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到的392例抗感染药物ADR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ADR发生率(63.26%)明显高于男性(36.73%);392例ADR报表中,氟喹诺酮类(140例)和大环内酯类(133例)最多;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过敏反应(36.85%)和胃肠道反应(25.21%),其次是神经系统反应(12.06%);静脉给药(80.61%)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应重视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了解和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年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资料,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ADR中,女性患者较多(61.58%);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68.47%);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临床表现又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其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7,4(1):526-5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 ,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8,4(1):526-5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 ,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9,4(1):526-5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 ,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6,4(1):526-5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 ,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7,(2):352-354
目的:分析某医院传染科患者抗感染类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感染类药物致患者ADR报告75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和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种类以及涉及ADR损害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结果:50~59岁患者用药ADR发生率较高,占25.33%;男性多于女性;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为最高,占70.67%;抗感染类药物中抗菌药物引起ADR占88.00%;而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和利福霉素类引发ADR分别占21.33%和22.67%;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40.00%。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的比例、引发ADR抗感染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损害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要合理分析总结ADR引发的相关因素,加强药物使用的管理和ADR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谢建翔 《中国药业》2011,20(19):44-45
目的了解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7年至2009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年龄段以40~59岁最高(32.63%),静脉给药的发生率(88.20%)最高,发生率前3位为头孢菌素类(39.62%)、喹诺酮类(31.31%)和大环类酯类(10.94%);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46.09%),其次为消化系统(22.64%);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和皮疹为主。结论临床医生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需要高度警惕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合理选用药物和给药途径,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金国乐 《北方药学》2016,(11):172-173
目的:探索2014~2015年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减少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xcel软件,对34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从年龄、性状、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累及器官、用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结果:342例不良反应共涉及52种抗感染药物,排名前三的依次是甲磺酸左氧氟沙星(14.3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g(9.94%)、甲硝唑(6.73%);男性163例(47.66%),女性178例(52.05%),不详1例(0.29%),男女比例为0.92;损害器官按严重程度依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35.90%)、胃肠道损伤(34.33%)、全身性损伤(10.33%);其中92.69%给药方式是静脉滴注.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临床药师应配合医师共同为患者提供合理给药方案,加强用药后血药浓度监测,加强ADR的预防和上报,保证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双牌县中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汇总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13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3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29种,其中男54例(40.91%),女78例(59.09%),女性比例稍高于男性;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127例(96.2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5例(56.82%)。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其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我院肿瘤患者2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燕芬  庞廷媛  程国华 《中国药房》2012,(26):2470-2471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药物使用中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09-2011年间收集的我院287例住院肿瘤患者用药的ADR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在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中较高(占47.39%);抗肿瘤药发生率最高(占32.06%),其次为维生素及营养药(15.68%)及抗感染类药(11.85%);92例抗肿瘤药致ADR中,以铂类和植物来源类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53.26%;ADR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症状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15例,占40.07%。结论:肿瘤专科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特别是抗肿瘤药、营养药及抗感染3类药物的ADR监测,以保证肿瘤患者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3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考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年1-8月上报的349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和ADR转归与评价等进行分析。结果:349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1类159种;ADR报告中,女性46.42%(162/349),男性53.58%(187/349);静脉给药ADR83.09%(290/349);抗感染药物39.54%(138/349),其中氟喹诺酮ADR28.26%(39/138),左氧氟沙星5.73%(20/138)。抗肿瘤药物与心血管系统31.80%(111/349)。ADR的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症状;ADR多为一般性(90.27%),并且转归良好。结论:本组ADR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易发生ADR抗感药物引发的ADR最高,其次为抗肿瘤药与心血管系统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26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3例ADR中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06%);抗感染药引发ADR居首位(75例,占28.52%),其次是中药制剂(56例,占21.2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03例,占39.16%)。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7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31日期间收集的273例抗感染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273例抗感染ADR中,60岁以上患者抗感染ADR发生率为32.60%(89/273),静脉滴注导致ADR为89.74%(245/273),ADR最高为氟喹诺酮类34.80%(95/273)。2008年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的ADR发生率低于2007年,分别下降了0.41%和0.03%;抗感染药物ADR所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首位67.03%(183/273),消化系统次15.75%(43/273)。结论:应加强临床对抗感染ADR与药敏试验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2年度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收的181例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资料,按照患者性别、年龄、怀疑抗感染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81例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95例(52.49%),女性患者86例(47.51%),平均年龄(51.74±19.37)岁;涉及抗感染药品12类、52个品种;由静脉给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共121例次,占上报总数的55.25%;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全身系统(23.65%)、血液系统(14.29%)和消化系统(13.79%)等,临床表现主要为包括过敏性休克在内的过敏反应(44例次)、肝损害(24例次)、血细胞减少(22例次)和肾损害(19例次)等。结论:抗感染药品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应加强用药监护,警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59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及临床药师在ADR监测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599例ADR报告,按患者情况、ADR级别、报告人、药品名称、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9例ADR报表中,新的严重的ADR报告155例(占25.88%);临床药师上报ADR报告327例(占54.59%);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421例(占70.28%);引起ADR最常见的药为抗感染药,共314例(占52.42%);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有207例(占28.55%),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56例,占21.52%)、心脑血管系统损害(112例,占15.45%)。结论:新的严重的报告在分析评价中有重要意义;临床药师在ADR监测工作中应发挥主要作用;应加强抗感染药的临床应用管理;ADR监测工作可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13年收集的694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情况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73.34%;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引发ADR例数最多(占57.35%),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9.31%);ADR损害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5.10%),其次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分别占25.36%和19.02%)。结论:临床应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加强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皖南医学院戈矶山医院老年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探讨老年患者发生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333例老年患者ADR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因果关系评价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3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22;新的、严重的ADR分别占总例数的3.60%、5.11%;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其次为口服用药;联合用药所致的ADR占总例数的10.51%;心血管系统用药、抗感染药为发生ADR的主要药物,左氧氟沙星、脂肪乳致ADR例数居前2位;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老年患者发生ADR与患者自身因素、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相关,通过对ADR进行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可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2年我院上报的28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例发生ADR的患者中,60岁以上者居首位,为126例,占43.90%;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为150例,占52.26%;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最多,为73例,占25.44%;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为98例次,占总共302例次数的32.45%。结论:临床应该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195例抗感染药物ADR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了解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将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ADR监察中心的195份抗感染药物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所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等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8岁以下的未成年患者ADR发生率8.1%,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0.9%。喹诺酮类药物ADR发生49例,β内酰胺类ADR发生72例,按照药物使用量(频次)计算,喹诺酮类药物ADR发生率则是β内酰胺类的数倍。静脉输注引发ADR185例,占94.8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147例,占70.33%。结论:不同的疾病与给药途径差异是未成年与老年患者ADR发生率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ADR与不同抗感染药物药物使用量(频次)有一定联系,但不呈线性关系,将某药物ADR例数在总ADR例数中的构成比等同于ADR发生率是不恰当的;静脉输注引发ADR发生率较高,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易观察,及早全面发现ADR对其他器官/系统造成损害的方法或标准方面可能还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