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嵊州市人民医院小儿科收治的8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予以发展性照顾护理和常规传统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出生后第7天,观察组早产儿的摄奶量及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早产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早产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早产儿的护理中实施发展性照顾,可以使早产儿摄奶量增加、体质量明显增长、住院时间缩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体重增长与康复期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实验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发展性照顾实施护理。分别观察体重增长速度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体重增长速度和住院天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的生长发育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6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按早产儿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发展性照顾。观察两组护理后早产儿长生发育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每天睡眠时间、体重增加、奶量增加、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发展性照顾可促进早产儿正常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体重、奶量、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6月住院早产儿40例为试验组,2010年1月—6月住院早产儿4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实施早产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自行制定的《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护理指引》对早产儿提供个性化服务,即护理评估、制订方案、实施发展照顾、随时评估、动态调整方案、继续或暂停发展性照顾中某项技术不断循环,直至早产儿出院。观察两组早产儿入院时、住院第7天及第14天的体重、奶量、睡眠情况。[结果]住院第7天、第14天试验组早产儿体重增长、奶量摄入量、睡眠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规范、科学地实施发展性照顾,早产儿体重增长,奶量增加,睡眠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接受发展性照顾对其生长发育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NICU病房收治的胎龄低于37周、出生体质量低于2.5 kg,适于胎龄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发展性照顾,并比较2组早产儿摄入奶量、体质量增长、睡眠时间与住院时间及生长指标。结果:观察组摄入奶量与体质量增长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睡眠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生后30天早产儿身长与体质量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ICU早产儿接受发展性照顾,可延长睡眠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降低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246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3例,对照组早产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采用常规护理加发展性照顾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每日体重增加情况、呼吸暂停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陈虹 《妇幼护理》2022,2(13):3006-3008
目的 研究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 114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原则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分析对比两 组日均摄量、日均睡眠量、正常体质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早产儿日均摄奶量高 于对照组、日均睡眠量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正常体质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 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发展性照顾新生儿对于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护理有重要应用价值,能促进生长发育,减 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9月儿科新生儿病房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的21例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将2012年7~9月收治的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前的25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住院天数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体重增长加快、住院天数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使其体重增长加快,住院时间缩短,是值得推广的早产儿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6例早产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早产儿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早产儿每日摄入奶量、睡眠时间、每日体质量增长、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经护理5,10 d后GA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1个月时头围、体重、身长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的护理中,发育支持性照顾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56例早产儿,随机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早产儿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发展性照顾的护理方法。记录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进奶量,并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每天发生呼吸暂停患儿例数。结果研究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进奶量、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可增加早产儿进奶量,加快体质量增长,减少呼吸暂停发生,提高其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发展性照顾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重症监护,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包括鸟巢护理、暗室护理、集中护理和心理安慰等。[结果]实验组早产儿体重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每日睡眠时间、每日进奶量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能促进早产儿正常发育,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引进国外的个性化半需求喂养法,并评价该方法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经口喂养表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的半需求喂养方法,直至其停止管饲喂养。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间歇喂养、体位支持和口腔支持等。 记录两组早产儿达到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并观察计算经口喂养进程、经口喂养表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 结果 实验组经口喂养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经口喂养过渡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半需求喂养法有助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极低出生体重患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极低出生体重患儿,按入院次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患儿在入院时、入院后7d和15d体重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入院后7d和15d,其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发展性照顾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患儿体重增长,从而增强患儿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吊床体位对促进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的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8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收治的10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3)与对照组(n=53)。试验组在常规暖箱照护的基础上进行吊床体位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暖箱照护。对两组干预后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第2~4周的体重增长、出院体重均高于对照组,第7天睡眠时长长于对照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天数、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心率、呼吸频率下降,血氧饱和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吊床体位可促进早产儿的体重增长、缩短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天数、增加睡眠时长、稳定生命体征及缩短住院时间,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早产儿出院后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晚期早产儿按住院时间段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3个月内红臀、脐部问题及再入院情况、3个月时的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出院3个月内红臀、脐部问题及再入院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3个月时体格发育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延续护理服务可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早产儿红臀、脐部问题发生率及再入院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用于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的效果,以期减少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的发生。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37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47例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胃潴留、呕吐发生率较低,患儿过渡到全胃肠营养的天数(25d者占82.97%,且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和体质量达2000g日龄较早,平均体质量增长较快,患儿住院天数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集束化管理在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中具有优势,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对患儿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间断鼻胃管喂养(INGF)的早产适于胎龄儿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予以INGF之前,喂养过程中及喂养后予NNS,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早产儿胃肠不耐受发生率、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及出生后2周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2周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NS能够减少早产儿胃肠不耐受发生率,缩短达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促进早产儿的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18.
王惠良  肖海鸟  王莉聪  卢赛丹 《护理研究》2007,21(32):2964-2965
[目的]探讨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6例早产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早产儿出生后提供发育支持性护理,对照组早产儿按常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在进奶量、体重、胎粪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在进奶量、体重、胎粪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发育支持性护理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 2012年112月收住我科的早产儿115例,随机分成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体位支持等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给予口腔刺激按摩,观察记录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天数的情况。结果试验组开始经口喂养和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腔刺激能够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使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缩短,体重增长加快,住院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腔按摩应用于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4月本科室收治的72例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早产儿给予鼻饲奶液,并做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腔按摩,观察两组早产儿由鼻饲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睡眠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早产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较对照组短,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早,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喂养不耐受及口腔感染例数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采取口腔按摩治疗能明显改善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缩短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