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于1980年8月右上肢不慎被洗衣机绞伤,致开放性右肱骨中下段骨折,肘关节脱位,肱骨远端(包括肱骨滑车、肱骨小头)自肘后伤口处挤出体外,骨块完整。伤口在单位色扎后约一小时来院。  相似文献   

2.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X线诊断(附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X线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整理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34例,男性25例,女性9例,最小年龄10/12岁,最大年龄8岁,平均4.26岁。分析了其X线表现。结果:按照SalterHaris对骨骺分离分类,本文Ⅰ型损伤13例,Ⅱ型损伤21例。初诊正确21例,误诊13例。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典型X线表现为分离的肱骨小头骨骺与尺挠骨近端一起向尺侧移位,挠骨近段纵轴延长线通过肱骨小头骨骺中心,伴有肱骨干骺端内侧骨骺分离。结论:在日常工作中,从X线片上可见的影像去判断不显影部分的损伤,可提高对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X线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肱骨下端骺软骨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具尸体肱骨下端骺软骨血供的研究,发现肱骨下端4块化骨核的血供有独立分布的规律性,其中肱骨小头及外上髁骺软骨的血供最丰富,内上髁骺软骨亦较丰富,而滑车骺软骨血供最差,从而可以解释肘关节创伤后产生肱骨下端畸形愈合的原因,以便为骨科临床处理肘关节创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儿童肘部肱骨髁上骨折在X线上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于一些不完全性的青枝型骨折和X线上肉眼无明显骨折线的潜隐型骨折往往可能漏诊,本文测量了儿童100例肘关节侧位片的前肱骨线,发现前肱骨线对肱骨髁上青枝型和潜隐型骨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边子虎  华鸿 《武警医学》1997,8(5):275-276
不吻合血管游离腓骨重建肱骨武警江西总队医院外二科边子虎,华鸿,潘厚坦,黄大江,罗志平(南昌330001)关键词不吻合血管,腓骨,肱骨我院自1994年11月~1996年11月共收治9例肱骨良性肿瘤及囊性病变的病人,因病变范围大,骨缺损严重,采用不吻合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侧位肱骺角在儿童隐匿性肱骨外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行肘关节正侧位拍片的1~4岁儿童,其中肱骨外髁骨折61例,正常组80例。以肱骨下段前缘骨皮质最前缘作为肱骨长轴线,以椭圆形肱骨小头长轴线作为骺板线,测量侧位肱骺角,比较正常组不同年龄间以及骨折组与正常组间侧位肱骺角,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讨侧位肱骺角对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 侧位肱骺角在正常组[45.04°(38.88°,50.88°)]及骨折组[35.24°(31.99°,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8,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侧位肱骺角的诊断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04。最佳界值选择41.20°时,诊断肱骨外髁骨折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66.2%。结论 侧位肱骺角对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敏感度较高,应用其诊断利于减少儿童隐匿性肱骨外髁骨折漏诊。  相似文献   

7.
单臂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粉碎性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以单臂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粉碎性肱骨干骨折,该法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肱骨近端记忆接骨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肱骨头解剖颈至外科颈及肱骨近端干段骨折、骨不连的内固定新技术。方法 根据生物记忆材料镍钛合金性能与肱骨近端解剖生理特征,研制肱骨近端记忆接骨器(proximal humerus memory connector,PHMC),并临床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共22例。患者平均年龄41.7岁,平均随访18.5个月。结果 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平均3.6个月;骨不连骨性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骨愈合形式均呈骨板样骨替代,未见无序骨痂出现。PHMC术后弃用外固定,创伤反应期(7~12d)后,进行主动渐进性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按Michael Reese评分,平均88.5分。结论 PHMC能有效治疗肱骨解剖颈始至肱骨近端的各类型骨折与骨不连,亦为减少该部的假体关节置换探索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9.
肩关节骨折在急诊外伤患者中非常多见。因肱骨近端、外科颈为肱骨头等延续、变细部分,所以临床外伤多以肱骨近端。外科颈骨折常见。根据我们多年工作实践,摸索出一些针对肩关节外伤骨折的投照体会,共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肱骨侧位投照时一般都采用教科书上介绍的3种上臂侧位投照方法,即被检者仰卧或前后立位,患者上臂稍外展,曲肘呈90°角内旋,手置腹前,将上臂内侧靠近片盒,肩部稍抬高,使肱骨内外髁连线与胶片垂直,胶片上部包括肩关节,下部包括肘关节[1]。第2种方法为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手臂上抬与躯干分开,被检侧上臂紧贴暗盒或探测器,前臂内旋,肘关节弯曲,拇指向上,使肱骨内外上髁相互重叠呈侧位,胶片上下缘包括肩关节与肘关节[2]。中心线经肱骨中点处垂直射入。第3种方法为肱骨穿胸位,被检者立于胸体架前,被检侧上臂外缘紧贴暗盒,肩部下垂,对侧手臂抱头,肩部抬高,使两侧不重叠。被检侧肱骨外科颈对准暗盒中心。中心线通过对侧腋下,对准被检侧肱骨中点与暗盒垂直[1]。  相似文献   

