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会会  姜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711-2713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进程与骨密度(BMD)的关系以及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306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正常白蛋白尿组73例(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79例(B组),临床蛋白尿组83例(C组),肾功能异常组71例(D组)以及48例非糖尿病对照者(NC组)的正位腰椎和股骨近端的BMD,收集临床和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与NC组相比,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OP)患病率增加2.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和A组相比,B组的BMD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的BMD则显著降低,OP患病率增加2.8~5.2倍(P<0.05)。各组男性的BMD高于女性(P<0.05)。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BMD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呈负相关;与体重指数(BMI)、血钙浓度呈正相关。女性患者BMD与绝经年数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进展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OP的重要原因,BMD与年龄、病程、BMI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0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并检测血清和尿液中骨代谢及血糖相关的生化指标,分析影响患者骨密度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所有患者中依据任一部位的骨密度值,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18.6%,骨量减少的检出率为53.8%.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与腰椎、股骨颈和Ward's三角的骨密度呈正相关(r=0.202~0.298,P<0.05或P<0.01),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呈负相关(r=-0.172~-0.211,均P<0.05).瘦素除与股骨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呈正相关外,尚与体质量、BMI、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HbAlc相关(r=0.219~0.509,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是所有部位骨密度的影响因素,HbAlc影响股骨颈骨密度,瘦素影响Ward's三角区骨密度(r~2=0.196~0.276,均P<0.01). 结论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受不同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毕青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040-4041
骨矿物质密度(BMD)是表现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反映骨质疏松(OP)程度,也是有效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1〕。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比例正快速增加,且女性平均寿命得到延长,绝经后女性人口基数不断加大。故临床上绝经后女性发生OP比率也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情况及其合并骨质疏松(O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70例老年男性T2DM患者股骨颈(N)及腰椎1~4(L1~4)的BMD,按BMD结果分为OP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老年男性T2DM患者合并OP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骨量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及OP组T2DM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更高(P<0.01),且OP组较骨量正常组T2DM病程更长、年龄更大、体重指数(BMI)更低(P<0.01),同时骨量减少组T2DM患者病程也较骨量正常组更长(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OP组T2DM患者病程更长,年龄更大,BMI较低,FPG、2 h PG及Hb A1c水平更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男性T2DM患者中,吸烟,高龄,长T2DM病程,高FPG、2 h PG及Hb A1c,低BMI为O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男性T2DM患者中吸烟、高龄、长病程、高FPG、2 h PG、高Hb A1c及低BMI患者更易罹患OP。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与体重、病程、胰岛功能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54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其中28例为骨质疏松患者(DM-OP)组,26例为非骨质疏松患者(DM-NOP)组,以及50例正常对照组(NC)正位腰椎(L1~L4)及左侧股骨BMD,并记录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空腹、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Ins)、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DM-OP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低于DM-NOP组;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BMD与血清C肽水平和体重呈正相关(r=0.318,P=0.040和r=0.457,P=0.002),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r=-0.312,P=0.044)。DM-OP组BMD较健康者明显下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降低与年龄、性别、体重减轻、病程延长、胰岛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变化情况。方法测定336例T2DM患者BMD,采用不同诊断标准,统计骨质疏松症(0P)检出率;对比OP组与非OP组生化指标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低于峰值BMD2.5s及2.0s为诊断标准,OP检出率分别为8.90%和17.26%。BMD与年龄负相关(P〈0.01),与BMI正相关(P〈0.05),与女性绝经年数负相关(P〈0.01)。40-49岁组BMD与DM病程相关(P〈0.05)。结论年龄越大、BMI越低,绝经年数越长,越易发生骨质疏松。T-Score≤-2.0SD诊断OP可能适合本地区T2DM患者,但需进一步积累资料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男性T2DM患者68例,均测量身高、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骨密度。