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亚荣  张洪翠 《新中医》1997,29(8):52-53
肾病综合征是小儿常见的肾脏病,它具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4大临床特点,由于其症见全身高度水肿,属中医学水气、肿胀、水肿范畴。其水肿特点为一身漫肿,呈烂泥样,且水肿反复出现,有时迁延不愈,故认为小儿肾病综合征之水肿大多为里证、虚证,属阴水范畴。现据笔者的临证经验浅谈对此病水肿辨治体会。1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的病机中医学认为肾病综合征水肿的病机为肺、脾、肾五脏俱虚,感受外邪而诱发。《诸病源候论》云:“水病者,由脾、肾俱虚故也。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透皮肤,…  相似文献   

2.
<正> 肾病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以及高胆固醇血症为特征,即所谓三高一低。据临床症状,中医学的水肿、虚劳,与其有相似之处。中医认为水肿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故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罗仁教授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的学术思想及理法方药。肾病综合征蛋白尿属中医学的“水肿”“尿浊”“虚劳”“腰痛”范畴,发病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的必要诊断条件,不仅可直接导致低蛋白血症,引发水肿,还会促进肾功能的恶化。罗仁教授认为尿蛋白源于血浆,是水谷精微,为至阴之精,应固藏于肾,并且有赖于肺之宣发、脾之升清、肝之疏泄的共同作用,创立了肾病1号方从肺、脾、肝、肾四方面减少尿蛋白,使患者更早进入缓解期,延缓疾病进展,调节免疫,防止复发,尤其对激素抵抗、激素依赖患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并随证或随症加减,对于病情复杂的复合病或复合证患者可用单双日疗法调整阴阳,单日用肾病1号方减少蛋白尿,双日用小生六汤调和脏腑,还从心理、运动、饮食三方面指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相似文献   

4.
微小病变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又称类脂性肾病,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对激素敏感但极易复发,反复发作后可能对激素依赖或耐药,从而影响预后。MCD属中医学“水肿”“尿浊”“腰痛”“癃闭”之范畴,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MCD方面,杨霓芝教授有着深厚的造诣,使用中医药改善MCD患者中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疗效,配合激素治疗,可减轻药物副作用,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肾病综合征属中医“水肿”、“虚劳”、“尿浊”的范畴,中医认为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相关,可用宣肺、健脾、温肾之法。脾统血、运化水谷精微,脾虚不运则水湿泛滥,郁久化热产生湿热,湿性粘滞,易伤阴血。肾藏精、肾虚不固,则精微外泄。本病脾肾亏虚为本,血瘀、湿热为标,故以补肾、健脾、化瘀、扶正为治法,自拟调肾汤治疗肾病综合征,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6.
肾炎的发生主要是由感受外邪 ,或劳倦内伤 ,或饮食失调引起的气化不利 ,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的一种病症 ,临床主要可参照祖国医学的水肿病症进行辨证施治。《景岳全书》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 ,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 ,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因此 ,肺脾肾三脏与水肿的发病密切相关。1 肾炎初期 ,从肺论治 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多由外感所致 ,一般先犯肺系 ,肺肾本为母子之脏 ,肺肾相关 ,即可从肺治肾 ,以…  相似文献   

7.
治水当审肺脾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锦海  罗淑君 《光明中医》2003,18(1):F003-F004
水肿者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肿胀》言之最详 ,其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故水肿皆责之于肺脾肾 ,以肺者多因感受外邪 ,失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脾者多因外感内伤 ,而运化失司不能制水。肾者多因劳倦内伤而失开阖。水肿的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云 :“平治于权衡 ,去宛陈 ,开鬼门 ,洁净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水气病脉证并治》更为具体指出“诸有水者 ,腰以下肿 ,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古籍也记有麻黄连…  相似文献   

8.
水肿为许多疾病的体征或症状之一。李新华用治气利水疗法治疗水肿疗效较好,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水肿之病因有风邪外袭肌表、疮疡之毒内侵、外感水湿之邪、饮食不加节制、躯体劳倦病久、先天禀赋不足等。水肿的基本病机为肺通调之能、脾转输之能、肾失开阖之能、三焦气化之能异常,以致水液代谢紊乱,导致浮肿[1]。《景岳全书·肿胀》云:“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其制在脾。”因水在五行对应肾,所以其本在肾;肺为水之上源,所以其标在肺;脾五行属土、克水,故其制在脾。  相似文献   

9.
<正> 水肿,《内经》称之为“水”,《金匮要略》称之为“水气”。它是病邪侵袭人体或饮食起居失常,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停骤体内的病变,正如《景岳全书·臌胀篇》所言:“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治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这就指出了“水不自行,赖气以动”之理。因此,在治疗上除用发汗(宣肺)、利尿、攻逐等法外,还有健脾、温肾等法。若有瘀血征象,还应合以活血化瘀之法。  相似文献   

