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30家单位共同参加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研究工作正式启动。此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缩小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水平与其他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水平之间的差距,对保持我国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此次研究内容包括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整合及共享体系框架的研究制定;药用植物种质资  相似文献   

2.
药用植物资源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在不引入外源基因的情况下进行基因组定点靶向突变,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种质创新。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广泛应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在甜橙、铁皮石斛、罂粟、丹参、地黄、人参、灵芝、金针菇、竹黄、蛹虫草、茯苓等药用植物中研究和应用,构建了基因编辑体系,开展了活性成分关键基因与含量调控研究、表型性状关键基因与品质改良研究。中国、美国、日本、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陆续出台基因编辑种质创新相应的监管政策,促进了其产业化发展。建议进一步推进药用植物资源基因编辑种质创新基础研究、加强药用植物基因编辑后药物等效性评价、开展科普宣传和建立科学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研究概况刘贤旺,罗光明,杜勤(药学系药用植物教研室)关键词超低温保存,种质资源,药用植物,综述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人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是祖国医药学的宝库。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药用植物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4.
中药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在国际国内农业和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建成,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中药种质资源保存库.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旨在建立一个完整的中药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开展对药用植物野生种、野生近源种、栽培种以及人工创造的新品种等开展广泛收集,不断积累种子贮藏生...  相似文献   

5.
《医学研究通讯》2005,34(9):48-48
日前,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30家单位共同参加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研究工作正式启动。此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缩小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水平与其他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水平之间的差距,对保持我国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药用植物资源过度开发,已有相当一部分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濒临枯竭。为寻求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之路,人们围绕“保护现有种质资源,寻找新药源,创造新种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是全国规模最大、唯一设在高等院校的中药种质保存库,系我国中药种质资源战略储备库,也是四川省中医药产业发展、传统文化传承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其致力于建立我国中药种质资源保藏的完整体系、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中药种质资源保护设施和科学研究中心,形成中药种质资源分类鉴定评价、中药种质保存研究和中药种质资源持续利用三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福建省仙游县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该县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实施方案》,通过野外调查,对仙游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通过查阅文献,对所调查到的药用植物资源汇总,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结果仙游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药用植物239科911属1 674种。其中药用植物生活型可分为7大类,以草本为主;临床使用可分为8大药用部位,主要为全草类、根和根茎类;具体功效可分为20大类,以清热类、活血化瘀类、祛风湿类为主。结论仙游县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应加强药用植物资源产业化发展,做好中药资源的规划与生产开发。  相似文献   

9.
叶绿体DNA序列分析在药用植物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叶绿体DNA序列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鉴定和品质研究等方面。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叶绿体DNA序列分析在植物系统学和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认为其在药用植物品种鉴定和伪品鉴别、保护种质资源以及扩大新药源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护大盘山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和野生动植物,1993年成立了大盘山县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大盘山的药用植物资源,对药用种质资源进行了家底调查。现将药用蕨类资源特点和利用价值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草珊瑚是我国重点研究药用植物之一。在系统查阅和整理国内外有关草珊瑚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尤其是质量控制及人工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草珊瑚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指出在医药领域需进一步加强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的同时,应在植物学领域重视并深入开展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此外,草珊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工栽培研究也应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近年来南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工作进行述评.认为近年来南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华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采用DNA条形码技术、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和鉴定技术开展品种鉴定及种质优化改良;优良品种的选育.以上成果的取得将对解决南药面临部分野生资源濒危、种质退化等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南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对陕产党参属药用植物的历史沿革、药用植物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和总结。以期研究陕产党参属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状况,为该属植物的资源保护、品质评价、合理开发及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认为陕产党参属药用植物资源较丰富,分布范围较广泛,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调查是药用植物资源动态调查与更新调查,从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社会学角度分析就是可持续发展调查;包括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动态调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监测性调查、预警预报体系建立和执行。阐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3种方法,重点阐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动态调查中自然更新调查和人工更新调查方法,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监测性调查、预警预报体系建立和执行,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提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野外调查技术规程的制订和样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唐山地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为药用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论中的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唐山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筛选出可供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结果:初步调查及评价结果显示唐山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有62种。结论:唐山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制定综合开发利用及保护规划,综合开发利用各药用植物资源,并保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唐山地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为药用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论中的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唐山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筛选出可供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结果:初步调查及评价结果显示唐山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有62种。结论:唐山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制定综合开发利用及保护规划,综合开发利用各药用植物资源,并保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楂资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拥有世界上很丰富的山楂种质资源,为了更有效和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本研究首次对中国山楂属药用植物,应用植物、生药、植物化学、分析以及药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鉴定随机扩增产物的同源性以及更有效地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人参种质资源,我们首次将毛细管PCR扩增的RAPD反应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并有效的进行了酶切位点分析,结果证明PCR-RFLP是筛选人参特异DNA分子标记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新方法,可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另一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对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技术应用于药用植物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检测、遗传图谱构建、地道基因发掘及控制有效成分合成的关键基因的发掘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利用AFLP标记技术可以建立药用植物的遗传图谱,可以克隆控制中药材有效成分合成酶的关键未知基因;AFLP标记技术用于育种中,可早期对药材进行选择,大大缩短育种进程等。AFLP标记技术有望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中成为最具潜力的分子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20.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植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并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相关研究成果众多,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该方面的科研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对ITS序列分析的优缺点、技术流程、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在药用植物品种鉴定、分类、亲缘关系确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综述,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能使国内药用植物学工作者对此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