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左旋四氢巴马汀 (1 THP)对可卡因引起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以及自身是否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方法 :采用倾向性实验程序 ,(1)♂SD大鼠ip可卡因 (10mg·kg- 1 )训练 8d ,d9测定大鼠对伴药侧的偏爱效应及测试前 30min注射不同剂量的 1 THP(0 6 2 5 - 5mg·kg- 1 )观察其对该效应的影响 ;(2 )测量注射 1 THP2 4h及 4 8h后的作用效应 ;(3)♂SD大鼠ipl-THP(1 2 5mg·kg- 1 及 5mg·kg- 1 )训练 8d ,d9测定大鼠对伴药侧产生的偏爱效应。结果 :10mg·kg- 1 可卡因可以诱导大鼠对伴药盒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测试前分别注射 2 5mg·kg- 1 和 5mg kg- 1 的l-THP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可卡因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表达 ,且 2 5mg·kg- 1 的l-THP 2 4h后效应仍比较显著。两个剂量的l-THP均不能诱导大鼠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结论 :l-THP对可卡因的强化效应有抑制作用 ,且自身不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基苯丙胺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 ,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甲基苯丙胺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 ,采用还原型辅酶Ⅱ -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生理盐水组和甲基苯丙胺组大鼠不同脑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进行比较。结果·· :与生理盐水相比 ,0.25 -1mg·kg-1甲基苯丙胺在大鼠中可以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 ,1mg·kg-1 甲基苯丙胺组大鼠的伏核壳区、杏仁核、腹侧被盖区和大脑脚区域中NOS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结论·· :一氧化氮在甲基苯丙胺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甲基苯丙胺(MA)慢性依赖大鼠模型及评价体系。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2 mg·kg-1MA组、10 mg·kg-1MA组、20 mg·kg-1MA组、30 mg·kg-1MA组、40 mg·kg-1MA组。观察记录实验大鼠给药后刻板行为变化,并检测记录大鼠的体重改变、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结果。建立MA依赖大鼠模型。结果:根据实验动物给药后行为、体重改变以及是否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3个方面的指标变化,建立MA依赖大鼠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成功建立了MA慢性依赖大鼠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苯丙胺致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及偏爱重现实验中纹状体c-fos和p-CREB的表达。方法:采用行为学和免疫组化技术。结果:(1)苯丙胺2·0mg·kg-1可使大鼠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氢化可的松10mg·kg-1可使已消失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重现;(2)苯丙胺可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纹状体的c-fos和p-CREB的高水平表达;(3)在氢化可的松诱发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重现实验中,氢化可的松组在纹状体有c-fos和p-CREB的高水平表达。结论:c-fos和p-CREB蛋白表达参与了苯丙胺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及重现效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归元片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戒毒中药归元片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 ,CPP)的影响及其自身是否引起CPP。方法:(1)♂Wistar大鼠sc吗啡(5mg·kg-1)训练7d ,干预组于每次给吗啡前15min注射不同剂量的归元片(12 . 5 - 37 .5mg·kg-1,sc) ,观察其对吗啡CPP效应的干预作用;(2 )♂Wistar大鼠sc归元片(2 5mg·kg-1及5 0mg·kg-1)训练7d ,d8测定大鼠对伴药侧的偏爱效应。结果:(1) 5mg·kg-1吗啡可以诱导大鼠对伴药侧产生显著的CPP ;而两个剂量的归元片均不能使大鼠形成CPP ;(2 ) 2. 5mg·kg-1和37 .5mg·kg-1的归元片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吗啡诱导的CPP的形成。结论:一定剂量的归元片可拮抗大鼠对吗啡偏爱效应的获得,且自身不引起CPP ,提示该药有治疗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雷米芬太尼的依赖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雷米芬太尼 (Rem)的依赖性潜力。