并根据BMD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OP)组进行比较。结果 (1)男性T2DM患者骨量减少的检出率为48.5%,OP的检出率为22%。(2)与骨量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及OP组受检部位骨量明显下降(P<0.01);与骨量减低组比较,OP组L2、大转子(Troch)处的骨量下降不明显,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Ward三角处的骨量在各组均明显低于其他受检部位。(3)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低组的HbA1c明显升高(P<0.01)。(4)年龄和Neck的骨量呈负相关,BMI是维持骨量的有利因素,IGF-1及IGF-BP3、病程与骨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男性T2DM患者骨量减少及OP的发病率高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男性正常人群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应定期对男性T2DM患者股骨BMD进行筛查。血糖控制水平对男性T2DM患者OP发病早期有重要影响。男性T2DM患者的BMI应维持在适当水平。骨量减少是糖尿病基础病变的一部分,性别的差异可能影响血清IGF-1在男性T2DM患者骨代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患者的骨密度(BDM)及影响因素。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DEXA)检测BMD,并测定参与骨代谢有关的激素、生化指标,做统计分析。结果:DM组BMD较对照组全身(total)、Ward区、第2~4腰椎第(L2~4)降低(P<0.05);血清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升高(P<0.05);骨钙素(BGP)、雌二醇(E2)、睾酮(T)降低(P<0.05);尿钙、磷排增多(P<0.05)。DM患者中女性比男性的L2~4BMD下降显著(P<0.05);血清T降低(P<0.05)。DM患者的BMD与血糖、碱性磷酸酶(ALP)、PTH、糖化血红蛋白(HbAlc)呈负相关。结论:DM患者尤为女性BMD较非DM显著下降,可能与糖代谢改变致Ca、P代谢紊乱,性激素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别对204例T2DM患者(T2DM组)和10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腰椎前后位(L1-5)和左侧股骨近端BMD测定,对两组BMD水平、骨质疏松(OP)患病率进行比较,并对BMD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男性T2DM患者除第L1、2外,其余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P〈0.05);女性T2DM患者除L1、4外,其余部位BM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组中OP患病率为53.92%,正常对照组为36.11%(P〈0.05)。T2DM患者BMD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绝经年限呈负相关,与BM I呈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BMD丢失较对照组高,OP患病率较对照组高,且病程越长、年龄越大、BM I越低、绝经年限越长,越易并发OP。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12DM)患者骨密度(BMD)改变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T2DM患者302例和正常人282例的BMD,并对T2DM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及血脂等指标与BMD的关系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男性T2DM患者腰椎和股骨的BMD和骨质疏松(OP)的患病率均与正常人相似;女性T2DM患者腰椎(L3)、和股骨(Wards)的BMD低于正常人(P<0.05),其余部位的BMD和OP的患病率与正常人相似.(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男性T2DM患者BMD的因素为年龄、体质指数和总胆固醇水平,而影响女性T2DM患者的BMD的因素为年龄、体质指数和餐后2小时胰岛素水平.结论 T2DM患者腰椎和股骨的BMD和OP的患病率均与正常人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骨代谢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正常尿蛋白组2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5例,临床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者组20例)与正常同龄者(对照组40例)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比例(65.7%)高于同龄对照组(32.5%);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与骨密度存在相关关系;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和糖尿病病程有关,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降低明显;临床有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者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降低(P〈0.05或P〈0.01),微量白蛋白尿期的骨密度也呈下降趋势。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增高;血糖控制不良、体重指数偏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及肾脏功能不全是加重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期的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绝经期的骨密度(BMD)变化及其机制,以了解其骨代谢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206例T2DM绝经期妇女及40例年龄、体质指数(BMI)相匹配的健康者的BMI).收集相关生化指标.并对其与年龄、病程、绝经年限、空腹血糖(FPG)等及部分骨代谢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206例T2DM绝经期妇女的BMD较健康者有不同程度下降.统计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腰椎2~4(I,2~4)、Ward’s三角、股骨颈、股骨大转子部位的BMD呈负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128(P=0.0007)、-0.0116(P-0.0001)、-0.2292(P-0.0001)、-0.0173(p=0.0007)。餐后2h血糖(2hPG)与I,2~4、WardS三角部位的BMD呈负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249(P-0.0001).-0.0249(P-0.0001)。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C肽(2hCP)水平与I,2~4、Ward’S三角、股骨颈部位的BMD呈正相关:Fins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128(P=0.0001)、0.0188(P-0.0001)、0.0315(P-0.0001);2hCP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283(P-0.0001)、0.0052(P=0.0032)、0.0177(P-0.0006)。结论 T2DM绝经期妇女非肥胖者更容易引起BMD下降.除了雌激素的影响外,可能与胰岛功能受损有关,较好地控制血糖和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对预防骨质疏松症(OP)有益。  相似文献   

13.