10.
肾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突出症状为水肿。中医认为水肿的发生主要与肺、肾、脾三脏的病变有关。其中肾为之本、肺为之标、脾为之制。故治疗从此三脏入手,于中医“水气”、“肿胀”门中寻求治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杨洪涛教授治疗小儿蛋白尿的经验。杨教授提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虚,标实为外邪、湿、浊、瘀、毒。小儿脾肾亏虚是蛋白尿发病的病因,肺虚易感是本病复发的关键,脾虚致精微物质吸收分布失常,肾病迁延日久则易致肾虚,故本病多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水、湿、热、瘀等兼证为标。治疗上遵循健脾补肾之原则,同时应注意固护肺卫之气。  相似文献   

12.
在祖国医学中可找到类似水肿的描述。如《灵枢·水胀》篇有“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内经·素问》里亦载有“肾病者,腹大胫肿,咳喘身重,寝汗出憎风”。说明古代医家对肾炎水肿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肾炎水肿通常由肺、脾、肾三脏机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所致,故辨证治疗必须调整肺、脾、肾三脏和三焦气化功能。笔者临床所见,肾炎水肿常有以下证型: 一、肺失宣降。多由外感风邪引起水肿,症见恶寒发热,  相似文献   

13.
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高度浮肿及高胆固醇为特征的综合征。属中医学中“水肿”“虚损”“腰痛”范畴,是由脏腑功能和阴阳失调引起,由于肺气不宣、脾失健运、肾气不化而出现的各种证候,与脾、肺、肾三脏关系密切。以前多采用激素治疗,但有部分病例对激素不敏感和产生依赖,或反复发作,故单用激素治疗不能达到完全缓解。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中,Ⅰ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病)37例,男30例,女7例。Ⅱ型(肾炎性肾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12岁。病程<1年  相似文献   

14.
廖志香  潘娟 《四川中医》1998,16(10):28-28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伴有胸水、腹水等。水肿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景岳全书肿胀》篇云:“凡水肿等证,乃肺牌肾三脏相干之病”。此病往往有反复发作之趋势,尤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从其类也”。说明脾肾两胜在此病中的作用。脾主运化,主精微的摄取及水液的输市;肾司开阅,主精气的藏蓄与湿浊的排泄。太阴虚则运化无权,难以摄取精微,又致水液输布失常;…  相似文献   

15.
肾病综合症是小儿科临床常见的难治疾病之一。临床表现的特点为;高度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胆固醇增高。酉医以激素治疗为主但易反复发作实属棘手.但中医通过辩证施治,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现笔者就此病略谈管窥之见。"小儿肾病综合症属于中医的"水肿"虚劳"范畴,由于肺脾肾三脏俱虚而致。特别是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元气未完善,一但寒温不适,饮食不调就会发病.小儿常肺不足,卫外不固,易感外邪,外邪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肺虚使肺失通调,水液不得下输溢于肌表,故导致小儿肾病综合症"水肿"同时兼有表证;小儿脾胃常…  相似文献   

16.
<正>水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表现以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特征。《内经》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早有记载,《素问·水热穴论篇》有"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是导致水肿的病理基础。《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  相似文献   

17.
<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临床常见肾脏疾病,西医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常会出现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副作用、停药后复发频繁等局限性。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用于治疗PNS时对减少蛋白尿、防治并发症及改善肾功能等方面有明显疗效[1-2]。中医学并无肾病综合征病名,根据水肿是其常见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水肿”“水气病”范畴,《金匮要略》专设“水气病”篇对水肿进行论述,水肿多因风邪外犯、疮毒内陷、水湿浸渍、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等导致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液内停,外溢肌肤而成。其病位主要为肺、脾、肾及三焦,防己黄芪汤为《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其功效为益气祛风,健脾利水,原方用于治疗“风湿”及“风水”,其利水消肿效果明显,Meta分析表明防己黄芪汤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且安全性良好,笔者阅读近10年有关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文献,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为特征的一类病症。水肿一证,其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诚如《景岳全书·肿胀》篇曰“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为气,故其标在肺;  相似文献   

19.
试论水肿     
<正> 水液潴留,溢于肌肤,谓之水肿。为探索其治疗规律,本文就笔者临证体验,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如下。五脏气虚为水肿之根源“水化于气”“气化水自化”(《景岳全书》),气虚水自溢。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肃降,则水液通调。若肺气不足,肃降无权,则水液不行,溢为水肿。脾为生气之源,主运化。脾虚不运,则水湿内停。肾为水之下源,水液赖其蒸化,肾阳虚衰,蒸化无力,则为水肿。张景岳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气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  相似文献   

20.
膜性肾病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以水肿、蛋白尿、低蛋白血证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中医多辩证为脾肾亏虚。本文根据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久病入络"理论指导膜性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