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年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共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心肌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组织学构筑及比例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记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观察10只成年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构筑特点;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Ⅰ、Ⅲ型胶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Ⅰ型胶原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群周围和血管外膜,多形成粗纤维,Ⅲ型胶原主要表达于每个心肌细胞周围和血管外膜,主要构成细纤维.免疫荧光双标记显示,粗、细两种胶原纤维均含有Ⅰ、Ⅲ型胶原蛋白.心肌Ⅲ型胶原总含量略高于Ⅰ型胶原.结论 由粗细胶原纤维构成的心肌胶原网络是由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共同构成,任何一种蛋白改变都可能影响心肌间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壁重构过程中Ⅰ、Ⅲ型胶原分布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双侧肾动脉狭窄法制作动物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术后2周组、术后5周组和术后7周组,利用无创动物血压分析测试仪评价高血压动物模型质量,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各组左心室肌组织Ⅰ、Ⅲ型胶原的改变.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Ⅰ、Ⅲ型胶原网络在术后2周均无明显变化,术后5周心肌细胞及肌束周围Ⅰ型胶原粗细纤维束呈断裂、聚集或部分缺如.心室壁小动脉管壁Ⅰ型胶原鞘不规整,纤维束断裂,胶原聚集或堆积,血管外膜粗纤维束向间质延伸;术后5周组肌细胞周围Ⅲ型胶原粗、细纤维束均出现严重松散或紊乱;血管壁Ⅲ型胶原鞘呈现松散现象.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术后5周组与术后7周组相比,Ⅰ型胶原平均吸光度和平均面积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Ⅲ型胶原平均吸光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面积比术后2周组与术后5周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手术5周后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呈增高趋势,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呈降低趋势. 结论 高血压可导致左室壁Ⅰ、Ⅲ型胶原网络发生重建或破坏,血管外膜胶原结构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不同方法缩窄大鼠腹主动脉,比较构建心肌肥厚模型,探讨改良腹主动脉缩窄法(AAC)较传统AAC的优势。方法 实验大鼠45只,分3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在左肾上方分离腹主动脉,不做处理;传统组,经腹正中线切口缩窄腹主动脉直径至0.70 mm,持续4周;改良组,在左肾上方缩窄腹主动脉直径至0.45 mm,持续1周。术后测量大鼠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s)、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取心脏标本测量心脏指数(HW/BW)及左心室指数(LVW/BW);经HE染色、Masson染色的病理切片,测量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肌胶原面积及心肌胶原面积分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钠肽(BNP)表达水平。结果 相比假手术组,改良组和传统组大鼠IVSs、LVPWs、心脏指数、左心室指数、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肌胶原面积、心肌胶原面积分数和BNP表达水平差异均显著(P<0.05)。在改良组和传统组组间,这些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良腹主动脉缩窄法用时短,稳定,模型均一,易复制,心肌肥厚相关指标水平表型相似,可作为建立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更为理想的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长期作用对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和间质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方法 成年大鼠42只按4mg/(kg·d)剂量腹膜内注射ISO 1、4和8周,制备心肌缺血SD大鼠模型,用等体积生理盐水作对照组.利用电子/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阶段左心室肌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左心室肌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并利用HAPIS-2000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和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表达强度和面积百分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光镜下观察ISO诱导心内膜下出现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区.缺血坏死区有Ⅰ/Ⅲ型胶原蛋白高表达,缺血坏死区所占面积百分比有减小趋势,组间比较l周与4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与8周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强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缺血坏死区心肌细胞早期表现为大量聚集糖原颗粒,后期以线粒体增多,肌原纤维松散为主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间质I型胶原蛋白所占面积百分比无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强度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间质Ⅲ型胶原蛋白所占面积百分比呈增多趋势,组间比较,1周与4周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强度稳定,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实验组间Ⅰ/Ⅲ型胶原蛋白均呈现从增多到减少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SO长期诱导致心内膜下心肌细胞缺血坏死,且缺血坏死区面积总体趋势变小;缺血坏死区发生纤维化改变,与心壁僵硬度增大相关.