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曲张静脉内镜下治疗和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的关系。方法 对 47例食管曲张静脉采用内镜下治疗。其中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EVL) 2 2例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 (EIS) 2 5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食管静脉曲张消除后均行胃镜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胃镜下PHG的胃粘膜变化和多普勒超声测量的门静脉宽度。结果 食管曲张静脉内镜下治疗后PHG的发生率为 19%,EVL组为 3 1.82 %,EIS组为 8%。内镜治疗前后门脉宽度变化 :EVL组治疗前为 15 .82± 4.76mm ,治疗后为 17.13± 4.95mm (P <0 .0 5 ) ;EIS组治疗前为 15 .3 3± 4.83mm ,治疗后为 15 .86± 4.62mm。结论 食管曲张静脉内镜治疗可能是PHG发生和加重的原因之一 ;EVL较EIV治疗更易诱发PHG。因此对已有PHG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时宜选择EI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诊断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HGMU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4例HGMU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常规内镜、NBI二种模式采集图像,并比较分析病变轮廓清晰度。结果病灶位于食管距门齿15~20cm,单个病灶106例,2个病灶68例,3个及以上30例,病灶平均直径1.2cm。NBI与常规内镜对病变轮廓区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与常规内镜相比,NBI能更清晰显示HGMUE病变轮廓,在NBI模式下可对HGMUE行靶向活检,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4.
门脉高压 (PHT)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随着急症内镜的广泛开展 ,发现近半来自胃粘膜病变 ,故有人认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出血意义应同等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VH) 〔1〕。所以这种因门脉高压产生的胃粘膜病变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 ,命名已被世界众多国家所接受〔2〕。我院自 1988年 3月至 1998年 3月经急症内镜检查确诊为门脉高压性胃病 15 8例 ,现结合内镜所见及有关文献作简要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133例 ,女性 15例。年龄 2 3~ 72岁 ,平均 48 3岁 ,其中 >5 0岁者 85例。1.2 临床表现 :均有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联合经内镜结扎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5例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 ,外周全血细胞减少 ,CT或B超确诊为肝硬化、脾肿大。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 ,将导管插至脾动脉注入明胶海绵颗粒 ,术后观察外周血细胞改变 ,对其术前术后外周血象、脾脏大小、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脾功能亢进明显缓解 ,脾脏、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均有明显缩小 (P <0 .0 1 )。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联合经内镜结扎治疗门脉高压症具有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对Barrett食管(B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8例以反酸、嗳气、烧心为主诉的患者行普通内镜及NBI内镜检查,评价两种内镜图像清晰度,统计BE病灶数目。在NBI模式下对BE病灶进行放大内镜(ME)检查,对BE黏膜腺管开口形态进行Goda分型,异常部位行定向取检,统计特殊肠上皮化生(SIM)检出率。结果:NBI诊断BE 86例,其中15例普通内镜阴性,NBI发现病灶数目多于普通内镜(P<0.01)。NBI对鳞柱状上皮交界处轮廓、BE病灶图像的清晰度明显优于普通内镜(P<0.01)。NBI-ME下Ⅳ型及Ⅴ型腺管开口形态检出SIM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91%、95%。结论:NBI-ME有助于BE的早期诊断,并能提高SIM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考察窄带成像技术(NBI)在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7年9月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收治的221例高级别胃黏膜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根据术前检查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NBI组(113例)与白光内镜(WLE)组(9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ESD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内镜图像清晰程度、手术一般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复发与生存情况。结果 NBI组对黏膜微血管形态与病变轮廓的图像清晰程度高于W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胃小凹形态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NBI组手术时间(52. 37±20. 23)分,少于WLE组的(72. 14±19. 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NBI组切除的病灶直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均高于W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NBI组复发率0. 88%、并发症发生率5. 31%,均低于WLE组的11. 22%、25. 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ESD治疗胃黏膜HGIN患者,WLE可实现病灶范围的精确标记与环切剥离,缩短手术时间,提升病灶切除的有效性及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早期食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37例接受NBI-ME检查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以术后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评价NBI-ME对早期食管癌定性和定深度诊断的价值.结果 3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中,术前常规胃镜活检定性诊断率为4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食管癌15例),NBI-ME定性诊断率为78.4%(判定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食管癌29例),NBI-ME与术前活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79,P=0.0009);定深度诊断方面,NBI-ME和微探头超声的准确性分别为83.8%(31/37)和81.1%(30/3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33,P=0.7600).结论 NBI-ME能为早期食管癌提供比较准确的定性及定深度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的特点。方法对85例慢重肝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慢重肝的基础肝病情况,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重肝,B组为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的慢重肝。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黏膜病变(GML)、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发生率为98.8%,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PHG和GML的发生率分别为70.6%、35.3%和9.4%。A、B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GML和PHG发生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6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PHG、GML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5.2%(30/46)。