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 (HPV)在尖锐湿疣 (CA)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44例病理形态学诊断为尖锐湿疣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 ,用 HPV多克隆抗体和 HPV- 11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 ;用分别针对 HPV6和 HPV11- 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  1免疫组化染色 :37/4 4例(84.1%) 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 ;6 /4 4例 (13.7%) HPV- 11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 ;2原位杂交 :有 38/4 4例(86 .4%)表达 HPV- DNA,其中既表达 HPV6 - DNA又表达 HPV11- DNA者 2 6例 (5 9.1%) ;3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有 43/4 4例 (97.7%)呈阳性反应。结论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HPV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者的联合使用明显提高了 HPV的检出率。在临床应用中结合形态学改变 ,可提高尖锐湿疣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张磊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3):444-446,476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验人乳头瘤病毒(HPV)和尖锐湿疣(CA)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44例病理形态学诊断为尖锐湿疣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用HPV多克隆抗体和HPV-11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用分别针对HPV6和HPV11-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 ①免疫组化染色:37/44例(84.1%)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6/44型(13.7%)HPV-11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②原位杂交:有38/44例(86.4%)表达HPV-DNA,其中既表达HPV6-DNA又表达HPV11-DNA者26例(59.1%) ;③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有43/44例(97.7%)呈阳性反应。结论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二者的联合使用明显提高了HPV的检出率。在临床应用中结合形态学改变,可提高尖锐湿疣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DNA)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表达,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5例尖锐湿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用HPV多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用HPV6/11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免疫组化染色34例(61.8%)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原位杂交46例(83.6%)表达HPV DNA阳性;其中18例(32.7%)在免疫组化染色中不表达或可疑表达而在原位杂交中表达阳性;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有52例(94.1%)呈阳性反应。结论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原位杂交法优于免疫组化法(P<0.05),二者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HPV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吴勇军  李筝  唐仪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165-166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ISH)和免疫组化(IHC)方法诊断尖锐湿疣(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与组织病理相比较;了解湘潭地区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组织学诊断CA的124例病例进行检测。结果:IHC检测HPV-P阳性84例,HPV16阳性82例,总阳性率为69.4%(86/124),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棘细胞上层及颗粒细胞层;ISH检测HPV6/11阳性108例(87.09%),HPV16/18阳性14例(11.29%),HPV16/18阳性的12例中有6例合并有HPV6/11阳性(4.8%)。ISH总阳性率为93.5%(116/124),HPV6/11、HPV16/18同时感染42.85%,阳性细胞广泛出现在棘层中上层、颗粒层及角化不全细胞核内,在角化不全层被挤压的细胞核内也可见到阳性表达可见。结论: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是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原位杂交法检测HPV6/11、HPV16/18比免疫组化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要高,且定位准确、背景清晰,能对感染有准确的组织学定位,更有助于HPV分型研究,因此是诊断和研究CA的较好和先进的方法。湘潭地区CA以HPV11和6感染为主,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湘潭地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nan papilooma virus,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iochemistry,IHC)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组织学诊断CA的266例病例进行检测。结果 IHC检测HPV-P阳性166例,HPV-16阳性32例,总阳性率为65.41%(174/266),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棘细胞上层及颗粒细胞层;ISH检测HPV6/11阳性235例,HPV16/18阳性42例,HPV16/18阳性的42例中有24例合并有HPV6/11阳性。ISH总阳性率为95.11%(253/266),HPV6/11、HPV16/18同时感染57.14%,阳性细胞广泛出现在棘层中上层、颗粒层及角化不全细胞核内。结论本地区CA以HPV6/11感染为主,少数为高危型HPV16/18型;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两种检测方法相比较,原位杂交技术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技术,因此是诊断和研究CA的较好和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尖锐湿疣与HPV感染的关系,对比免疫组化和基因芯片对宫颈尖锐湿疣石蜡组织标本HPV检测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 29例宫颈尖锐湿疣组织进行HPV分型检测,并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的HPV蛋白表达率对比.结果 基因芯片技术HPV检出率为93.1%(27/29),明显高于免疫组化HPV检测阳性率69.0%(P<0.05).基因芯片发现检出亚型主要为HPV6(9/29)和HPV11(20/29).其中单一感染为81.5%(22/27),多重感染18.5%(5/27);共出现了1例单纯高危型HPV52感染和4例高低危型HPV复合感染(HPV6、56; HPV6、11、52; HPV6、11、58; HPV11、43、51、66).结论 宫颈尖锐湿疣与HPV6和HPV11感染密切相关.对石蜡标本HPV的检测,基因芯片技术与免疫组化相比,具有敏感性更高、特异性更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分析尖锐湿疣与HPV感染的关系以及对比免疫组化和基因芯片对宫颈尖锐湿疣石蜡组织HPV检测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 29例宫颈尖锐湿疣组织进行HPV分型检测,并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之HPV蛋白表达率对比。结果 基因芯片技术HPV检出率为27/29(93.1%),明显高于免疫组化HPV检测阳性率69.0%(P<0.05)。