非缺血坏死区心肌细胞肥大与能量代谢相关,间质Ⅰ/Ⅲ型胶原蛋白不参与心室壁僵硬度和顺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长期甲状腺素刺激对心肌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II)的影响,探讨CaMKII是否参与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甲状腺素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以0.2 mg·kg-1·d-1的剂量腹腔注射甲状腺素或等体积生理盐水3个月(每次给药前称体重),造模后3个月处死大鼠。以心重(HW)、心重与体重之比(HW/BW)、左心室重与体重之比(LVW/BW)及心肌细胞直径大小反映心肌肥厚;以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血管腔面积(VA)的比值反映心肌纤维化。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反映CaMKII的变化。结果: 造模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甲状腺素刺激组的HW/BW、LVW/BW、心肌细胞直径大小和心肌纤维化程度(PVCA/V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是对照组的1.87、1.84、2.15和1.94倍,差异均显著(P<0.05,P<0.01);甲状腺素刺激组心肌细胞中CaMKII mRNA表达水平、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分别是对照组的40%和79%,但CaMKII的活性较对照组增加1.58倍,其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长期甲状腺素刺激诱导大鼠心肌肥厚模型中,甲状腺素降低心肌CaMKII的表达,但心肌CaMKII的活性增加,CaMKII可能参与甲状腺素诱导的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对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氧化应激水平、过氧化物酶Ⅲ(PrxⅢ)和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肥厚组和匹伐他汀组。心肌肥厚组和匹伐他汀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7 d制备心肌肥厚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匹伐他汀组大鼠于注药前7 d即给予匹伐他汀灌胃共14 d。注药7 d后测定大鼠右颈总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平均动脉压(MAP)。取心称量全心质量(HW)和左心室质量(LHW),计算心重指数(HW/BW,LHW/BW);分离并测量室间隔(VST)与游离室壁(LVWT)厚度;光学、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的形态结构;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内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含量、PrxⅢ和ECSOD的mRNA与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心肌肥厚组和匹伐他汀组大鼠呈心肌细胞肥大表现,但匹伐他汀组形态改变轻于心肌肥厚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和匹伐他汀组大鼠MAP、HW/BW、LHW/BW、VST、LVWT、血清LDH活性、MDA和H_2O_2含量均明显增加,但匹伐他汀组却低于心肌肥厚组;心肌肥厚组和匹伐他汀组大鼠心肌组织PrxⅢ和EC-SOD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匹伐他汀组大鼠PrxⅢ和EC-SOD表达量又高于心肌,肥厚组。结论:匹伐他汀能降低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心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可能与抗氧化酶PrxⅢ和EC-SOD的表达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Ⅰ型和Ⅱ胶原酶对大鼠心肌细胞分离的分离效果,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方法 利用Ⅰ、Ⅱ型胶原酶分别消化心肌组织,比较两种酶对心肌细胞的分离效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成年大鼠心肌组织中是否存在Ⅱ型胶原;用大鼠剑突软骨部组织的Ⅱ型胶原和心肌组织的Ⅲ型胶原作为阳性对照;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Ⅱ型胶原酶试剂的成分。 结果 Ⅰ、Ⅱ型胶原酶分别消化心肌组织,所获心肌细胞数量分别为 (5.66±0.83)×106和(5.61±1.01)×106,心肌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4.17±6.27)%及(75.50±9.0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分离的心肌细胞大部分不搏动,极少数细胞保持自律性收缩;Ⅱ型胶原在成年大鼠心肌组织中呈阴性表达,在剑突的软骨组织中呈阳性表达,Ⅲ型胶原在心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心肌组织中并无Ⅱ型胶原表达;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Ⅱ型胶原酶试剂是一种包括5种蛋白的混合物。 结论 成年大鼠心肌组织中无Ⅱ型胶原,用Ⅱ型胶原酶分离大鼠心肌细胞不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病理学及放射免疫方法检测 16、2 4和 3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胶原容积分数 (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 (PVCA)、心脏肥厚指标及血浆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浓度 ,并以同龄Wister大鼠作对照 ,以探讨SHR心脏肥厚进展阶段心肌纤维化、心脏重构、血浆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各组SHR收缩压明显增高、心脏肥厚指标心脏重量 (HW )、左室重量 (LVW)、左室重量指数 (LVW BW)显著增加 ,血浆、心肌组织AngⅡ浓度明显增高 ;2 4、32周龄SHR的CVF和PVCA显著增加 ;SHR心肌组织AngⅡ浓度与CVF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心肌纤维化可能参与SHR代偿性心脏肥厚阶段心脏重构病理过程 ,组织AngⅡ可能是导致SHR代偿性心脏肥厚阶段心肌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心房纤颤患者心房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振平  郭志坤  韩培立  席鸿钧 《解剖学杂志》2005,28(2):154-156,i002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分布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Masson和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方法,观测正常人和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胶原的组织学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1)正常心房Ⅰ、Ⅲ型胶原广泛分布,均可分为粗、细不等的条状纤维。(2)心房纤颤患者心房Ⅰ和Ⅲ型胶原表达,仅部分区域发生极度重排;其心肌细胞间隙增大,胶原松散、断裂或大量聚集。