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骨密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骨密度(BMD)变化的特点。方法测定56例老年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60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T2DM患者(NDR组)和58例健康老年人(健康对照组)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ward's)及前后位腰椎BMD,并检测血清骨钙素(BGP)、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及Ⅰ型胶原降解产物(Crosslaps)/尿肌酐(Cr)水平。结果DR组的股骨颈的BMD低于健康对照组及NDR组〔分别为(0.66±0.15)、(0.76±0.15)、(0.81±0.18)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前后位腰椎各部位BMD在DR组BMD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NDR组(P<0.05)。DR组血清BGP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N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血清PTH、P显著高于NDR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老年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者的股骨近端BMD显著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而腰椎各部位BMD水平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比值(UAC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1组,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2组,73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3组,7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餐前及餐后2h血糖(FBG、2hPB),血脂、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并分析其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1组、糖尿病2组、糖尿病3组的糖尿病病程[(7.25±6.29)年比(10.25±7.67)年比(13.53±7.82)年]、FBG[(8.46±2.52)mmol/L比(9.52±3.38)mmol/L比(10.82±3.30)mmol/L]、2hPB[(18.40±5.64)mmol/L比(20.27±5.94)mmol/L比(22.59±6.14)mmol/L]、HbA1c[(7.96±1.65)%比(8.60±1.76)%比(9.55±2.09)%]、甘油三酯[(1.72±0.86)mmol/L比(2.34±1.87)mmol/L比(3.16±1.85)mmol/L]、Fg[(3.49±0.93)g/L比(3.88±1.21)g/L比(4.99±2.10)g/L]、UA[(295.42±52.34)μmol/L比(324.18±96.29)μmol/L比(351.23±56.88)μmol/L]水平逐渐显著升高(P〈0.05~〈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TG、Fg、UA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优势比=1.008~1.910,P〈0.01~〈0.001)。结论: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血尿酸和纤维蛋白原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升高反映糖尿病人病情的进展,测定它有助于糖尿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不同病理类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1990年12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肾脏病研究所住院并行肾穿刺活检的1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弥漫性系膜硬化病变(DIF)患者73例,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病变(NOD)患者77例。分析并比较以下指标: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眼底病变,HbA1C血浆白蛋白,血脂水平,24h尿蛋白定量,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渗透压,肌酐清除率。结果(1)NO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较DIF组患者长[(122.0±8.1 vs 56.0±7.8)个月,P〈0.01],高血压病程较DIF组患者短[(49.0±10.3 vs 84.0±12.6)个月,P〈0.05],BMI较DIF组患者低[(24.1±0.4 vs 26.1±0.4)kg/m^2,P〈0.01],尿蛋白水平较DIF组高[(3.8±0.3 vs 1.9±0.2)g/24h,P〈0.01],肌酐清除率较DIF组患者低(45.2±3.1 vs 64.4±3.6)ml/min;(2)NOD组患者中,92%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显著高于DIF组的13%(P〈0.0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特征不同,NOD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更长,肾脏损害更明显,更容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F患者高血压病程更长,BMI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探讨BMD数据比较的方法。方法选取女性T2DM患者484例,健康女性志愿者868例,测量正侧位腰椎2至4的椎体、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三角区BMD。确立健康女性各骨骼部位BMD随年龄的变化关系,以三次回归模型建立数据库。结果(1)糖尿病组BMD值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与峰值BMD比较,糖尿病组随年龄增加BMD值下降,且受累骨骼部位增加。