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型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阴阳两虚证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2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阴阳两虚型患者,再按照是否兼湿证和兼瘀证而分为单纯型、兼湿型、兼瘀型、兼湿兼瘀型4组,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阴阳两虚组,在血尿酸水平上,高于阴阳两虚兼湿、阴阳两虚兼瘀、阴阳两虚兼湿兼瘀证型组,阴阳两虚兼瘀组,在血尿酸水平上,高于兼湿、兼湿兼瘀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兼湿与兼湿兼瘀两组比较,尿酸检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单纯阴阳两虚(既不兼湿证、又不兼瘀证)证,可能是阴阳两虚证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瘀有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型中,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一个因素;湿有可能不是导致血尿酸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阴阳两虚证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2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阴阳两虚型患者,再按照是否兼湿证和兼瘀证而分为单纯型、兼湿型、兼瘀型、兼湿兼瘀型4组,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阴阳两虚组,血尿酸水平高于阴阳两虚兼湿、阴阳两虚兼瘀、阴阳两虚兼湿兼瘀证型组。阴阳两虚兼瘀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兼湿、兼湿兼瘀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兼湿与兼湿兼瘀两组比较,尿酸检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单纯阴阳两虚(既不兼湿证、又不兼瘀证)证,可能是阴阳两虚证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瘀有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型中,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一个因素。湿有可能不是导致血尿酸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龚英  王红 《新疆中医药》2007,25(5):15-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气阴两虚证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3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患者,再按照是否兼湿证和兼瘀证而分为单纯型、兼湿型、兼瘀型、兼湿兼瘀型4组,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兼瘀证组在血尿酸水平上高于单纯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湿、气阴两虚兼湿兼瘀3组P<0.05。气阴两虚兼湿兼瘀组在血尿酸水平上,高于气阴两虚兼湿组P<0.05;单纯气阴两虚与气阴两虚兼湿组尿酸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瘀有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型中,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一个因素,尚不能认为湿可能是导致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型中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2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型,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组在年龄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组在血尿酸水平上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型在血尿酸水平上均高于气阴两虚组。提示:如果对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和阴阳两虚证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找到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升高的中医证候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5):905-908
目的:了解浦东中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基层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提供基础。方法:对浦东六灶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证型分5个,即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脉络(作为主证或兼夹证)。结果:年龄阴阳两虚型最大,与阴虚热盛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60~75岁组比较,60岁组的阴阳两虚型少于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和血瘀脉络型(P0.05或P0.01);75岁组的阴虚热盛型少于湿热困脾、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型(P0.05或P0.01),血瘀脉络型少于阴阳两虚型(P0.05)。病程阴虚热盛型最短,阴阳两虚型最长;阴虚热盛型与气阴两虚、血瘀脉络和阴阳两虚型比较均有差异(P0.05或P0.01)。与5年和5~10年组比较,10年组的阴虚热盛型少于其余四型(P0.01),阴阳两虚型多于湿热困脾和气阴两虚型(P0.05)。结论:社区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最多,阴阳两虚最少;阴虚热盛型的年龄最小,病程最短,兼血瘀证比例最低;阴阳两虚型的年龄最大,病程最长,兼血瘀证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909-1911
目的:研究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12月收治的252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接受的6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异常患者CRP进行检测比较。将25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阴虚热盛组85例、气阴两虚组49例、阴阳两虚组55例、血瘀脉络组43例、无法分型组20例,比较各亚组CRP,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CRP与糖尿病中医证型相关性。结果:T2DM患者CRP、血糖水平均高于糖耐量异常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T2DM患者各亚组CRP、血糖水平均高于糖耐量异常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T2DM患者各亚组CRP、血糖水平均高于糖耐量异常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虚热盛型CRP水平低于其他证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T2DM患者各中医证型间CRP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脉络型。