(3)正常心房肌Ⅰ型胶原含量较Ⅲ型胶原多;心房纤颤组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多。结论:心房纤颤心肌的间质松散,胶原增多。Ⅰ和Ⅲ型胶原纤维形态上的变化可能是心房纤颤时心功能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扎考比利(zacopride,ZAC)对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室重构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构建大鼠压力超负荷心室重构模型,预防性给予ZAC、氯喹(chloroquine,Chlor)及ZAC+Chlor。连续给药8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计算心重/体重比(HW/BW)和左心室/体重比(LVW/BW);左心室心肌组织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内向整流钾通道(IK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Kir2.1的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vehicle)组相比,ZAC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LVEDS和LVEDD明显降低(P 0.05),LVEF和LVFS显著升高(P 0.01),HW/BW和LVW/BW显著降低(P 0.05),心肌肥大程度降低,心肌细胞横断面积明显减小(P 0.01),心肌超微结构明显改善。Chlor明显阻断了ZAC对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与vehicle组相比,ZAC组大鼠心肌组织IK1蛋白表达和Kir2.1的mRNA显著升高(P 0.01)。结论:心肌IK1激动剂ZAC显著减轻大鼠左心室压力超负荷诱发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变化。 方法 在大鼠背部皮下分别注射7 d、28 d和56 d异丙肾上腺素(ISO),判定心肌肥厚指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观察整合素β1在肥厚左心室肌中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整合素β1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各组大鼠的心肌组织的整合素β1表达明显(P<0.05)。7 d、28 d和56 d各组间相比其表达含量逐渐增强。 结论 在心肌肥厚状态下,心肌细胞中的整合素β1表达增高,随着心肌肥大的进展其表达逐渐增加,提示整合素β1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hymase mRNA表达与糖尿病仓鼠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以及心肌病变的关系。方法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诱导1型糖尿病仓鼠模型,18周时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SABC法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水平,TUNEL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检测chymase mRNA表达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AngⅡ含量。结果糖尿病组仓鼠血糖、血脂明显升高,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局部破裂,肌丝广泛溶解,核肿胀,Ⅰ、Ⅲ型胶原沉积、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心肌AngⅡ含量,心肌chyamse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存在糖尿病心肌病变的仓鼠心肌中,chymase mRNA表达水平以及AngⅡ含量显著升高,可能是导致心肌Ⅰ、Ⅲ型胶原沉积、心肌细胞凋亡等心肌病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4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0只)和川芎嗪组(12只)。模型组根据Doering等的银夹缩窄法造成腹主动脉部分狭窄(银夹内径0.7mm)。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而不缩窄。川芎嗪组手术同模型组。4周后川芎嗪组用川芎嗪注射液灌胃(25ml/kg)4周,手术组和模型组以等量双蒸水灌胃4周。之后处死动物,取其心脏测量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用免疫组化法进行左室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染色及定量图像分析,同时通过RT-PCR扩增并测定各组左室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造模8周时LVMI、Ⅰ型和Ⅲ型胶原及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增粗及排列紊乱。川芎嗪组左室心肌胶原纤维减少,排列转好,LVMI、Ⅰ型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反应性左室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升高;川芎嗪可延缓心肌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大鼠心肌组织中网状纤维组织学构筑及增龄变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发育过程中网状纤维的组织学构筑特点和增龄变化,为探讨心肌组织重构特点奠定基础. 方法 利用石蜡切片、Gomori银染,光镜下观察胎鼠(孕约19d)、新生(9d)、青年(8个月)、老年(14个月)SD大鼠心肌组织网状纤维的组织学构筑特点,Western blotting检测Ⅲ型胶原蛋白随年龄变化的表达差异.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心室肌组织内网状纤维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网状纤维分为粗、细纤维,围绕在心肌细胞周围.胎鼠心肌细胞周围网状纤维呈细小线状或缺如,新生鼠的心肌细胞周围网状纤维逐渐增多,形成连续的网状纤维膜,相邻肌细胞之间出现间隙,随年龄而增宽,网状纤维近平行分支填充于间隙内.网状纤维所占面积百分比随年龄增加发生改变.Ⅲ型胶原(网状纤维)表达量随年龄增加发生改变,新生鼠到青年鼠是急剧增加阶段.结论大鼠心肌组织中网状纤维构成肌细胞周围的粗、细纤维鞘成分,并发出分支充填于心肌细胞之间和心肌细胞与间质之问的间隙内,Ⅲ型胶原蛋白量随年龄的变化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病理学及放射免疫方法检测16、24和3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心脏肥厚指标及血浆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并以同龄Wister大鼠作对照,以探讨SHR心脏肥厚进展阶段心肌纤维化、心脏重构、血浆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各组SHR收缩压明显增高、心脏肥厚指标心脏重量(HW)、左室重量(LVW)、左室重量指数(LVW/BW)显著增加,血浆、心肌组织AngⅡ浓度明显增高;24、32周龄SHR的CVF和PVCA显著增加;SHR心肌组织AngⅡ浓度与CVF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心肌纤维化可能参与SHR代偿性心脏肥厚阶段心脏重构病理过程,组织AngⅡ可能是导致SHR代偿性心脏肥厚阶段心肌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压力超负荷大鼠左室肥厚心肌肌型LIM蛋白(MLP)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 探讨病理性左室肥厚心肌是否存在细胞骨架蛋白的缺失。