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4例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的为治疗组,予普通早产儿奶粉喂养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开奶期间胃潴留程度,体重增长情况,达全肠道营养的时间,是否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以及肠道无菌性血便。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胃潴留程度明显减轻,体重增长好,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缩短,发生NEC及无菌性血便概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液体配方奶、早产儿普通粉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三种不同奶粉喂养对早产儿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早产儿液体配方奶喂养100例;B组:早产儿普通粉奶喂养100例;C组: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80例,观察三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喂养不耐受、NEC的情况。结果:B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短于A、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基本一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儿与B、C两组相比,更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3例NEC的发生,B组有2例NEC的发生,C组无NEC的发生。结论:采用早产儿液体配方奶更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普通粉奶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最短,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未见NEC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早产儿早期喂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于观察组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进行喂养2周后,改为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对照组采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之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比对.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能够有效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及出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喂养方式对乳糖不耐受(LI)早产儿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时发生LI的110例早产儿,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无乳糖配方奶)和B组(添加乳糖酶的早产儿配方奶),各55例。于出生24 h内、喂养1周和喂养2周,检测两组患儿体质量、头围、身长、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KP)、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水平,记录进入全肠道喂养所需时间、胃潴留、中断喂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率。结果 B组体质量增加、头围增长和身长增长、血ALB、PA和血清钙升高水平、血AKP降低水平高于A组,进入全肠道喂养所需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胃潴留发生率、中断喂养率、NEC和IC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添加乳糖酶的早产儿行配方奶喂养有利于LI早产儿生长发育和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安转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1532-1533
目的:观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患儿入院后常规置于暖箱保暖、心电监护、防治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将早产儿配方奶置于奶瓶中经其吸吮橡胶奶头喂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量喂养:生后24 h内视患儿病情酌情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或滴管喂养、留置胃管饲早产儿配方奶等办法,同时坚持给患儿进行抚触疗法。比较2组患儿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缩短、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可明显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需求。适宜的喂养方法对提高基层医院早产儿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对2种不同喂养方法的耐受情况。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微量喂养方法[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乳、直接哺乳+经口管饲(管饲前试喂)],间隔时间从6 h 开始维持在2 h。观察组亦采取微量喂养方法[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乳、直接哺乳+经口管饲(管饲前试喂)],间隔时间从6 h 开始维持在3 h。结果:观察组在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停用静脉营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胎便排尽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 NEC、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胆汁淤积及继发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改变喂养方法有助于极低体重早产儿尽快建立肠道营养,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郭琳 《四川医学》2014,(4):457-458
目的: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诊断符合喂养不耐受70例早产儿,胎龄29-34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灌肠通便等常规治疗等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甲硅油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缓解情况﹑体重增长及住院天数,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使用西甲硅油后可更快缓解胃潴留、呕吐和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使患儿更快达到全肠道内喂养,从而更快出现体重增长,使出院时体重大于对照组,并缩短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微量泵泵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  黎瑞兰  郑燕  杨林  鲁利群 《四川医学》2007,28(6):674-674
目的观察微量泵泵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4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吗丁啉口服、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等常规处理。治疗组予微量泵泵奶。对照组常规胃管注奶,每2h1次。结果治疗组在残奶量、奶量、呕吐消失天数上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低血糖数上,治疗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应用微量泵泵奶,可减少胃潴留、胃食管反流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使患儿奶量增长较快,效果优于胃管喂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68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处理,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至能耐受肠道营养1周后。结果:治疗组腹胀及胃潴留消失,恢复至正常出生体质量所需日龄,2周末奶量,足量胃肠营养日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明显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江萍 《四川医学》2007,28(11):1292-1293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喂养不耐受的需经鼻胃管喂养早产儿45例,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成非营养性吸吮组(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早产儿配方乳经鼻胃管喂养、静脉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分别记录两组早产儿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胃潴留奶量、呕吐消失天数、每日奶量。结果治疗组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胃潴留奶量,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呕吐消失天数、奶量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肠蠕动,减少胃潴留、胃食管返流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使患儿奶量增加,其效果优于单纯鼻胃管喂养。  相似文献   

11.
王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53-245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4月前收治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后收治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于生后常规禁食24 h,24 h出现肠呜音或排胎便后常规喂早产儿配方奶,观察组于生后3 h~24 h开始早期微量喂养。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比例、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拔胃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拔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成熟,缩短恢复出生体重和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产儿不同食物早期微量管饲时促胃液素及胃肠道功能变化。方法将3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糖水组、牛奶组,分别管饲5%葡萄糖和早产儿奶,每次喂养2 m l/kg,q3h,每12h增加1 m l/kg,同时予静脉营养。糖水组喂养3 d后逐渐添加早产儿奶。分别于喂养前、喂养后d 1、d 3、d 7测空腹血促胃液素(gastrin,Gas),比较血促胃液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结果血Gas:糖水组加奶前各时段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牛奶组逐日增高,同时牛奶组较糖水组明显增高(P<0.05)。喂养不耐受率:牛奶组较糖水组明显降低(P<0.05)。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牛奶组明显短于糖水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管饲时,奶汁能更好地促进Gas分泌,促进胃肠道成熟。  相似文献   

13.
叶冯  朱德新  袁丽 《华夏医学》2013,(6):1074-1076
目的:观察妈咪爱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早产儿奶喂养,对于喂养不耐受者,给予微量喂养及红霉素促胃肠排空、抚触、灌肠等综合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妈咪爱1 g/次,2次/d.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恢复出生体重、胎便排尽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5.0%和37.5%;达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分别为(10.11±2.77)d和(12.04±5.42)d,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分别为(7.86±3.26)d和(10.28士5.73)d,胎便排尽所需时间分别为(5.64士2.04)d和(6.46±2.13)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咪爱可有效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舒适护理对早产儿喂养情况和体重增长的影响及预防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早产儿8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每日摄入奶量、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每日体重增长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表现。结果干预组每日摄入奶量、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每日体重增长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腹胀、呕吐、胃残留、排便不畅等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体位护理、胃肠道护理、抚触等护理措施可提高早产儿舒适度和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腹部按摩及温盐水清洁灌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医院收治的8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40)。2组患儿均给予口服或鼻饲早产儿配方奶及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腹部按摩及温盐水清洁灌肠综合治疗。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改善情况,即每天进乳量、残奶量、体质量增加量,腹胀、呕吐消失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上述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腹部按摩及温盐水清洁灌肠可有效促进肠道成熟,明显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6例喂养不耐受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早产儿配方奶经鼻胃管喂养和静脉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口服小剂量红霉素(3~5mg/kg^-1·d^-1)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疗效确切,给药方便,且剂量小,疗程短,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成功的方法。方法 4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试验组23例给予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对照组20例给予非早期、非微量胃肠喂养,比较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进食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接近,但试验组临床表现轻,再恢复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可早期达到足量胃肠喂考,篓置静多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即使出现喂养不耐受程度也较轻,可较快恢复进食。仅以是否恢复出生体重来评价胃肠喂养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早产儿的效果。方法 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早期微量喂养;对照组单纯静脉营养,生后72 h开始喂养。结果治疗组患儿能尽快适应肠道喂养,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激活肠道酶系统,提高肠道防御机制,减少胃肠不耐受,增进营养,促进机体康复,缩短肠外营养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