疗。体检,除胸痛外无明显阳性体征。血常规正常。以大量消炎11天后,X线胸透所见:正位:右下肺内带可见2cm大的透光区,周围可见炎性浸润,内壁尚规则,且可见液平面。侧位:该影位于后下方,相当于右下叶后基底段与脊柱重迭,约2×2.5cm大的透光区,内可见液平面。  相似文献   

9.
自 1998年以来 ,在处理医疗纠纷中 ,有 8例猝死的患者 ,尸体解剖证明死亡原因为肺动脉栓塞。本文对此 8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1 临床及病理资料例 1,男 ,74岁 ,因右髌骨骨折、高血压病入院 ,在血压控制良好状态下于 1998年 10月 2 8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髌骨骨折切开复位 ,张力带内固定术 ,术后外科情况良好。术后第 5天出现体温升高 ,术后第 12天出现右胸痛 ,呼吸受限 ,诊断肺内感染 ,胸膜炎。术后第 16天 ,晨间患者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 ,伴大汗淋漓 ,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经…  相似文献   

10.
正生活实例:女性患者,79岁,间断咳嗽、咳痰带血1年7个月,肺CT提示右肺门占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肺癌。但患者未行病理学检查,亦未行驱动基因检测,自行口服厄洛替尼治疗。患者咳嗽、咳痰带血无好转,肺内病灶增大,并出现发热,合并真菌感染,自行口服厄洛替尼2个月。入院复查,提示肺内病灶较前明显增大,行穿刺检查,病理提示:鳞状细胞癌。驱动基因检测:EGFR为野生型,ALK融合基因阴性。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资料例 1,男 ,38岁 ,因发热伴右胸痛 10d入院。患者于 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右胸痛 ,在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 ,拟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超极期 )、上呼吸道感染 ,予硝酸甘油静脉点滴 ,杜冷丁 5 0mg肌肉注射 ,后胸痛一度减轻 ,但旋即疼痛如初 ,两次复查心电图无动态变化 ,两次查心肌酶除CK升高外 (345U ,4 15U)均正常 ,胸痛呈持续性、闷痛 ,较剧烈 ,无明显放射 ,无明显憋闷感及心悸 ,伴干咳 ,诊为“非典型心肌梗死、上呼吸道感染” ,继续予硝酸甘油静脉持续点滴 ,并给予对症及抗感染治疗 (阿乐欣 3.0g ,2次 d ,静点 ) ,次日体温 3…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4岁,2001年8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伴全身出冷汗,呈阵发性,休息数分钟或用麝香保心丸可缓解,反复发作.于2001年9月行冠脉造影示:冠脉左前降支及右冠狭窄,随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术后无明显胸痛发作.于2002年2月再次出现胸骨后疼痛,呈压榨性并向右胸放射,伴全身出冷汗,呈阵发性,休息或服用耐绞宁疼痛于数分钟内缓解,此后胸痛频繁发作,冠脉造影示支架内再狭窄.于2002年3月行冠脉搭桥术.手术顺利,恢复出院.5月20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前区疼痛,休息及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曾晕厥1min,查体发现血压95/55mmHg,心率42次/min,律不齐,心电图监护提示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TCA未成功.经内科常规治疗后胸痛逐渐消失.但患者在轻微活动后仍出现阵发性出汗,心跳加快,皮肤苍白,四肢湿冷,但无胸痛,无放射痛,持续时间2min~0.5h,平卧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数分钟可缓解,发作时测血压较平时略低20mmHg左右,心率较平日快10~20次/min左右,心电图提示Ⅱ、Ⅲ、avF抬高0.05mv.服用硝酸甘油后出汗迅速消退,血压回升,心率变慢,可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13.
肺放线菌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现将我院1例连同近11年(1989- 1999年)我国报道的10例[1~9] 作一综合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1 临床资料11例中,男5例,女6例,年龄2 7~87岁,平均年龄5 0岁,除1例患肺癌外无其他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咳嗽11例,发热7例,咳硫磺颗粒3例,咯血4例,多伴有呼吸困难或胸痛,病程1个月~5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X线胸片显示左肺病变7例,右肺3例,双侧1例,以左下叶、右中叶病变多见,胸片或CT片示肺内斑片状影或块状结节影,大小1.0~4 .5cm。1例有空洞形成,2例有胸膜增厚,2例有胸腔积液,其中1…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5岁。16年前体检时发现右肺门肿块。当地医院按“肺门结核”治疗二年未见好转。于1980年到我院,考虑为淋巴结增大未予特殊处置。患者发病以来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最后一次体检发现病变后自觉气短。活动自如。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检查无异常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特殊。X线检查:胸部正位平片显示右纵膈旁一半圆形肿块影。密度均匀一致,边缘光滑锐利。假想圆心于纵膈内。与纵隔交角为饨角。侧位平片见中上纵隔一圆形病灶。病灶正侧位体层片见病灶位于气管分叉右侧,直径约4.5cm。内侧壁紧贴气管。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13岁。因肺内粟粒样病变而就诊。近五年来颈部肿块逐渐增大,且有胸痛、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偶带血丝、活动后气短。1973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Ⅰ°,行手术治疗。术前透视发现肺内有点状阴影,摄片后诊断为粟粒型肺结核,抗痨治疗二年余未见好转。1974、1976年又两次来诊,结果同前,1978年4月再次就诊。检查:无突眼和色素沉着,在右颈部可扪及肿大的甲状腺和淋巴结,质硬,腺体表面凸凹不平,压痛(+),与周围组织粘连。心率正常,肺部可闻及粗糙的呼吸音,肝脾未及。化验:白细胞10900,血沉10毫米以上/每小时,痰涂片未查到抗酸杆菌、霉菌和心力衰竭细胞,甲状腺扫描为右叶“冷结节”(图1),再次摄胸片为:双肺野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12年4月收治右胸腔胃患者1例,被误诊为右肺脓肿,分析如下。患者为32岁女性,农民,既往无特殊病史。已婚,育有1女,顺产。入院前20余天出现咳嗽、咳痰,为黄白色粘液痰,无发热,无胸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予以抗感染治疗病情可缓解,但易反复。当地医院行胸片检查见右下肺气液平形成。为进一步诊治以"右肺脓肿"转入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肺内畸胎瘤的临床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确诊为肺内畸胎瘤并发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国内文献报道的33例肺内畸胎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35例患者均行肺叶切除手术,术后病理结果:34例为肺内良性畸胎瘤,1例为肺内恶性畸胎瘤.结论 肺内畸胎瘤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咯血或咯血痰及胸痛等症状,大多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胸部X线及CT检查多无特征性表现,手术前诊断颇为困难,极易误诊;合并有咯血者应重视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可减少误诊,同时降低手术"靶区"的误切率.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85~1986年通过纤支镜检出2例原发性呼吸道淀粉样变,其中2例用高频电刀—纤支镜治疗近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例1:女,50岁。轻咳声嘶一年,纤支镜检查,发现气管下段前壁及右外侧壁粘膜水肿充血,表面粗糙,气管环部分消失,支气管树余处皆正常。全身其它脏器未发现病变。纤支镜活检息处病理为粘膜下淀粉样变性。对此例,仅行消炎、对症治疗。例2:女,32岁。因咳嗽9月余,气喘胸痛6个月血丝痰4个月内出现4天,于1985年3月  相似文献   

