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8例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扩张成形术(PBPV)的结果。本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26岁。7倒用单球囊、1例双球囊扩张。肺动脉瓣口直径由8.4±2.2扩张至16.4±1.5mm,右室收缩压由16.9±5.3下降至9.1±3.8kPa,右室-肺动脉压差由14.9±5.1降至6.6±3.9kPa;心排血指数由3.2±0.3增加至5.1±0.7L/min·m~(-2)(P均<0.001)。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杂音明显减轻。术后4~5天出院。  相似文献   

2.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1995~2001年我院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32例的经验。方法 本院住院患者32例,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32例右室收缩压:术前(93.5±28.5)mmHg,术后(42±9.0)mmHg;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术前(76±30)mnHg,术后(24.5±8.5)mmHg;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25mmHg达90.6%。结论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是安全有效的,病例和手术方法的选择,精确测定肺动脉瓣直径和选择大小合适的球囊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8~19岁,平均11.7岁,均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肺动脉至右心室平均收缩压差由术前9.1kPa降至术后3.6kPa。结论: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近11年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单纯PS 48例.行瓣膜扩张术前先确定PS的类型和测量瓣环大小,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径线大20% ~ 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P),观察比较PBPV后肺动脉瓣开放、射流及肺动脉瓣、右房室瓣反流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38例采用单球囊,10例双球囊扩张,均扩张成功,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BPV是治疗单纯PS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无严重并发症,已成为治疗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为探讨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对151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肺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对策.结果:151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72例出现偶发室早,8例出现短阵室速,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术后有12例出现右室流出道痉挛,151例均有轻度肺动脉瓣反流,住院3天出院,未发现肺动脉瓣有再狭窄者.结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报道经皮双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8例,全部术前诊断均为单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不伴有其他心内畸形。男5例,女3例,年龄以6~55岁。双球囊直径比肺动脉瓣环直径平均大50±35%,最大达89%,每次扩张充盈时间5~10s。术前右室—肺动脉收缩压差4.4~17.6kPa,平均9.7士4.2kPa,术后降至3.2±1.9kPa,有7例平均压差降至2.6±1.1kPa。本组无重要并发症,除1例外疗效均好。文中尚介绍了双球囊导管操作方法和疗效评判标准,并就适应证,狭窄口定位及球囊选择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经皮单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17例和双球囊扩张40例的效果进行比较。扩张前两组右室收缩压分别为11.76±3.94kPa(1kPa=7.5mmHg)与12.61±4.33kPa;跨瓣压差分别为8.11±3.68kPa与8.40±4.61kPa(P>0.05)。扩张后右室收缩压分别为6.48±1.66kPa与7.05±3.44kPa;跨瓣压差分别为2.01±1.51kPa与2.15±1.78kPa(P>0.05)。上述结果提示单球囊与双球囊扩张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 (PBPV)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IVPS)的可行性。方法 外科组包括 3 1例IVPS患者 ,PBPV组为同期接受PBPV的 14 6例IVPS患者。比较 2种方法的疗效和费用等情况。结果 PBPV组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外科组3 1例全部手术成功 ,无死亡 ,术后出现中量胸腔积液 2例 ,肺不张 1例 ,气胸 1例 ,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 1例。两组间术前、术后及随访中的肺动脉瓣跨瓣压差 (PG)值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的平均总费用相似 (P >0 .0 5) ,但西药费外科组显著高于PBPV组 ,器材费PBPV组明显高于外科组 (均P <0 .0 5)。结论 PBPV术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 ,但较外科手术有更好的效价比 ,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PBPV术可以替代外科手术 ,成为治疗IV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乳胶尼龙网球囊导管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93例,女63例,男30例,平均年龄38岁。成功90例结果表明: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是治疗二尖瓣狭窄的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技术,现已成为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首选方法。但对于重度狭窄瓣口面积极小的婴幼儿,常规的球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17岁。因"自幼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剧烈活动后气促2年"于2009年4月入院。该患者幼时曾在当地心脏中心就诊,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由于症状不明显,一直予随访,平时基本不参加大运动量体育活动。近2年来感觉剧烈活动如登高楼后有气促感而入我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材料和方法:应用Inoue单球囊技术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80例。结果:与术前比较,心尖部舒张期杂音明显减弱或消失;二尖瓣口面积均明显增大;左房平均压、二尖瓣跨瓣压差明显下降;心输出量明显增加;心功能提高1级以上;随访结果满意。结论:PBMV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安全、可靠;对老年和二尖瓣钙化者应用小球囊顺序扩张安全且疗效满意;法华令可能具有溶栓作用,对拓宽治疗范围可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 ,12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 ,近 2年来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体检 :无发绀 ,胸骨左缘第 2肋间隙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 ,震颤 (+) ,肺动脉瓣第 2音消失。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 ;X线平片示肺血少 ,肺动脉段呈直立性突出合并右心房及右心室增大 ;心脏超声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 ,肺动脉瓣增厚 ,开放明显受限 ,关闭尚可。肺动脉跨瓣压差为 88mmHg(1mmHg =0 133kPa) ,肺动脉瓣口可探及高速血流信号 ,提示重度肺动脉瓣狭窄 ,遂决定实施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常规经右股静脉插管 ,先作右心室造影 ,显示肺动脉瓣增厚以及开放受限 ,…  相似文献   

17.
18.
殷亮  王志农 《人民军医》2008,51(11):724-725
目的:观察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合并房颤(AF)的疗效。方法:检索1996-2007年国内外关于PBMV治疗MS合并AF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共10篇,合计病例4207例(AF组1937例,NSR组2270例)。经Meta分析,NSR组术后具有良好的即刻效果,手术操作成功率优于AF组,术后二尖瓣口面积、左房压力、左房前后径的改善明显优于AF组(P〈0.01),但两组在术后并发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BMV治疗MS时,窦性心律患者比AF患者能获得更好的术后即刻效果,但两者长期随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治疗性导管技术在治疗心脏瓣膜狭窄方面取得了重要发展,与外科手术对比,它以简单,安全,痛苦少取胜,在所有瓣膜球囊扩张术中,尤以肺动脉瓣扩张术应用广泛,我院从1985年起开展此技术,至1987年4月止已治疗病人31例,现从X线角度出发,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旨在为术前选择病例,术中球囊正确定位以及鉴别诊断等问题提供某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