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附桂八味丸的临床应用,继我国后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日本的《类聚方》、《众方规矩》、《牛山方考》、《知新堂方选》等古典医书亦均有记载,至今尚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及文献报导。本文把周内外近几年来应用该方药的临床进展综述如下: 一、附桂八味丸的主证我国的附桂八味丸(即金匮肾气丸)与日本常用的八味丸处方相类似。本方药味即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为补阳法的代表方,既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又有化气行水之功。因为补阳之药多有辛燥,容易燥伤肾阴,所以甘温补肾阳之药,往往与甘润补肾阴的药物同用,才能阴阳相互为用。而该方虽以温补  相似文献   

2.
张子和补法方药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家攻邪派代表人物 ,不但善于攻邪 ,而且更善长于补虚 ,尤其善于食养、食疗补虚。在《儒门事亲》中 ,补虚方药百余首 ,与汗吐下三法药方总和相当 ,现简析如下 :1 补法方药析要《儒门事亲》卷十二录补方 5 1首 ,占 1 5 5首内服方总数的 1 3,卷十五录补方 5 8首 ,占1 6 0首内服方总数的 1 3强。足见子和运用补法在其学术思想中的十分重要地位。张氏补方分类及其用药配伍有显著的特点。子和纯补虚方分 :补五脏虚损、补养气血、平补养生三类 ,约有 2 0余首。补五脏虚损的代表方有 :补肾的无比山药丸 ,阴阳双补的四仙丹 ,补脾…  相似文献   

3.
张从正(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金代著名医学家。张氏在临床上除善用方药外,还娴于刺络泄血法,体现了他“攻破”、“祛邪”的思想。其学术观点及临床验案主要集中于《儒门事亲》一书。本文就张氏刺血的经验和观点作一讨论(本文中引文出处,除注明者外,均出自《儒门事亲》一书)。  相似文献   

4.
关于肾气丸的作用,一般是把其看作温补肾阳的方剂。在方剂分类中,也把它列为补阳剂的代表方剂。分析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立方的本意,笔者认为,肾气丸并不是专为温补肾阳而设,而是阴阳双补,重在补益肾气的常用方剂,理由如下:1.肾气丸主治肾气不足气化不利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关肾气丸的记载共有五条。主治病证不一,有“少腹不仁;”“虚劳腰痛,少腹拘急,  相似文献   

5.
张子和《儒门事亲》的方刺专论《七方十剂绳墨订》对中医方剂学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子和在《儒门事亲》卷十二列下剂33首,“燥门”润下方4首,“独活于内门”录泻下方6首,(与前重复一方)共计42方,但不包括《神效名方》中下剂的一些下方和子和常用的舟车丸、浚川散、涤肠汤等方。对于和下剂作一简要回顾,以期对现代方剂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古方大补阴丸、左归饮、地黄丸(汤)等之类补阴剂,是治疗肾阴虚代表方剂,尽是一大队滋阴重味药物组成。强调单方面"滋阴",一直为临床医生治疗肾阴虚所习用。笔者经长期临床实践和观察,运用"滋阴益气法",即滋阴剂恰加二、三味如黄芪、党参、人参、白术等之类补气之品,或咸寒滋阴增液之品,甘凉生津润燥之品,配伍甘温补气之品组合成方剂。常用方剂如:自拟益气补阴汤(方药:黄芪、人参、熟地黄、山药、山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从《金匮要略》虚劳病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病机为本虚标实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所列治法方药 ,除人参汤证外 ,其余皆为标实证而设。但老年冠心病多以虚为主 ,可遵循《金匮要略》虚劳病篇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中焦阳虚者 ,建中益气 ,方用小建中汤 ;肾阳亏虚者 ,温补肾阳 ,方用肾气丸 ;心肝血虚者 ,滋养心肝 ,方用酸枣仁汤 ;正虚夹瘀者 ,扶正化瘀 ,方用大黄虫丸  相似文献   

8.
《子和医集》,系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等,征引有关文献,广搜版本,慎审鉴别,选定底本、校本,认真编校而成,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窃以为本书有几个特点:1集中了张子和著作《儒门事亲》和《心镜别集》二书之内容《儒门事亲》十五卷,是以张氏原著《儒门事亲》三卷本为基础,加上《治病百法》、《十形三疗》等九种著作组成,总名为《儒门事亲》;《心镜别集》系张氏门人金·常德(常仲明)整理张氏之学,加工润色而成。《子和医集》将《儒门事亲》和《心镜别集》编校合而为一,反映了张氏医学之全貌。2考证了张子和有关…  相似文献   

9.
仲景创制肾气丸,原为平补肾气而设。晋唐时期肾气丸方中明显增加温阳药物桂、附的用量,此时期肾气丸初显"补肾阳"之势。至明清,受温补学派影响,肾气丸方中温补药物逐渐增多,用量较原方加大,肾气丸已完全衍化成温补肾阳之方。后世医家在使用肾气丸的过程中,将性寒之干地黄易为性温之熟地黄,且增加补阳药物用量,并在明代温补派医家的影响下,将肾气丸方定为温补肾阳之剂,与仲景立方本旨相距甚远。该方作为温补肾阳的代表方之说值得商榷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安医家许豫和 ,潜心研究医学数十载 ,临证治验颇丰 ,正如《新安医集丛刊》所述 :“其遍考诸家 ,精于审证 ,详推方药 ,诊病投剂 ,应手辄效。名震郡邑。”其所著《怡堂散记》一书 ,对部分方剂及药物的论述颇有独到之处 ,笔者择其一二浅析如下 ,以探析和弘扬新安医学。1 桂附八味丸补真阳 ,而桂枝、附子非补阳许氏认为桂附八味丸方中桂枝、附子是仲景常用驱寒之药 ,而非补阳之品 ,补阳之功当不离熟地黄。如《怡堂散记》云 :“熟地黄 ,仲景八味丸始用之 ,蒸晒九次 ,为滋补肝肾血液之第一药……地黄纯阴之品。火与日 ,阳也。蒸晒九次 ,阳之极…  相似文献   