基因芯片发现检出亚型主要为HPV6(9/29)和HPV11(20/29)。其中单一感染为22/27,多重感染5/27;共出现了1例单纯高危型HPV52感染和4例高低危型HPV复合感染(HPV6,56; HPV6,11,52; HPV6,11,58; HPV11,43,51,66)。结论 宫颈尖锐湿疣与HPV6和HPV11感染密切相关。对石蜡标本HPV的检测,基因芯片技术与免疫组化相比,具有敏感性更高、特异性更强的特点,同时能够对23种HPV亚型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5例老年前期与老年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及湿疣样病变进行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PCR技术检测及临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原病理诊断为尖锐湿疣及疑为尖锐湿疣的19例均检出 HPV6型、11型;原病理诊断为假性湿疣6例,有2例检出HPV6型及11型,结合临床,此2例应更正诊断为尖锐湿疣;在21例检出HPV的病例中,81%(17/21)合并其他疾病,其中外阴营养不良伴不典型增生2例,外阴癌及宫颈癌各1例。认为消除年龄因素影响,采集可靠病史是防止临床漏、误诊的关键;特征性的空泡化细胞有助于病理诊断,但未见空泡化细胞不能除外尖锐湿疣。并对老年前期与老年女性生殖道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癌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非妊娠期、妊娠期尖锐湿疣、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 (HPVDNA)的表达 ,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非妊娠期、妊娠期尖锐湿疣标本各 30例 ,宫颈上皮内瘤变 (其中CINⅠ 12例、CINⅡ 9例、CINⅢ 7例 )及宫颈癌各 2 8例 (高、中、低分化鳞癌分别为 7、16、5例 )采用免疫组化SP及原位杂交法检测HPV 6 /11DNA及HPV 16 /18DNA。结果  (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组织不同 ,HPVDNA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2 )原位杂交法检测优于免疫组化法。结论  (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广泛存在于外阴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宫颈癌中 ;(2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密切 ;(3)原位杂交法检测HPVDNA有助于尖锐湿疣、CIN、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63例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活检组织的形态学观察,并应用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分析尖锐湿疣组织中低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和组织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首次对挖空细胞在尖锐湿疣组织病理学诊断上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中的敏感性。方法:用原位核酸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0例外阴尖锐湿疣病例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出阳性反应37例,阳性率为61.67%;原位核酸杂交检测出阳性反应56例,阳性率为93.33%,且阳性细胞数及阳性表达强度均高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背景清晰。结论:原位核酸杂交技术用于HPV的检测中敏感性高,阳性细胞反应与背景显色对比清晰,可克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假阴性高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外阴尖锐湿疣组织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外阴尖锐湿疣组织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2 0例尖锐湿疣中P5 3阳性表达为 2例 (2 / 2 0 ) ,正常皮肤无P5 3蛋白表达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表达为 18例 (18/ 2 0 ) ,且呈 (卅 )。 10例正常皮肤PCNA阳性表达为 6例 (6 / 10 ) ,呈 (+) ,病变组织PCNA阳性表达比正常组织明显增高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CNA能有效地反映外阴尖锐湿疣组织细胞增殖活性 ,P5 3突变在该病变组织细胞增殖中并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合并HIV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尖锐湿疣合并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患者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19~61岁,平均(40.7±11.3)岁,术前检测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血常规。电刀切除尖锐湿疣,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为22~363(156.84±84.93)cell/μl,CD4/CD8比值为0.305±0.456,明显低于正常。4例形成巨型尖锐湿疣,2例发生癌变。手术切除后3个月内有4例复发,12个月内有6例复发。结论尖锐湿疣合并HIV感染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形成巨型尖锐湿疣,容易发生癌变。电刀彻底切除病变结合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尖锐湿疣发病的成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直肠尖锐湿疣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7例直肠尖锐湿疣患中,5例有肛交史,2例有生殖器、肛周尖锐湿疣病史,1例既有肛交史,又有生殖器、肛周肛周尖锐湿疣向直肠漫延。直肠尖锐湿疣采用微波去疣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用PCR检测尖锐湿疣患者的6,11型人乳头瘤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可人  吕筠 《贵阳医学院学报》1999,24(3):229-230,23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98例尖锐湿疣、凝尖锐湿疣患者进行HPV-6,11感染的基因诊断。结果HPV-6,11阳性142例,阳性率71.7%(142/198)。其中尖锐湿疣患者106例,HPV-6,11阳性76例,生率71.70%(76/106);疑尖锐湿疣患者92例,HPV-6,11阳性66例,阳性率71.73%(66/92)。说明无明显临床症状者,经PCR技术检测可得到诊断。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R技术检测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尖锐湿疣的30例患者外阴湿疣标枉和宫颈分泌物及同期非尖锐湿疣患者宫艰苦泌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其中HPV6.11DNA和HPV16.18DNA。结果表明,尖锐湿疣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检出率显著高于非尖锐湿疣患者,以HPV6.11为主,HPV16.18在二者之间无差别。提示外阴尖锐湿疣主要由HPV6.11感染引起,应用PCR技术检测湿疣组织中HPV DNA可为痢疾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137例病理学诊断为尖锐湿疣、疑似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的材料作地高辛村记的HPV6B/11DNA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HPV搞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尖锐湿疣中HPV6B/11DNA阳性率为9908%(108/109),疑似尖锐湿疣中HPV6B/11DNA阳性率为1176%(2/17),11例女阴假性湿疣HPV6B/11DNA均增阴性。提出特征性的挖空细胞是病理学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依据,而地高辛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为病变的确诊提供一简便,准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