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讨论肝血管瘤患者MRI检查的优越性,通过肝血管瘤的MR检查与CT、B超检查的对比,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诊断82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RI与CT及B超检查。结果 MR与CT、B超检查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分别出现不同的影像表现。与术后病理相比符合率分别为97.5%、80%、31%。结论在肝血管瘤的影像诊断中,MR的敏感性及确诊率明显高过CT及B超,但相对来说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可在CT扫描表现不典型、B超不能确诊,或需要鉴别诊断时行MR进一步检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小儿胆红素脑病患者中应用CT检查技术及MR检查技术的诊断结果对比。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小儿胆红素脑病诊治的患者2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CT组(CT影像学技术)和MR组(MR影像学技术),每组各14例,对比诊断结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MR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6%,CT组的阳性检出率为50%,由此可见,MR组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诊断表现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影像学技术对小儿胆红素脑病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可有效诊断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X线、CT、MR影像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都X线检查、CT检查及MR检查。观察与临床诊断结果相比X线检查、CT检查及MR检查的准确率。结果:两两对比结果发现,CT检查的准确率67.0%,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45.0%(X~2=6.945,P0.05);MR检查的准确率为95.0%,显著高于CT检查的67.0%(X~2=7.512,P0.05);MR检查的准确率为95.0%,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45.0%(X~2=6.837,P0.05)。结论:给予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使用MR检查,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MR影像诊断技术在肩锁关节脱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我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CT、MR以及X线检查,比较不同方法诊断肩锁关节脱位的准确率。结果:X线检查诊断准确22例,漏诊5例,误诊3例,X线诊断准确率为73.3%;CT准确诊断26例,漏诊2例,误诊2例,其诊断准确率为86.6%;MR检查准确诊断29例,1例漏诊,其诊断准确率为96.7%,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6.653,P<0.05)。结论:在肩锁关节脱位诊断中,应用MR影像诊断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效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等情况发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特别是CT和MR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在腹部脏器检查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深入。在CT发展的背后,相关专业人员一直在关心着两个重要的命题,即诊断准确性和检查安全性。临床医生希望一次CT检查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提高疾病的检出率,让诊断更完美,真正实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同时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CT作为放射学检查技术,如何在保证影像质量水平的同时把放射剂量降到最低,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而非放射线成像的MR,随着扫描技术及硬件的革新,扫描速度不断加快,更多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出现。为了更好地推动CT、MR新技术在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从而丰富腹部检查中的影像诊断手段,推进腹部放射性的发展,《中华放射学杂志》决定与GE联合开展“CT新技术在腹部检查中的应用”的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6.
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MRI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验SPIO增强MRI对原发性肝癌的定位,定量,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螺旋CT增强,MR平扫,SPIO增强扫描检查且有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或DSA血管造影资料并经随访,实验室生化检查及临床资料证实为原性肝癌者20例。结果:SPIO增强T2MRI检出79个病灶,其中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DSA血管造影显示有肿瘤血管团和/或肿瘤染色的原发性肝癌病灶69个;另有10个为异常信号灶,SPIO增强MRI较CT增强及MR平扫病灶检出率分别增加66%和59%,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增加52%(P=0.004)。结论:(1)SPIO增强T2WI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显著增加;(2)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MR平扫及螺旋CT增强影像;(3)结合MR平扫影像,SPIO增强MR影像对肝癌病灶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4)SPIO增强MR影像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与MR影像学检查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78例HCC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MR以及CT平扫。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影像特征及诊断准确率。结果:78例患者之中,CT扫描表现为“快进快出”特点强化征象者共计50例,MR扫描表现出“快进快出”特点者共计67例。MR诊断HCC疾病的准确率98.72%明显高于CT的8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患者开展HCC疾病诊断过程中,使用CT或者MR扫描均能取得满意的诊断价值,但和CT相比,MR检查能更为清晰地展现出HCC患者病灶附近血管侵犯情况,且MR在显示患者病灶供血动脉以及引流静脉中比CT更有优势。MR诊断HCC疾病的价值更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CT增强对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恶性胆道梗阻的影像表现,24例研究对象仅行MRCP+DWI检查,20例研究对象仅行CT增强检查,25例研究对象行MRCP+DWI联合CT增强检查,所有影像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CT、MR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随机从紧密医联体医院(广西区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抽取38例(共38髋),均接受MR、CT、X线平片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38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均接受MR、CT、X线片检查,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11%、65.79%、26.32%,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考虑首选MR方式,此方式诊断准确性高于CT、X线片,且MR方式敏感性高,无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X线、CT及MR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作用及优势与不足。材料与方法:对89脊柱外伤后有临床症状并MR上异常信号改变患者影像资料比较分析。结果:X线平片在显示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后突成角及椎体移位方面有优势;CT在显示椎体、椎板、小关节、椎管狭窄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MRI在显示脊髓受压及脊髓损伤方面明显优于其它检查方法。结论:X线平片作为初步筛选的诊断,CT及MR检查是主要手段,三者相结合才能提高对脊柱骨折的全面诊断。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有完整病历的临床资料和用CT和/或MR检查的脑干病变的病人17例进行了复习。并对其中13例做了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的比较分析。结果认为MR检查是发现脑干病变的一个最好方法。在6例脑桥病变中,1例没有有关脑桥的症状,4例与所谓的任何脑桥综合征不符。遇到5例延髓梗塞病例中,3例在右侧、2例在左侧。