11.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占肱骨远端骨折的16.9%,其发生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属于Salter—Harris Ⅳ型骨骺损伤,往往因为延误诊治而导致骨不连、肘关节严重畸形及功能障碍。我院于2003—2004年间收治了21例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近期随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肱骨近端复杂粉碎性骨折在临床治疗上较为棘手,人工肱骨头置换能迅速地消除患者的疼痛,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本文综述了人工肱骨头置换的优点、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要领、术后康复、并发症防治及疗效等。  相似文献   

13.
肱骨干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以往采取的钢板内固定往往伴有创伤大、易损伤桡神经、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等缺点。我院自2004年11月~2006年10月采用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17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肱骨近端骨折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国外称之为“unsolved fracture”。肱骨近端骨折类型复杂,预后较差,是创伤骨科治疗中的难点,也是研究的重点。笔者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复习了肱骨近端解剖、各种临床分型、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主张对肱骨近端1部和移位不大的2部骨折行保守治疗,移位大的2,3、4部骨折行手术治疗。强调微创技术,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及血运,修复肩袖,固定坚强,早期练功,辅以物理康复治疗,方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儿童肱骨远端Ⅰ型骨骺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婴幼儿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病例资料,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X线、CT及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例患儿经X线及CT检查,均未见明显骨折线,均报告为肘关节脱位不能排除,超声检查准确诊断为肱骨远端Ⅰ型骨骺损伤,并完全排除肘关节脱位,避免了误诊。远端骨骺向肱骨背侧滑移的“阶梯”征象及“尺骨鹰嘴消失征”为其特异性超声表现。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儿童肱骨远端Ⅰ型骨骺损伤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行生物力学试验,比较从肱骨内上髁至尺神经沟不同进针点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减少肘内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具尸体20个肱骨标本制成肱骨髁上骨折模型,分A、B两组。A组:从肱骨内上髁至尺神经沟平分取5点向对侧某点打入克氏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B组:以尺神经沟为始点向对侧5个不同方向打入克氏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定。临床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6例,随访1年以上。结果A组与B组一致,随着克氏针与骨折线成角越大,应变越小,位移变化越小,应力强度越大,轴向刚度越大,抗扭能力越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46例患者,肘关节功能良好,无肘内翻发生。结论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复位后将尺侧克氏针从肱骨内上髁移至尺神经沟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增强,减少了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非限制性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骨近端严重病损,并评定疗效。方法 对2例肩关竹炎患者采用非限制性人工全肩关节行全肩关节置换术,对6例复杂肱骨近端四分骨折和4例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非限制性人工肱骨头假体行半肩置换术。所有12个肱骨头似体和2个肩盂假体均为骨水泥假体。结果患 者平均年龄为65岁,随访时间甲均为2.3年。2例复杂骨折患者伴有肩关节外旋部分受限和轻度疼痛,其余患者无疼,无临床松动,肩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非限制性肩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可靠、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总结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6年2月,使用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9例,平均58.6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骨质疏松7例。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其中5例因骨缺损行植骨术。结果所有1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优良率84%。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退钉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用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9.
肱骨髁上部在解剖上较为薄弱,易发生骨折,其X线表现较为特征,容易诊断,本文收集了近半年各年龄段,各型肱骨髁上骨折120例,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临床上老年病人越来越多,而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上尤为常见,大约占老年患者全身骨折的1/3。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10cking proximal humemsplate,LPHP)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并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