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淋巴管癌病(PLC)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肺内转移癌,以转移性癌细胞在淋巴管内弥漫性生长、形成癌栓为特征。常见于腺癌、鳞癌及神经内分泌性肿瘤的肺内转移。胸部CT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形成网状、网结节状改变,或支气管血管束显著增粗,酷似肺间质病变,因此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2.
陈万  邵丽华  陈刚  祁旺 《海南医学》2016,(10):1664-1666
胃癌(Gastric cancer)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晚期胃癌的转移主要包括腹腔转移、肝转移、肺转移及骨转移。其中肺转移发生率仅次于肝转移,约为10%[1]。肺转移性癌性淋巴管炎(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 PLC)是胃癌肺转移的一种特殊类型,占肺转移的4%~11%,常被误诊为其他肺间质性病变[2]。本文报道2例胃癌伴肺转移性癌性淋巴管炎误诊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白显利 《中原医刊》2005,32(17):41-42
肺癌性淋巴管炎,又称肺淋巴管癌病,是各种恶性肿瘤在肺淋巴管内弥漫或局限生长为特征的肺内转移癌的一种特殊表现。文献报道较少,有资料统计其占肺内转移癌的6%~8%,预后差。本文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4年3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肺癌性淋巴管炎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肺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肺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肺鳞癌纵隔淋巴结无转移组22例,肺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组18例,肺炎性假瘤组10例.用LYVE-1/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区分淋巴管和血管并观察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的情况,并与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肺鳞癌组织周边部淋巴管密度远大于内部和炎性假瘤组织.肺鳞癌组织内部淋巴管和炎性假瘤组织淋巴管密度相似.肺鳞癌组织周边部淋巴管密度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大于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肺鳞癌组织内部淋巴管密度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和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相似.结论肺鳞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主要在周边部,肺鳞癌细胞主要经过原发灶周边部增生的淋巴管转移至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8例肺淋巴管癌病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祥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3):1001-1001
肺淋巴管癌病又称肺癌性淋巴管炎,是肺的淋巴性转移瘤,占肺转移性肿瘤的3%-5%。本病主要发生在肺间质,淋巴管内充满癌细胞,使淋巴淤滞,淋巴管扩张,合并淋巴性水肿。胸部平片及CT表现为弥漫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渐进性的呼吸困难。我院于1998年8月-2003年8月共收治本病12例,8例误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肺淋巴管癌(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PLC)是指分布于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等处的小淋巴管因转移性肿瘤细胞瘀滞而高度扩张伴管周纤维组织增生,多见于腺癌.其早期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最终可因广泛癌栓栓塞引起严重呼吸衰竭导致死亡.该病患者因肺内淋巴管广泛微栓塞,易造成各种呼吸系统症状,并可先于影像学典型改变出现而易误诊.笔者通过对我科收治的1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病人的临床症状、肺功能、胸部CT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 胸部CT检查均显示两肺弥漫性薄壁囊状阴影,肺功能检查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下降.8例中3例通过肺活检、2例通过肺外组织活检发现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典型病理表现.8例均给予孕激素治疗,仅有2例症状稍有缓解.其中2例分别在确诊后1年及3年死亡.结论 育龄期女性,若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咯血,并反复出现气胸、乳糜胸等表现,胸片呈双肺呈弥漫性病变,应考虑到有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肺转移瘤100例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肺转移瘤的临床原发灶和X线征象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着重就肺转移瘤的X线诊断进行讨论。方法 将100例经临床及X线平片证实的病人照片给予影像分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结节型67例,出现率最高达67%,其中以绒癌最多见;单发结节型5例,肺门纵隔型7例,淋巴管炎型11例;胸膜型8例,浸润型2例,该型出现率最低。结论 X线平片能及时发现肺转移瘤,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肺转移瘤的临床原发灶和X线征象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着重就肺转移瘤的X线诊断进行讨论。方法 将 10 0例经临床及X线平片证实的病人照片给予影像分型 ,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结节型 6 7例 ,出现率最高达 6 7% ,其中以绒癌最多见 ;单发结节型 5例 ;肺门纵隔型 7例 ;淋巴管炎型 11型 ;胸膜型 8例 ;浸润型 2例 ,该型出现率最低。结论 X线平片能及时发现肺转移瘤 ,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蒿素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疟药青蒿素对Lewis肺癌生长和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通过接种(sc)Lewis肺癌细胞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灌胃给予50 mg/kg的青蒿素,1次/2 d,连续给药2 wk;游标卡尺观察给药后肿瘤体积变化. 接种后第30 d处死动物,收集肿瘤组织和双肺组织,并称质量. 免疫组化检测瘤内和瘤周VEGFR-3和LYVE-1表达,计数LYVE-1阳性淋巴管并计算微淋巴管密度,HE染色肺组织计数肺转移结节数,观察荷瘤小鼠的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青蒿素组瘤内LMVD,肺湿重,肺转移发生率和肺转移结节数均较低(P<0.05);青蒿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移植瘤生长没有明显差异(P>0.05);青蒿素治疗组小鼠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结论:青蒿素可有效抑制Lewis肺癌淋巴管生成和肺转移,并提高小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4年9月我院诊治的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患者25例,均经胸腔镜病理活检证实或临床证实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MSCT扫描,分析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MSCT特征。结果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主要CT表现:1双肺广泛性分布的囊状透亮阴影23例,囊状阴影为大小基本均匀,薄壁完整,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周围环绕正常肺组织,呈双肺均匀分布;2伴纤维化12例,表现为肺内明显的局灶性纤维条索样;3磨玻璃密度8例;4并气胸8例;5伴肺内结节5例;6伴腹腔病变2例。