无法进行分型的20例患者CRP水平介于阴阳两虚型与血瘀脉络型之间,与两证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中医证型与CRP呈正相关(r=0.412,P=0.015),提示随着T2DM中医证型由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脉络型进展,CRP相应升高。结论:阴虚热盛型T2DM与CRP密切相关,炎症状态可能是中医阴虚热盛的病理实质之一,分析CRP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揭示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证素研究探讨代谢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方法:将9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研究。将病历资料中的中医证型拆分为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探讨代谢综合征不同病位及兼杂病性的分布规律以及合并症的情况,分析中医证素特征以及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9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为常见合并症。12种常见中医证型,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湿浊瘀阻、气虚湿热互结、脾虚湿瘀、气虚血瘀、阴虚血瘀、脾肾气虚、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亏虚、水湿瘀阻、阴虚热盛、肾虚血瘀。筛选出8种常见中医证素,分别是气虚、湿、脾、瘀、阳虚、阴虚、肝、肾。病性证素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湿、瘀、阴虚、阳虚;病位证素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肾、肝。不同性别的瘀、湿、肝、气虚证素百分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阴虚、气虚、瘀、肝证素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湿证素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性别与阳虚、脾、肾不存在相关性。老年患者(年龄≥65岁)与非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脾证素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尿酸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高尿酸血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对1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尿酸,各组进行对照.结果 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辨证分型中肝火亢盛组、阴虚阳亢组无显著差异,但二组血尿酸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阴阳两虚组较痰湿壅盛组、痰湿壅盛组较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型和早期肾损害血尿酸水平升高有一定相关,各证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化指标区别.  相似文献   

9.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现代研究进展,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不同证型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从人体测量学、血液代谢学、脂肪因子等3个层次进行探讨。结果:肥胖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组(25例)与阴虚热盛证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某些代谢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如抵抗素分泌水平显著增高,与阴虚热盛证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抵抗素可作为区分两个证型的指标;脂联素、瘦素、IL-6、E-选择素、TNF-α、GLP-1、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糖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血压、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中痰热互结证组较阴虚热盛证组虽无统计学差异,但皆有明显变化趋势。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从脾瘅来认识,其代谢存在异常,其不同证型生物学基础可能存在差异,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献分析,规范消渴病定义、分期、各期证候名称.通过对文献中证型归类研究,对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症状、舌脉术语进行规范判定,总结出消渴病有阴虚、热盛、气虚、阳虚4个基本证候.依据2型糖尿病病程发展规律,归纳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和挟湿证、挟瘀证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从痰湿瘀热论治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来诸多中医药学者从痰、湿、瘀、热论治代谢综合征,这不仅符合中医理论,而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也从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候主成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气虚证和血虚证的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CFS气虚证和23例CFS血虚证患者,提取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相结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FS气虚证主成分1与CFS气虚证辨证显著正相关。CFS血虚证主成分1、2与CFS血虚证辨证显著正相关。结论CFS气虚证和血虚证的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结果基本吻合,将两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能够提高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有可能简化中医辨证诊断程序。  相似文献   

13.
真武汤及其辨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华龙 《河南中医》2005,25(10):3-5
82条之真武汤证,为太阳病过汗、损伤阳气,无形之水气凌心;316条之真武汤证,则是病程较长,阳气久虚,水饮停滞.该方不仅能够通利表里上下、上中下三焦之水,又能温补三焦、表里之阳气.方中芍药能够利血脉、泄孙络、通泄筋脉肌肉中的水气.真武汤证水气内停兼阳虚,故以附子生姜配白术二苓,既利水化气,又温扶肾阳;而猪苓汤证是水热内停而兼阴虚,故除以滑石泽泻配二苓清热利水外,且加阿胶入肾滋阴.前者温阳化气行水以治水停兼寒,后者育阴清热利水以治水停兼热.而附子汤证与真武汤证比较,虽同属阳虚有寒,水湿泛滥,但一为有形之寒水,泛滥于三焦表里上下;一为无形之湿气,弥漫于筋肉骨节之间.二者皆有身体疼痛,但真武汤证偏于四肢沉重,附子汤证偏于筋骨疼痛.  相似文献   

14.
