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施灸材料多种多样,艾炷灸应用则为广泛。艾条法最早见于初朱权《寿域神方》卷三灸阴证“用纸卷艾,以纸隔之点穴,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其后发展为加药艾条,辨证用药,配方各异。灸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多年以来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了灸法对机体免疫、血液循环、神经内分泌、消化、呼吸、生殖等系统都有一定的促进和调整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也证实了  相似文献   

2.
太乙神针流传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传统的灸法中,艾炷灸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艾卷灸法则出现颇晚,从现存的古代文献来看,艾卷灸法大约始于明初.据明初朱权<寿域神方>卷三记载:灸阴证"用纸实卷艾,以纸隔之点穴,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这种艾卷灸法很像后世的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的施灸方法.然而当时的艾卷只是单纯地用艾绒制作,并无掺入药料之说.  相似文献   

3.
提高中风偏瘫针灸疗效的途径和方法(续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寿康 《中医杂志》1995,36(3):178-180
3 各种疗法的密切配合各种疗法的配合,在本病治疗过程中至为重要。一般而言,针灸与中药治疗配合,“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内外相扶”(《千金翼方·卷二十六》)可起到相得益彰之效。本文暂且不论中药内服法,仅以针灸范畴的各种疗法以及与之相关者的密切配合,来进行介绍。3.1 灸法的应用:《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千金翼方·卷二十八》云:“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道之,灸以温暖之”。对于以气血  相似文献   

4.
1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灸法最早源于《阴阳十一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内经》中所载灸法的应用十分广泛,能治疗多种疾病。《灵枢·官能》日:“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明代龚居中在《红炉点雪》中指出:“灸法祛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  相似文献   

5.
灸疗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官能篇》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传统灸法,种类繁多。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方法单一,操作不方便,使用不安全,费时费力,临床医师不便使用,患者也惧怕灸疗,因而造成重针轻灸,影响了灸疗的研究与发展。在此形势下,我们对传统的灸具灸法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将艾火灸、瘟和灸、隔物灸、太乙针灸、点、按、揉、压、扣  相似文献   

6.
针灸器械从《黄帝内经》之长针、火泻灸法、《伤寒论》温针灸、《肘后备急方》瓦甑灸法、《肘后备急方》隔物灸、《千金翼方》苇管灸、《寿域神方》按摩灸、核桃壳灸,到梅花针灸学派第六代传人周楣声"改革灸具,创新灸法",发明了喷灸仪、灸架、点灸笔等20余项温灸器,针灸器械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重针轻灸,重科研轻临床,重实验轻应用,医院内针灸与民间针灸水平参差不齐,灸法操作流程不合理,艾叶等原材料浪费严重、利用度有待提高。艾灸器械和方法仍然是制约灸法发展的主要环节,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重视针灸器械,特别是灸具的研究创新。  相似文献   

7.
藏医火灸疗法是藏医外治法之一,千百年来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疾病,有独特效果。艾灸是火灸中的主要灸法,主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风湿类疾病、心血管病、妇科病、胃肠病、肝胆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并有强身保健、延年益寿之功效。“凡用他法不能治愈的疾病,灸法一般皆可收效”;“药之不及,针之不为,灸之所宜。”这是古人对灸法的精辟总结。  相似文献   

8.
小议临床施灸之灸量、灸感、灸效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它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 ,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 ,扶正祛邪 ,达到治病和保健的一种外治方法。灸法的应用 ,从古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早在帛书《经脉》就有关于灸法的记载。晋代名医陈延之《医心方》说 :“针须师乃行 ,其灸则凡人便施。”可见灸法运用之简便和广泛。《医学入门》又说 :“凡药之不及 ,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灵枢 官针篇》曰 :“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急救时又有“灼艾第一 ,丹药第二 ,附子第三。”现又有“大病必灸”之说。可见灸法与针刺及汤药治…  相似文献   

9.
化脓灸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脓灸临床应用举隅赵建新(050091)《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认为灸法能补针药之不足,故历代医家提倡“灼艾第一,丹药第二”。化脓灸为一特殊的灸法,前人用之颇多效验,笔者临床用治一些顽固性病证,体会化脓灸法确能于针、药之外独建殊功,...  相似文献   

10.
灸法是应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烧灼、温熨的疗法,具有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灸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唐代兴盛之后,延续至今,不断发展.早在《灵枢·官能》篇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中提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古代对灸法的地位给予了高度的认可.近几年由于灸法的临床广泛运用以及疗效显著,学者们也从实验的角度大量研究了灸法对人体各大系统的作用,为灸法的发展提供实验依据.现将近5a国内有关灸法相关实验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1987年以来,我们应用灸法专家周楣声主任医师创造的“周氏万应点灸笔”点灸及西医局部封闭对照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87例,证明点灸疗法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87例,其中男117例,女70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8岁,...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灸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灸法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颇为盛行,早在《灵枢·官能》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医学入门》说得更明白,“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炙之”。古代还非常重视用灸预防疾病。近十年来灸法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实验研究也不断深入,加上热证可灸、灸法补泻以及灸法方法学(包括灸疗器的研制)的研究上取得不少进展,这必将使灸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将近十年来灸法研究的文献作一综述。临床研究1.灸治心、脑血管病冯氏在辨证施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预防中风过程中,发现灸治3月后患者血压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元均有明显下降,保持  相似文献   