(3)同年龄组糖尿病和正常人与峰值骨量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患者BMD变化与正常人群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与峰值骨量的差值是判断骨质疏松程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骨密度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足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T2DM、T2DM合并糖尿病足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腰椎(L2~4)和股骨(Neck)的骨密度,并对其与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骨钙素及性激素等指标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老年T2DM组腰椎、股骨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同性别健康对照组比较(男性:腰椎(1.13±0.17)g/cm2和(1.15±0.18)g/cm2,股骨(0.87±0.13)g/cm2和(0.90±0.16)g/cm2,骨质疏松患病率36%和35%;女性:腰椎(0.96±0.15)g/cm2和(0.97±0.14)g/cm2,股骨(0.78±0.12)g/cm2和(0.82±0.15)g/cm2,骨质疏松患病率61%和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糖尿病足组男性腰椎骨密度(1.05±0.17)g/cm2、股骨(0.80±0.15)g/cm2;女性腰椎骨密度(0.89±0.11)g/cm2、股骨(0.72±0.13)g/cm2,均低于同性别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男性54%,女性82%)均高于T2DM组和缝康对照组(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男性糖尿病足患者骨密度的因素为年龄、BMI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影响老年女性糖尿病足患者骨密度的因素为年龄、BMI和雌二醇水平.结论 老年T2DM患者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健康老年人相似,与老年T2DM患者和健康老年人比较,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骨密度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前瞻性研究小剂量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苯那普利5mg/d+缬沙坦80mg/d)、苯那普利组(苯那普利10mg/d)和缬沙坦组(缬沙坦80mg/d)各40例,观察期24周。治疗前后检测平均动脉压、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氨、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钾及血脂。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血清钾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各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最明显(P〈0.05),缬沙坦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安全合理,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30例和2型糖尿病组100例进入本研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3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例)和临床蛋白尿组(31例)。采用数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α1-AAG)、铜蓝蛋白(cER)浓度,用快速比色法测定唾液酸(SA)。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急性时相蛋白浓度随UAER的增加而增加。(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部分急性时相蛋白(α1-AAG,CER,SA)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急性时相反应,而且急性时相反应的强度与糖尿病肾病的程序存存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 HDL-C)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方法 将1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60岁)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89例)、异常白蛋白尿两组(63例),分别测定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B及24 h尿白蛋白量(UAER)等,并计算non-HDL-C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结果 异常白蛋白尿组患者的年龄、并存高血压病史患者数、收缩压、Scr、FIB分别为(74.6±7.3)岁、57例(90.5%)、(146.8±23.2)mm H g、(1.0±0.7)μmol/L、(4.8±1.5)g/L,与正常白蛋白尿组(71.6±7.2)岁、59例(66.3%)、(137.7±19.2) mm Hg、(0.8±0.3)μmol/L、(4.2±1.3)g/L比较均明显升高(t=-2.536、-2.656、-2.474、-2.857,x2=11.936,均P<0.05);而异常白蛋白尿组患者eGFR( 68.5±31.2)ml· min 1·1.73 m-2,比正常白蛋白尿组(81.4±25.9)ml·min-1·1.73 m-2明显下降(t=2.791,P<0.05).异常白蛋白尿患者中FIB升高患者数中(45例,71.4%),明显高于FIB正常患者数(18例,28.6%)(X2=8.085,P=0.004);且FIB升高组(88例)的异常白蛋白尿患者的eGFR(62.6±30.5)ml·min-1·1.73 m-2,明显低于FIB正常组(64例)(83.2±28.7)ml· min-1·1.73m 2(t=2.459,P=0.01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ER与non- HDL-C、TG、TC、FIB均呈正相关(r=0.276、0.268、0.243、0.176,均P<0.05);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是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0.166,P<0.05). 结论 FIB、non-HDL-C水平的升高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