结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CT表现具有特征性,MSCT对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需与其它影像表现相似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恶性葡萄胎肺转移X线胸片的改变及X线表现的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0年至2006年22例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葡萄胎患者的肺转移X线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葡萄胎肺转移以血行转移常见.X线表现以圆形或椭圆形者18例(占82%),以不规则小片状阴影者4例(占18%).临床HCG血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 X线胸片对恶性葡萄胎肺转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家兔肺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方法:采用半薄切片光镜观察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方法.结果:①肺内淋巴管存在于富含结缔组织区,延伸至终末细支气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区,但不延伸至肺泡区.并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区起始,肺泡隔内未见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②伴行肺动脉的淋巴管为肺深淋巴管系的主流,其末梢向小叶中央延伸到末级微动脉附近.③伴行肺静脉的淋巴管位于静脉外膜的结缔组织中,通常位于外膜的边缘,一侧为静脉壁的结缔组织,而另一侧与肺泡紧密相邻.结论:肺内淋巴管存在于富含结缔组织的终末细支气管及呼吸收细支气管区.  相似文献   

14.
肺内淋巴管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肺淋巴管的微细分布,肺淋巴管的超微结构,肺淋巴管的功能及其形态学基础等观察.发现胸膜下浅淋巴管网与肺深部的淋巴管构成网络状的广泛连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5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患者,均经支气管镜或胸腔镜活检病理证实,分析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CT特征。结果: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主要CT表现:双肺广泛分布的囊状透亮影,囊状透亮影大小不等,囊腔壁薄完整,囊壁外可见帖壁的血管影,周围环绕正常肺组织。结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可对大多数病例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结节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气管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因咳嗽、渐进性呼吸困难2个月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影,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PET-CT影像诊断为肺癌伴癌性淋巴管炎(PLC),双侧锁骨上、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入院后纤维支气管镜病理回报肺组织内见慢性肉芽肿性炎,未见明确坏死,不能完全排除结核。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复查胸部CT显示双肺结节明显减少,3个月后患者症状消失,胸部CT显示双肺结节基本消失,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明显缩小,最终诊断为肺结节病。结论:结节病的确诊应主要依据患者的病理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仅凭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易误诊为肿瘤或者结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肺淋巴管肌瘤病早期诊断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9例经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活检病理确诊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腔镜检查结果.结果 9例皆为女性,平均年龄35岁(20~49岁).胸部CT检查可见两肺弥漫多发小囊状透光区,其中3例行腹部CT检查见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9例均为肺组织病理活检确诊,其中胸腔镜手术3例,纤支镜检查6例.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44.4%(4/9).结论 肺淋巴管肌瘤病临床罕见,CT检查可提示诊断,运用胸腔镜及纤支镜活检是早期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殷伟强  何建行  王炜  徐鑫  陈汉章  韦兵  肖东  邱源 《广东医学》2008,29(10):1725-1727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诊治新方法。方法对10例PLA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随访2个月至7年。结果1例行肺移植,1例死亡。其余8例病情稳定。结论PLAM是较为少见的一种弥漫性肺部疾病,多见于育龄女性,以呼吸困难、咯血、气胸和乳糜胸为主要临床特征,依靠病理可以确诊。抗雌激素治疗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可延缓进行肺移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1997-2013年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症状和体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肺转移发生平均时间为(14.27±2.16)年.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在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术后化疗方案、术后放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前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及内分泌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P<0.05).肺转移后中位总生存期为22.5(5~ 79)个月,中位至进展时间为11(3~77)个月.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肺转移瘤的数目和最大直径、肺转移后化疗周期数等均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对6例单发肺转移灶手术切除治疗(R0),术后中位总生存期为53.4(24 ~ 79)个月,中位至进展时间为42(21 ~ 77)个月.结论 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患者的预后与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及治疗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诊断,综合运用化疗、放疗、手术、内分泌等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该病例分析,提高对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分析2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例,并复习文献报道.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以咳嗽、胸痛、气促为主要表现,肺CT表现为双肺大小不等的囊状透亮影,均有难治性气胸发生,两例患者入院时均误诊,1例经肺活检确诊为PLAM,治疗效果不佳.结论 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误诊率高,胸部高分辨CT对PLAM具有诊断价值.对生育期女性,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咯血,反复气胸或乳糜胸,肺功能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若HRCT示双肺弥散性分布的薄壁小囊状阴影,应考虑PL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