火郁是临床常见病症。论述火郁的基本内涵、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药。  相似文献   

15.
刘大忠  胡忠琼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3):116-117,119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临床综合征,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内在机制,能使我们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中提供更开阔的思路和视野。本文对MS的发生、诊断及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代谢综合征(MS)痰证兼杂及理化指标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的相关性,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基础。方法收集MS患者,运用证素辨证法从中筛选MS痰证单纯兼杂患者,即MS痰兼湿证组、痰兼热证组、痰兼阴虚证组,各30例,并以3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组。理化检测指标包括:BMI、SBP、DBP、TG、TC、HDL-C、LDL-C、ALT、AST、ALT/AST、GGT、BUN、SCr、UA以及FP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MS痰证兼杂病性证素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湿、阴虚、热、气滞、气虚、阳虚、血瘀、血虚;MS痰证病位证素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肺、肾、脾、心、胆、胃;与健康组比较,痰兼湿、痰兼热、痰兼阴虚组BMI、SBP、DBP、FPG均显著升高(P<0.01,P<0.05),痰兼湿、痰兼阴虚组FPG显著升高(P<0.01,P<0.05);痰兼阴虚组FPG高于痰兼热证组、痰兼湿证组(P<0.01);痰兼热证组SCr高于健康组、痰兼阴虚组、痰兼湿证组(P<0.01)。痰兼热证组、痰兼阴虚组BUN高于痰兼湿证组(P<0.05)。与健康组比较,痰兼阴虚组、痰兼热证组、痰兼湿证组PPARγmRNA表达量均升高,而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痰兼阴虚组及痰兼湿证组PPARγ蛋白表达高于痰兼热证组(P<0.01);痰兼湿证组PPARγmRNA表达与AST/ALT呈正相关(P<0.05);痰兼热证组PPARγ蛋白表达与GGT呈负相关(P<0.05);痰兼阴虚组PPARγ蛋白表达与SCr呈正相关(P<0.05)。结论MS痰证病性证素前三位为湿、阴虚、热;病位证素前三位是肝、肺、肾;MS患者机体PPARγ基因表达的下调可能是其痰证兼杂的生物学基础,PPARγ基因与MS痰证兼杂热证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阳明热证、实证的发病过程中血浆内毒素(ET)水平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方法:选择具阳明热证患者25例,具阳明实证患者15例,在针对原发病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服白虎汤、复方大承气汤,并另设健康对照组12名,各组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ET、血清IL-6、TNF-α、IL-10等水平的变化。结果:入院时,阳明热证、实证血浆ET、血清IL-6、TNF-α、IL-10水平均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ET、IL-6、TNF-α、IL-10水平在阳明实证患者中高于阳明热证(P<0.05),经分别治疗3天后,阳明实证患者TNF-α、IL-6水平仍高于阳明热证(P<0.05),而ET、IL-10水平在两证型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阳明热证、实证与血浆ET水平及其介导的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寒、热”是八纲辨证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辨别疾病的寒、热证型对临床诊断、治疗、选方用药均有重要意义。运用代谢组学技术 可从机体内小分子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水平探索中医寒、热证型的实质,并建立精准量化的“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中医“证的构成”与“证的表现形式”,阐述临床上证候表现之所以错纵复杂、变化多端的关键所在,意为临床辨证的灵活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探证与病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证与病机的关系:①病机是证的客观基础:辨证的前提是从症状追溯体内的病机;综合病机是证对病情整体把握的过程;整体性病机的形成和表述是对病情的理性把握;病机是动态病情发展的机制.②证是对病机的高度概括:证的概括使病机实现了有机联系;证对病机的概括实现了对病情的本质把握;证不是抽象的概括;证不是定型的模式.③中医临床施治的实质是扭转病机:中医临床治疗针对的是病机;因势利导,扭转病机;调理病机,以平为期;不可重复性反映了中医治疗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