19.
小容量肺灌洗对接尘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小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9月在本院住院行小容量肺灌洗50例接尘患者的疗效.结果 本组50例患者经肺灌洗后,咳嗽好转42例,无好转2例;咯痰好转32例,无好转6例;胸闷好转7例,无好转7例;气促好转17例,无好转12例;胸痛好转5例;心悸好转3例;胸部压榨感好转2例;劳力性呼吸困难好转3例、无好转1例,新增劳力性呼吸困难2例;头昏好转2例,乏力好转2例,双下肢无力好转2例.46例在肺灌洗前后均拍摄高千伏胸片,通过对照发现,灌洗后所见圆形小阴影的形态、大小、密集度和分布范围与肺叶灌洗前相比无改变.结论 虽然小容量肺灌洗前后胸片的圆形小阴影数量无改变,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是尘肺综合治疗的有效补充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肺内错构瘤     
肺内错构瘤是肺内良性肿瘤最常见者,诊断较为困难。我们于1973~1978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例报告如下。临床症状:体检中,有症状4例,主要咳嗽,胸痛、反复感冒、乏力、盗汗、痰中反复带血丝。X 线所见:大小1.0×1.3厘米-4.1×5.0厘米,边缘具有小切迹者3例;边缘清楚9例,边缘不清1例,10例均为密度一致而浓的阴影,无毛刺及卫星灶,阴影中有钙化灶1例,阴影增大者4例。发生于左侧7例,右侧3例,上叶6例,下叶4例。诊断:本组10例中,首次就诊,诊为结核瘤6例,肺癌1例,肺内良性肿瘤2例,肺内错构瘤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