结论慢重肝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发生率高,且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ML、PHG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门脉高压症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引起胃粘膜损伤逐渐被重视。方法对20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对其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胃粘膜损伤、溃疡发生率及胆汁反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01例中,PHG100例(50%),其中重度静脉曲张组中的PHG发生率比轻度及中度静脉曲张组中PHG发生率显著增多(P〈0.001)。重度静脉曲张组中溃疡检出率、胆汁反流现象均高于其他两组(P〈0.001)。结论胃镜检查肝硬化患者,对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的内镜特点。方法:对该院收治的28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PHG患者应用日本产Olympus GIF-XQ240电子内窥镜作胃十二指肠检查。结果:胃黏膜病理表现组合为14种,其中马赛克征232例、胃黏膜糜烂167例、陈旧性出血(灶)148例、樱桃红点(斑)32例、胃溃疡38例、活动性出血(灶)32例。结论:马赛克征是PHG最基本的内镜表现,马赛克征+樱桃红点(斑)是PHG最具特征的内镜表现,马赛克征、马赛克征+胃黏膜糜烂、马赛克征+胃黏膜糜烂+陈旧性出血(灶)组合是PHG最主要的病理改变,马赛克征+胃黏膜糜烂+溃疡+陈旧性出血(灶)、马赛克征+樱桃红点(斑)+胃黏膜糜烂+陈旧性出血(灶)、马赛克征+樱桃红点(斑)+溃疡+陈旧性出血(灶)+活动性出血(灶)组合是PHG最严重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的相关因素的作用机理及临床治疗。方法:对60例患者在电子内窥镜下活检胃粘膜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检测,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胃粘膜的结构变化,应用放免的方法测定外周血中的胃泌素(Gastrin),胃动素(Mtl),内皮素(ET),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浓度,并对肝功能状况,门静脉血流状态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进行检测,结果:PHG的发生与肝功能状况,门静脉血流状态和HP感染密切相关,而PHG的发生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和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无相关性;外周血中Gastrin,Mtl,ET,IL-2,TNF的浓度变化与PHG的产生发展明显相关,联合HP感染+降门脉压+护肝药则能明显缓解或减轻PHG患者的胃肠道症状。结论:HP感染,门静脉血流状态,肝功能状况是PHG发生的三个主要因素:HP感染影响胃肠道生理和粘膜免疫性病理损伤导致PHG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氧自由基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肠粘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别嘌呤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氧自由基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肠粘膜屏障中的作用及别嘌呤醇的保护作用,建立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模型,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肝硬化门脉高压组及治疗组中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以及细菌移位(BT),并观察肠粘膜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培养阳性率为40.0%,脾为13.3%,门静脉和肝均为0.0%;肝硬化门脉高压组,肠系膜淋巴结培养阳性率为50.0%,脾、肝、门静脉分别为20.0%、40.0%、30.0%;治疗组肠系膜淋巴结、脾、肝、门静脉培养阳性率依次为45.1%、18.2%、18.2%、0.0%;3组细菌移位率分别为11.5%、35.0%、20.4%;空肠组织中MDA含量(μmol/L),肝硬化门脉高压组高于治疗组和正常组(P<0.01);XO含量(U/L),肝硬化门脉高压组高于治疗组和正常组(P<0.01)。提示氧自由基是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肠粘膜屏障障碍的重要因素;别嘌呤醇抑制XO转化为氧自由基可以减轻肠粘膜屏障受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5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粘膜损害患者临床分析表明,肝功能损害与胃粘膜病变有显著相关性,而与胃底食道静脉曲张没有显著相关性。同一组病人中PHG与GEV的发生率虽有差异,但认为这种差异的临床意义不大。结合文献对PHG的发生机理和诊断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维胃镜胃黏膜活检术在胃部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本院门诊及住院胃部疾病患者457例胃黏膜活检的材料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分类。结果胃癌23例,慢性胃炎398例,溃疡17例,黏膜内腺上皮异形增生80例,增生性息肉11例,可疑癌5例。慢性活动性胃炎111例,慢性炎症91例,萎缩性胃炎187例,肠化117例,其他组织学类型6例。结论纤维内镜活检病理学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尤期在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胃舒颗粒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观察了胃舒颗粒对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胃舒颗粒对消炎痛、酸性乙醇和水浸—束缚应激诱导的大鼠胃粘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粘膜保护作用与其提高胃粘膜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有关,而对胃液成分及胃壁结合粘液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COX - 2 )表达与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胃黏膜标本共 1 2 0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胃黏膜COX - 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胃窦黏膜表面上皮和固有腺上皮的胞浆中 ,均可见到COX - 2蛋白表达。COX - 2蛋白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间 ,差异无显著性。不同胃黏膜病变COX - 2蛋白表达阳性百分率以不典型增生最高 (90 % ) ,其次为肠组织转化 (80 % )、慢性萎缩性胃炎(5 0 % )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在COX - 2蛋白强阳性表达中 ,以胃癌前病变 (不典型增生和肠组织转化 )为主 ,占 72 2 % ;而在COX - 2蛋白表达阴性中 ,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 ,2者合计占78 1 %。结论 COX - 2表达强度与胃黏膜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 ,胃癌前病变COX - 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胃黏膜血流的关系。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 6 4只随机分为梗阻性黄疸组 (OJ组 ,n =32 )和对照组 (CO组 ,n =32 ) ,分别于胆总管结扎手术前及术后 5、10、15d进行内皮素和胃黏膜血流的检测 ,并在光镜下行胃黏膜形态学观察 (每组每 1时相点各取大鼠 8只 )。结果 OJ组大鼠在胆总管结扎术后第 5d开始 ,其血浆ET值为 4 7 81mg/L± 4 79mg/L ,较对照组 2 4 16mg/L± 3 0 1mg/L明显升高 (P <0 0 5 ) ,胃黏膜血流则显著减少 (P <0 0 5 ) ,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光镜下观察随ET水平的升高 ,胃黏膜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 ,血浆ET含量增高在胃黏膜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提示 ,通过降低血浆ET水平 (如应用抗ET血清 ) ,在救治梗阻性黄疸时胃黏膜损害中具有一定作用 ,值得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