方法·· :采用大、小鼠催促戒断模型、大鼠自然戒断模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和药物辨别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1)在催促戒断试验中 ,小鼠没有出现明显的戒断反应 (P>0.05);(2)大鼠催促戒断试验中 ,Rem在出现死亡的剂量下 ,只观察到轻微的戒断症状(P<0.05);(3)在自然戒断试验中 ,大鼠没有出现明显的戒断反应;(4)在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中 ,Rem5.0μg·kg-1形成了明显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5)在大鼠药物辨别试验中 ,Rem20μg·kg-1 能完全替代大鼠对2.5mg·kg-1 吗啡的辨别效应。结论·· :Rem具有产生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的潜力 ,但由于其作用时间短 ,较难形成身体依赖性 ,而其精神依赖性的形成 ,不受药物作用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阿片类镇痛药盐酸替利定的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潜力。方法:采用小鼠、大鼠催促戒断试验、大鼠自然戒断试验、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和大鼠药物辨别试验对盐酸替利定进行评价,并与吗啡进行比较。结果:在小鼠、大鼠催促戒断试验中,ig替利定后有不同程度的催促戒断反应。长期给予大剂量的替利定(30d),大鼠体重明显下降(P<0·01)。在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中,替利定表现有明显的强化效应。在大鼠药物辨别试验中,吗啡和替利定(ig)可分别替代2·5mg·kg-1吗啡(sc)的辨别效应,其完全替代的ED50值为8·4mg·kg-1和5·6mg·kg-1。结论:盐酸替利定具有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的潜力,但其产生身体依赖性的潜力比等剂量的吗啡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A)对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形成和复吸的影响,同时探讨多巴胺D3受体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PP系统,以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D3RKO)小鼠及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WT)小鼠为对象,腹腔注射(ip)不同剂量(2mg·kg-1、5mg·kg-1、10mg·kg-1)甲基苯丙胺,观察给药前后小鼠CPP形成和复吸的行为改变,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甲基苯丙胺2mg·kg-1不能使WT小鼠产生CPP效应,但能使D3RKO小鼠产生CPP效应,CPP消退后再次给药激发均无复吸效应;甲基苯丙胺5mg·kg-1能使WT和D3RKO小鼠均产生CPP效应,消退后再次给药激发,WT小鼠无复吸效应,而D3RKO小鼠出现复吸效应;甲基苯丙胺10mg·kg-1能使D3RKO小鼠产生CPP效应,无复吸效应,而WT小鼠未产生CPP效应。结论:甲基苯丙胺诱导下,D3RKO小鼠较野生型小鼠更容易形成CPP效应,也更容易发生复吸,提示多巴胺D3受体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可能对甲基苯丙胺诱导的依赖和复吸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大鼠甲基苯丙胺辨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 (l-THP)对药物精神依赖性的影响。方法··:用固定比率食物强化方法使大鼠对甲基苯丙胺 (MA)形成稳定的辨别效应。以多巴胺受体拮抗剂Sch -23390和螺哌隆拮抗MA效应 ,观察辨别效应的变化 ;以l-THP替代及对抗MA效应 ,并观察其对大鼠MA辨别行为重建的影响。结果·· :大鼠对MA形成稳定的辨别 ;0.001mg·kg-1Sch -23390及0.01mg·kg-1螺哌隆均拮抗训练剂量MA的辨别效应 ;5mg.kg-1l-THP不能替代训练剂量MA ,但能阻断其辨别效应 ;l-THP明显降低大鼠MA辨别行为重建时的踏杆正确率 (P<0.05)。结论·· :MA可使大鼠形成稳定的辨别效应 ,而且DA受体参与调控MA的这种效应 ;l-THP能阻断MA辨别行为 ,影响MA辨别行为的重建 ,表明其可降低MA精神依赖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单独使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或氯胺酮及两者联合给药致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效应及停药后和停药后重激发的位置偏爱的变化情况。方法36只♂昆明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ml·kg-1,ip)、MA给药组(2mg·kg-1,ip)、氯胺酮给药组(15mg·kg-1,ip)、MA与氯胺酮合用组(MA2mg·kg-1,ip;氯胺酮15mg·kg-1,ip,提前30min注射)。采用倾向性训练程序训练小鼠,训练8d,隔天进行药物匹配训练,隔天生理盐水训练。停药24d后,氯胺酮组和两药合用组位置偏爱消失后,d25采用训练期时所用药物一半的剂量进行激发。分别记录15min之内小鼠各阶段在伴药侧停留的时间。结果MA或氯胺酮单独使用以及两者联合给药均可使小鼠出现CPP。氯胺酮的CPP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停药d9已消失,同时可抑制MA的CPP持续时间,两组再次激发均不重现。MA组小鼠位置偏爱在停药后25d里并未消失,激发后可使该效应显著增强。结论氯胺酮也是一种能够促使小鼠产生位置偏爱的药物,停药后短期内可增强MA引起位置偏爱的强度,但可抑制CPP的维持时间,同时抑制MA再激发后CPP重现。  相似文献   

11.
