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十二《虚寒篇》 ,主要由半夏、陈皮、云苓、甘草、竹茹、枳实等药物组成 ,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胆寒所致的各种疾患。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本方治失眠、癫狂等症 ,疗效颇佳 ,现介绍如下。1 失 眠吴某 ,男 ,4 0岁 ,干部。 1991年 7月 1日初诊。患者诉 1周来身倦无力 ,口苦尤以晚上为甚 ,头晕 ,睡眠不佳 ,甚或失眠 ,纳差 ,舌淡 ,苔黄腻 ,脉弦滑。辨证属胆胃不和 ,痰浊内扰 ,清阳不升。治宜清热化痰 ,健脾化湿 ,方用温胆汤加减。处方 :陈皮 7g 云苓 12g 花粉 12 g 甘草 3g 竹茹 10g 黄连 2 g 枳壳…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篇》,原文曰“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本方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专为胆虚痰热上扰之虚烦不眠而设,其治“不寐”之疗效屡用屡验。近年来笔者细考其方,斟酌配伍,对其应用及功效亦有新感,不揣浅陋见诸笔端。 温胆汤方中,半夏辛苦而温、燥湿化痰,陈皮辛温、理气化痰,同归脾胃经,二药合用谓之“二陈”,为后世主治一切痰饮之基础方。竹茹甘凉、清热止呕,枳实苦酸寒、行气破滞;另有生姜之辛温,甘草之甘平。如此组方,集辛开、苦降、温化、清解于一炉,对于痰凝气滞而致的虚烦不眠等证甚为确切。临证时若能紧扣病机随证加减,洵可收灵验之效。 相似文献
4.
5.
温胆场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主治“大病后应烦不得眼”证.笔者临床以黄羊易竹茹、加黄连,用于治疗因痰大而引起的其他病证,常获良效。此列数例,以示同道。对增生性颈椎病武某,男.50岁,铁路工人,1993年5月4日诊。曾患增生性颈椎病.现自诉脑后后项疼痛1个月.加重1周,甚则疼引两耳后,伴头晕。舌红苔薄黄.两脉寸关弦滑稍数,尺弱。此乃旧病复发,群属痰热瘀血,督豚受阻,处方:法半夏、葛根、成灵仙各309,权实、白术、陈皮、获多、桃仁、丹参各159,黄连10g,熟地SOg。服2剂,头晕愈,后项疼痛面积缩小。上方继服6刑告愈。按… 相似文献
6.
临床运用温胆汤化裁治疗糖尿病并发皮肤病、便秘、无汗、精神障碍等 ,取得较好疗效 ,现举例报道如下。 1 糖尿病并发皮肤病 朱某 ,女 ,5 4岁。1 999年 1 0月 8日初诊 ,主诉糖尿病 7年 ,并发皮肤病 2年 ,近 3个月来加重。患糖尿病以来未能严格控制饮食 ,虽口服降糖西药 ,但血糖一直较高。2年前出现全身皮肤搔痒 ,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并发皮肤病。 3个月前游泳后 ,皮肤病加重 ,内服、外用多种西药 ,症状无明显改善。刻诊 :双臂外侧皮肤暗红 ,微肿 ,皮损周围脱皮 ,其上有散在小水疱 ,头胀胸闷 ,口粘吐痰 ,口渴欲饮 ,便干 ,周身皮肤搔痒 ,舌…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出自唐朝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十二 ,其方药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甘草 ,加姜枣煎服。方中半夏辛温性燥 ,以燥湿祛痰 ,和中止呕 ,消痞散结 ;陈皮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使气顺瘀化 ;茯苓健脾渗湿 ,使湿祛痰清 ;竹茹味甘微寒能清泻上、中焦之烦热 ,并能降上逆之气火 ,止呕涤痰开郁 ;枳实味苦酸 ,性微寒 ,能理气消痰 ,消积散痞 ,逐停水 ,利胸膈。全方温凉并用 ,清热而不寒 ,化痰而不燥 ,故温胆汤的主要作用是清降痰火。诸药相济相须 ,虽不治胆 ,而胆自和也。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温胆汤随症加减治疗多种疾病 ,均取得较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温胆汤首见于《千金要方》,组成为清夏、陈皮、竹茹、枳实、甘草、生姜。全方温凉并用,清热而不寒,化痰而不燥,是治疗胆虚痰热上拢、虚烦不眠的有效方剂。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加茯苓健脾利湿、安心宁神则效更著。并不断在本方的基础上增减,扩大了它的治疗范围,这也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特点,今不揣浅陋,将选用本方的罕见病治验几则简介于下。 1 目眨李某,男,24岁,1984年6月2日初诊。患者两眼不自主频繁眨动已月余,并伴有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胆小易惊。医药屡更均罔效,遂来我院就诊。诊得脉弦数,舌质红,苔黄腻。依据脉证,系痰热上拢肝胆,肝胆不宁 相似文献
14.
温胆汤出自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主治胆胃不和 ,痰热内扰所致的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 ,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症。笔者近年来将此方推广用治疗多种病证 ,只要辨证准确 ,其效甚验。1 低热症刘某 ,女 ,31岁 ,教师。 1999年 3月 13日因低热不退就诊。患者 1个月前因感冒发热 ,经用中西药治疗后 ,唯低热不退 ,每天下午体温达 37 3~37 6℃。经X线、化验等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就诊时证见 :腹胀满闷 ,口粘不饮食 ,头晕 ,时有烦热 ,大便干 ,舌质淡 ,苔白厚根黄 ,脉弦滑。方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曰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曰:“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