建议对复杂多变的脑干病变诊断应以MR影像为主,参考临床征象并随诊观察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程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经穿刺活检确诊或临床证实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CT和MR影像学资料,采用CT检查的30例患者设为CT组,采用MR检查的30例患者设为MR组,对比CT和MR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进一步分析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CT和MR检查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经穿刺活检确诊或临床证实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CT和MR影像学资料,采用CT检查的30例患者设为CT组,采用MR检查的30例患者设为MR组,对比CT和MR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进一步分析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CT和MR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CT诊断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分别为75.0%、80.0%、91.7%,MR诊断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分别为85.7%、90.0%、92.3%,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优势大于CT诊断,但CT和MR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在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对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PET/CT及PET/MR)被逐渐应用于宫颈癌的诊断并指导治疗。本文对CT、MRI及与PET融合显像技术在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评价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E-EPI序列对颅内出血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对CT扫描未能检出的慢性出血、微量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4月内对35例可疑颅内出血患者进行FE-EPI序列扫描,同时结合MR常规序列,对比CT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5例临床可疑出血病例CT诊断23例为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MR常规序列诊断23例为ICH,FE-T2 WI诊断30例为ICH,FE-EPI-T2 WI诊断30例为ICH,其中2例诊断为慢性微量出血。结论在颅内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中,CT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MRI可作为CT检查必要、有力的补充手段。在高场强MR机上开展FE-EPI-T2 WI序列扫描,可极大地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成功率和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MR诊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65例,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同时所有患者均接受MR诊断与CT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分析病灶部位情况、各疾病类型检出率、阳性率、准确性、符合率、影像学情况。结果:MR检出率高于CT(P<0.05);MR检出各疾病类型多于CT(P<0.05);MR检出阳性率高于CT(P<0.05);MR准确性、符合率高于CT(P<0.05);CT与MR诊断的影像学结果各不相同。结论:胶质母细胞瘤诊断中,MR诊断结果较为准确,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MR扫描技术与CT在膝关节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镇江医疗区收治的50例疑似膝关节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在明确病情前均开展MR扫描技术与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扫描技术与CT在膝关节外伤诊断中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特异度与敏感度,同时对比检查时间、成像质量。结果:50例疑似患者经手术确诊为膝关节外伤40例。MR扫描检出膝关节外伤38例,确诊37例;CT检查检出膝关节外伤30例,确诊25例,MR诊断准确率、特异度与敏感度显著高于CT诊断(P <0.05);MR检查韧带撕裂、肌肉损伤、半月板损伤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检查(P <0.05)。MR检查时间长于CT,成像质量评分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膝关节外伤诊断中,MR扫描技术与CT的应用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前者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后者,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加有利的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与动脉性脑梗死的CT及MR影像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脑血管造影及临床治疗有效证实的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与动脉性脑梗死的CT及MR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中,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发生于额叶7例,顶叶12例,颞叶9例,岛叶1例,小脑1例,发生于基底节、丘脑1例。发生于双侧脑内的13例,单侧18例。静脉栓塞部位18例为上矢状窦,8例直窦及左横窦,4例左侧横窦及乙状窦,1例皮层大脑浅静脉,其中梗死伴出血6例。30例动脉性脑梗死发生部位多为单侧大脑半球,与动脉供血区一致。通过比较CT与MRI两种检查方法对静脉窦栓塞继发脑梗死与动脉性脑梗死的显示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结论①脑静脉窦闭塞的影像表现与动脉性闭塞完全不同,CT和MR检查对诊断脑静脉继发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②静脉栓塞继发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检查方法MRI明显优于CT,MRI平扫和MRV检查应为检查的一线手段;③对于急性期动脉性脑梗死,MRI明显优于CT检查,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良恶性肿瘤CT 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CT、MR/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83例肾上腺肿瘤CT、MR/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其中80例手术、病理结果:良性61例,恶性19例。术中CT、MR/的病变检出率为100%,定位诊断准确率97%,良、恶性定性准确率71%;另3例伴全身多发转移的肾上腺转移瘤未手术。结论CT、MR/在诊断上可以优势互补;肾上腺皮质或髓质发生肿瘤的诊断需结合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表现;较小的、无周围侵犯的肾上腺恶性肿瘤在临床、实验室及影像上有时与良性肿瘤难以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CT/MR不同扫描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5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79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T、MR检查。并以临床医生综合判断结果为依据,比较CT/MR不同扫描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效能。比较CT与MR对游离型、突出型、脱出型、膨出型等腰椎间盘突出类型诊断准确率。结果:手术结果显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70例;CT检查阳性555例,阴性24例;MR检查阳性568例,阴性11例;CT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68%、灵敏度为96.49%、特异度为44.44%;MR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9.31%、灵敏度为99.47%、特异度为88.89%。MR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各项诊断效能均高于CT (P<0.05);MR检查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总检出率及游离型、突出型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 (P<0.05),两种方法对脱出型、膨出型诊断结果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MR检查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突出,且MR检查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检出率方面价...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我院于2005年1月~收治的确认为股骨头坏死成人患者56例(108髋),对所有患者进行Ⅰ、Ⅱ、Ⅲ、Ⅳ期的X光、CT及MR影像诊断,探讨其临床效果和诊断准确率。Ⅰ~Ⅱ期检测中敏感性X光为53.85%(14/26),CT为61.54%(16/26),MR为84.62%(22/26);总体敏感性X光为87.04%(94/108),CT为88.89%(96/108),MR为94.44%(102/108)。单一囊变X光检出率73.08%(19/26),CT检出率为80.77%(21/26),MR检出率为92.31%(24/26);骨小梁结构模糊X光检出率为3.85%(3/26),CT检出率为11.54%(3/26),MR检出率为69.23%(18/26)。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MR诊断率最高,其次是CT,X光诊断率最低;在早期骨小梁结构模糊的诊断中,MR诊断率显著高于X光和CT的诊断率,其中X光的诊断率最低。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检查中,MR检查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