方法: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后1、4、8、16周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肥厚指数、MLP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腹主动脉缩窄术后4周左室肥厚指数较术后1周组明显增加(P<0.05), 术后8周组左室心肌MLPmRNA的表达较术后1、4周组明显下降(P<0.05), 但各组左室心肌MLP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在病理性左室肥厚心肌出现明显心力衰竭前, MLP转录水平下调, 而MLP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提示MLP作为心肌细胞骨架的基础, 对维持肥厚左室心肌的收缩功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胶原网络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在高血压不同时期心肌胶原网络的改变 ,为高血压的治疗及心脏功能的早期保护提供基础研究的依据。方法 :采用Masson三色法染色光镜观察和天狼星红 苦味酸饱和液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 ,对 8周、1 2周、2 4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胶原进行观察 ,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方法 ,对高血压不同时期心肌胶原总量和Ⅰ /Ⅲ型胶原比例的改变进行观测。结果 :1 2周时心肌胶原总量较 8周时增多 ,Ⅰ /Ⅲ型胶原量比例有轻度增加。2 4周时 ,心肌胶原增生明显 ,局部出现心肌纤维化 ,胶原网络构筑杂乱无章。血管周围胶原增生更为显著 ,且向周围心肌间质中大面积蔓延。Ⅰ型胶原增多 ,Ⅰ /Ⅲ型胶原量比例增大。结论 :在高血压时 ,心肌胶原网络重建 ,与病程关系密切 ,病程越长 ,胶原网络破坏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内皮素-1(ET-1)对培养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应用贴块法培养人胎儿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原位杂交方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加入含10-8mol/L ET-1的培养液培养48h和72h后,HPASMC 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提示ET-1能够诱导培养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Ⅰ、Ⅲ型胶原合成增加,其调控机制之一是在转录水平上增强了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王立友  张冬颖 《解剖学报》2020,51(3):431-436
目的 探讨肝/骨/肾型碱性磷酸酶(ALPL)过表达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MI)后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36只8周龄雄性C57BL/6 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心肌梗死组(MI+Adv-EGFP组)和ALPL过表达组(MI+Adv-ALPL组),每组12只。术后2周,使用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小鼠心脏功能,HE染色观察小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小鼠心脏ALPL mRNA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ting检测ALPL、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表达情况,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测定各组标本胶原容积分数(CVF)和Ⅰ型/Ⅲ型胶原比值。结果 与MI组相比,过表达ALPL组小鼠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明显下降(P<0.05),过表达ALPL组HE染色可见心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梗死区域纤维化明显,心脏组织α-SMA、ColⅠ、ColⅢ蛋白表达及CVF均显著增大(P<0.05),同时ColⅠ/ColⅢ比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 ALPL过表达加重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病理性重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 差速贴壁法获取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1μg/L, 2.5μg/L,5μg/L,7.5μg/L),细胞脯氨酸含量(CPM值)逐渐增加(分别为147.6±10.2,229.2±16.4,427.0±40.6,454.8±26.1),分别是对照组(CPM值为91.6±9.8)的1.61倍、2.50倍、4.66倍、4.97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当加入不同浓度的AcSDKP(10-10mol/L,5×10-10mol/L, 10-9mol/L, 10-8mol/L)时,细胞脯氨酸含量逐渐下降(CPM值为378.8±6.4,292.8±14.4,130.6±17.6,230.6±19.4),分别是TGF-β1组(5μg/L)的88.7%,68.6%,30.6%,54.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TGF-β1组(5μg/L)细胞内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平均吸度值分别是对照组的1.36倍和2.12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Western blotting法结果显示,TGF-β1组的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条带吸光度值分别是对照组的1.09倍和1.29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当给予AcSDKP(10-9mol/L)进行干预时,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细胞内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强度较TGF-β1组减弱,其平均吸光度值分别是TGF-β1组的61.3%和68.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ting法结果显示,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条带吸光度值分别是TGF-β1组的83%和5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AcSDKP对TGF-β1介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与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其抗心脏纤维化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