11.
金元四大家张子和是攻邪派代表 ,不但长于攻邪而且更擅于补虚。就其补法学术思想略述如下 :1.子和补法的内涵《儒门事亲》反映了张子和补法的理论、临床实践与方药特点。其补法的内涵 ,不再是局限于药物滋填扶卫 ,更反对金石温燥峻补 ,把补法推衍为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 ,其大致内涵有以下 5方面 :1.1 以攻为补 :子和在卷二·十六中指出 :“下药乃补药也” ,体现祛邪正安 ,以攻为补的学术思想。1.2 先治其实 ,后治其虚 :对于邪不盛 ,正亦不虚 ,或虚实错杂者 ,子和“未尝不以攻药居其先。何也 ,盖邪未去而不可言补 ,补之适是资寇。”(《儒门…  相似文献   

12.
朱志华 《河北中医》2009,31(3):452-453
张景岳,平生治重温补疗虚,尤其是善用熟地黄,负有盛名,被誉为温补派之大师,有“张熟地”之美称。其著作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和《质疑录》等。现就张景岳应用熟地黄的经验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全国张子和学术研究 ,学习张子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弘扬张氏学派理论 ,广泛地开展张氏理法方药的临床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特成立全国张子和学术研究 (会 )学组 (归口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和中国中医药学会医史分会 ) ,并召开首届全国张子和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张子和学术研究 (会 )学组筹备会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1 张子和及《儒门事新》医史学研究、文献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思路。 2 对张子和及《儒门事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3 张子和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门人的研究。 4 张氏理法方药的理论研究、临床研…  相似文献   

14.
《金匮》所载温经汤,对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痛经、经闭、不孕等症,疗效显著,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方剂。笔者试从该方的治法作如下讨论。一、温经之意在温补妇女以血为本,经水全赖一温,《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然而,温经汤之“温补”二字绝非单纯之温,而是温中有补,温补相兼。本方之温补法是为虚、寒、瘀而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肾气丸后世称八味丸或桂附地黄丸。此方经赵献可《医贯》大力阐扬,其用遂广,为医者必学、常用之方。但对其立方本旨却未能深究,有认为是补阳剂者(现行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方剂学》);有认为是“添命门之火,补精液不足”的阴阳双补剂者(《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年版),亦有认为是阴阳双补,偏于补阴之剂者(赵献可《医贯》)。究竟孰是孰非?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正于贤达。  相似文献   

16.
扶阳方法经过历代医家广泛的临床摸索,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而述之,不外四种:其一、用辛温、辛热或大辛大热之品温补阳气,如桂枝附子汤、真武汤、四逆汤之类;其二、用性猛、慓悍、燥烈之金石方药补肾或“接补真气”助阳,如《千金要方》之钟乳散、三石散,许叔微昕用的黑锡丸、王好古之返阴丹等;其三、用甘温之人参、黄芪、白术等,佐以升麻、柴胡等扶助脾气,升发清阳,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其四、补虚扶阳与补阴  相似文献   

17.
金匮肾气丸方出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则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乃填补肾阴的主方。此两方历代医家取其精髓,衍生出一系列补肾良方,应用于临床各科,效果颇佳。笔者以《素问》“腰者肾之府”、“肾主骨”、“肾生骨髓”、“久病则虚”、“虚则补之”及“治病必求于本”为依据,持续交替服用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腰痛65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子和将《内经》中有关针刺的理论结合具体情况 ,灵活发挥 ,如《内经》在针刺治疗疟疾时 ,强调“在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而张氏则根据当时患者的体质、季节等情况 ,因人而宜 ,创造性发挥运用 ,在《儒门事亲·疟非脾寒及鬼神辩》一篇记载 :“会降下有一病疟二年不愈者 ,止服温热之剂 ,渐至衰赢 ,命于药之。余见其赢 ,亦不敢投寒凉之剂 ,乃取《内经·刺疟论》详之 ,曰 :诸疟不已 ,刺十指出血。正当发时 ,余刺其一指出血 ,血止而寒热立止。”张氏竟在发作时施术 ,且获得较好的效果 ,这种富于创造的精神 ,令人钦佩。1.刺络泻血针法笔者仅从泻…  相似文献   

19.
张子和皮肤科学术特色略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家之一 ,攻邪派代表 ,其主要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技术集中体现在《儒门事亲》中。虽然张氏并非专司皮肤科 ,但毕竟是临床医学家 ,对皮肤科亦颇有研究。现结合《儒门事亲》对张子和对皮肤科疾病的诊疗特色略述一二。1.深研皮肤疾患张子和对皮肤疾患的研究相当深入。《儒门事亲》中记录了很多皮肤疾患 ,如“丹火票”、瘾疹、癞、疥、温疮、甜疮、眉炼、风癣、皲裂、白秃疮、黑干黑曾、风刺、温癣、白屑、外肾囊燥痒等等。在《儒门事亲》卷十五中头面风疾第四、疮疡痈肿第一、小儿病症第十二、诸风疾证第十四中列有许多皮肤科…  相似文献   

20.
张瑞丰认为:脱疽的病机为气虚瘀毒阴亏,乳痈是阳明积热,瘿瘤为气结痰聚,附骨疽发病在于体虚骨弱,流痰形成于脾损肾衰,骨瘤的产生乃肾亏瘀毒。依照以上论点组创相应的方药:张氏通脉汤、张氏乳痈汤、消瘿酊(丸)、张氏解毒汤、益肾化毒破瘀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