13.
艾灸疗法的思考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灸法为中医临床"针、灸、药"三法之一,而今针灸临床却出现了"重针轻灸"的现象.通过论述艾灸疗法的理论与临床应用,阐释灸法温煦阳气,温通气血,温经散寒,回阳固脱在治疗中的优势.同时,分析了艾灸疗法的有效病症,阐释艾灸疗法在急重症、常见病,以及预防保健方面的特点与优势,以期引起同道对灸法的重视,提升灸法之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艾灸对实验性“阴虚”型动物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汉·张仲景提出:“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的证治以来,后世多认为阴虚者不适宜于用灸法。如善于用艾灸疗法的《千金要方》在卷二十九灸例中,也重复以上的提法。直至现代中医学院《针灸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二版教材,在灸法注意事项中仍然指出:“……阴虚发热,凡脉象数疾者,均不宜灸”。  相似文献   

15.
试论灸法补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灸法是针灸疗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颇为盛行。早在《灵枢·官能》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医学入门》则有“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利,必须灸之”的说法。  灸法治病,既可补虚又可泻实;既可温寒又可散热;既可扶阳,又可养阴[1,2]。但是自《伤寒论》提出“火逆”、“火劫”之说,针法属泻,灸法属补的传统观察已被奉行了1000多年,直至1985年6月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法灸法学》还在“灸治注意事项”中指出“凡是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因此灸法反属温补的观点确实值得进一…  相似文献   

16.
论强壮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说明灸法在上古时代是治疗于各科虚证及疑难杂症的。迨至唐宋,灸法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孙思邈对脏腑杂病及顽痼之疾特别推崇灸法,总结了“膏盲无所不治”、“一切病皆灸(足)三里”等经验。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深感灸法之要在于“扶  相似文献   

17.
灸之起源,经《中国针灸源流考》证,相当于原始社会时期,距今约1万年左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两千余年。《黄帝虾蟆经》载有“八木之火”的木灸、温针、灸灼以及火焰疗法曾广为流传于殷商两朝。经后世诸多医家的努力,使灸法日臻完善,种类越来越多。近代对灸法扼要分为艾炷灸、艾卷灸、温针灸、灯火灸(如用灯芯草点燃灸、卫生香灸、檀香与沉香木灸、卷烟灸、火柴灸等)、苇管重灸(苇茎管内置适量的有药或无药艾绒)、贴敷药灸(敷药发泡)、棉花灸(由古代民间蜘蛛网多层灸改进而成)、温  相似文献   

18.
浅议梅花二十四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梅花针灸学派吹灸疗法、点灸笔灸、灸架熏灸、通脉温阳灸、脐腹灸、胸阳灸、头颈灸、按摩灸、肢体灸、管灸、足灸、温针灸、化脓灸、隔物灸等14种单式灸法的命名原则、治疗器械、操作方法、适应病症、理论依据,以及在远近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的指导下,两种或多种单式灸法相互配合应用的10种组合灸法,提出将灸法分为化脓灸和温和灸、隔物灸和非隔物灸,将灸疗器械分为治疗性艾灸器械和辅助性艾灸器械.  相似文献   

19.
灸和针是两种不同疗法,但都以输穴和经络为基础,手技是关键,艾和针为条件,各有针对性地应用在临床上。习惯上称针可行泻法,应用于实证热证,又可行补法用于虚证寒证;而灸法只用于虚证、寒证,认为属补法范畴。针法有补有泻,而灸法是否只补不泻呢,实践证明,灸和针两法都含有补和泻两大作用。现将灸泻的技法、选穴、机理、运用作一综述性浅探于下。灸泻靠技法灸欲“泻”之,就必须运用一种技法才能达到,因此临床就要善于掌握。这种技法古已  相似文献   

20.
周楣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名家,擅长灸法,认为灸法不仅可以治疗寒症、虚症,更长于治疗热症,而针灸的特点是"对症治疗",灸法对发热和疔疖疮疡的红肿热痛疗效显著,提出"热症贵灸"的学术观点;灸感三相是灸法感传规律的总结,艾灸感传和灸效与"艾、穴、灼、久"密切相关;为了突出灸的地位,提出"灸针说",但不反对针的作用;重视灸具创新在灸法发展中的作用,对灸具灸法进行了十余项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