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压迫脊髓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了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压迫脊髓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结果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临床出现脊髓受压表现;影像学表现为在椎管前方沿椎体后缘分布的条带状影,致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发展的结果是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袁红 《护理研究》2006,20(11):3041-304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TT)又称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或钙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手足及躯干的感觉异常、运动麻痹、膀胱等神经症状的疾患。我院2000年3月-2006年3月收治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人,行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4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依据颈椎JO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a,术前JOA评分为(8.21±1.44)分,术后为(13.51±1.93)分,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病理现象,表现为颈椎后纵韧带内异位骨的形成,骨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造成严重脊髓损害,并且短时间内会出现四肢瘫痪。我科自2008年9月~2010年9月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0例,效果良好,通过对这些病人的护理,我们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充分术前评估,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加之及时康复指导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袁红 《护理研究》2006,20(33):3041-304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TT)又称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或钙化),人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手足及躯干的感觉异常、运动麻痹、膀胱等神经症状的疾患[1]。我院2000年3月—2006年3月收治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人,行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3年3月—2006年3月9例住院行经颈后路单开门成型术的颈椎后韧带骨化症病人,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42岁~68岁,平均53岁。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由于病人不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加之对手术期望值高,担心愈后,术前都存…  相似文献   

6.
背景: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采用单纯前路,还是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治疗方式存在争议。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差异。 方法:选择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1例。男9例,年龄在56-72岁;女12例,年龄在58-70岁。病变位于C2-5间11例,C3-7之间10例。其中11例采用单纯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10例采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切除、前路钛网钢板螺钉内固定、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治疗。治疗结果采用JOA评分标准,计算优良率及改善率。 结果与结论:10例采取前后路联合治疗方法患者优良率为90%,改善率为82%。11例单纯采取颈椎前路治疗方法的患者中优良率为73%,改善率为73%。两组优良率比较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从而说明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切除、前路钛网钢板螺钉内固定、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CT表现,以及CT扫描对本病诊断的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CT诊断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14例,观察骨化的形态、长度、宽度、厚度,有无椎管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骨化常累及数个椎体的后纵韧带,其长短不一,大多上下延续,少有间断。且CT图像形态不同,大致分山丘型、平板型、菌伞型、花束型四种。结论 CT扫描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最理想的诊断方法,它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徐凯 《华西医学》2010,(9):1664-1666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6480例颈椎患者的CT图像资料,观察后纵韧带骨化块的形态、位置及与椎管的关系,计算椎管狭窄率。结果 6480例颈椎CT图像中,37例发现OPLL,占0.57%(37/6480)。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表现为点状、条状、线状、平板状、山丘状、蕈伞状及花边状,呈现局限型、节段型、连续型、混合型特点。C4、C5及C6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常见位置。骨化块平均厚度为4.12mm,骨化块致椎管矢状径狭窄率为10.20%~49.18%,多位于椎管前方中间位置。椎管狭窄率〉34.10%,临床症状明显。结论 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的特征及椎管的狭窄程度,是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案和术后评估预后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即后纵韧带内异位骨形成,骨化块凸向椎管引起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即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易引起脊髓损害,尚无有效的非手术疗法能延缓或阻断其病理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简称OPLL),首先由日本学者在1960年报道,是因颈椎后纵韧带内钙质沉着、骨化所致,并在椎管内形成狭窄,从而压迫脊髓或神经根,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采用扩大后壁减压术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病例36例,对其采用扩大后壁减压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前后对患者展开神经功能、颈肩疼痛程度、颈椎曲率指数、脊髓扩大与后移程度评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各项观察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术后优于术前的现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扩大后壁减压术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进行治疗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0 引言 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OLF)好发于下胸椎,发生于颈段相对较少。颈椎黄韧带骨化多合并有后纵韧带骨化和/或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等,会导致颈椎管狭窄等,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7例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均于一期后路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后3个月,行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5a,术前JOA评分4~10分,平均7.2分;术后3个月为10~16分,平均14.2分,改善率71.4%;术后1aJOA评分为13~16分,平均14.8分,改善率为75.5%;无植骨不融合、内固定失败病例,1例并发脑脊液渗漏,3例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麻痹经脱水、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后-前路分期联合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安全性高,可彻底解除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脊髓压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正>脊柱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spinal ligaments,OSL)广义上包括所有脊柱相关韧带的骨化,包括前纵韧带(ossification of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ALL)、后纵韧带、项韧带、黄韧带及颅颈交界处的横韧带、齿尖韧带等。狭义上指是一种以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和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a flava,OLF)为代表的在东北亚常见的老年性退行性脊柱常见病。OPLL多发生于颈椎,OLF则以胸椎下段常见。弥漫型韧带骨化常包括OPLL、OLF或OALL同时骨化,项韧带在退行性颈椎病中很常见,  相似文献   

15.
张伟 《新医学》1997,28(5):235-23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山东省立医院骨科(250021)张伟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源于颈椎的慢性脊髓-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一种。1960年由日本人首先发现并报道。1964年正式定名OPLL。由于其临床表现与颈椎病几乎完全相同,显然,在...  相似文献   

16.
回顾分析2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X线、CT表现。结果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病程较长,好发45岁以上人群,以神经根或颈神经受损症状为主,多为上肢、肩及头颈部,为局限型骨化灶,80%呈乳头状及块状型,界清,密度均匀,并常合并该部位或上、下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一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7例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均于一期后路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后3个月,行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5a,术前JOA评分4~10分,平均7.2分;术后3个月为10~16分,平均14.2分,改善率71.4%;术后1aJOA评分为13~16分,平均14.8分,改善率为75.5%;无植骨不融合、内固定失败病例,1例并发脑脊液渗漏,3例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麻痹经脱水、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后一前路分期联合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安全性高,可彻底解除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脊髓压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我科于2009-05月采用颈前路减压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男,43岁,驾驶员。因摔伤致颈部疼痛、四肢无力而急诊收入我科,MRI检查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临床表现为颈神经  相似文献   

19.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最早由Tsukimoto(1960)根据尸体标本解剖结果进行描述[1],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颈椎后纵韧带组织中新生异位骨结构形成并逐渐发生骨化,导致椎管、椎间孔狭窄,压迫脊髓和神经根[2],往往需手术治疗,且预后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20.
<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由于颈椎的后纵韧带出现骨化,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到压迫,从而引起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1]。目前,临床上治疗OPLL的主要方法是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近期临床疗效显著[2-3],但中远期疗效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OPLL患者中远期的脊髓症状、轴性症状、脊髓后移和脊髓膨胀度的影响,现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