酸枣仁提取物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吗啡(MOR)诱导建立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行为的影响。方法:连续给予吗啡(6mg·kg-1,sc)5d,引起小鼠产生显著的CPP效应,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CPP效应的影响。结果:吗啡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位置偏爱;训练阶段于每次给予吗啡前30min给予酸枣仁醇提物80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与吗啡对照组比较P<0.05),但酸枣仁醇提物200和400mg·kg-1不影响其效应(P>0.05);酸枣仁乙酸乙酯提取物13mg·kg-1、20mg·kg-1,正丁醇提取物16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P<0.05),但酸枣仁石油醚提取物、乙醚提取物、水提物均不影响其效应(P>0.05)。结论:酸枣仁醇提物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诱导小鼠建立的CPP行为。  相似文献   

12.
奥丹西隆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5 -HT3 型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奥丹西隆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效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吗啡CPP模型 ,观察奥丹西隆对CPP的影响。结果 :吗啡 (5mg·kg-1,sc)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CPP ;测试前 30min注射奥丹西隆 (0 0 1- 1mg·kg-1,sc)不影响小鼠已形成的对吗啡的位置偏爱 ;而训练阶段于每次注射吗啡同时注射奥丹西隆 (0 0 1- 0 1mg·kg-1,ip)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CPP效应 ,但较大剂量奥丹西隆 (1mg·kg-1,ip)则不影响其效应 ,而且此剂量单独给药亦表现出自身的CPP潜力。结论 :一定剂量的奥丹西隆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偏爱效应的获得 ,但不影响其表达 ,提示该类药物有治疗阿片类依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延胡索和左旋延胡索乙素(l-THP)是否具有精神依赖性。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延胡索高、中、低剂量组,l-THP高、中、低剂量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组。前6组大鼠每天分别灌胃(ig)延胡索生药0.5、1.0、2.0g·kg-1,l-THP1.0、2.0、4.0mg·kg-1,吗啡组每天皮下注射(sc)吗啡(10mg·kg-1),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训练,时间10d。结果:高、中、低剂量延胡索和l-THP组大鼠在伴药箱中的停留时间均无明显延长,且同一组大鼠在伴药箱中的停留时间与训练前比,差异也无显著性,未形成CPP;而吗啡组对伴药箱明显形成CPP。结论:延胡索和l-THP不具有精神依赖性,无成瘾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丹参、黄芪小复方抑制吗啡依赖小鼠复吸行为的药理作用。方法: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方法,建立吗啡精神依赖小鼠复吸模型,给予丹参、黄芪小复方,研究其对吗啡依赖小鼠复吸行为的作用。结果:与吗啡对照组比较,在sc小剂量(3mg·kg-1)吗啡引燃刺激前30min应用丹参、黄芪小复方60、120mg·kg-1急性治疗,可以使小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5);而丹参、黄芪小复方30mg·kg-1急性治疗使小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有一定程度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黄芪小复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吗啡引燃的吗啡依赖小鼠的复吸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el)对大鼠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表达的影响及此过程中脑内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其磷酸化的变化。方法:(1)大鼠连续6 d给予吗啡(sc,5 mg.kg-1/d)建立CPP模型,于CPP测试前20 min ip Mel(50和25 mg.kg-1),观察Mel对大鼠吗啡诱导的CPP效应表达的影响。(2)大鼠同上建立吗啡CPP模型,d7上、下午,d8上午ip Mel 50 mg.kg-1,共3次,最后一次ip后6 h,采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定脑内伏隔核、海马内CREB及磷酸化CREB(p-CREB)的免疫阳性反应强度。结果:Mel 50 mg.kg-1可显著翻转大鼠吗啡诱导的CPP评分升高(P<0.01),同时显著降低吗啡诱导的大鼠伏隔核、海马内p-CREB的上调(P<0.01)。结论:Mel抑制大鼠吗啡奖赏效应的表达,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吗啡诱导的伏隔核、海马内p-CREB蛋白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微机自动控制动物条件性位置偏爱系统。由计算机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对有关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图示 ,定期完成实验。结果输出到打印机 ,并存盘保存。本系统配制不同的穿梭箱 ,可完成不同类型动物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用本方法对大鼠进行吗啡位置偏爱实验 ,注射吗啡组大鼠在白盒 (伴药盒 )中停留时间为673.9s±s76.5s ,注射盐水组大鼠在白盒中停留时间为327.6s±s137.8s ,P<0.05。表明吗啡具有位置偏爱效应 ,说明该方法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